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縣紅牛”為全國八大良種牛之一, 體格碩大,結構勻稱,體質強健,骨骼堅實,肌肉發達。後軀發育較好,側觀呈長方形,頭方正,頓寬,嘴齊,眼大有神,耳大且靈敏,鼻孔大,鼻鏡肉紅色,角短質細,角型不一。被毛細短,富有光澤,分紫紅、紅、淺紅三種毛色。具有役肉兼用,以肉質細嫩、皮革柔韌而深得中外畜牧專傢的好評,常年存欄15萬頭。
二、主産區數量及分佈:
郟縣紅牛主産於郟縣、寶豐、魯山、汝州四縣市。現存欄總數為28.064萬頭。主要分佈於郟縣的大李莊、王集、白廟、渣元等鄉鎮,存欄10.4萬頭;寶豐沿汝河兩岸的石橋、趙莊、鬧店、李莊、周莊、商酒務等鄉鎮,存欄4.6萬頭;魯山縣主要以辛集、張官營、滾子營、馬樓、讓河等鄉紅牛分佈最集中,現存欄5.2方頭。汝州市與郟縣接壤的紙坊,尚莊、小屯、焦村、騎嶺等紅牛飼養比較集中,量多質優,總存欄數1.56萬頭。
三、體型外貌特徵及體尺體重
(一)體質外貌
郟縣紅牛體格中等大小,結構勻稱,體質強健,骨骼堅實,肌肉發達。後軀發育較好,側觀呈長方形,具有役肉兼用牛的體型,頭方正,頓寬,嘴齊,眼大有神,耳大且靈敏,鼻孔大,鼻鏡肉紅色,角短質細,角型不一。被毛細短,富有光澤,分紫紅、紅、淺紅三種毛色。公牛頸稍短,背腰平直,結合良好。四肢粗壯,尻寅長稍斜,臯丸對稱,發育良好。母牛頭部清秀,體型偏低,腹大而不下垂,膏甲較低且略薄,乳腺發育良好,肩長而斜。
(二)生産性能
1、役用性能:郟縣紅牛體格大,肌肉發達,骨骼粗壯,健壯有力,役用能力較強。目前,仍是山區農業生産上的主要動力。據測定,閹牛的最大輓力為421.6公斤,公牛為409公斤,母牛為317.4公斤;一對中型成年閹牛一天可耕地3-4畝,輓車速度每小時4公裏,載重2000公斤,日行30公裏。
2、肉用性能:郟縣紅牛肉質細嫩,肉的大理石紋明顯,色澤鮮虹。據測定,其熟肉率為59.5%(範圍56.2-64.8%)。據對10頭20-23月齡閹牛,肥育後屠宰測定,平均胴體重為176.75公斤,平均屠宰率為57.57%,平均淨肉重136.6公斤,淨肉率44.82%。
3、繁殖性能:在通常飼養管理條件下,母牛初情期為8-10月齡,初配年齡為1.5-2歲,使用年限一般至10歲左右,繁殖率為70-90%,産後第一次發情多在2-3個月,三年可産兩犢,犢牛初生重20-28千克。母牛配種不受季節限製,一般多在2、8月配種。公牛12個月齡性成熟,2歲開始配種,一頭公牛可負擔50-60頭,最高可達150頭。一次射精量3-10毫升,精於密度5億/毫升升以上,原精子活力0.7以上,精子耐凍性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