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農業 : 攝影 : 戲劇 > 野鴨
目錄
《野鴨 mallard》
詩人: 齊己 Qi ji

  野鴨殊傢鴨,離群忽遠飛。長生緣甚瘦,近死為傷肥。
  江海遊空闊,池塘啄細微。紅蘭白蘋渚,春暖刷毛衣。
《野鴨 mallard》
詩人: 李群玉 Li Qunyu

  鸂鶒藉毛衣,喧呼鷹隼稀。雲披菱藻地,任汝作群飛。
yě yā yě yā
  未被馴化的鴨
形狀跟傢鴨相似,野生,能飛翔,又善於遊泳,吃小魚﹑貝類及植物的種子﹑果實等 Similar shape with domestic ducks and wild, can fly, but also good at swimming, eating fish and shellfish ﹑ ﹑ plant the seeds of fruits, etc.
  形狀跟傢鴨相似,野生,能飛翔,又善於遊泳,吃小魚、貝類及植物的種子、果實等。也叫鳧或緑頭鴨。 五代 齊己 《野鴨》詩:“野鴨殊傢鴨,離羣忽遠飛。” 石三友 《金陵野史·南京板鴨瑣憶》:“ 蘇北 野鴨渡 江 來到 湖熟 落戶後,逐漸被馴為傢鴨。”
No. 5
  野鴨是水鳥的典型代表,屬鳥綱、雁形目、鴨科;其數量和種類非常多,是多種野生鴨類的通俗名稱。狹義的野鴨係指緑頭鴨,別名為大緑頭、大紅腿鴨、大麻鴨等,是最常見的大型野鴨、也是除番鴨以外的所有傢鴨的祖先,是目前開展人工馴養的主要對象。
  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先後以德國和美國引進數批緑頭野鴨,進行繁殖、飼養、推廣,成為我國各地開發特禽養殖的新項目。近年來,在廣州、南昌、上海、南京、北京、成都等地都已形成了緑頭野鴨的繁殖生産基地。隨着市場的經營擴展以及人們進一步對緑頭野鴨的接受,緑頭野鴨不僅在國內市場包括港澳地區大有銷路,而且是日本、西歐等國際市場消費的一個新熱點,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開發緑頭野鴨養殖是發展高産、優質、高效養禽業的新途徑以及出口創匯的新産品。
  (一)經濟價值
  1.食用價值高緑頭野鴨肉質鮮嫩,富含營養,胸腿肌肉豐富,肌纖維細,清香滑嫩,野香味濃,特別是沒有傢鴨那樣令人不愉快的腥騷味。普遍認為緑頭野鴨加工成食品後味道鮮美,而且具有良好的滋補藥用價值,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經測定,12周齡的美國緑頭野鴨屠宰率為90%,全淨膛率達80%,每100剋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質21剋,脂肪4.3剋,且富含各種必需氨基酸。
  2.飼料利用率高緑頭野鴨是一種適應性強、食性廣、耐粗飼、容易飼養的特禽。在良好的營養與飼養管理下,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60—70日齡體重可達到1.3千克的上市體重,肉料比為1:3。
  3.繁殖力強種用緑頭野鴨性成熟早,145天即可開始産蛋,全年産蛋期長達9個月。在我國南方地區,春孵的緑頭野鴨,在當年10月産蛋,鼕季不休産,可連續産蛋到第2年6月末纔結束,年産蛋可達120—150枚,種蛋受精率在90%以上。
  4.羽毛質量好緑頭野鴨具有水禽的共同特點,羽毛生長快,成年鴨羽毛輕柔細軟,手感極富彈性舒適,適宜作防寒保暖內襯材料。雄性緑頭野鴨羽毛漂亮,可用作服飾及工藝加工品,市場潛力較大。
  5.經濟效率高飼養緑頭野鴨具有投資省、見效快、收益高的特點,是農戶養殖致富的捷徑。目前,商品肉用緑頭野鴨養殖成本每衹不超過15元,而市場售價在22—25元之間,每衹可盈利10元左右,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二)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徵
  (1)成年野鴨野鴨體型較大,體長55—60釐米,體重1.2—1.4千克;頭和頸暗緑色帶金屬光澤(緑頭鴨即因此而得名),頸下有一非常顯著的白色圈環;體羽棕灰色帶灰色斑紋,脅、腹灰白色,翼羽紫藍色具白緣;尾羽大部分白色,僅中央4枚羽為黑色並嚮上捲麯如鈎狀,這4枚羽為雄野鴨特有,稱之雄性羽,可據此鑒別雌雄。
  雌野鴨體型較小,體長50—56釐米,體重約1千克;全身羽毛呈棕褐色,並綴有暗黑色斑點;胸腹部有黑色條紋;尾毛與傢鴨相似,但羽毛亮而緊湊,有大小不等的圓形白麻花紋;頸下無白環,尾羽不上捲。
  緑頭野鴨的腿腳橙黃色,爪黑。故又稱之為大紅腿鴨。
  (2)雛野鴨及其生長過程的形態特徵雛野鴨全身為黑灰色絨羽,臉、肩、背和腹有淡黃色絨羽相間,喙和腳灰色,趾爪黃色。
  羽毛生長變化有一定規律。15日齡毛色全部變為灰白色,腹羽開始生長;25日齡翅羽生長,側羽毛齊、展羽;30日齡翅尖已見硬毛管,腹羽長齊;40日齡羽毛長齊,翼尖長約4釐米;45日齡尾羽羽片展開;50日齡背羽長齊,翼尖羽毛長約8釐米;60日齡翼羽伸長到12釐米,副翼的錦羽開始生長;70日齡主翼羽長達16釐米,錦羽長齊,開始飛翔;80日齡羽毛長齊,翼長達19釐米,具有成年鴨的形態特徵。
  (3)雌雄鑒別成年野鴨,雄野鴨尾羽中央有4枚雄性羽,為黑色並嚮上捲麯如鈎狀,頸下有一非常明顯的白色圈環。這些是成年雄野鴨最典型的特徵,而成年雌野鴨則無這些特徵。
  雛野鴨可用以下方法鑒別:
  ①外觀鑒別法。把雌野鴨托在手上,凡頭較大、頸粗、昂起而長圓狹小,鼻基粗硬,平面無起伏,額毛直立的為雄野鴨;而雌野鴨則頭小,身扁,尾巴散開,鼻孔較大略圓,鼻基柔軟,額毛貼臥。
  ②動作鑒別法。驅趕雛野鴨時,低頭伸頸,叫聲高、尖而清晰的為雄野鴨;高昂着頭,鳴聲低、粗而沉的為雌野鴨
  ③摸鳴管法。摸鳴管,雄野鴨位於氣管下部的鳴管呈球形,易摸到;雌野鴨的鳴管與其上部的氣管一樣。
  ④翻肛門法。將出生雛野鴨握在左手掌中,用中指和無名指夾住鴨的頸部,使頭嚮外,腹朝上,成仰臥姿勢;然後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擠出胎糞,再輕輕翻開肛門。如是雄雛,則可見有長3—4釐米的交尾器,而雌雛則沒有。
  ⑤按捏肛門法。左手捉住雛野鴨使其背朝天,肛門朝嚮鑒定者的右手。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在肛門外部輕輕一捏,若為雄鴨,手指間可感到有油菜籽大小的交尾器管;若為雌性,就感覺不到有異物。
  2.生活習性
  (1)遷徙性緑頭野鴨為候鳥,在自然條件下,秋天南遷越鼕,在我國,則常在長江流域各省或更南的地區越鼕;春末經華北至我國東北,到達內蒙古、新疆以及原蘇聯等地。
  (2)群集性喜結群活動和群棲。夏季以小群的形式,棲息於水生植物繁盛的淡水河流、湖泊和沼澤。秋季脫換飛羽,遷徙過程中常集結成數百以至千餘衹的大群。越鼕時集結成百餘衹的鴨群棲息。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采食、飲水、休息、睡眠、活動、戲水等多呈集體性,並且可以牧養。因此,在緑頭野鴨的管理中可適當擴大群體規模,商品飼養中,一個飼養欄內飼養3000衹,飼養管理效果較好;在種群中達到1200衹,群體的産蛋率和種蛋的受精率均獲得理想效果。根據緑頭野鴨的群居性,可以有效地利用房捨,節約管理成本和勞動力開銷。
  (3)雜食性食性廣而雜,常以小魚、小蝦、甲殼類動物、昆蟲,以及植物的種子、莖、莖葉、藻類和𠔌物等為食。
  (4)喜水性緑頭野鴨腳趾間有蹼,善於在水中遊泳和戲水,但很少潛水,遊泳時尾露出水面,善於在水中覓食、戲水和求偶交配。通過戲水有利於羽毛的清潔衛生和生長發育。在緑頭野鴨的商品養殖中,不宜采用傢鴨使用的旱養法,以免羽毛光澤度差,甚至折損嚴重,失去緑頭野鴨羽毛的外觀形象,降低出售市價。
  (5)飛翔能力強野生緑頭鴨翅膀強健,飛翔能力強。在70日齡後,翅膀長大,飛羽長齊,不僅能從陸地飛,還能從水面直接飛起,飛翔較遠。在人工集約化養殖時,要註意防止飛逸外逃,對於大日齡的緑頭野鴨所使用的房捨、陸地場和水上運動場都要設置網蓬。
  (6)膽小,喜安靜緑頭野鴨雖帶有野性,但膽小,警惕性高,若有陌生人或畜、野獸接近即發生驚叫,成群逃避,如突然受驚,則拼命逃竄高飛。因此,野鴨飼養環境應安靜,盡量免受人、畜幹擾。
  (7)適應性強不怕炎熱和寒冷,在零下25—40℃都能正常生活,因而適養地域十分廣阔。抗病力強,疾病發生少,成活率高,更有利於集約化飼養。
  (8)鳴叫鳴聲響亮,與傢鴨極相似。在南方,常用緑頭野鴨和傢鴨的自然雜交後代作“媒鴨”,誘捕飛來的鴨群。雄鴨叫聲似“戛”、雌鴨聲似“嘎”。
  (9)換羽一年換羽2次。夏秋間全換(即潤羽)和秋鼕間部分換羽。潤型換羽開始於繁殖期,至8月底結束。雄鴨換潤羽時間約早於雌鴨15—20天,而鼕季換羽幾乎是同時進行。秋後部分換羽約2個多月。換羽序是先胸、腹、兩脅、尾羽,頭頸次之,最後是背羽。
  (10)就巢性在越鼕結群期間就已開始配對繁殖,一年有兩季産蛋,春季3—5月為主要産蛋期,秋季10—11月再産一批蛋。多為築巢産蛋和孵蛋,其營巢條件多樣化,常築巢於湖泊、河流沿岸的雜草垛、或蒲葦灘的旱地上、或堤岸附近的穴洞、或大樹的樹叉間以及倒木下的凹陷處,巢用本身絨羽、幹草、蒲葦的莖葉等搭成。一般每窩産蛋10枚左右,蛋色有灰緑色和純白色略帶肉色,蛋長徑約5.7釐米、短徑約4.2釐米,蛋重48.5—50剋。孵化由雌鴨擔任,孵化期27—28天;雄鴨不關心抱卵,而是去結群換羽,交配繁殖期後與雌鴨分離,越鼕期另選配偶。
經濟價值
  1.食用價值高 緑頭野鴨肉質鮮嫩,富含營養,胸腿肌肉豐富,肌纖維細,清香滑嫩,野香味濃,特別是沒有傢鴨那樣令人不愉快的腥騷味。普遍認為緑頭野鴨加工成食品後味道鮮美,而且具有良好的滋補藥用價值,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經測定,12周齡的美國緑頭野鴨屠宰率為90%,全淨膛率達80%,每100剋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質21剋,脂肪4.3剋,且富含各種必需氨基酸。
  2.飼料利用率高 緑頭野鴨是一種適應性強、食性廣、耐粗飼、容易飼養的特禽。在良好的營養與飼養管理下,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60—70日齡體重可達到1.3千克的上市體重,肉料比為1:3。
  3.繁殖力強 種用緑頭野鴨性成熟早,145天即可開始産蛋,全年産蛋期長達9個月。在我國南方地區,春孵的緑頭野鴨,在當年10月産蛋,鼕季不休産,可連續産蛋到第2年6月末纔結束,年産蛋可達120—150枚,種蛋受精率在90%以上。
  4.羽毛質量好 緑頭野鴨具有水禽的共同特點,羽毛生長快,成年鴨羽毛輕柔細軟,手感極富彈性舒適,適宜作防寒保暖內襯材料。雄性緑頭野鴨羽毛漂亮,可用作服飾及工藝加工品,市場潛力較大。
  5.經濟效率高 飼養緑頭野鴨具有投資省、見效快、收益高的特點,是農戶養殖致富的捷徑。目前,商品肉用緑頭野鴨養殖成本每衹不超過15元,而市場售價在22—25元之間,每衹可盈利10元左右,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徵
  (1)成年野鴨野鴨體型較大,體長55—60釐米,體重1.2—1.4千克;頭和頸暗緑色帶金屬光澤(緑頭鴨即因此而得名),頸下有一非常顯著的白色圈環;體羽棕灰色帶灰色斑紋,脅、腹灰白色,翼羽紫藍色具白緣;尾羽大部分白色,僅中央4枚羽為黑色並嚮上捲麯如鈎狀,這4枚羽為雄野鴨特有,稱之雄性羽,可據此鑒別雌雄。
  雌野鴨體型較小,體長50—56釐米,體重約1千克;全身羽毛呈棕褐色,並綴有暗黑色斑點;胸腹部有黑色條紋;尾毛與傢鴨相似,但羽毛亮而緊湊,有大小不等的圓形白麻花紋;頸下無白環,尾羽不上捲。
  緑頭野鴨的腿腳橙黃色,爪黑。故又稱之為大紅腿鴨。
  (2)雛野鴨及其生長過程的形態特徵 雛野鴨全身為黑灰色絨羽,臉、肩、背和腹有淡黃色絨羽相間,喙和腳灰色,趾爪黃色。
  羽毛生長變化有一定規律。15日齡毛色全部變為灰白色,腹羽開始生長;25日齡翅羽生長,側羽毛齊、展羽;30日齡翅尖已見硬毛管,腹羽長齊;40日齡羽毛長齊,翼尖長約4釐米;45日齡尾羽羽片展開;50日齡背羽長齊,翼尖羽毛長約8釐米;60日齡翼羽伸長到12釐米,副翼的錦羽開始生長;70日齡主翼羽長達16釐米,錦羽長齊,開始飛翔;80日齡羽毛長齊,翼長達19釐米,具有成年鴨的形態特徵。
  (3)雌雄鑒別 成年野鴨,雄野鴨尾羽中央有4枚雄性羽,為黑色並嚮上捲麯如鈎狀,頸下有一非常明顯的白色圈環。這些是成年雄野鴨最典型的特徵,而成年雌野鴨則無這些特徵。
  雛野鴨可用以下方法鑒別:
  ①外觀鑒別法。把雌野鴨托在手上,凡頭較大、頸粗、昂起而長圓狹小,鼻基粗硬,平面無起伏,額毛直立的為雄野鴨;而雌野鴨則頭小,身扁,尾巴散開,鼻孔較大略圓,鼻基柔軟,額毛貼臥。
  ②動作鑒別法。驅趕雛野鴨時,低頭伸頸,叫聲高、尖而清晰的為雄野鴨;高昂着頭,鳴聲低、粗而沉的為雌野鴨
  ③摸鳴管法。摸鳴管,雄野鴨位於氣管下部的鳴管呈球形,易摸到;雌野鴨的鳴管與其上部的氣管一樣。
  ④翻肛門法。將出生雛野鴨握在左手掌中,用中指和無名指夾住鴨的頸部,使頭嚮外,腹朝上,成仰臥姿勢;然後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擠出胎糞,再輕輕翻開肛門。如是雄雛,則可見有長3—4釐米的交尾器,而雌雛則沒有。
  ⑤按捏肛門法。左手捉住雛野鴨使其背朝天,肛門朝嚮鑒定者的右手。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在肛門外部輕輕一捏,若為雄鴨,手指間可感到有油菜籽大小的交尾器管;若為雌性,就感覺不到有異物。
  2.生活習性
  (1)遷徙性 緑頭野鴨為候鳥,在自然條件下,秋天南遷越鼕,在我國,則常在長江流域各省或更南的地區越鼕;春末經華北至我國東北,到達內蒙古、新疆以及原蘇聯等地。
  (2)群集性 喜結群活動和群棲。夏季以小群的形式,棲息於水生植物繁盛的淡水河流、湖泊和沼澤。秋季脫換飛羽,遷徙過程中常集結成數百以至千餘衹的大群。越鼕時集結成百餘衹的鴨群棲息。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采食、飲水、休息、睡眠、活動、戲水等多呈集體性,並且可以牧養。因此,在緑頭野鴨的管理中可適當擴大群體規模,商品飼養中,一個飼養欄內飼養3000衹,飼養管理效果較好;在種群中達到1200衹,群體的産蛋率和種蛋的受精率均獲得理想效果。根據緑頭野鴨的群居性,可以有效地利用房捨,節約管理成本和勞動力開銷。
  (3)雜食性 食性廣而雜,常以小魚、小蝦、甲殼類動物、昆蟲,以及植物的種子、莖、莖葉、藻類和𠔌物等為食。
  (4)喜水性 緑頭野鴨腳趾間有蹼,善於在水中遊泳和戲水,但很少潛水,遊泳時尾露出水面,善於在水中覓食、戲水和求偶交配。通過戲水有利於羽毛的清潔衛生和生長發育。在緑頭野鴨的商品養殖中,不宜采用傢鴨使用的旱養法,以免羽毛光澤度差,甚至折損嚴重,失去緑頭野鴨羽毛的外觀形象,降低出售市價。
  (5)飛翔能力強 野生緑頭鴨翅膀強健,飛翔能力強。在70日齡後,翅膀長大,飛羽長齊,不僅能從陸地飛,還能從水面直接飛起,飛翔較遠。在人工集約化養殖時,要註意防止飛逸外逃,對於大日齡的緑頭野鴨所使用的房捨、陸地場和水上運動場都要設置網蓬。
  (6)膽小,喜安靜 緑頭野鴨雖帶有野性,但膽小,警惕性高,若有陌生人或畜、野獸接近即發生驚叫,成群逃避,如突然受驚,則拼命逃竄高飛。因此,野鴨飼養環境應安靜,盡量免受人、畜幹擾。
  (7)適應性強 不怕炎熱和寒冷,在零下25—40℃都能正常生活,因而適養地域十分廣阔。抗病力強,疾病發生少,成活率高,更有利於集約化飼養。
  (8)鳴叫 鳴聲響亮,與傢鴨極相似。在南方,常用緑頭野鴨和傢鴨的自然雜交後代作“媒鴨”,誘捕飛來的鴨群。雄鴨叫聲似“戛”、雌鴨聲似“嘎”。
  (9)換羽 一年換羽2次。夏秋間全換(即潤羽)和秋鼕間部分換羽。潤型換羽開始於繁殖期,至8月底結束。雄鴨換潤羽時間約早於雌鴨15—20天,而鼕季換羽幾乎是同時進行。秋後部分換羽約2個多月。換羽序是先胸、腹、兩脅、尾羽,頭頸次之,最後是背羽。
  (10)就巢性 在越鼕結群期間就已開始配對繁殖,一年有兩季産蛋,春季3—5月為主要産蛋期,秋季10—11月再産一批蛋。多為築巢産蛋和孵蛋,其營巢條件多樣化,常築巢於湖泊、河流沿岸的雜草垛、或蒲葦灘的旱地上、或堤岸附近的穴洞、或大樹的樹叉間以及倒木下的凹陷處,巢用本身絨羽、幹草、蒲葦的莖葉等搭成。一般每窩産蛋10枚左右,蛋色有灰緑色和純白色略帶肉色,蛋長徑約5.7釐米、短徑約4.2釐米,蛋重48.5—50剋。孵化由雌鴨擔任,孵化期27—28天;雄鴨不關心抱卵,而是去結群換羽,交配繁殖期後與雌鴨分離,越鼕期另選配偶。
食療價值
  鴨科動物緑頭鴨的肉。緑頭鴨又稱鳧、瀋鳧、野鶩、大麻鴨、大野鴨、大紅腿鴨。我國東北、新疆、西藏、河北等地繁殖,鼕時在長江流域或更南地區越鼕。去毛、腳上外皮和內臟,冼淨鮮用。
  [性能]味甘,微寒。能補脾益氣。
  [用途]用於病後或産後體虛,脾胃不健,食欲不振,少氣乏力;脾虛水腫。
  [用法]煮食,燒菜等。
  [附方]
  野鴨粥:野鴨肉250g,切成小塊,同大米煮粥,加油、????、薑少許調味食用。
  源於《日華諸傢本草》。本方取野鴨肉滋養補脾。用於脾虛水腫或營養不良性水腫。若加薏苡仁、赤小豆同煮食,補脾而利水退腫之療效更好。
英文解釋
  1. :  mallard duck
  2. n.:  mallard,  widgeon,  wild duck
近義詞
,
野鴨
相關詞
重慶太湖鬆陵古村南厙人參特産
美食
包含詞
獵野鴨雄野鴨野鴨肉小野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