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鄂托剋旗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西部,總面積2.1萬平方公裏,全旗轄12個蘇木鄉鎮,75個嘎查村,14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0.3萬人,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多數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全旗經濟以畜牧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鄂托剋旗是馳名中外阿爾巴斯白山羊絨原産地,是西鄂爾多斯國傢級珍稀植物自然保護區屬地,位於2000年發現的世界級大氣田——蘇裏格氣田範圍之內。
鄂托剋旗地域遼闊,資源豐富。阿爾巴斯白山羊絨馳名中外,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纖維寶石”、“軟黃金”,曾獲意大利柴格納紡織公司國際白絨山羊生産奬,是“溫暖全世界”的鄂爾多斯羊絨衫(製品)的主要原料。
天然氣資源前景巨大。目前,位於蘇米圖蘇木蘇裏格嘎查的蘇裏格氣田,天然氣儲量在2200億立方米以上。
礦産資源質優、類多。現已探明的礦産有40多種,其中石膏33億噸,居全國之首,品位一般在65.98—82.19%,均屬晶體透明石膏;石灰石25.8億噸,遠景儲量達100億噸;煤炭儲量20億噸;硅石10億噸;天然鹼1026.5萬噸;芒硝106萬噸;石英岩330萬噸;鐵礦石520萬噸;耐火粘土6425萬噸。此外,螢石、錳、鋁、鋅、銅、金、鉬、雲母、大理石、花崗岩、輝緑岩、石墨等多種礦産都頗具開採價值。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全旗境內廣袤的大草原上到處有獨具民族特色風格的蒙古包;查布蘇木的布竜湖溫泉(常年水溫保持在39.8攝氏度)具有較好的療養效果;遠古時期留下的比較清晰的恐竜足跡化石(1萬多枚)展示着神奇的古老物種的風采;公其日嘎有古戰場留下的星羅棋布的百眼井;阿爾巴斯有俗稱“草原敦煌”的阿爾寨石窟(百眼窯)和鄂爾多斯高原第一峰——桌子山。
野生動、植物資源神韻獨具。活躍於鄂托剋旗境內的動物有青羊、團羊、黃羊、天鵝、百靈鳥、鴛鴦、遺鷗等50多種。植物有亞洲中部荒漠中古老的植物地理區域西鄂爾多斯國傢級珍稀植物自然保護區中生長的第三紀(距今1000萬年至3000萬年)植物四合木、半日花、沙鼕青、綿刺、蒙古扁桃、草包菊等國傢重點保護珍稀植物群係,具有重要的科考價值和旅遊觀賞性。
近年來,鄂托剋旗堅持“以牧為主、以工緻富”的生産建設方針並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通過結構調整和推進産業化經營,逐步強化了農牧業的基礎地位,依托資源優勢,實施集團化戰略,實行資産重組,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地方工業快速發展之路。“十五”期間,鄂托剋旗將在“生態立旗、工業強旗、開放興旗”的工作思路指導下,到2005年,gdp、財政收入分別將達到55億元和5億元,人均gdp、人均財力分別在5萬元以上和5000元以上,實現鄂托剋旗經濟的新跨越。目前,鄂托剋旗“十五”計劃開局良好,2003年,全旗國內生産總值實現24.8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86億元,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0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02元。 |
旗情概況 Overview flag conditions |
鄂托剋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鄂爾多斯市西部,東經106°41′-108°54′,北緯38°18′-40°11′之間。東鄰杭錦旗,西連寧夏陶樂縣並隔黃河與石嘴山市和阿拉善盟相望,南接烏審旗和鄂托剋前旗,西北界烏海市。全旗南北長209千米,東西寬188千米,總面積20064平方千米,總人口9萬人(2004年)。
旗人民政府駐烏蘭鎮,郵編:016100。代碼:150624。區號:0477。拼音:Etuoke Qi。
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日照豐富,四季分明,無霜期短,降水少,蒸發量大。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左右,年平均氣溫6.4℃左右,年降水量為250毫米左右,年蒸發量3000毫米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無霜期122天左右。
鄂托剋旗位於內陸大西北,受中緯度和西伯利亞—蒙古冷高壓的控製,氣候幹旱少雨,風大沙多,春遲秋旱,鼕長夏短,日照充足,屬中溫帶溫暖型幹旱、半幹旱大陸性氣候。
年平均日照2700~2900小時
年平均氣溫為7.1℃
1月份平均-10.2℃
7月份平均氣溫22.4℃
極端最低氣溫-3l.6℃
極端最高氣溫36.7℃
年平均無霜期為173天
無霜期的年變化很大,最長的有212天,最短的有143天
年平均降水量265.0mm
年蒸發量2514.8mm
年平均風速2.8~3.8m/s
大風(≥8級)年平均25~30天
沙暴日數20~35天
年最大凍土深度為136cm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烏蘭鎮 由原烏蘭鎮、包樂浩曉鎮和察汗淖鎮撤並後共同組建的。位於旗境中部偏東南,距鄂爾多斯市政府所在地東鄂托剋旗地圖勝區237千米。總面積3324.44平方千米,總人口3.6萬人,轄14個嘎查、2個村和6個社區。
蒙西鎮
位於鄂托剋旗西北部,距烏蘭鎮180千米。總面積1938平方千米,總人口1.3萬人(2005年),其中農牧業人口5796人。轄渠畔、鹼櫃、羊場、新民、其勞圖、蘇亥圖、巴音溫都爾、伊剋布拉格8個村(嘎查)和隆安社區、蒙西2個社區。
1975年鄂托剋旗農村牧區區劃調整時,召稍、巴音淖、木肯淖、公其日嘎四個鄉的移民組建鹼櫃。1979年10月,鹼櫃與新地合併為呼和特拉人民公社。1984年易名鹼櫃鄉人民政府。1997年4月,伊烏劃界,鹼櫃鄉的黃河、巴音、新地、三壩4個村整建製劃歸烏海市。1998年11月,經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批準,撤銷鹼櫃鄉設立鹼櫃鎮。2004年12月,鹼櫃鎮與蒙西工業園區實行“鎮區合一”管理模式,更名為蒙西鎮。2005年9月,原公其日嘎鄉的1個村、阿爾巴斯蘇木的3個嘎查並入蒙西鎮。
棋盤井鎮 南北長23.8千米,東西寬135千米,總面積3614平方千米,鎮區規劃占地面積57平方千米。人口7.6萬餘人(2006年),轄7個居委會、10個嘎查(村)。
木凱淖爾鎮 位於鄂托剋旗東部,距烏蘭鎮65千米,東鄰杭錦旗,南與烏審旗接壤,西北分別與烏蘭鎮、阿爾巴斯蘇木、棋盤井鎮相連,總面積2497平方千米,總人口17680人,其中常住農牧民11698人,轄17個行政村、1個牧業嘎查,111個牧業合作社,3個居委會。
蘇米圖蘇木 位於鄂托剋旗南部,地處毛烏素沙區的北部及其邊緣,總面積2822.3平方千米,總人口5800人,其中蒙族占85.2%。轄10個嘎查,18個牧業社。
阿爾巴斯蘇木 由原新召蘇木與原查布蘇木合併而成,東鄰烏蘭鎮,南接鄂前旗,西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接壤,北靠烏海市。南北長138千米,東西寬75千米,總面積6250平方千米,總人口9000多人,轄14個嘎查,63個牧業小組。 |
|
鄂托剋旗地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河套人”就在鄂托剋旗一帶生息、繁衍,今阿爾寨石窟(百眼窟)、桂勒斯太(櫻桃山)等地區發現新石器時代“河套人”遺址。商代土方、鬼方等方國和北羌、熏育等民族遊牧於此地,他們大多是“居溪溝,各有君長”。西周時,鄂托剋旗一帶為獫狁等遊牧部落的活動區,統稱戎狄。春秋時期,朐衍等部落遊牧於旗境西南邊沿。至戰國時期,林鬍、樓煩移居此地。此後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鄂托剋旗大部分地區成為匈奴民族重要的活動地區。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5年)劃屬北地郡。漢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入朔方郡,境屬臨戎、修都縣。東漢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後,南匈奴等部衆入居,鄂托剋旗屬右賢王屯領的朔方郡。兩晉十六國時為前後趙、前後秦屬地朔州境。北魏天賜四年(公元407年)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鄂托剋旗隸屬夏國夏州。北魏態帝始光四年(公元427年),北魏占領整個鄂爾多斯,形成南北朝對峙局面,此時鄂托剋旗分屬於西安州、薄骨律鎮和沃野鎮。隋煬帝大業元年至三年(公元605-607年)改州為郡,鄂托剋旗地區分屬靈武、????川二郡。唐初為安置內附突厥人的魯、麗、捨、塞、依、契六鬍州地區,後並為匡、長二州。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置宥州,境置延恩、歸仁、懷德三縣。元年八年(公元813年)在經略軍(故城址在包樂浩曉)設新宥州,下轄延恩、長澤二縣。五代十國時期,党項拓拔思恭子弟歷任定難軍節度使,鄂托剋旗地盤分屬定難節度使和中央王朝的靈????節度使。北宋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歸屬西夏。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親徵西夏,在鄂托剋旗西部休整兵馬,1227年滅西夏,鄂托剋旗始為蒙古汗國領地。元代,除旗境西部劃屬甘肅行省寧夏府路外,餘為察罕腦爾皇室封地。明洪武六年(公元1376年)鄂托剋旗分屬寧夏衛和東勝衛,隸屬陝西行都司。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蒙古部落入居鄂爾多斯,弘治一三年(公元1500年)巴圖孟剋達延汗恢復萬戶組織,鄂托剋旗屬右翼三萬戶濟農巴爾斯博羅特所轄鄂爾多斯萬戶之地,後一直屬巴爾斯博羅特之孫拜桑忽爾及其後裔的領地。崇禎七年(公元1635年)鄂爾多斯萬戶歸順清朝。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廷將鄂爾多斯萬戶劃為六個旗原拜桑忽爾諾延及後裔所據剋扣特、錫布沁、烏喇特、唐古特等部落組成鄂爾多斯右翼中旗,下設15哈喇(參領區)83個蘇木(佐領)。民國年間仍實行盟旗制度,仍稱鄂爾多斯右翼中旗。1930年,旗境設沃野縣,1936年將旗衙門改為旗政府。1941年旗境設桃力民辦事處。1942年在參領區內實行保甲制度,但一直到全國解放,哈喇、蘇木和保甲制度同時並存。1949年8月23日,鄂托剋旗和平解放,9月7日成立臨時自治政府,1950年2月成立鄂托剋旗人民政府。1980年,南部10個人民公社分置鄂托剋前旗。1997年將巴音陶亥鄉、巴音陶亥農場和鹼櫃鄉的巴音、新地、黃河、三壩四個村劃入烏海市。
“鄂托剋”係蒙古語,漢意“營”或“部”,是元,明兩代蒙古“萬戶”下設行政建製,稱千戶,它是組成萬戶的小領地名稱,是地緣組織,每個鄂托剋要根據人口的多寡提供一定數量的軍隊。十七世紀中葉,清朝政府以擁有軍事權力的“和碩”(旗)取代了“鄂托剋”但鄂托剋一直為鄂爾多斯右翼中旗的俗稱保留下來,解放後正式成為行政區劃名稱。
“鄂托剋”係蒙古語,漢意“營”或“部”,是元,明兩代蒙古“萬戶”下設行政建製,稱千戶,它是組成萬戶的小領地名稱,是地緣組織,每個鄂托剋要根據人口的多寡提供一定數量的軍隊。十七世紀中葉,清朝政府以擁有軍事權力的“和碩”(旗)取代了“鄂托剋”,但鄂托剋一直為鄂爾多斯右翼中旗的俗稱保留下來,解放後正式成為行政區劃名稱。
西周時,鄂托剋旗一帶為獫狁等遊牧部落的活動區,統稱戎狄。春秋時期,朐衍等部落遊牧於旗境西南邊沿。至戰國時期,林鬍、樓煩移居此地。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5年)劃屬北地郡。漢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入朔方郡,境屬臨戎、修都縣。東漢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後,南匈奴等部衆入居,鄂托剋旗屬右賢王屯領的朔方郡。兩晉十六國時為前後趙、前後秦屬地朔州境。北魏天賜四年(407年),隸屬大夏國夏州。北魏始光四年(427年),分屬於西安州、薄骨律鎮和沃野鎮。隋大業元年至三年(605-607年)改州為郡,鄂托剋旗地區分屬靈武、????川二郡。唐初為安置內附突厥人的魯、麗、捨、塞、依、契六鬍州地區,後並為匡、長二州。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置宥州,境置延恩、歸仁、懷德三縣。元和八年(813年)在經略軍(故城址在包樂浩曉)設新宥州,下轄延恩、長澤二縣。五代十國時期,党項拓拔思恭子弟歷任定難軍節度使,鄂托剋旗地盤分屬定難節度使和宋朝的靈????節度使。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歸屬西夏。
1227年蒙古滅西夏,鄂托剋旗始為蒙古汗國領地。元代,除旗境西部劃屬甘肅行省寧夏府路外,餘為察罕腦爾皇室封地。明洪武六年(1376年),分屬寧夏衛和東勝衛,隸屬陝西行都司。天順六年(1462年)蒙古部落入居鄂爾多斯,弘治十三年(1500年)巴圖孟剋達延汗恢復萬戶組織,鄂托剋旗屬右翼三萬戶濟農巴爾斯博羅特所轄鄂爾多斯萬戶之地,後一直屬巴爾斯博羅特之孫拜桑忽爾及其後裔的領地。崇禎七年(1635年)鄂爾多斯萬戶歸順後金(清朝)。清順治六年(1649年)將鄂爾多斯萬戶劃為六個旗,原拜桑忽爾諾延及後裔所據剋扣特、錫布沁、烏喇特、唐古特等部落組成鄂爾多斯右翼中旗,下設15哈喇(參領區),83個蘇木(佐領)。
民國年間仍實行盟旗制度,仍稱鄂爾多斯右翼中旗。1930年,旗境設沃野縣,1936年將旗衙門改為旗政府。1941年旗境設桃力民辦事處。1942年在參領區內實行保甲制度,但一直到全國解放,哈喇、蘇木和保甲制度同時並存。
1949年8月23日,鄂托剋旗和平解放,9月7日成立臨時自治政府。1950年2月成立鄂托剋旗人民政府。
1980年,南部10個人民公社分置鄂托剋前旗。1997年將巴音陶亥鄉、巴音陶亥農場和鹼櫃鄉的巴音、新地、黃河、三壩四個村劃入烏海市。(以上根據“鄂托剋旗政府網”內容改動)
2000年,鄂托剋旗轄6個鎮、2個鄉、4個蘇木。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旗總人口100072人,其中各鄉鎮蘇木人口(人): 烏蘭鎮 26002 棋盤井鎮 13976 鹼櫃鎮 7179 包樂浩曉鎮 2588 察漢淖爾鎮 5431 沙井鎮 10686 木凱淖爾鄉 3835 公其日嘎鄉 4582 阿爾巴斯蘇木 10494 新召蘇木 4338 查布蘇木 5992 蘇米圖蘇木 4969
2000年,鄂托剋旗行政區劃一覽:(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資料。根據當時《內蒙古行政區劃代碼》整理)
烏蘭鎮:轄 第八、第七、第六、第五、第四、第三、第二、第一8個居委會;一村委會、二村委會。
棋盤井鎮:轄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7個居委會。
鹼櫃鎮:轄 新民、羊場、鹼櫃、渠畔4個村委會。
包樂浩曉鎮:轄 包日塔拉、烏蘭圖剋、敖倫淖爾、包日呼舒、德日蘇、馬新布拉格、海岱7個嘎查。
察汗淖爾鎮:轄 察汗淖爾、賽罕塔拉、沙日布日都、烏蘭柴達木、哈馬日格太、蘇吉、查汗陶勒蓋7個嘎查。
沙井鎮:轄 巴音淖爾、水泉子、小湖、伊剋烏素、烏蘭哈達、烏素其日嘎、召稍、達楞圖如、桃力民、烏蘭吉林、包勒壕內、烏蘭其日嘎12個村委會。
木凱淖爾鄉:轄 木凱淖爾、舊廟灣、大剋泊爾、紮德蓋、索扣、察汗敖包6個村委會。
公其日嘎鄉:轄 深井、其勞圖、百眼井、阿如其日嘎、石勒凱、蘇米圖6個村委會。
阿爾巴斯蘇木:轄 烏仁都喜、額爾和圖、呼吉、伊剋達賴、楚魯拜、蘇慶圖、伊剋布拉格、巴音溫都爾8個嘎查。
新召蘇木:轄 腦高岱、敖倫其日嘎、烏蘭其日嘎、呼和陶勒蓋、巴音烏素、烏蘭烏素6個嘎查。
查布蘇木:轄 布隆、阿如布拉格、陶利、賽音烏素、巴音陶勒蓋、希尼其日嘎、哈圖7個嘎查。
蘇米圖蘇木:轄 查汗敖包、巴嘎額爾和圖、額爾和圖、蘇裏格、斯布扣、伊連陶勒蓋、巴音布拉格、蘇米圖、馬什亥、哈達圖10個嘎查。
2004年,鄂托剋旗轄6個鎮、2個鄉、4個蘇木:烏蘭鎮、棋盤井鎮、鹼櫃鎮、包樂浩曉鎮、察汗淖爾鎮、沙井鎮、木凱淖爾鄉、公其日嘎鄉、阿爾巴斯蘇木、新召蘇木、查布蘇木、蘇米圖蘇木。總人口92 023人。 |
|
- n.: Etuoke Qi
|
|
中國 | 內蒙古 | 鄂爾多斯 | 工業 | 烏海 | ????業公司 | ????務管理局 | |
|
|
鄂托剋旗中學 | 鄂托剋旗醫院 | 鄂托剋旗蒙醫院 | 鄂托剋旗蒙古族中學 | 鄂托剋旗????務管理局 | 鄂托剋旗教育局電教儀器站 | 鄂托剋旗教育局教研室 | 鄂托剋旗婦幼保健醫院 | 鄂托剋旗衛生防疫站 | 鄂托剋旗賽烏素草籽場 | 鄂托剋旗沙井鎮畜牧綜合服務站 | |
|
|
包樂浩曉鎮 | 烏蘭鎮 | 木凱淖爾鎮 | 沙井鎮 | 鹼櫃鎮 | 察汗淖爾鎮 | 木凱淖爾鄉 | 公其日嘎鄉 | 阿爾巴斯蘇木 | 新召蘇木 | 查布蘇木 | 蘇米圖蘇木 | 棋盤井鎮 | 蒙西鎮 | 賽烏素草籽場 | 內蒙古白絨山羊種羊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