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英墓投訴電話淮安市旅遊投訴電話:0517-3605355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鄭文英墓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宜旅遊,尤以春暖花開或秋風送爽之際為佳。鄭文英墓美食淮安,作為人文薈萃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敬愛的周總理故鄉,人傑地靈、風光秀美、物産豐富,千百年來,這裏孕育了燦爛的文化,是名揚中外的淮揚菜係的發源地之一.淮安菜是淮揚菜係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端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青蓮崗文化”,至遲在距今六千多年以前,當地先民已用陶器烹飪,經過數千年的變遷,至明清時期成為體係完整、風格獨特、享譽南北的獨立流派,和揚州等地一道,為淮揚菜係的最終形成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淮安菜講究選料和前期加工;講究刀工的合理運用;講究火候的恰到好處;講究調味的和合多變;講究菜式的豐富多彩。其中的“軟兜長魚”、“平橋豆腐”、“雞腿扒烏參”、“開洋扒蒲菜”、“朱橋甲魚”、“生熏白魚”、“風白魚”、“清炒黃瓜魚”、“白煮淮鮎”、“拆骨掌翅”、“燉傢野”、“叉烤長魚方”、“欽工肉圓”、“文樓湯飽”、“淮安茶饊”、“淮餃”等,早已成為淮揚菜的經典代表。《清稗類鈔》錄有全國五大名筵,淮安就獨占其二,一為全鱔席,一為全羊席,與燒烤席、燕窩席、豚蹄席齊名天下。
鄭文英墓在淮陰縣王營鎮東、廢黃河北岸,淮陰至漣水和淮陰至沐陽兩公路的交叉點,為清朝墓地。鄭文英是古琉球國使臣,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來我國,在赴北京途中病逝葬此。
原存在土墓一座,墓前有石碑一塊,座北朝南,1936年重立,高1.2米,寬0.64米,四周刻有花紋,正中刻“琉球國朝京都通事津文英鄭公之墓”。上款刻“公以乾隆五十八年奉使來貢,十一月十四日道卒葬”,下款“此原石半缺,民國二十五年裏人重立,興化金應元書”。後於1980年,曾出土兩方碑石,大的半缺,斷角部分已無存,小的呈方柱形,皆是墓葬原碑(碑長0.95米,寬0.13米),上刻:“琉球國北京大通事、大岑親王上鄭文英之墓”,碑文內容與《王傢營志》記載吻合。經探棺,墓內有木棺一具,為東西、嚮。鄭文英是古琉球國朝京都通事,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奉使來中國朝京,在歸途中病逝,葬於王傢營彤華宮側,與清口驛站僅數十步之隔。此墓對於瞭解、研究中日兩國的政治、文化及日本華裔民族的發展具的一定的意義,解放後,隨着規劃維修,墓區已逐年恢復,日本友人亦來悼念。
此墓1979年調查發現,1980年整修緑化,為大運河沿岸著名的古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