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遺址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個决定中國革命方向的會議在貴州省的遵義召開,如今,這裏已闢為遵義會議遺址。它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人們到這裏來緬懷先輩們,懷念他們在苦難的舊中國血與火的鬥爭中的雄纔大略和運籌帷幄的氣概。遵議會議遺址位於遵議市老城紅旗路80號。會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層樓房,為中西合璧的磚木結構建築。上蓋小灰瓦,歇山式屋頂上開一“老虎窗”。整個建築分主樓、跨院兩部分。主樓樓屋四周有回廊,樓房的檐下柱間有10個券拱支撐,保留了我國古建築的結構風格。樓上有梭門梭窗。檐柱頂飾有堊土堆塑的花卉。東西兩端各有一轉角樓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柵欄。門窗塗飾成褐色,鑲嵌着彩色玻璃,窗外面的一層加有板門。樓內各房間設有壁櫥。整個主樓寬26米,深17米,高12米,占地面積528平方米。房屋原是黔軍25軍第2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是遵議城30年代最宏偉的建築。
會議大門臨街,門兩側原是八間鋪面,是柏輝章傢的商店。進得大門,穿過大廳,迎面是一座巨大的磚砌牌坊,上有彩瓷碎片嵌字,前面的字是“慰廬”,後面的是“慎篤”。過牌坊是小天井,天井南側有小門通往柏傢的內四合院,北側是主樓。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我黨由於執行了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綫,革命根據地日益縮小,中國工農紅軍被迫長徵。長徵初期,博古等領導人在軍事上又犯了逃跑主義錯誤,使紅軍蒙受重大損失。在革命的緊急關頭,中央接受了毛澤東的正確意見,放棄嚮湘西進軍的計劃,改嚮敵人薄弱的貴州進軍。1935年1月,到達貴州北部重鎮遵義,並在1月15日,中共中央在這裏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解决迫在眉睫的軍事問題。會議在柏輝章的私宅二樓會議室裏召開。會議室東面墻上有一隻挂鐘和兩個壁櫥,西面是一排玻璃窗,中間放一張赭色長方桌,桌下放一個火盆,四周圍着一圈木架藤邊靠背椅。參加會議的政治局委員有: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朱德、陳雲、秦邦憲共6人。政治局候補委員有:王稼祥、劉少奇、何剋全、鄧發、4人。擴大參加會議的有:劉伯承、李富春、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李卓然、鄧小平、李德、伍修全、共10人。會議揭發批評了中央領導人在軍事上的錯誤,通過了决議,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推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隨後根據會議精神,政治局常委决定明確分工,由張聞天代替博古的工作,毛澤東、周恩來負責軍事。在行軍途中,又組成了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三人指揮小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在極端危險的時刻,輓救了黨和紅軍,是中國共産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會址1954年1月開始復原陳列,1957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1961年3月,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4年底,毛澤東主席為紀念館手書“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大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