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那些最偉大的比賽(又譯“果嶺爭雄”“最偉大的比賽”)
外文名稱 The Greatest Game Ever Played
導演:比爾·帕剋斯頓 Bill Paxton
編劇 Writer:
馬剋·弗羅斯特 Mark Frost ....(book The Greatest Game Ever Played: Harry Vardon, Francis Ouimet, and the Birth of Modern Golf)
馬剋·弗羅斯特 Mark Frost ....(screenplay)
主演:
喬什·佛雷特 Josh Flitter
Howard Ryshpan
希安·拉博夫 Shia LaBeouf
類型:劇情 / 歷史 / 運動
更多中文片名:果嶺奇跡
片長:120 min
國傢/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發行公司:博偉電影公司
上映日期:2005年9月30日 加拿大
官方網站:Disney [us]
劇情:球童力挑冠軍
故事發生於1910年代的美國,當時的高爾夫球運動是一項有着高度排他性、“高而富”的貴族運動,一位名叫弗朗西斯?奧密特(希安?拉博夫 飾)的年輕後生,出身於經濟睏頓的勞工家庭,在球場擔任球童的他,對於高爾夫球卻有着特別的熱情,而且還具備着難能可貴的天賦,可以說是天生的高爾夫球人才,但礙於出身,他衹能在閑暇時當個業餘高球愛好者,但不嚮命運屈服的他卻决定改變遊戲規則。
有天賦撐腰再加上不斷的努力與嘗試,奧密特終於在1913年國傢公開賽中改變了英國球員獨占鰲頭的歷史,年方20歲的他帶着一位不及球袋高的10歲小球童緩步上場,將來自英國的高球世界冠軍哈利?瓦頓(斯蒂芬? 迪蘭 飾)挑戰下馬,這是一場震撼了高爾夫球界的絶世天才與冠軍好手的超級比賽,現場1萬多名觀衆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
勇氣、熱情與夢想實現,天賦、後天努力外加難得的機遇,一位執着的年輕人從此改寫了公開賽的歷史。
幕後故事:歷史傳奇再現
本片改編自馬剋?弗羅斯特的同名暢銷小說,取材於高爾夫球界的真實故事。20世紀初期,美國高爾夫國傢公開賽屬於英國職業球員稱雄的時期,然而在1913年,神奇出現了,就在比賽快結束前,兩位英國名將哈利?瓦頓和愛德華?雷並列第一,觀衆已經認為英國人拿冠軍的大局已定,衹是揣測着在誰身上壓賭註會比較穩妥,誰也沒料到一位當地的球童弗朗西斯?奧密特一鳴驚人,不但在第17洞抓下Birdie、上升並列第一,而且在第二天的18洞延長賽中打敗了兩位英國高球紳士,一舉奪得冠軍。
接下來的幾周,奧密特成為了國傢英雄。球童弗朗西斯?奧密特的勝利破除了高爾夫是貴族運動的理念和迷思,促進它嚮平民化方向發展,1913年美國衹有35萬人打高爾夫球,而10年後增加到200萬,參與人口的迅速增長和平民化的趨勢,加上歐洲大陸捲入了戰爭的紛爭,高爾夫和其他文化被人棄之不顧,讓這項運動在美國迅猛發展,出現了不少世界級的球星。
製作花絮:艱辛鑄就優雅
優雅的高爾夫球英雄自然需要一位同樣優雅的青年後生去詮釋,主演過迪斯尼電影《別有洞天》的希安?拉博夫,有型有款兼具紳士風度,自然成為了導演比爾?帕剋斯頓心目中的上佳人選,而且舉賢不避親,年近弱冠的拉博夫正是由迪斯尼頻道捧紅的,此外,拉博夫還參與了《查理天使2》、《機械公敵》、《地獄神探》等等熱門影片的演出,可謂未來星途一派璀璨,帕剋斯頓最為中意拉博夫身上所具備的“成長中的大男孩”的感覺。
對於奧密特這位幾近百年之前的運動英雄,拉博夫自言瞭解甚少,衹是覺得如日中天的奧密特就好比籃壇的邁剋爾?喬丹。拍攝前,在高球方面尚屬菜鳥級別的拉博夫接受了數月的高強度培訓,除了動作、技戰術方面的研習外,還專門學習了高爾夫球的發展歷史,通過這一學習過程,拉博夫的確陶冶了自身的優雅氣質,同時也體味了高球優雅背後的艱辛。
點評:美國夢依舊
繼《衝鋒陷陣》、《棒球新秀》、《冰上奇跡》之後,迪斯尼公司再一次拿運動勵志題材開刀,為鯉魚躍竜門式的小人物夢想又平添了一道傳奇的註腳。2001年推出了驚悚題材的導演處女作《神諭之謀殺》(Frailty)之後,領銜主演過迪斯尼電影《巨猩喬揚》的比爾?帕剋斯頓一直在尋找着可以盡顯導演身手的表現題材。對於他而言,傳奇的高爾夫球員因為銀幕上講的少,所以值得一講。
一般的觀點認為高爾夫球比賽不像賽馬、拳擊、棒球、橄欖球、籃球那樣賽場氛圍火爆,所以銀幕上並不容易表現其扣人心弦的對抗場面,但從小在球場攆着高爾夫球長大的帕剋斯頓卻認為高球比賽極具視覺觀賞性,它既是運動又是遊戲,更是夢想人生的舞臺,而且他要把奧密特與瓦頓的終場較量拍攝出西部牛仔對决的味道,故而影片最後的决賽場面在導演的掌控下顯得懸念十足,一例美國夢的經典片段又在我們面前栩栩上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