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uantum idioctonia
在量子力學裏, 量子自殺是想法實驗,這令人毛骨悚然和啼笑皆非的實驗在80年代末由hans moravec,bruno marchal等人提出,而又在1998年為宇宙學家max tegmark針對哥本哈根“波函數坍縮”中的“意識怪獸”,在那篇廣為人知的宣傳mwi的論文中所發展和重提。max tegmark認為宇宙有多個,量子的不確定性被分配到各個宇宙去,衹要從主觀視角來看,不但一個人永遠無法完成自殺,事實上他一旦開始存在,就永遠不會消失!總存在着一些量子效應,使得一個人不會衰老,而按照mwi,這些非常低的概率總是對應於某個實際的世界!
量子自殺實驗
在一套設備裏,利用原子衰變來控製扣動一把槍的扳機,我們就可以觀測當一個人被打死了(如果衰變-->開槍)或者沒有(沒有衰變)。他遲早被打死,因為隨着原子衰變概率的增加,槍的扳機遲早會扣動。但對當事人本身的角度來說完全不是這樣。因為對他唯一有意義的就是“那些他活着的世界”。永遠都會有一個他活在某個世界!如果平行宇宙理論是正確的,那麽對於某人來說,他無論如何試圖去自殺都不會死!要是他拿刀抹脖子,那麽因為組成刀的是一群符合波動方程的粒子,所以總有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可能性,以某種方式絲毫無損地穿透了該人的脖子,從而保持該人不死!當然這個概率極小極小,但按照mwi,一切可能發生的都實際發生了,所以這個現象總會發生在某個宇宙!其實不管換什麽方式自殺都一樣,跳樓也好,臥軌也好,上吊也好,總存在那麽一些宇宙,讓他還活着。從該人自身的視角來看,他怎麽死都死不掉!當然在其他無窮個宇宙裏,他的親朋好友卻要為他哀悼了。這實際上也是薛定諤貓的一個真人版。大傢知道在貓實驗裏,如果原子衰變,貓就被毒死,反之則存活。對此,哥本哈根派的解釋是:在我們沒有觀測它之前,貓是“又死又活”的,而觀測後貓的波函數發生坍縮,貓要麽死要麽活。mwi則聲稱:每次實驗必定同時産生一隻活貓和一隻死貓,衹不過它們存在於兩個平行的世界中。
量子自殺與薛定諤貓
兩者有何實質不同呢?其關鍵就在於,哥本哈根派認為貓始終衹有一隻,它開始處在疊加態,坍縮後有50%的可能死,50%的可能活。而多宇宙認為貓並未疊加,而是“分裂”成了兩衹,一死一活,必定有一隻活貓!
現在假如有一位勇於為科學獻身的仁人義士,他自告奮勇地去代替那衹倒黴的貓。出於人道主義,為了讓他少受痛苦,我們把毒氣瓶改為一把槍。如果原子衰變(或者利用別的量子機製,比如光子通過了半鍍銀),則槍就“砰”地一響送我們這位朋友上路。反之,槍就衹發出“咔”地一聲空響。
現在關鍵問題來了,當一個光子到達半鍍鏡的時候,根據哥本哈根派,你有一半可能聽到“咔”一聲然後安然無恙,另一半就不太美妙,你聽到“砰”一聲然後什麽都不知道了。而根據多宇宙,必定有一個你聽到“咔”,另一個你在另一個世界裏聽到“砰”。但問題是,聽到“砰”的那位隨即就死掉了,什麽感覺都沒有了,這個世界對“你”來說就已經沒有意義了。對你來說,唯一有意義的世界就是你活着的那個世界。
所以,從人擇原理的角度上來講,對你唯一有意義的“存在”就是那些你活着的世界。你永遠衹會聽到“咔”而繼續活着!因為多宇宙和哥本哈根不同,永遠都會有一個你活在某個世界!
讓我們每隔一秒鐘發射一個光子到半鍍鏡來觸動機關。此時哥本哈根預言,就算你運氣非常之好,你也最多聽到好幾聲“咔”然後最終死掉。但多宇宙的預言是:永遠都會有一個“你”活着,而他的那個世界對“你”來說是唯一有意義的存在。衹要你坐在槍口面前,那麽從你本人的角度來看,你永遠衹會聽到每隔一秒響一次的“咔”聲,你永遠不死(雖然在別的數目驚人的世界中,你已經屍橫遍野,但那些世界對你沒有意義)!
但衹要你從槍口移開,你就又會聽到“砰”聲了,因為這些世界重新對你恢復了意義,你能夠活着見證它們。總而言之,多宇宙的預言是:衹要你在槍口前,(對你來說)它就絶對不會發射,一旦你移開,它就又開始隨機地“砰”。
所以,對這位測試者他自己來說,假如他一直聽到“咔”而好端端地活着,他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確信,多宇宙解釋是正確的。假如他死掉了,那麽哥本哈根解釋就是正確的。不過這對他來說也已經沒有意義了,人都死掉了。
量子自殺的結論
無論如何,槍一直“咔”是一個極小極小的概率不是嗎(如果n次,則概率就是1/2^n)?怎麽能說對你而言槍“必定”會這樣行動呢?但問題在於,“對你而言”的前提是,“你”必須存在!
讓我們這樣來舉例:假如你是男性,你必定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事實:你爸爸有兒子、你爺爺有兒子、你曾祖父有兒子……一直上溯到任意n代祖先,不管歷史上冰川嚴寒、洪水猛獸、兵荒馬亂、饑餓貧瘠,他們不但都能存活,而且子嗣不斷,始終有兒子,這可是一個非常小的概率(如果你是女性,可以往娘傢那條路上推)。但假如你因此感慨說,你的存在是一個百年不遇的“奇跡”,就非常可笑了。很明顯,你能夠感慨的前提條件是你的存在本身!事實上,如果“客觀”地講,一個傢族n代都有兒子的概率極小,但對你我來說,卻是“必須”的,概率為100%的!同理,有人感慨宇宙的精巧,其産生的概率是如此低,但按照人擇原理,宇宙必須如此!在量子自殺中,衹要你始終存在,那麽對你來說槍就必須100%地不發射!
但很可惜的是:就算你發現了多宇宙解釋是正確的,這也衹是對你自己一個人而言的知識。就我們這些旁觀者而言事實永遠都是一樣的:你在若幹次“咔”後被一槍打死。我們能夠做的,也就是圍繞在你的屍體旁邊爭論,到底是按照哥本哈根,你已經永遠地從宇宙中消失了,還是按照mwi,你仍然在某個世界中活得逍遙自在。我們這些“外人”被投影到你活着的那個世界,這個概率極低,幾乎可以不被考慮,但對你“本人”來說,你存在於那個世界卻是100%必須的!而且,因為各個世界之間無法互相干涉,所以你永遠也不能從那個世界來到我們這裏,告訴我們多宇宙論是正確的!
其實,tegmark等人根本不必去費心設計什麽“量子自殺”實驗,按照他們的思路,要是多宇宙解釋是正確的,那麽對於某人來說,他無論如何試圖去自殺都不會死!要是他拿刀抹脖子,那麽因為組成刀的是一群符合薛定諤波動方程的粒子,所以總有一個非常非常小,但確實不為0的可能性,這些粒子在那一剎那都發生了量子隧道效應,以某種方式絲毫無損地穿透了該人的脖子,從而保持該人不死!當然這個概率極小極小,但按照mwi,一切可能發生的都實際發生了,所以這個現象總會發生在某個世界!在“客觀”上講,此人在99.99999…99%的世界中都命喪黃泉,但從他的“主觀視角”來說,他卻一直活着!不管換什麽方式都一樣,跳樓也好,臥軌也好,上吊也好,總存在那麽一些世界,讓他還活着。從該人自身的視角來看,他怎麽死都死不掉!
這就是從量子自殺思想實驗推出的怪論,美其名曰“量子永生”(quantum immortality)。衹要從主觀視角來看,不但一個人永遠無法完成自殺,事實上他一旦開始存在,就永遠不會消失!總存在着一些量子效應,使得一個人不會衰老,而按照mwi,這些非常低的概率總是對應於某個實際的世界!如果多宇宙理論是正確的,那麽我們得到的推論是:一旦一個“意識”開始存在,從它自身的角度來看,它就必定永生!
量子自殺與最終人擇原理
可以想象,tegmark等多宇宙論的支持者見到自己的提議被演繹成了這麽一個奇談怪論後,是怎樣的一種哭笑不得的心態。這位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宇宙學家不得不出來聲明,說“永生”並非mwi的正統推論。他說一個人在“死前”,還經歷了某種非量子化的過程,使得所謂的意識並不能連續過渡保持永存。
關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和哲學家們無疑都會感到興趣。支持mwi的人也會批評說,大量宇宙樣本中的“人”的死去不能被簡單地忽略,因為對於“意識”我們還是幾乎一無所知的,它是如何“連續存在”的,根本就沒有經過考察。一些偏頗的意見會認為,假如說“意識”必定會在某些宇宙分支中連續地存在,那麽我們應該斷定它不但始終存在,而且永遠“連續”,也就是說,我們不該有“失去意識”的時候(例如睡覺或者昏迷)。不過,也許的確存在一些世界,在那裏我們永不睡覺,誰又知道呢?再說,暫時沉睡然後又蘇醒,這對於“意識”來說好像不能算作“無意義”的。而更為重要的,也許還是如何定義在多世界中的“你”究竟是個什麽東西的問題。總之,這裏面邏輯怪圈層出不窮,而且幾乎沒有什麽可以為實踐所檢驗的東西,都是空對空。
根據shikhovtsev最新的傳記,埃弗萊特本人也在某種程度上相信他的“意識”會沿着某些不通嚮死亡的宇宙分支而一直延續下去(當然他不知道自殺實驗)。但具有悲劇和諷刺意味的是,他一傢子都那麽相信平行宇宙,以致他的女兒麗茲(liz)在自殺前留下的遺書中說,她去往“另一個平行世界”和他相會了(當然,她並非為了檢驗這個理論而自殺)。或許埃弗萊特一傢真的在某個世界裏相會也未可知,但至少在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世界(以及絶大多數其他世界)裏,我們看到人死不能復生了。所以,至少考慮在絶大多數世界中傢人和朋友們的感情,我強烈建議各位讀者不要在科學熱情的驅使下做此嘗試。
我們在多世界理論這條路上走得也夠久了,和前面在哥本哈根派那裏一樣,我們的探索越到後來就越顯得古怪離奇,道路崎嶇不平,雜草叢生,讓我們筋疲力盡,而且最後居然還會又碰到“意識”,“永生”之類形而上的東西!我們還是知難而退,回到原來的分岔路口,再看看還有沒有別的不同選擇。不過我們在離開這條道路前,還有一樣東西值得一提,那就是所謂的“量子計算機”。1977年,埃弗萊特接受惠勒和德威特等人的邀請去德剋薩斯大學演講,午飯的時候,德威特特意安排惠勒的一位學生坐在埃弗萊特身邊,後者嚮他請教了關於希爾伯特空間的問題。這個學生就是大衛•德義奇(david deutsch)。 | | Quantum Idioctonia
在量子力學裏, 量子自殺是想法實驗,這令人毛骨悚然和啼笑皆非的實驗在80年代末由Hans Moravec,Bruno Marchal等人提出,而又在1998年為宇宙學家Max Tegmark針對哥本哈根“波函數坍縮”中的“意識怪獸”,在那篇廣為人知的宣傳MWI的論文中所發展和重提。Max Tegmark認為宇宙有多個,量子的不確定性被分配到各個宇宙去,衹要從主觀視角來看,不但一個人永遠無法完成自殺,事實上他一旦開始存在,就永遠不會消失!總存在着一些量子效應,使得一個人不會衰老,而按照MWI,這些非常低的概率總是對應於某個實際的世界!
量子自殺實驗
在一套設備裏,利用原子衰變來控製扣動一把槍的扳機,我們就可以觀測當一個人被打死了(如果衰變-->開槍)或者沒有(沒有衰變)。他遲早被打死,因為隨着原子衰變概率的增加,槍的扳機遲早會扣動。但對當事人本身的角度來說完全不是這樣。因為對他唯一有意義的就是“那些他活着的世界”。永遠都會有一個他活在某個世界!如果平行宇宙理論是正確的,那麽對於某人來說,他無論如何試圖去自殺都不會死!要是他拿刀抹脖子,那麽因為組成刀的是一群符合波動方程的粒子,所以總有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可能性,以某種方式絲毫無損地穿透了該人的脖子,從而保持該人不死!當然這個概率極小極小,但按照MWI,一切可能發生的都實際發生了,所以這個現象總會發生在某個宇宙!其實不管換什麽方式自殺都一樣,跳樓也好,臥軌也好,上吊也好,總存在那麽一些宇宙,讓他還活着。從該人自身的視角來看,他怎麽死都死不掉!當然在其他無窮個宇宙裏,他的親朋好友卻要為他哀悼了。這實際上也是薛定諤貓的一個真人版。大傢知道在貓實驗裏,如果原子衰變,貓就被毒死,反之則存活。對此,哥本哈根派的解釋是:在我們沒有觀測它之前,貓是“又死又活”的,而觀測後貓的波函數發生坍縮,貓要麽死要麽活。MWI則聲稱:每次實驗必定同時産生一隻活貓和一隻死貓,衹不過它們存在於兩個平行的世界中。
量子自殺與薛定諤貓
兩者有何實質不同呢?其關鍵就在於,哥本哈根派認為貓始終衹有一隻,它開始處在疊加態,坍縮後有50%的可能死,50%的可能活。而多宇宙認為貓並未疊加,而是“分裂”成了兩衹,一死一活,必定有一隻活貓!
現在假如有一位勇於為科學獻身的仁人義士,他自告奮勇地去代替那衹倒黴的貓。出於人道主義,為了讓他少受痛苦,我們把毒氣瓶改為一把槍。如果原子衰變(或者利用別的量子機製,比如光子通過了半鍍銀),則槍就“砰”地一響送我們這位朋友上路。反之,槍就衹發出“咔”地一聲空響。
現在關鍵問題來了,當一個光子到達半鍍鏡的時候,根據哥本哈根派,你有一半可能聽到“咔”一聲然後安然無恙,另一半就不太美妙,你聽到“砰”一聲然後什麽都不知道了。而根據多宇宙,必定有一個你聽到“咔”,另一個你在另一個世界裏聽到“砰”。但問題是,聽到“砰”的那位隨即就死掉了,什麽感覺都沒有了,這個世界對“你”來說就已經沒有意義了。對你來說,唯一有意義的世界就是你活着的那個世界。
所以,從人擇原理的角度上來講,對你唯一有意義的“存在”就是那些你活着的世界。你永遠衹會聽到“咔”而繼續活着!因為多宇宙和哥本哈根不同,永遠都會有一個你活在某個世界!
讓我們每隔一秒鐘發射一個光子到半鍍鏡來觸動機關。此時哥本哈根預言,就算你運氣非常之好,你也最多聽到好幾聲“咔”然後最終死掉。但多宇宙的預言是:永遠都會有一個“你”活着,而他的那個世界對“你”來說是唯一有意義的存在。衹要你坐在槍口面前,那麽從你本人的角度來看,你永遠衹會聽到每隔一秒響一次的“咔”聲,你永遠不死(雖然在別的數目驚人的世界中,你已經屍橫遍野,但那些世界對你沒有意義)!
但衹要你從槍口移開,你就又會聽到“砰”聲了,因為這些世界重新對你恢復了意義,你能夠活着見證它們。總而言之,多宇宙的預言是:衹要你在槍口前,(對你來說)它就絶對不會發射,一旦你移開,它就又開始隨機地“砰”。
所以,對這位測試者他自己來說,假如他一直聽到“咔”而好端端地活着,他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確信,多宇宙解釋是正確的。假如他死掉了,那麽哥本哈根解釋就是正確的。不過這對他來說也已經沒有意義了,人都死掉了。
量子自殺的結論
無論如何,槍一直“咔”是一個極小極小的概率不是嗎(如果n次,則概率就是1/2^n)?怎麽能說對你而言槍“必定”會這樣行動呢?但問題在於,“對你而言”的前提是,“你”必須存在!
讓我們這樣來舉例:假如你是男性,你必定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事實:你爸爸有兒子、你爺爺有兒子、你曾祖父有兒子……一直上溯到任意n代祖先,不管歷史上冰川嚴寒、洪水猛獸、兵荒馬亂、饑餓貧瘠,他們不但都能存活,而且子嗣不斷,始終有兒子,這可是一個非常小的概率(如果你是女性,可以往娘傢那條路上推)。但假如你因此感慨說,你的存在是一個百年不遇的“奇跡”,就非常可笑了。很明顯,你能夠感慨的前提條件是你的存在本身!事實上,如果“客觀”地講,一個傢族n代都有兒子的概率極小,但對你我來說,卻是“必須”的,概率為100%的!同理,有人感慨宇宙的精巧,其産生的概率是如此低,但按照人擇原理,宇宙必須如此!在量子自殺中,衹要你始終存在,那麽對你來說槍就必須100%地不發射!
但很可惜的是:就算你發現了多宇宙解釋是正確的,這也衹是對你自己一個人而言的知識。就我們這些旁觀者而言事實永遠都是一樣的:你在若幹次“咔”後被一槍打死。我們能夠做的,也就是圍繞在你的屍體旁邊爭論,到底是按照哥本哈根,你已經永遠地從宇宙中消失了,還是按照MWI,你仍然在某個世界中活得逍遙自在。我們這些“外人”被投影到你活着的那個世界,這個概率極低,幾乎可以不被考慮,但對你“本人”來說,你存在於那個世界卻是100%必須的!而且,因為各個世界之間無法互相干涉,所以你永遠也不能從那個世界來到我們這裏,告訴我們多宇宙論是正確的!
其實,Tegmark等人根本不必去費心設計什麽“量子自殺”實驗,按照他們的思路,要是多宇宙解釋是正確的,那麽對於某人來說,他無論如何試圖去自殺都不會死!要是他拿刀抹脖子,那麽因為組成刀的是一群符合薛定諤波動方程的粒子,所以總有一個非常非常小,但確實不為0的可能性,這些粒子在那一剎那都發生了量子隧道效應,以某種方式絲毫無損地穿透了該人的脖子,從而保持該人不死!當然這個概率極小極小,但按照MWI,一切可能發生的都實際發生了,所以這個現象總會發生在某個世界!在“客觀”上講,此人在99.99999…99%的世界中都命喪黃泉,但從他的“主觀視角”來說,他卻一直活着!不管換什麽方式都一樣,跳樓也好,臥軌也好,上吊也好,總存在那麽一些世界,讓他還活着。從該人自身的視角來看,他怎麽死都死不掉!
這就是從量子自殺思想實驗推出的怪論,美其名曰“量子永生”(quantum immortality)。衹要從主觀視角來看,不但一個人永遠無法完成自殺,事實上他一旦開始存在,就永遠不會消失!總存在着一些量子效應,使得一個人不會衰老,而按照MWI,這些非常低的概率總是對應於某個實際的世界!如果多宇宙理論是正確的,那麽我們得到的推論是:一旦一個“意識”開始存在,從它自身的角度來看,它就必定永生!
量子自殺與最終人擇原理
可以想象,Tegmark等多宇宙論的支持者見到自己的提議被演繹成了這麽一個奇談怪論後,是怎樣的一種哭笑不得的心態。這位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宇宙學家不得不出來聲明,說“永生”並非MWI的正統推論。他說一個人在“死前”,還經歷了某種非量子化的過程,使得所謂的意識並不能連續過渡保持永存。
關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和哲學家們無疑都會感到興趣。支持MWI的人也會批評說,大量宇宙樣本中的“人”的死去不能被簡單地忽略,因為對於“意識”我們還是幾乎一無所知的,它是如何“連續存在”的,根本就沒有經過考察。一些偏頗的意見會認為,假如說“意識”必定會在某些宇宙分支中連續地存在,那麽我們應該斷定它不但始終存在,而且永遠“連續”,也就是說,我們不該有“失去意識”的時候(例如睡覺或者昏迷)。不過,也許的確存在一些世界,在那裏我們永不睡覺,誰又知道呢?再說,暫時沉睡然後又蘇醒,這對於“意識”來說好像不能算作“無意義”的。而更為重要的,也許還是如何定義在多世界中的“你”究竟是個什麽東西的問題。總之,這裏面邏輯怪圈層出不窮,而且幾乎沒有什麽可以為實踐所檢驗的東西,都是空對空。
根據Shikhovtsev最新的傳記,埃弗萊特本人也在某種程度上相信他的“意識”會沿着某些不通嚮死亡的宇宙分支而一直延續下去(當然他不知道自殺實驗)。但具有悲劇和諷刺意味的是,他一傢子都那麽相信平行宇宙,以致他的女兒麗茲(Liz)在自殺前留下的遺書中說,她去往“另一個平行世界”和他相會了(當然,她並非為了檢驗這個理論而自殺)。或許埃弗萊特一傢真的在某個世界裏相會也未可知,但至少在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世界(以及絶大多數其他世界)裏,我們看到人死不能復生了。所以,至少考慮在絶大多數世界中傢人和朋友們的感情,我強烈建議各位讀者不要在科學熱情的驅使下做此嘗試。
我們在多世界理論這條路上走得也夠久了,和前面在哥本哈根派那裏一樣,我們的探索越到後來就越顯得古怪離奇,道路崎嶇不平,雜草叢生,讓我們筋疲力盡,而且最後居然還會又碰到“意識”,“永生”之類形而上的東西!我們還是知難而退,回到原來的分岔路口,再看看還有沒有別的不同選擇。不過我們在離開這條道路前,還有一樣東西值得一提,那就是所謂的“量子計算機”。1977年,埃弗萊特接受惠勒和德威特等人的邀請去德剋薩斯大學演講,午飯的時候,德威特特意安排惠勒的一位學生坐在埃弗萊特身邊,後者嚮他請教了關於希爾伯特空間的問題。這個學生就是大衛•德義奇(David Deutsch)。
平行宇宙與量子自殺
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s)理論,又叫多世界解釋(MWI-Many Worlds Interpretation) 實在是量子理論中的一個極其瘋狂的解釋。一個電子,在雙縫實驗中就象一縷波,同時穿過雙縫,産生干涉條紋,但當我們實際觀測電子軌跡的時候,它又表現出粒子的特性,衹穿過一條縫。平行宇宙理論認為當我們觀測的一瞬間,宇宙已經不知不覺地“分裂”了,表現出世界的疊加:生活在一個世界中的人們發現在他們那裏電子通過了左邊的狹縫,稱為“左宇宙”;而在另一個世界中,就是“右宇宙”,人們觀察到的電子則在右邊!量子過程造成了“兩個世界”!具體電子穿過的是左縫還是右縫,是隨機决定的,也就是由上帝來擲色子。 你如果在左宇宙中,問為什麽你在左宇宙,這其實是毫無意義的,就象右宇宙中的你也可以這麽問^^. 從宇宙誕生以來,已經進行過無數次這樣的分裂,它的數量很快趨於無窮。我們現在處於的這個宇宙衹不過是其中無窮多中的一個,其他的宇宙和我們這個宇宙平行,和平共處,互不干涉:) 實際上,過去和將來所有可能的事情,都已經實際上發生了,或者將要發生,當然他們的大部分都衹不過在另外那些奇妙的宇宙裏。
兩個不同的宇宙,就象垂直的x軸,y軸. 在x軸上發生的事件在y軸上沒有投影,反之亦然。無窮個宇宙,就象極高的維度空間,任意的直綫和平面都幾乎是垂直的,所以不同宇宙互不影響。
1998年,Max Tegmark 在MWI論文中提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量子自殺實驗。在一套設備裏,利用原子衰變來控製扣動一把槍的扳機,我們就可以觀測當一個人被打死了(如果衰變-->開槍)或者沒有(沒有衰變). 他遲早被打死,因為隨着原子衰變概率的增加,槍的扳機遲早會扣動。但對當事人本身的角度來說完全不是這樣。因為對他唯一有意義的就是“那些他活着的世界”。永遠都會有一個他活在某個世界!如果平行宇宙理論是正確的,那麽對於某人來說,他無論如何試圖去自殺都不會死!要是他拿刀抹脖子,那麽因為組成刀的是一群符合波動方程的粒子,所以總有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可能性,以某種方式絲毫無損地穿透了該人的脖子,從而保持該人不死!當然這個概率極小極小,但按照MWI,一切可能發生的都實際發生了,所以這個現象總會發生在某個宇宙!其實不管換什麽方式自殺都一樣,跳樓也好,臥軌也好,上吊也好,總存在那麽一些宇宙,讓他還活着。從該人自身的視角來看,他怎麽死都死不掉!當然在其他無窮個宇宙裏,他的親朋好友卻要為他哀悼了。
平行宇宙理論是由Everett在20世紀50年代創立的,他一傢都信仰這個解釋,他的女兒Liz自殺前的遺書上也寫到, 去和她父親在另外一個平行宇宙中相會了。也許他們真的能夠在另外的世界相會也未可知。
反對這個理論的也大有人在,愛因斯坦就說:“我不能相信,僅僅是因為看了它一眼,一隻老鼠就使得宇宙發生劇烈的改變。”雖然相信平行宇宙的學者不免被人懷疑患上了“精神分裂”,但不得不承認,該理論確實是目前最主流的量子學解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