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yí zān zhuì jù
用法: 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比喻舊物或故情
解釋: 遺遺失;墜掉落;屨鞋子。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舊物◇指不忘舊友叫不棄遺簪墜屨”。
資料來源: 《北史·韋夐傳》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同歸。吾之操行雖有不逮前烈,然捨舊錄新,亦非吾志也。”
|
|
遺:遺失;墜:掉落;屨:鞋子。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舊物。後指不忘舊友叫“不棄遺簪墜屨”。 |
|
亦作“ 遺簪墜履 ”。
1.《韓詩外傳》捲九:“ 孔子 出遊 少源 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 孔子 怪之,使弟子問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婦人曰:‘鄉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 漢 賈誼 《新書·諭誠》:“昔 楚昭王 與 吳 人戰, 楚 軍敗, 昭王 走,屨决眥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屨。及至於 隋 ,左右問曰:‘王何曾惜一踦屨乎?’ 昭王 曰:‘ 楚國 雖貧,豈愛一踦屨哉?思與偕反也。’自是之後, 楚國 之俗無相棄者。”後人合兩事為“遺簪墜屨”,比喻舊物或故情。《北史·韋夐傳》:“ 孝寬 ( 韋孝寬 )為 延州 總管。 夐 至州,與 孝寬 相見。將還, 孝寬 以所乘馬及轡勒與 夐 。 夐 以其華飾,心弗欲之,笑謂 孝寬 曰:‘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同歸。吾之操行,雖不逮前烈,然捨舊録新,亦非吾志也。’於是乃乘舊馬以歸。”《周書·韋夐傳》作“遺簪墜履”。 宋 曾肇 《陳州謝上表》:“篤遺簪墜屨之仁,推藏疾納污之誼。” |
|
指遺棄的簪珥鞋襪。 明 馮夢竜 《永團圓·江邊解鬧》:“若是果然投江,必然留下物件為記,不免再到江邊去,仔細尋覓一番,倘有遺簪墜履,也就是賢妻的芳魂所憑了。” |
|
成語 遺簪墜屨
發音 yí zān zhuì jù
解釋 遺:遺失;墜:掉落;屨:鞋子。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舊物。後指不忘舊友叫“不棄遺簪墜屨”。
出處 《北史·韋夐傳》:“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同歸。吾之操行雖有不逮前烈,然捨舊錄新,亦非吾志也。”
用法 作賓語、定語;比喻舊物或故情 |
|
成語名稱
遺簪墜屨
漢語拼音
yí zān zhuì jù
成語釋義
遺:遺失;墜:掉落;屨:鞋子。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舊物。後指不忘舊友叫“不棄遺簪墜屨”。
成語出處
《北史·韋夐傳》:“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同歸。吾之操行雖有不逮前烈,然捨舊錄新,亦非吾志也。”
使用例句
無 |
|
遺簪墜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