顯示地圖 | | | 金陵刻經處投訴電話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25-52260123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金陵刻經處是我國近代編校刻印佛經的著名佛教文化機構,為清末佛教學者楊仁山所創辦。此後,金陵刻經處由歐陽竟無等主持,因經費拮据而漸趨衰敗。1957年成為中國佛教協會的事業單位,再度繁榮,先後補刻及新刻經版200餘捲,出版了《玄奘法師譯撰全集》,所藏經版也從4萬餘片增加到15萬片,包括典籍1570種,圖像18種,年刻行經籍四萬餘册。此外尚收藏有唐人所寫漢文與藏文佛經,五代、宋、元、明、清歷代所刻藏、蒙文經籍,以及用斯裏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文字書寫的貝葉經。金陵刻經處已成為接待國內兄弟民族和國際宗教界、文化界人士的重要場所之一。 | | 金陵刻經處在南京鬧市區淮海路與延齡巷交界處,南京市白下區淮海路35號。始建於同治五年(1866年),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陵刻經處是晚清著名學者楊仁山先生一手創辦起來的。楊仁山,名文會,祖籍安徽石埭(今石臺縣)。他自幼穎悟,淡泊功名,早年立志習孔、孟、老、莊諸子之業,並學天文、輿地、歷算、音韻等。他還精通多國語言,早年曾以參贊身份,隨外交傢曾紀澤出使歐洲各國。因此在他的身上,既體現着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根底,也洋溢着西方近代科學文化的精神。晚清著名學者梁啓超、譚嗣同、章太炎等,都同他有密切的交往。戊戌六君子之首的譚嗣同的《仁學》,就是在楊仁山南京的寓所裏寫成的。
楊仁山27歲那年,因感染時疫,始真正接觸佛法。此前曾有一老尼授他一册《金剛經》,但懷歸展讀,卒難獲解。病愈後,他檢讀《大乘起信論》,愛不釋手,竟連讀五遍,遂窺得其奧旨,並對佛教産生信仰,從此廣求佛經,研究佛學,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
同治五年(1866年),楊仁山移居南京,參與鹹豐兵火後的城市建設工作。當時江南久歷兵燹,加之太平天國的狹隘宗教政策,使佛教典籍損毀殆盡.甚至連最普通的《無量壽經》和《十六觀經》也難以覓得。這使他深感衹有佛典廣為流通,方能弘揚佛法,普濟衆生,遂與志同道合者十餘人募捐集資,創辦了金陵經書處(即金陵刻經處前身),經營刻經事業。
刻經處草創時期,設寫手1人,刻手7人,主僧1人,香火2人。發起人中,以曾創揚州磚橋“江北刻經處”的江都鄭學川贊助最力,而楊仁山“乃就金陵差次,擘畫刻經。日則董理工程,夜則潛心佛學,校勘佛經而外,或誦經念佛,或靜坐作觀,往往至漏盡就寢”。金陵刻經處初設於北極閣,繼遷至楊仁山位於常府街的傢中,後又轉遷至花牌樓(今太平路)一帶。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楊仁山又把在延齡巷的住宅60多間並宅基地6畝多無償捐給刻經處,作為永久刻印經像、收藏經版、流通佛經的莊嚴場所,為弘揚佛法、推動佛教事業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金陵刻經處正式成立後,楊仁山對各類佛教典籍更是熱心搜求,並先後從日本和朝鮮等國尋回了《中論疏》、《百論疏》、《唯識述記》、《因明論疏》、《華嚴三昧章》等約300種國內早已散佚的隋唐佛教著述,加以刻印流佈,使得三論宗、慈恩宗、華嚴宗等佛教宗派教義復明,俾便後人研討。在楊仁山的精心策劃下,金陵刻經處還先後刊刻了《大藏輯要》,選佛典465種,計3300捲,另印刷佛像lO萬餘張。魯迅先生在為其母祝壽時也曾在這裏捐資刻印過《百喻經》。
出於弘揚佛法的考慮,楊仁山還為金陵刻經處規定了“三不刻”例,即:疑偽者不刻,文義淺俗者不刻,乩壇之書不刻。他曾說:“鄙人志願,亟望金陵刻經處刻成全藏,務使校對刷印,均極精審,庶不致貽誤學者。至他處所刻未精之本,聽其自行流通,本處概不與之合併成書。”這固然是楊仁山立身做人的正直與研究學問嚴謹的體現,也是金陵刻經處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由於金陵刻經處刊印流通的經書有不少是我國古代失傳的佛典,加之刻版采用了經文與註疏會合的方式,且劃分段落,添加句讀,並經嚴格校勘,各方信士皆譽其為“最精善之佛典版本”,與別處寺院直接從《明藏》、《竜藏》翻刻者相比,真有霄壤之別。
此外,佛像版雕工精湛也是金陵刻經處的一大特點。金陵刻經處現藏的《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圖》、《慈悲觀音像》、《靈山法會》等18種佛像雕版。均是楊仁山於同治、光緒年間參照《造像量度經》等資料,延請南京著名刻工潘文法、甘國有、姜文卿精心刻製完成的。尤其是由群像構成的《靈山法會》,人物形象多達97人,畫面幾無虛隙,但卻層次分明,章法嚴整,人物神情各不相同。藝術價值甚高,堪稱我國佛像版之絶品。
楊仁山逝世後歸葬於刻經處的庭院中,並建塔紀念。日本侵略軍攻占南京時,金陵刻經處之經版、房捨損毀殊甚。1952年上海佛教協會成立金陵刻經處護持委員會,趙樸初任主任委員,推徐平軒主持恢復工作。同年呂徵結束四川江津支那內學院來南京,把內學院收藏的佛教文物、資料、經版等一並交刻經處。並首次刻補齊全印行《玄奘法師譯撰全集》共76種,1347捲。1973年周恩來總理下達保護恢復金陵刻經處的指示。1980年刻經處得到完全恢復。1981年恢復刻印流通業務,深受國內外佛教界的贊賞。
金陵刻經處本為楊仁山自建私宅。占地面積11667平方米,房屋132間,有磚刻“金陵刻經處”門額,主要建築有深柳堂、祗洹精捨、經版樓、楊仁山居士墓塔等。
深柳堂,坐北朝南,硬山頂,磚木結構,小瓦屋面,進深9檁8米,高6米。堂正中懸楊仁山畫像和趙樸初題寫的“深柳堂”匾額。
經版處,原為平房,現已改建為兩層樓房。門上懸趙樸初題<<經版樓>>匾額,內藏經版125318片。
墓塔,建於1928年,為六角形喇嘛塔,高8.88米,上刻“楊仁山居士之塔”。塔置於花窗圍墻的塔院之中。塔院占地面積165平方米。
交通:遊2綫、1、27、31、46、60、80路公交車可達。
規劃定位:佛教文化展示中心。
-----------------------------------------------------------------------------------------------------------------------------------------------------
金陵刻經處2008年流通書目
新增書目
序號 書 名 捲數 撰 譯 者 單價(元)
1 無量壽經 2 曹魏康僧鎧譯 24.00
2 金剛經義疏 6 隋吉藏撰(二册) 91.00
3 金剛般若經贊述 4 唐窺基撰(二册) 61.00
4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疏 2 唐法藏撰 35.00
5 大悲心咒行法 1 宋知禮撰 26.00
6 仁王護國經疏神寶記 4 明善月述 52.00
7 華嚴孔目章 8 唐智儼集(三册、函套) 113.00
8 大方便佛報恩經 7 失譯(二册) 76.00
9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40 唐般若譯(十册、二函) 488.00
10 治禪病秘要法 2 劉宋沮渠京聲譯 19.00
11 不空 索神咒心經 1 唐玄奘譯
十一面神咒心經 1 唐玄奘譯
千轉陀羅尼觀世音菩薩咒經 1 唐玄奘譯
咒五首經 1 唐玄奘譯
勝幢臂印陀羅尼經 1 唐玄奘譯
諸佛心陀羅尼經 1 唐玄奘譯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1 唐玄奘譯
八名普密陀羅尼經 1 唐玄奘譯
持世陀羅尼經 1 唐玄奘譯
六門陀羅尼經 1 唐玄奘譯 合册 25.00
12 法華三昧懺儀 1 隋智顗撰 14.00
13 達摩多羅禪經 4 東晉佛陀跋陀羅譯 42.00
14 佛藏經 4 姚秦鳩摩羅什譯 42.00
15 護法論 1 宋張商英撰 18.00
16 甄正論 3 唐玄嶷撰 23.00
17 一乘决疑論 1 清彭際清撰 18.00
18 戒殺四十八問 1 清周夢顔撰 10.00
19 芝苑遺編 5 宋元照撰(二册) 70.00
20 優婆塞戒經 7 北涼曇無讖譯(二册) 79.00
21 清淨 尼方廣經 1 姚秦鳩摩羅什譯
文殊師利淨律經 1 晉法護譯 合册 19.00
22 齋天法儀 1 20.00
23 彌陀寶懺法 1 24.00
24 蒙山施食略解 1
放生儀 1 百丈清規內錄出 合册 8.00
25 金光明懺法補助儀 1 宋遵式撰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 1 宋遵式撰
天台智者大師齋忌禮贊文 1 宋遵式撰
附智者大師傳論 2紙 唐梁肅撰 合册 24.00
26 往生淨土决疑行願二門 1 宋遵式撰 8.00
27 請觀音菩薩消伏毒害
陀羅尼三昧儀 1 宋遵式撰 11.00
28 信心銘闢義解 3 元慈寂撰 32.00
29 大乘止觀法門 2 陳慧思撰 45.00
30 諸法無諍三昧法門 2 陳慧思撰 27.00
31 相宗史傳略錄 1 梅光羲編 44.00
32 道宣律師天人感通錄 1 唐道宣撰 14.00
33 金園集 3 宋遵式撰 36.00
34 西方公據 2 清彭際清集 30.00
35 觀老莊影響論 1 明德清撰 10.00
36 莊子內篇註 4 明德清撰(二册) 76.00
37 雜阿毗曇心論 14 劉宋僧伽跋摩譯(六册、函套) 198.00
38 成唯識論測疏 10 唐圓測撰(二册) 78.00
39 維摩詰所說經義記 16 隋慧遠撰(八册、函套) 299.00
40 不空心要 1 唐不空撰 11.00
41 金七十論 3 陳真諦譯 36.00
42 淨土十要(四册、函套) 232.00
阿彌陀經要解 1 明智旭撰
往生淨土懺願儀 1 宋遵式撰
觀經三昧門 1 明成時錄輯
淨土十疑論 1 隋智顗撰
寶王論 1 唐飛錫撰
淨土或問 1 元天如撰
念佛直指 1 明妙葉撰
西齋淨土詩 1 明梵琦撰
淨土生無生論 1 明傳燈撰
西方合論 1 明袁宏道撰
43 續比丘尼傳 5 震華撰(三册、函套) 102.00
44 萬善同歸集 3 宋延壽述(三册、函套) 82.00
45 大乘戒經 1 宋施護譯
淨業障經 1 失譯合册 12.00
46 齋經科註 1 明智旭撰 20.00
47 文殊師利問經 3 梁僧伽婆羅譯 31.00
48 清淨毗尼經 1 晉失譯 11.00
49 受菩薩戒儀 1 陳慧思撰 9.00
50 大悲心陀羅尼經 1 唐伽梵達摩譯 13.00
51 實相般若波羅密經 1 唐菩提流志譯 10.00
52 阿彌陀經疏鈔 8 明袾宏撰(五册、函套) 211.00
53 往生集 3 明袾宏撰 53.00
54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贊2 唐善導撰 27.00
55 淨業知津 1 悟開述
淨土之理 1 範古農講合册 14.00
56 梵網經菩薩戒本疏 4 唐義寂撰 66.00
57 十界略解 1 清徹悟撰 9.00
58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 1 唐道信撰
最上乘論 1 唐弘忍撰
頓悟入道要門論 2 唐慧海撰合册 34.00
精品部分
1 菜根譚 4 明洪應明著
百喻經 2 南齊求那毗地譯(二册、函套) 120.00
2 大唐西域記 12 唐玄奘述、辯機筆受(四册、函套) 250.00
3 周易禪解 10 明智旭撰(三册、函套) 245.00
4 雲棲法匯 61 明袾宏著(三十四册、函套) 2039.00
5 莊子內篇註 4 明德清撰(二册、函套) 114.00
6 法華經 7 姚秦鳩摩羅什譯(三册、函套) 215.00
7 東語西話 2 元明本撰
東語西話續集 2 元明本撰(二册、函套) 60.00
8 道德經註 2 宋蘇轍撰
道德經解 2 明德清撰(二册、函套) 140.00
9 中庸直指 1 明德清撰
中庸傳 1 歐陽漸撰(二册、函套) 80.00
10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10 唐慧立本釋、彥悰箋(三册、函套) 183.00
11四書讀 4 歐陽漸撰(三册、函套) 158.00
12楞嚴經 10 唐般剌密帝譯(二册、函套) 100.00
13高峰妙禪師語錄 1 元原妙說
宗寶獨禪師語錄 6 清道獨說(二册)(三册、函套) 176.00
14寒山詩(附栯堂詩) 2 唐閭邱 集
永明山居詩 1 宋延壽撰
石屋山居詩 1 元清琪撰
幻居詩 1 清悟開撰(合册)(二册、函套) 74.00
15老子翼 8 明焦竑著(四册、函套) 251.00
金陵刻經處流通書目
序號 書 名 捲數 撰 譯 者 單價(元)
一、華 嚴 部
1 華嚴經 80 唐實叉難陀譯(二十四册、四函)
(附唐般若譯普賢行願品1捲等) 1048.00
2 普賢行願品 1 唐般若譯 10.00
3 文殊師利發願經 1 晉佛陀跋陀羅譯
普賢菩薩行願贊 1 唐不空譯
華嚴經修慈分 1 唐提雲般若譯合册 11.00
4 十住毗婆沙論 15 姚秦鳩摩羅什譯(三册、函套) 187.00
5 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 1 唐不空撰
止觀門論頌 1 唐義淨譯合册 8.00
6 華嚴經玄義 1 唐靜居撰
華嚴經大意 1 唐李通玄撰合册 11.00
7 華嚴要解 1 宋戒環撰 32.008義海百門 1 唐法藏撰 20.00
9 華嚴略策 1 唐澄觀撰
心要法門 1 唐宗密註
三聖圓融觀門 1 唐澄觀撰
原人論 1 唐宗密撰
念佛三昧論 1 清彭際清撰
合册 35.00
10法界宗五祖略記 1 清續法撰
賢首五教儀開蒙 1 清續法撰合册 36.00
11圓覺經 1 唐佛陀多羅譯 17.00
12十地經論 12 元魏菩提流支譯(四册、函套) 160.00
13華嚴法界觀門 1 唐法順撰
華嚴十玄門 1 唐智儼撰
五十要問答 2 唐智儼撰合册 45.00
14華嚴經合論 120 唐李通玄造論(三十册、四函) 1458.00
15華嚴經 60 晉佛陀跋陀羅譯(十五册、二函) 713.00
16華嚴經指歸 1 唐法藏撰
奧旨妄盡還源觀 1 唐法藏撰
義海百門 1 唐法藏撰合册 40.00
17華嚴金師子章 1 唐法藏撰
華嚴金師子章解 1 唐法藏撰合册 12.00
18金師子章解 1 唐法藏撰、宋淨源解
三寶章 1 唐法藏撰
流轉章 1 唐法藏撰
緣起章 1 唐法藏撰
圓音章 1 唐法藏撰
法身章 1 唐法藏撰
十世章 1 唐法藏撰
玄義章 1 唐法藏撰 合册 37.00
19華嚴疏鈔 220 唐澄觀撰(四十册、八函) 2042.00二、方 等 部
20阿門衆佛國經 3 漢支婁迦讖譯 25.00
21三劫三千諸佛名經 3 劉宋畺良耶捨譯 42.00
22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
率陀天經 1 宋沮渠京聲譯
彌勒下生經 1 姚秦鳩摩羅什譯
觀彌勒菩薩下生經 1 晉竺法護譯合册 15.00
23 佛說十吉祥經 失譯
八佛名號經 1 隋 那崛多譯
八吉祥神咒經 1 吳支謙譯
八陽神咒經 1 晉竺法護譯
八吉祥經 1 梁僧伽婆羅譯
八部佛名經 1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百佛名經 1 隋那連提耶捨譯
滅十方冥經 1 晉竺法護譯合册 20.00
24 勝鬘經 1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12.00
25 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 1 唐玄奘譯 9.00
26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
功德經 2 唐義淨譯 21.00
27 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1 劉宋畺良耶捨譯 12.00
28 地藏菩薩本願經 2 唐實叉難陀譯 30.00
29 首楞嚴三昧經 3 姚秦鳩摩羅什譯 30.00
30 維摩詰所說經 3 姚秦鳩摩羅什譯 37.00
31 說無垢稱經 6 唐玄奘譯(二册) 57.00
32 金光明經 4 北涼曇無讖譯 41.00
33 六度集經 8 吳康僧會譯(二册) 88.00
34 造像量度經 1 清工布查布譯 40.00
35 寶積經普明會 1 秦失譯
寶積經附瑜伽釋 1 晉失譯,附釋唐玄奘譯合册 43.00
36 維摩詰所說經註 8 姚秦僧肇等註(二册) 86.00
37 央掘魔羅經 4 宋求那跋陀羅譯 53.00
38 占察善惡業報經 2 唐菩提登譯 19.00
39 盂蘭盆經 1 晉竺法護譯
父母恩重難報經 1 姚秦鳩摩羅什譯合册 10.00
40 决定毗尼經 1 失譯 11.00
41 鬱迦長者所問經 1 曹魏康僧鎧譯 16.00
42 大集賢護經 5 隋 那崛多及笈多等譯 50.00
43 十二因緣經 1 吳支謙譯
緣起聖道經 1 唐玄奘譯
稻桿經 1 失譯
大乘捨黎娑擔摩經 1 宋施護譯合册 14.00
44 無字法門經 1 唐地婆訶羅譯
無字寶篋經 1 元魏菩提流支譯
如來藏經 1 晉佛陀跋陀羅譯
莊嚴菩提心經 1 姚秦鳩摩羅什譯
長者女庵提遮師子吼了
義經 1 梁失譯
稱贊大乘功德經 1 唐玄奘譯
長者法志妻經 1 失譯
堅固女經 1 隋那連提耶捨譯合册 30.00
45 佛說施燈功德經 1 北齊那連提耶捨譯 21.00
46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10 唐般若譯(二册) 99.00
47 金光明經疏 12 隋智者說(四册、函套) 144.00
48 悲華經 10 北涼曇無讖譯(三册、函套) 130.00
49 諸佛要集經 2 晉竺法護譯
投身飼虎經 1 北涼法盛譯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 1 姚秦鳩摩羅什譯合册 40.00
50 盂蘭盆經疏 1 宋淨源疏 17.00
51 灌佛經疏 1 周演濟撰 27.00
52 佛名經 12 元魏菩提留支譯 233.00
三、淨 土 部
53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3 漢支婁迦讖譯 38.00
54 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2 唐菩提流志譯 21.00
55 無量壽莊嚴經 1 宋法賢譯、清楊文會分章 19.00
56 淨土四經 39.00
無量壽經 1 清魏源會譯
觀無量壽佛經 1 劉宋畺良耶捨譯
阿彌陀經 1 姚秦鳩摩羅什譯
普賢行願品 1 唐般若譯
57 阿彌陀經 1 姚秦鳩摩羅什譯
法華經普門品 1 姚秦鳩摩羅什譯合册 10.00
58 遊心安樂道 1 唐元曉撰 19.00
59 阿彌陀經要解 1 姚秦鳩摩羅什譯、明智旭解 27.00
60 往生論註 2 元魏曇鸞撰
略論安樂淨土義 1 元魏曇鸞撰
贊阿彌陀佛偈 1 元魏曇鸞撰合册 46.00
61 念佛三昧寶王論 3 唐飛錫撰 22.00
62 西齋淨土詩 4 明梵琦撰 40.00
63 梵室偶談 1 明智旭撰
徹悟禪師語錄 2 清際醒撰合册 32.00
64 角虎集 6 清濟能輯(二册) 69.00
65 四衆弟子淨土詩 44.00
唯心集 1 比丘乘戒定慧撰
影響集 1 尼量海撰
二林唱和詩 1 彭際清撰
觀河集節鈔 1 彭際清撰
測海集節鈔 1 彭際清撰
瓊樓吟稿節鈔 1 陶慶餘撰
66 念佛伽陀 1 清際醒撰 8.00
67 蓮宗十祖傳略 1 清悟開集 18.00
68 竜舒淨土文 10 宋王日休撰 60.00
69 念佛警策 2 清彭際清撰 43.00
70 蓮池西方發願文註 1 清實賢註 15.00
71 修西日課 1 清鄭學川集 11.00
72 觀念法門 1 唐善導集 16.00
73 三時 念 1 宋延壽撰 17.00
74 老女人經 1 吳支謙譯
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 1 晉帛屍黎蜜多羅譯
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經 1 晉帛屍黎蜜多羅譯
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 3 宋施護譯合册 29.00
75 觀無量壽佛經疏(即四帖疏) 4 唐善導集 70.00
76 修西輯要 1 清信庵輯 16.00
77 往生論 1 元魏菩提留支譯
往生論註 2 元魏曇鸞撰合册 38.00
78 徑中徑又徑徵義 3 清徐槐廷撰 40.00
79 淨土或問 1 元天如撰
淨土捷要 1 明德清撰合册 25.00
80 蓮池語錄 1 明袾宏說 39.00
81 淨土警語(附七期規式) 1 清行策說 25.00
82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3 後漢支婁迦讖譯
阿彌陀過度人道經 2 吳支謙譯
無量壽經 2 曹魏康僧鎧譯
無量壽如來會 3 唐菩提流志譯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3 宋法賢譯
大阿彌陀經 2 宋王日休校輯
觀無量壽佛經 1 劉宋畺良耶捨譯
阿彌陀經 1 姚秦鳩摩羅什譯
稱贊淨土佛攝受經 1 唐玄奘譯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 1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1 失譯
後出阿彌陀佛偈經 1紙 失譯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 1 劉宋曇無竭譯
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 1 宋施護等譯合册 66.00
83 淨土論 3 唐迦纔撰 40.00
84 安樂集 2 唐道綽撰 32.00
85 念佛鏡 2 唐道鏡、善道共集(金陵刻經處版) 27.00
86 念佛鏡 1 唐道鏡、善道共集(南洋佛經流通所版) 19.00
87 西方要訣 1 唐窺基撰 14.00
四、法 相 部
88 解深密經 5 唐玄奘譯 43.00
89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4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二册) 63.00
90 大乘入楞伽經 7 唐實叉難陀譯(二册) 89.00
91 大乘密嚴經 3 唐不空譯 44.00
92 成唯識論 10 唐玄奘譯(二册) 108.00
93 佛地經論 7 唐玄奘譯(二册) 72.00
94 瑜伽師地論 100 唐玄奘譯(三十册、三函) 1128.00
95 瑜伽真實品 2 唐玄奘譯 36.00
96 三無性論 2 陳真諦譯 24.00
97 六門教授習定論 1 唐義淨譯 8.00
98 大乘五藴論 1 唐玄奘譯
大乘廣五藴論 1 唐地婆訶羅譯
百法明門論解 1 唐窺基撰
百法明門論疏 2 唐普光撰合册 42.00
99 唯識二十論 1 唐玄奘譯
唯識二十論述記 4 唐窺基撰 (二册) 70.00
100 唯識三十論 1 唐玄奘譯
觀所緣緣論 1 唐玄奘譯
因明正理門論 1 唐玄奘譯 合册 15.00
101 解深密經註 10 民國歐陽漸輯(三册、函套) 115.00
102 解深密經疏 40 唐圓測撰(十四册、二函) 518.00
103 百法明門論疏 2 唐義忠撰 38.00
104 唯識三十論要釋 1 唐佚名撰 38.00
105 成唯識論樞要 8 唐窺基撰(三册、函套) 110.00
106 成唯識論別鈔 6 唐窺基撰(二册) 70.00
107 相宗新舊兩譯不同論 1 民國梅光羲編 6.00
108 瑜伽師地論釋 1 唐玄奘譯 11.00
109 法苑義林章並記 20 唐窺基撰、智周記(七册、函套) 288.00
(附錄存不入章抉擇記)
110 相宗八要直解 8 明智旭撰(二册) 79.00
(1)因明入正理論直解
(2)百法明門論直解
(3)唯識三十論直解
(4)觀所緣緣論直解
(5)觀所緣緣論釋直解
(6)真唯識量直解
(7)八識規矩頌直解
(8)六離合釋法式直解
111 因明入正理論疏 8 唐窺基撰(二册) 104.00
112 成唯識寶生論 5 唐義淨譯 36.00
113 性相五要 12.00
(1)壹輸盧迦論 1 元魏瞿曇流支譯
(2)十二因緣論 1 元魏菩提流支譯
(3)唯識三十論 1 唐玄奘譯
(4)大乘百法明門論 1 唐玄奘譯
(5)因明入正理論 1 唐玄奘譯
114相宗八要明昱解 8 明明昱撰(三册、函套) 142.00
(1)百法明門論贅言
(2)唯識三十論約意
(3)觀所緣緣論會釋
(4)六離合釋法式通關
(5)觀所緣緣論釋記
(6)因明入正理論直疏
(7)三支比量義疏
(8)八識規矩補註證義
五、般 若 部
115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
羅蜜經 1 梁曼陀羅仙譯 13.00
116 智論十八空章 1 姚秦鳩摩羅什譯 21.00
117 智論七喻三品 2 姚秦鳩摩羅什譯 19.00
118 世親金剛經論 3 唐義淨譯 34.00
(附金剛經末頌贊述)
119 大智度論 100 姚秦鳩摩羅什譯(三十四册、六函) 1320.00
120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30 姚秦鳩摩羅什等譯(八册、函套) 383.00
121 金剛經 1 姚秦鳩摩羅什譯
心經 1 唐玄奘譯 合册 13.00
122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600 唐玄奘譯(一百二十册、二十函) 6198.00
123 金剛般若經略疏 2 唐智儼撰 27.00
124 般若心經贊 2 唐圓測撰 20.00
125 般若心經疏記 2 唐法藏疏、元文才記 41.00
126 心經註解 1 清朱 解 20.00
127 般若圓集要義釋論 4 宋施護譯 25.00
128 不壞假名論 2 唐地婆訶羅譯 20.00
129 仁王護國經 2 唐不空譯 20.00
130 金剛經决疑 1 明德清撰
般若心經直說 1 明德清撰 合册 35.00
131 金剛經六譯 6 姚秦鳩摩羅什,元魏菩提流支,陳真諦 ,
隋達摩笈多,唐玄奘、義淨譯 52.00
132 般若理趣分述贊 6 唐窺基撰 79.00
133 心經略疏小鈔 3 唐法藏疏、清錢謙益鈔 62.00
134 心經淺釋 1 民國梅光羲釋 8.00
135 紫柏心經說 1 明真可撰 10.00
136 金剛經疏 1 隋智 撰 25.00
137 心經疏 1 唐靖邁撰 11.00
138 般若心經略疏 1 唐法藏撰 9.00
139 仁王護國經嘉祥疏 8 隋吉藏撰(三册、函套) 107.00
140 仁王護國經疏 7 唐良賁撰(七册、函套) 227.00
(附仁王經科文) 1 明普真貴撰
141 般若心經七譯 1 姚秦鳩摩羅什,唐玄奘、 法月、般若共利言等、法成,宋施護譯,梵唐 音本 10.00
六、法 華 部
142 法華經 7 姚秦鳩摩羅什譯(三册、函套) 143.0 0
143 無量義經 1 南齊曇摩伽陀耶捨譯 13.00
144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1 劉宋曇摩蜜多譯 10.00
145 普門品文句 1 隋智 說、宋遵式釋頌 15.00
146 法華安樂行義 1 陳慧思撰
竜女成佛義 1 宋源清撰 合册 16.00
147 法華經論 1 元魏菩提流支等譯
遺教經論 1 陳真諦譯
涅盤經云何得長壽偈論 1 元魏達磨菩提譯
涅盤經本有今無偈論 1 陳真諦譯合册 44.00
148 妙法蓮華經玄義釋 10 唐湛然撰(十二册、二函) 640.00
七、涅 盤 部
149 佛遺教經 1 姚秦鳩摩羅什譯
八大人覺經 1 漢安世高譯
四十二章經 1 漢迦葉摩騰、竺法蘭譯合册 11.00
150 大般涅盤經 40 北涼曇無讖譯(十四册、二函) 492.00
151 大法鼓經 2 宋求那跋陀羅譯 20.00
152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 3 姚秦鳩摩羅什譯 30.00
八、阿 含 部
153 本事經 7 唐玄奘譯(二册) 66.00
154 法句經 2 吳維 難等譯
法句經要釋 1 唐玄奘譯合册 39.00
155 長阿含經 22 姚秦佛陀耶捨譯(六册、函套) 278.00
156 中阿含經 60 東晉僧伽提婆譯(十七册、二函) 689.00
157 雜阿含經 50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十七册、二函) 680.00
158 增一阿含經 50 苻秦曇摩難提譯(十三册、二函) 550.00
159 中本起經 2 漢曇果、康孟祥譯
興起行經 2 漢康孟祥譯合册 48.00
160 過去現在因果經 4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56.00
九、秘 密 部
161 楞嚴經 10 唐般剌密帝譯(二册) 102.00
162 楞嚴經正脈疏 40 明真鑒撰(十四册、二函) 681.00
163 楞嚴寶鏡疏 11 清溥畹疏(十一册、二函) 467.00
164 密咒圓因往生集 1 宋智廣、慧真同撰 15.00
165 大藏秘要 5 元度輯(二册) 83.00
166 大悲心咒持誦簡法 1 民國徐文蔚編 8.00
167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 7 唐輸波迦羅、一行等譯(二册) 100.00
168 佛母準提陀羅尼經 1 唐金剛智譯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1 唐佛陀波利譯 合册 15.00
170 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儀軌 1 唐不空譯 9.00
171 悉曇字記 1 唐廣智撰 9.00
172 陀羅尼雜集 10 梁失譯(三册、函套) 121.00
173 瑜伽焰口 1 清一雨撰 44.00
174 蘇悉地經 6 唐輸波迦羅譯(二册) 59.00
175 無畏三藏禪要 1 唐善無畏撰 9.00
176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 2 遼道辰殳集 37.00
177 楞嚴通議 10 明德清撰(六册、函套) 268.00
178 楞嚴咒會譯 1 唐不空譯 19.00
179 密宗津要 27.00
(1)受菩提心戒義 1 唐不空譯
(2)發菩提心論 1 唐不空譯
(3)諸教决定名義論 1 宋施護譯
(4)總釋陀羅尼義贊 1 唐不空譯
(5)無畏三藏禪要 1 唐善無畏撰
(6)菩提心義 1 唐潛真撰
(7)略敘金剛界大教王
師資相承次第記 1 唐海雲撰
(8)略敘大毗盧遮那經
相承次第記 1 唐海雲撰
180 大乘莊嚴寶王經 4 宋天息災譯 33.00
181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
利千臂千鉢大教王經 10 唐不空譯(二册) 95.00
十、大 乘 律
182 梵網經 2 姚秦鳩摩羅什譯 26.00
183 菩薩戒本 1 唐玄奘譯
菩薩戒羯磨 1 唐玄奘譯 合册 15.00
184 菩薩戒本經箋要 1 明智旭撰 18.00
185 優婆塞五戒相經 1 劉宋求那跋摩譯 10.00
186 梵網經菩薩戒疏 10 唐法藏撰(二册) 115.00
187 在傢律要廣集 13 明智旭集(四册、函套) 153.00
188 梵網經古跡記 6 唐太賢撰(二册) 84.00
189 菩薩瓔珞本業經 2 姚秦竺佛念譯
受十善戒經 1 失譯合册 34.00
十一、聲 聞 乘 律
190 四分戒本 1 姚秦佛陀耶捨等譯
毗尼日用切要 1 清讀體集合册 24.00
191 四分律比丘戒本廣頌 1 民國能海集(二册) 76.00
192 四分比丘尼戒本 1 姚秦佛陀耶捨共竺佛念譯 22.00
193 傳戒正範 4 清讀體撰(三册、函套) 107.00
194 傳戒正範 4 清讀體撰
三壇演儀 3 寶華山隆昌寺傳戒用本 (六册、函套) 112.00
195 沙彌律儀要略 1 明 宏輯 12.00
196 沙彌十戒威儀錄要 1 明智旭輯 14.00
197 南海寄歸內法傳 1 唐義淨撰(二册) 55.00
198 說一切有部戒經 1 唐義淨譯 17.00
199 明了論 1 陳真諦譯 18.00
200 四分律藏 60 姚秦佛陀耶捨等譯(二十册、四函 ) 835.00
201 十善業道經 1 唐實叉難陀譯
(附善惡十界業道品) 明智旭訂
佛說戒消災經 1 吳支謙譯
佛說戒消災經略釋 1 明智旭撰
優婆塞戒經受戒品 1 北涼曇無讖譯 合册 27.00
202 律學發軔 3 明元賢撰 41.00
十二、大 乘 論
203 菩提道次第廣論 24 明宗喀巴撰(十二册、函套) 394.00
204 中論頌 1 姚秦鳩摩羅什譯
菩提資糧論頌 1 隋達摩笈多譯 合册 23.00
205 十二門論 1 姚秦鳩摩羅什譯 17.00
206 辯中邊論 3 唐玄奘譯 28.00
207 攝大乘論本 3 唐玄奘譯 36.00
208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8 唐玄奘譯(二册) 57.00
209 大乘起信論 1 梁真諦譯 20.00
210 大乘起信論 1 唐實叉難陀譯 21.00
211 三論玄義 2 隋吉藏撰 26.00
212 寶性論本 1 元魏勒那摩提譯 14.00
213 中觀論疏 26 隋吉藏譯(十三册、二函) 466.00
214 百論疏 16 隋吉藏撰(五册、函套) 208.00
215 肇論 1 姚秦僧肇撰 26.00
216 肇論新疏 3 元文才撰(三册、函套) 101.00
217 順中論 2 元魏般若流支譯 20.00
218 廣百論釋論 10 唐玄奘譯(四册、函套) 139.00
219 法界無差別論 1 唐提雲般若等譯 6.00
220 十二門論疏 4 唐吉藏疏(三册、函套) 115.00
221 百字論 1 元魏菩提留支譯
廣百論本 1 唐玄奘譯 合册 14.00
222 大乘起信論直解 2 明德清撰 57.00
223 釋摩訶衍論 10 姚秦筏提摩多譯(四册、函套) 154.00
224 發菩提心論 2 姚秦鳩摩羅什譯 20.00
225 般若燈論 15 唐波羅頗密多羅譯(三册、函套) 173.00
十三、聲聞乘論
226 異部宗輪論述記 3 唐窺基撰 40.00
227 阿毗曇心論頌 1 東晉僧伽提婆、慧遠譯 11.00
228 阿毗達磨俱捨論 30 唐玄奘譯(六册、函套) 293.00
229 阿毗達磨發智論 20 唐玄奘譯(六册、函套) 224.00
230 阿毗達磨法藴足論 12 唐玄奘譯(四册、函套) 125.00
231 成實論 20 姚秦鳩摩羅什譯(六册、函套) 255.00
十四、西土撰集
232 佛本行經 7 宋寶雲譯(二册) 94.00
233 百喻經 2 南齊求那毗地譯 30.00
234 坐禪三昧法門經 2 姚秦鳩摩羅什譯 31.00
235 馬鳴竜樹提婆傳 3 姚秦鳩摩羅什譯 16.00
236 撰集三藏雜藏傳 1 失譯 7.00
237 那先比丘經 2 失譯 20.00
238 禪秘要法經 4 姚秦鳩摩羅什譯 49.00
十五、禪 宗
239 六祖壇經 1 唐慧能說、法海錄 30.00
240 黃蘗傳心法要 2 唐希運語錄、裴休集 22.00
241 禪源諸詮集都序 4 唐宗密撰 30.00
242 宗門十規論 1 南唐文益撰
宗門武庫 1 宋道謙編合册 31.00
243 禪宗决疑集 1 元智徹撰 14.00
244 高峰妙禪師語錄 1 元原妙說 44.00
245 宗寶獨禪師語錄 6 清道獨說(二册) 73.00
246 寒山詩(附栯堂詩) 2 唐閭邱 集 24.00
247 永明山居詩 1 宋延壽撰
石屋山居詩 1 元清琪撰
幻居詩 1 清悟開撰合册 25.00
248 八指頭陀詩文集 10 民國敬安撰(二册) 72.00
249 禪關策進 1 明 宏集 24.00
250 百丈清規證義記 9 清儀潤撰(七册、函套) 301.00
251 禪林寶訓筆說 3 清智祥撰(三册、函套) 168.00
252 續指月錄 22 清聶先樂編(六册、函套) 287.00
253 唯心訣 1 宋延壽撰
真心直說 1 元知訥撰
修心訣 1 元高麗普照撰 合册 30.00
254 緇門警訓 10 明如 集(二册) 110.00
255 宗範 8 清錢伊庵輯(三册、函套) 129.00
256 羅湖野錄 3 宋曉瑩撰 40.00
257 雍正選語錄 19 清世宗選(十四册、二函) 593.00
258 東語西話 2 元明本撰 17.00
259 東語西話續集 2 元明本撰 19.00
260 禪門煅煉說 1 明戒顯撰 22.00
十六、天 宗
261 四教義 6 隋智顗撰(二册) 80.00
262 小止觀 2 隋智顗撰
六妙法門 1 隋智顗撰合册 37.00
263 四念處 4 隋智顗撰 46.00
264 摩訶止觀 10 隋智顗撰(六册、函套)
(附止觀大意 1 唐湛然撰
止觀義例) 2 唐湛然撰 282.00
十七、傳 記
265 釋迦譜 10 梁僧 撰(四册、函套) 158.00
266 高僧傳初集(梁編) 15 梁慧皎撰(四册、函套) 194.00
267 高僧傳二集(唐續編) 40 唐道宣撰(十册、二函) 521.00
268 高僧傳三集(宋續編) 30 宋贊寧撰(八册、函套) 377.00
269 高僧傳四集(明續編) 6 明如惺撰(二册、函套) 76.00
270 求法高僧傳 2 唐義淨撰 22.00
271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10 唐慧立本釋、彥 箋(三册、函套) 122.00
272 比丘尼傳 4 梁寶唱撰 28.00
273 居士傳節要 1 清彭際清撰傳、梅光羲節要 32.00
274 善女人傳 2 清彭際清撰 40.00
275 佛祖心燈 1 不詳
諸傢宗派 1 清守一編
剌麻溯源 1 清守一編 合册 26.00
276 僧史略 3 宋贊寧撰 38.00
277 歷遊天竺記 1 東晉法顯撰 23.00
278 大唐西域記 12 唐玄奘述、辯機筆受(四册、函套) 153.00
279 釋迦方志 4 唐道宣撰 50.00
280 十宗略說 1 清楊文會撰
佛教初學課本 1 清楊文會撰 合册 34.00
281 名僧傳鈔 1 日本宗性抄 31.00
十八、篡 集
282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 6 唐道宣撰 59.00
283 翻譯名義集 20 宋法雲撰(六册、函套) 269.00
284 開元釋教錄略出 4 唐智升撰 47.00
285 竜藏匯記 1 59.00
286 大明釋教匯門標目 4 明寂曉撰 55.00
287 閱藏知津 44 明智旭撰(十册、二函) 483.00
十九、宏 護
288 佛教初學課本 1 清楊文會編 30.00
289 三教平心論 2 元劉謐撰 27.00
290 宏明集 14 梁僧祐集(四册、函套) 187.00
291 十門辯惑論 2 唐復禮撰 17.00
292 續原教論 2 明瀋士榮撰 27.00
二十、旁 通
293 道德經解 2 明德清撰(二册) 61.00
294 菜根譚 4 明洪應明著 42.00
(附婆羅館清言 2 明屠隆緯撰
續婆羅館清言) 1 明屠隆緯撰
295 周易禪解 10 明智旭撰(三册、函套) 163.00
296 老子翼 8 明焦竑著(四册、函套) 167.00
297 道德經註 2 宋蘇轍撰 32.00
298 中庸直指 1 明德清撰 37.00
二十一、導 俗
299 選佛譜 6 明智旭撰(二册) 82.00
二十二、專 集
300 歐陽竟無內外學(三十册、三函) 民國歐陽漸撰 932.00
301 內學院院訓釋 1 同上 49.00
302 大般若經敘 3 同上 35.00
303 瑜伽師地論敘 2 同上 27.00
304 大涅盤經敘 1 同上 26.00
305 阿毗達磨俱捨論敘 2 同上 19.00
306 藏要經敘 1 同上 42.00
307 藏要論敘 1 同上 40.00
308 法相諸論敘合刊 1 同上 17.00
309 五分般若讀 1 同上
心經讀 1 同上 合册 14.00
310 唯識抉擇談 1 同上
唯識研究次第 1 同上 合册 11.00
311 內學雜著 1 同上(二册)(以上內學十三種) 58.00
312 中庸傳 1 同上 16.00
313 孔學雜著 1 同上(以上孔學二種) 36.00
314 詩文 1 同上 25.00
315 小品 1 同上(以上文學二種) 20.00
316 楞伽疏决 6 同上(二册) 74.00
317 解節經真諦義 2 同上 22.00
318 在傢必讀內典 2 同上(二册) 97.00
319 經論斷章讀 2 同上(二册) 77.00
320 四書讀 4 同上(三册、函套) 105.00
321 論孟課 1 同上 30.00
322 毛詩課 1 同上 24.00
323 詞品甲 1 同上 25.00
324 詞品乙 1 同上(以上糅古九種) 21.00
325 楊仁山居士遺著(十一册、函套) 327.00
326 靈峰宗論 10 明智旭撰(九册、函套) 406.00
△327玄奘法師譯撰全集(三百二十一册、四十四函) 13741.00
二十三、懺 儀
328 慈悲梁皇寶懺 10 梁寶志等撰(二册) 113.00
329 慈悲水懺法 3 唐智玄撰 25.00
330 往生淨土懺願儀 1 宋遵式撰 10.00
331 大悲懺法 1 宋知禮編 10.00
332 地藏懺願儀 1 明智旭撰 10.00
333 大般若懺 1 震集 13.00
334 水陸儀軌 6 明袾宏重訂(二册) 71.00
二十四、藏 經
335藏要支那內學院編校刊行(六十八册、九函) 2777.00
336普慧藏民國普慧大藏經刊行會校印、本處重印(一百册、二十一函) 5395.00
二十五、膠 印 本
337 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 唐玄奘譯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姚秦鳩摩羅什譯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鳩摩羅什譯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鳩摩羅什譯 袖珍合册 3.50
339 聞思(1) 金陵刻經處佛學研究室編 18.00
340 金陵刻經處畫册 金陵刻經處佛學研究室編 48.00
341 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 唐伽梵達摩譯 40.00
342 金剛經(袖珍本) 姚秦鳩摩羅什譯 1.00
343 最上雲音法匯 周演濟述(三册) 81.00
344 影印竜藏本大寶積部 (四册) 480.00
345 楊文會與中國近代佛教思想轉型 張華著 28.00
二十六、書畫(影印)
346 釋迦牟尼像(本處光緒四年刻版) 800.00
347 慈悲觀音像(本處光緒四年刻版、周王尋 繪) 800.00
348 多聞多思(趙樸初書) 100.00
349 知恩報恩(趙樸初書) 100.00
註意事項
一、請郵購者寫明書名全稱和序號,將書款匯足,以便及時發書,並將詳細地址(省、市、縣)寫清楚,以便投寄。信內不要夾款,以免遺失。
二、凡各大寺院佛經流通處請購經書,來函時請蓋上寺院或流通處公章,可給予八折優惠。
三、書名前加“△”,待出。
四、由快件寄送及寄往境外的經書,郵資由購書者自付。
五、本處逢周日及國傢法定節假日休息。
六、地址: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淮海路35號
郵政編碼:210002
電話、傳真:025-84541354 84541042
E-mail:jlkjc2288@sina.com
七、銀行帳號:南京工商銀行太平路分理處
4301013209001077435 | | Jinling Kejingchu金陵刻經處 中國近現代編校、刻印、流通佛典的佛教文化機構。清同治五年(1866),佛教學者楊文會創辦於南京。 楊文會認為弘揚佛法,必須流通經典。於是通過日本佛教學者南條文雄,從日本尋回中國自唐末五代以來久已散佚的各宗重要典籍 300餘種,如《中論疏》、《百論疏》、《成唯識論述記》、《因明入正理論疏》等,均經刻印流通。失傳已久的北魏曇鸞著《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註》,也從南條文雄處取得,改名《往生論註》加以刻印,後收入《匯刻古逸淨土十書》中。楊文會認為日本出版的《續藏經》,以博採為旨,忽視甄別工作,乃立志組織編刻《大藏輯要》,選佛典460部,3300餘捲,進行嚴格的校訂。同時編定經目,將藏經內容分為華嚴、方等、淨土、法相、般若、法華、涅以及傳記、纂集、弘護、旁通、導俗等21部,各部列舉代表著作數部1911年楊文會逝世前,囑咐刻經處事業由其弟子歐陽竟無、陳樨庵、陳宜甫 3人分別負責編校、流通、交際等工作。1914年,歐陽竟無在刻經處成立研究部,聚衆講習,兼事刻經。從學者有姚柏年、呂等人。 [金陵刻經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海佛教界人士圓瑛、應慈、趙樸初、方子藩等25人組成“金陵刻經處護持委員會”,逐步恢復了刻經流通業務。此後,又陸續將原江北刻經處、支那內學院、北京刻經處、天津刻經處、三時學會等單位的經版共 5萬餘片,全部匯集到金陵刻經處。1957年起,金陵刻經處確定隸屬於中國佛教協會,業務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收藏的經版最多時達15萬餘片,並繼續刻印佛教典籍,發行國內外。 在金陵刻經處創立以前,先有江蘇江都鄭學川在揚州創辦江北刻經處(後改名法藏寺),專事勸募刻經。金陵刻經處創立後,兩處分工合作,曾商定籌刻全藏佛典。此後,北京、天津、重慶、常州、蘇州、寧波、廣州等地,也先後成立類似刻經機構。 林子青 | | 【金陵刻經處】 中國近現代編校、刻印、流通佛典的佛教文化機構。清同治五年(1866),佛教學者楊文會創辦於南京。楊文會認為弘揚佛法,必須流通經典。於是通過日本佛教學者南條文雄,從日本尋回中國自唐末五代以來久已散佚的各宗重要典籍300餘種,如《中論疏》、《百論疏》、《成唯識論述記》、《因明入正理論疏》等,均經刻印流通。失傳已久的北魏曇鸞著《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註》,也從南條文雄處取得,改名《往生論註》加以刻印,後收入《匯刻古逸淨土十書》中。楊文會認為日本出版的《卐續藏經》,以博採為旨,忽視甄別工作,乃立志組織編刻《大藏輯要》,選佛典460部,3300餘捲,進行嚴格的校訂。同時編定經目,將藏經內容分為華嚴、方等、淨土、法相、般若、法華、涅槃以及傳記、纂集、弘護、旁通、導俗等21部,各部列舉代表著作數部。1911年楊文會逝世前,囑咐刻經處事業由其弟子歐陽竟無、陳樨庵、陳宜甫3人分別負責編校、流通、交際等工作。1914年,歐陽竟無在刻經處成立研究部,聚衆講習,兼事刻經。從學者有姚柏年、呂澂等人。
(金陵刻經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海佛教界人士圓瑛、應慈、趙樸初、方子藩等25人組成“金陵刻經處護持委員會”,逐步恢復了刻經流通業務。此後,又陸續將原江北刻經處、支那內學院、北京刻經處、天津刻經處、三時學會等單位的經版共5萬餘片,全部匯集到金陵刻經處。1957年起,金陵刻經處確定隸屬於中國佛教協會,業務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收藏的經版最多時達15萬餘片,並繼續刻印佛教典籍,發行國內外。
在金陵刻經處創立以前,先有江蘇江都鄭學川在揚州創辦江北刻經處(後改名法藏寺),專事勸募刻經。金陵刻經處創立後,兩處分工合作,曾商定籌刻全藏佛典。此後,北京、天津、重慶、常州、蘇州、寧波、廣州等地,也先後成立類似刻經機構。(木子青) | | Jinling Kejingchu
金陵刻經處
中國近現代編校、刻印、流通佛典的佛教文化機構。清同治五年(1866),佛教學者楊文會創辦於南京。 楊文會認為弘揚佛法,必須流通經典。於是通過日本佛教學者南條文雄,從日本尋回中國自唐末五代以來久已散佚的各宗重要典籍 300餘種,如《中論疏》、《百論疏》、《成唯識論述記》、《因明入正理論疏》等,均經刻印流通。失傳已久的北魏曇鸞著《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註》,也從南條文雄處取得,改名《往生論註》加以刻印,後收入《匯刻古逸淨土十書》中。楊文會認為日本出版的《□續藏經》,以博採為旨,忽視甄別工作,乃立志組織編刻《大藏輯要》,選佛典460部,3300餘捲,進行嚴格的校訂。同時編定經目,將藏經內容分為華嚴、方等、淨土、法相、般若、法華、涅□以及傳記、纂集、弘護、旁通、導俗等21部,各部列舉代表著作數部。1911年楊文會逝世前,囑咐刻經處事業由其弟子歐陽竟無、陳樨庵、陳宜甫 3人分別負責編校、流通、交際等工作。1914年,歐陽竟無在刻經處成立研究部,聚衆講習,兼事刻經。從學者有姚柏年、呂□等人。
金陵刻經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海佛教界人士圓瑛、應慈、趙樸初、方子藩等25人組成“金陵刻經處護持委員會”,逐步恢復了刻經流通業務。此後,又陸續將原江北刻經處、支那內學院、北京刻經處、天津刻經處、三時學會等單位的經版共 5萬餘片,全部匯集到金陵刻經處。1957年起,金陵刻經處確定隸屬於中國佛教協會,業務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收藏的經版最多時達15萬餘片,並繼續刻印佛教典籍,發行國內外。
在金陵刻經處創立以前,先有江蘇江都鄭學川在揚州創辦江北刻經處(後改名法藏寺),專事勸募刻經。金陵刻經處創立後,兩處分工合作,曾商定籌刻全藏佛典。此後,北京、天津、重慶、常州、蘇州、寧波、廣州等地,也先後成立類似刻經機構。
(林子青)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