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 野口英世
目錄
No. 1
  野口英世(1876~1928,noguchi hideyo)
  日本生物學家。1876年11月24日生於福島縣翁島村,1928年5月21日卒於黃金海岸(今加納)阿剋拉。1876年出生於農民家庭,是大兒子。1897年在東京一傢私立醫學院濟生學捨學習,同年獲行醫證書,次年在北裏傳染病研究所任職。1900年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在s.弗萊剋斯納指導下研究蛇毒。1904年到洛剋菲勒研究所從事蠃旋體研究。1918年赴厄瓜多爾研究黃熱病,1927年又赴非洲繼續研究黃熱病,次年因感染黃熱病而去世。1909~1913年用人工培養基培養了蒼白密蠃旋體及其他蠃旋體,在麻痹性癡呆患者的腦標本中檢出蒼白密蠃旋體,證實了這種疾病的病因。他還從脊髓灰質炎、狂犬病、沙眼等標本中分離出可培養的微生物,認為是病原體,後來證明這些結論並不正確。他以自製的培養基,從奧羅亞熱患者血中和秘魯疣患者疣結節中分離並培養出桿狀巴爾通體,將它註射於獼猴血中可引起急性發熱性貧血,註射於皮下則形成疣,由此揭開了這兩種疾病之間長期令人睏惑的關係。著有《蛇毒》、《梅毒的實驗診斷》等。
  野口英世先生出生在磐梯山麓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童年時,因不慎跌入地爐,使左手燒傷緻殘。後來,在全校師生的資助下接受了手術治療而深受感動,從此立志學醫。1900年,野口先生單身赴美深造,在此期間,他整理了一份關於蛇毒的研究報告而驚動了美國醫學界,以後他的研究血清學、小兒麻痹、狂礦病,防治梅毒等方面都取得顯著的成績,在美國菲勒醫學研究所等地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馳名世界。
  野口英世不顧高齡,親身到非洲考察“黃熱病”,不幸感染此病,於1928年5 月21日去世。同年6月15日,其遺體運回美國紐約市北郊的一處墓地埋葬。野口英世先生的碑文上寫着:“他畢生致力於科學,他為人類而生,為人類而死”。野口英世先生在日本受到了極高的尊重,許多日本人,特別是青少年,紛紛從日本各地趕來參觀英世先生紀念館,將其作為學習的楷模。
  野口英世先生一生奮鬥被譽為“日本的國寶”、“世界的至寶”,日本漫畫作傢 陸奧利之以野口英世的生平著漫畫《野口英世物語》。日本將野口英世先生的頭像印在了1000日元紙幣之上,以茲紀念。
野口英世的失誤 Hideyo Noguchi mistakes
  野口英世是位偉大的科學家,但也有他本身的缺點,如由殘疾而引發的自卑心理、好大言等等。
  1928年野口英世發表論文宣稱在北美印第安人中分離到沙眼病原菌,並能在獼猴眼結膜上引起類似人類沙眼的顆粒性病變,故稱為顆粒桿菌。微生物界不少人對此表示懷疑,認為野口並沒有用與傳統方法有多少不同的分離方法,就解决了微生物學三十多年的難題,輕而易舉得令人難以置信。而且當時一些細菌學家用野口英世的方法並沒能重複結果(註)。
  沙眼病原體的發現不被肯定,野口英世受到的打擊很大,他迫切希望在黃熱病研究中作出成績,於是决定親赴非洲研究黃熱病。到非洲後不久,野口從一個病人血中分離出鈎端蠃旋體,在未能重複的情況下斷然宣佈是黃熱病的病原。野口英世再一次失誤了,很快查明,給他提供病理材料的醫生誤診,野口英世拿到的實際上是一個出血性黃疸的樣品。此後不久,野口英世死於黃熱病。盛傳是因為連續的兩次失誤使野口英世羞愧萬分,自卑心理占了上風,故意使自己感染上黃熱而自殺。
  註:沙眼病原體最終在1956年由中國微生物學家湯飛凡成功分離出,並被國際學術界認可。沙眼病毒也被命名為“湯氏病毒”。
包含詞
野口英世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