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西瓜苗
【別名】小秋葵、香鈴草、山西瓜秧、野芝麻、打瓜花
【來源】錦葵科木槿屬植物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 l.,以全草、種子入藥。夏秋采,去泥,曬幹或鮮用。
【形態特徵】這種植物的葉掌狀裂,再羽狀深裂,葉外形極像西瓜,因而稱為野西瓜苗。但它屬於錦葵科的直立草本植物,與屬於葫蘆科攀緣草本的西瓜相去甚遠。野西瓜苗的花單生葉腋,小苞片12枚,綫形;萼鐘狀,裂片三角形;花冠5瓣,淡黃色,具紫色心。蒴果長圓狀球形,被粗硬毛。種子黑色。常見野生雜草,莖韌皮纖維發達,可作纖維植物
【性味歸經】
全草:甘,寒。
種子:辛,平。
【功能主治】
全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止咳,利尿。用於急性關節炎,感冒咳嗽,腸炎,痢疾;外用治燒燙傷,瘡毒。
種子:潤肺止咳,補腎。用於肺結核咳嗽,腎虛頭暈耳鳴耳聾。
【用法用量】全草0.5~1兩,種子3~5錢;外用適量,全草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
野西瓜苗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小秋葵(《貴州植藥調查》),打瓜花、山西瓜秧(《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册》)。
【來源】為錦葵種植物野西瓜苗的根或全草。
【植物形態】野西瓜苗
一年生草本,全體被有疏密不等的細軟毛。莖梢柔軟,直立或稍臥生。基部葉近圓形,邊緣具齒裂,中部和下部的葉掌狀,3至5深裂,中間裂片較大,裂片倒卵狀長圓形,先端鈍,邊緣具羽狀缺刻或大鋸齒。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2~5釐米;小苞片多數,綫形,具緣毛;花萼5裂,膜質,上具緑色縱脈;花瓣5,淡黃色,紫心;雄蕊多數,花絲相結合成圓筒,包裹花柱;子房5室,花柱頂端5裂,柱頭頭狀。蒴果圓球形,有長毛。種子成熟後黑褐色,粗糙而無毛。花期7~9月。
野生或栽培。分佈江蘇、安徽、河北、貴州、東北等地。
【採集】夏、秋采收,去淨泥土,曬幹。
【藥理作用】莖、葉的浸出液(除去粘液),對動物有利尿作用;K+、Na+、C1-之排出亦增加,且超過茶鹼。
【性味】《貴州植藥調查》:"甘,寒。"
【功用主治】治風熱咳嗽,關節炎,燙傷。
①《江蘇植藥志》:"治腹痛。"
②《貴州植藥調查》:"治風熱咳嗽。湯火傷。"
③《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册》:"清熱去濕,止咳。"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油調塗。
【選方】①治風熱咳嗽:小秋葵根五錢,白糖三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急性關節炎:野西瓜苗五錢至一兩(鮮品二至三兩)。水煎服。(《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册》)
③治湯火傷:小秋葵花泡麻油,或小秋葵全草研末,調桐油敷傷處。(《貴州民間藥物》) |
|
雜草名野西瓜苗
雜草學名Hibiscus trionom L.
雜草別名香鈴草、燈籠泡、打瓜花
雜草圖片
形態特徵幼苗特徵:種子出土萌發。子葉近圓形,長1.1釐米,寬1.1釐米,先端鈍圓,全緣,具睫毛,葉基圓形,三出脈,具長柄。柄上有短柔毛,下胚軸很發達,密被短柔毛,上胚軸不發達。初生葉1片,互生,單葉,近圓形,其頂部有粗圓齒,下部為全緣,並疏生睫毛,具長柄,柄上有柔毛。第一後生葉卵形,先端鈍,葉緣有粗圓鋸齒和睫毛,葉基心髒形,第二後生葉為3深裂的裂葉,每裂片呈3淺裂,葉緣亦有睫毛,幼苗全株灰緑色。成株特徵:一年生草本。高30-60釐米,莖直立,柔弱,多分枝,基部的分枝常鋪散,有白色星狀粗毛。葉互生,具長柄;下部葉圓形,不分裂,裂片倒卵形,通常羽狀分裂,兩面有星狀粗毛。花單生於葉腋;小苞片12,條形,花萼鐘狀,裂片5,膜質,三角形,淡黃色,內面基部紫色條紋,花瓣5,白色或淡黃色,內面基部紫色。蒴果長圓狀球形,有粗毛,果瓣5;種子腎形,表面覆以稀疏的瘤狀突起。識別提示:(1)子葉近圓形,三出脈,有長柄,莖基部的葉圓形,不分裂,中部和上部的葉3-5全裂或深裂。(2)花瓣淡黃色有紫心。(3)蒴果熟時裂成5果瓣,有粗毛,種子表面有瘤狀突起。
分佈範圍生於耕地、田邊、路旁、菜園或人傢周圍隙地,全國各地均有分佈,是農田的常見雜草,混生在各種作物中,對棉花、瓜類、豆類等作物為害較重。部分果園、林園也會受害。
防治方法合理輪作和秋翻地,精選種子,及時中耕除草。敏感除草劑有2,4滴、百草敵、雜草焚、剋闊樂、眼鏡蛇、甜菜寧、西瑪津、草淨津、賽剋津、闊葉枯等。
其它功用- |
|
- lat.: H. trionum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