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中國 >浙江 >紹興 >新昌縣 > 重陽宮風景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重陽宮風景區投訴電話 紹興市旅遊投訴電話:0575-5120742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重陽宮風景區地處穿岩十九峰風景名勝區,由“通靈入妙區”、“太清院”、“月老祠”、“道傢文化養生園”組成,為紹興市第一傢對外開放的道觀,也是浙江省規模最大的道教宮觀之一。重陽宮憑藉山川的靈秀,道宗的悠遠和道脈的綿長,已成為新昌縣繼大佛寺之後又一處宗教旅遊勝地。
  新昌地處越之東繳,山水清奇,民風淳樸,自古即是“神仙思想彌漫之地”。魏晉南北朝即有葛洪、褚伯玉、王羲之、顧歡等著名道士一十八人來此棲隱。
No. 2
  重陽宮風景區位於新昌縣城西20公裏處,深藏於山巒環抱、碧水流淇的桂竹𠔌中,坐擁後金山、桂竹嶺,禮敬老子望海峰,更有奇秀穿岩十九峰屏於門前,現為新昌旅遊傾力打造的休閑養生基地。
  重陽宮,是道教第十洞天、第六十福地和道教上清宗壇,係紹興市第一所開放道觀,也是浙江省規模最大的道教宮觀之一,憑藉山川的靈秀,道宗的悠遠和道脈的綿長,已成為新昌縣繼大佛寺之後又一處宗教旅遊勝地。
  重陽宮風景區分四部分:由“通靈入妙區”、“太清院”、“月老祠”、“道傢文化養生園”組成。
  一、通靈入妙區:沿主遊綫由“明道立德”照壁、“衆妙之門”牌坊、文昌閣、兩聖殿、孔子問禮於老聃圖、濯纓亭、“睹星門”牌坊組成。“明道立德”,溶儒道於一爐。
  二、太清院:依山就勢而建,在中軸綫上依次為靈官殿、三清殿、三皇殿,和升仙臺。軸綫左右設鐘樓與鼓樓。西側配殿為三官殿、慈航殿和三陽殿;東側配殿為財神殿、天醫殿和轉運堂。
  三、月老祠:內設鴻禧堂及道人起居處。其下之樓閣為逍遙樓,凡節慶日可作齋醮祭禱,平時可作茶室,品茶與武術表演兩不誤。壇前,不盡活水東來,貯為“玉清池”。
  四、道傢文化養生園(待建):地處“玉清池”上源深𠔌中,擬在重陽草廬之舊址上恢復上清觀祀奉吳筠、司馬承禎、紫陽真人等上清派和南宗仙道。上清觀側擬建養真堂,為修仙養真及休閑養生之所。
  小貼士
  道傢以上為陽,下為陰,清為陽,濁為陰,“上”、“清”皆陽,故謂“重陽”。這一帶,魏晉南北朝有高道葛洪、褚伯玉、許邁、王羲之、謝靈運、顧歡等來此棲遊,盛唐有高道司馬承禎、吳筠、李白求仙隱逸,素為浙東之道教勝地。唐·開元(713-741)初,上清派第十二代傳人、我國著名道教學者吳筠曾結重陽草廬於桂竹𠔌中,並和上清派第十五代傳人、詩仙李白詩酒相酬,共同棲隱。被道傢奉為第十洞天,因其地屬會稽山脈,被命之為會稽山洞。開元九年,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禎奉召晉京,枉道探訪吳筠,至此頓生悔意,留下悔山、悔橋遺跡,亦被道教奉為第六十福地。
  重陽宮風景區為央視《神雕俠侶》的拍攝點,現為央視的影視外景拍攝基地。
  道門禁忌
  道門旅遊須知:道教信徒和廣大遊客,到聖地瞻仰,或為自己祈求神靈保佑,或為親友代請消災賜福,按道教傳統禮儀,必先敬禮焚香,獻花獻果,虔表誠信、敬仰,以通達真靈。
  一、進入宮觀殿堂內請您不要將腳踏在門坎上,最好不要背對神像,更不要用手指點神像。
  二、道教宮觀被稱為神靈區,是清虛之地。進入殿堂,要靜默清心,請不要高聲喧嘩,亂發議論,不說污穢不淨、褻瀆神靈的話。三、宮觀內有道人居住、生活的道房,沒得到允許,請勿窺視、擅入。
  四、“僧不言名,道不言壽”,所以最好不要隨便問道人的年齡。
  五、道人入道門的原因很多,如果沒有深交,請不要貿然問其身世。
  六、我們倡導:遵循傳統,心意謙誠,禮拜有度,文明敬香。無論您是香客,還是遊人,不妨捻一炷香,許一個願,寄托一份希望。
  七、如果您想帶些供品敬神,請不要帶石榴、李子、紅豔花朵等,這些在道教看來都是不潔之物。
  八、上香敬神,宮觀內都有“焚香爐”,已燃之香放入香爐中,請勿帶入殿內,敬請各位香客配合。
西安戶縣重陽宮
  道教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故居。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道教重點開放宮觀。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戶縣重陽宮,在終南山北麓,西安戶縣西十公裏處的祖庵鎮北。
  重陽弟子丘處機於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在此建造宮觀,因馬鈺手書“祖庭”兩字懸於宮內,故後來全真道徒尊稱該宮為祖庭。金章宗錄安年問(1196—1200)再次修復,賜額曰“靈虛觀”。
  元時改稱重陽宮。元中統四年(1263)再次興建,時增建殿宇樓閣等建築約計五千間左右,規模宏大,南至秦嶺、北近渭河,雲集道士近萬人,為當時關中西部最大的道教宮觀。與北京白雲觀和山西芮城永樂宮並稱為道教全真三大祖庭。
  原有建築均已毀壞。現僅存清代重修的純陽殿和靈官殿和解放後新建的十餘間道教石碑陳列室,室內陳列有用漢、蒙和八思巴文鎸刻的元代道教石碑三十餘通,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趙孟頤手書的《敕藏禦服碑》《孫真人道行碑》《七真人圖像》碑及數通八思巴文石碑,是研究元代道教歷史的寶貴資料,具有一定的宗教文物價值,享有“祖庵碑林”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