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朱慶餘 Zhu Qingyu
隔煙花草遠濛濛,恨個來時路不同。 正是停橈相遇處,鴛鴦飛去急流中。 |
|
詩人: 方幹 Fang Gan
採蓮女兒避殘熱,隔夜相期侵早發。指剝春蔥腕似雪, 畫橈輕撥蒲根月。蘭舟尺速有輸贏,先到河灣賭何物。 纔到河灣分首去,散在花間不知處。 |
|
詩人: 孫光憲 Sun Guangxian
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採蓮遲。 晚來弄水船頭濕,更脫紅裙裹鴨兒。 |
|
詩人: 徐玄之 Xu Xuanzhi
越豔荊姝慣採蓮,蘭橈畫楫滿長川。秋來江上澄如練, 映水紅妝如可見。此時蓮浦珠翠光,此日荷風羅綺香。 纖手周遊不暫息,紅英爛熳殊未極。夕鳥棲林人欲稀, 長歌哀怨採蓮歸。 |
|
請鑒賞:
|
|
即《採蓮麯》。 宋 曼殊 《漁傢傲》詞:“一麯《採蓮》風細細,人未醉,鴛鴦不合驚飛起。”參見“ 採蓮麯 ”。 |
|
即《採蓮麯》。 南朝 梁 何遜 《寄江州褚咨議》詩:“因君奏《採蓮》,為餘吟《別鶴》。”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詩:“露氣聞香杜,歌聲識《採蓮》。” 明 王世貞 《贈梁公實謝病歸》詩:“《採蓮》一麯杳然去,得醉即臥清溪頭。”參見“ 採蓮麯 ”。 |
|
古代生産民俗。自古江南吳、楚、越之地,水道縱橫、池塘遍布,多植蓮藕。夏秋之際,少女多乘小舟出沒蓮蕩中,輕歌互答,采摘蓮子。文人詞客往往將此情景,寫入賦、詩、詞等抒情作品中。漢樂府《江南可採蓮》:“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南朝梁元帝《採蓮賦》:“於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南朝樂府《西洲麯》:“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唐李白《越女詞》:“耶溪採蓮女,見客棹舟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王昌齡《採蓮麯》:“吳姬越豔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宋歐陽修《蝶戀花》詞:“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景摘花花似面,芳心衹共絲爭亂。” |
|
採蓮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