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丁名 tangtsinia nanchuanica s. c. chen
中文名 金佛山蘭
拉丁科名 orchidaceae
中文科名 蘭科
保護級別 2
分佈 四川(南川金佛山)
現狀 稀有種。金佛山蘭又名進蘭。是我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係古老而罕見的物種,分佈區狹窄,數量極少,呈零星散生。由於森林遭到嚴重破壞,生境惡化,殘存植株越來越少,如不采取有效保護措施,將會滅絶。
海拔下限(米) 700 主要1000
海拔上限(米) 2100主要1500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35釐米;根狀莖較短,微肉質,被短柔毛;莖近五棱圓柱狀,中部以上具4一6葉,基部具鞘4枚,最下者辯片狀。葉橢圓形,上部者近披針形,無鞘而抱莖,僅最下一枚基部具短鞘,具5一7條弧形脈。花序總狀,長3-6釐米,具3一5花,花下具苞片,最下部的苞片葉狀,其餘的較小,近整齊,除基部帶白色外,餘為黃色;萼片3,離生,直立,窄橢圓形,長1.6釐米,寬4毫米;花瓣3,倒卵狀橢圓形,長1.2釐米,寬4.5一5毫米;合蕊柱直立,近三棱狀圓柱形,頂端稍膨大,柱頭頂生而直立;花藥直立,長圓狀卵形;退化雄蕊5,在蕊柱頂端圍繞柱頭而生,花粉塊4,白色;子房棒狀,略4棱。蒴果直立長圓形,具4棱;種子多數,近菱形。
特性 金佛山蘭分佈區的氣候鼕冷夏涼,霜期長,霧多,雨多,濕度大。對土壤要求不嚴,喜生於陽光充足的林下、林緣、荒坡、灌叢中。為自花傳粉植物,肉質根可沿石縫隙而伸長。花期5月,果期9月。
保護價值 金佛山蘭為蘭科植物中較原始的屬種,對研究蘭科係統發育和起源有極重要的意義。但由於殘存數量不多,極須進行保護。
保護措施 目前無任何保護措施,應在金佛山自然保護區內予以特殊保護,開展引種栽培繁殖試驗,並進行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的研究,為擴大栽培提供科學依據。使這一古老而珍稀的植物免於滅絶。
栽培要點 目前尚未進行引種栽培。可試行一般蘭科植物的栽培法,用分生繁殖,並研究用培養基育苗或用組織培養法繁殖。 |
|
金佛山蘭介紹
金佛山蘭 (Tangtsinia nanchuanica S.C.Chen)
科屬:
蘭科
別名:
進蘭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35釐米;根狀莖較短,微肉質,被短柔毛;莖近五棱圓柱狀,中部以上具4-6葉,基部具鞘4枚,最下者鱗片狀。葉橢圓形,上部者近披針形,無鞘而抱莖,僅最下一枚基部具短鞘,具5-7條弧形脈。花序總狀,長3-6釐米,具3-5花,花下具苞片,最下部的苞片葉狀,其餘的較小,近整齊,除基部帶白色外,餘為黃色;萼片3,離生,直立,窄橢圓形,長1.6釐米,寬4毫米;花瓣3,倒卵狀橢圓形,長1.2釐米,寬4.5-5毫米;合蕊柱直立,近三棱狀圓柱形,頂端稍膨大,柱頭頂生而直立;花藥直立,長圓狀卵形;退化雄蕊5,在蕊柱頂端圍繞柱頭而生,花粉塊4,白色;子房棒狀,略4棱。蒴果直立長圓形,具4棱;種子多數,近菱形。
分佈與習性:
僅産於四川金佛山約250平方公裏的小範圍內,生於海拔700-2100米(以1000-1500米分佈較多)的地區。金佛山蘭分佈區的氣候鼕冷夏涼,霜期長,霧多,雨多,濕度大。對土壤要求不嚴,喜生於陽光充足的林下、林緣、荒坡、灌叢中。為自花傳粉植物,肉質根可沿石縫隙而伸長。花期5月,果期9月。
繁殖與栽培:
目前尚未進行引種栽培。可試行一般蘭科植物的栽培法,用分生繁殖,並研究用培養基育苗或用組織培養法繁殖。
應用:
稀有種。金伸山蘭為蘭科植物中較原始的屬種,對研究蘭科係統發育和起源有極重要的意但由於殘存數量不多,極須進行保護。
圖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