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治理國傢的方法 |
|
道傢的法術 |
|
道路。《莊子·大宗師》:“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正誤·道術》:“途之大者謂之道,小者謂之術…… 莊周 以江湖對道術而言,則直指為道路無疑矣。” |
指學術,學說 Refers to academic, theory |
指學術,學說。《莊子·天下》:“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 漢 劉歆 《移書讓太常博士》:“陵夷至於暴 秦 ,焚經書,殺儒士,設挾書之法,行是古之罪,道術由此遂滅。” 宋 王珪 《除皇伯祖承亮檢校工部尚書製》:“曾無車服珍寶之玩,固有詩書道術之明。” 梁啓超 《新民說》十一:“ 中國 惟 戰國 時代,九流雜興,道術最廣。” |
|
治國之術。《呂氏春秋·任數》:“ 桓公 得 管子 ,事猶大易,又況於得道術乎!” 漢 張衡 《四愁詩》序:“ 屈原 以美人為君子,以珍寶為仁義,以水深雪雰為小人,思以道術相報,貽於時君,而懼讒邪不得以通。” 宋 司馬光 《稷下賦》:“然而諸侯未服,四鄰交侵,士有行役之怨,民有愁痛之音,意者臣等道術之淺薄,未足以稱王之用心故也。” |
道德學問;文章道德 Moral learning; article ethics |
道德學問;文章道德。《墨子·非命下》:“今賢良之人,尊賢而好功道術,故上得其王公大人之賞,下得其萬民之譽。”《韓詩外傳》捲二:“夫治氣養心之術,血氣剛強則務之以調和,智慧潛深則一之以易諒,勇毅強果則輔之以道術,齊給便捷則安之以靜退。” 漢 荀悅 《漢紀·文帝紀上》:“逐去邪人,不使見邪行者,皆選天下端士,孝弟博聞有道術者以衛翼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 |
道教的法術;方術 Taoist magic; side surgery |
道教的法術;方術。《後漢書·張楷傳》:“﹝ 張楷 ﹞性好道術,能作五裏霧。” 晉 葛洪 《神仙傳·魏伯陽》:“ 魏伯陽 者, 吳 人也。本高門之子,而性好道術。後與弟子三人入山作神丹。”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麴生》:“ 葉法善 有道術,居 玄真觀 。” 明 馮夢竜 《邯鄲夢·酒館求度》:“據著道術呪符,便雞犬也都堪度。”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蓋 仲仙 亦嘗述 附雲 之名於 可覲 ,並稱其有道術。 附雲 謂 仲仙 嘗得真人寶印,故能如是。” |
|
道術中的一個代表符
道術:
道術一詞,源出《莊子.天下篇》『見《莊子.天下篇》』,與“方術”、“方技”是一個意思,道教中人也有稱為“仙術”的。
道教所從事的道術很多,如占卜、符篆、祈禳、禁咒、內丹、外丹、爐火黃白、闢𠔌、行□、房中、仙藥、服氣等等。宋馬端臨《文獻通考》曾對道術扼要介紹,說:“蓋清靜一說也;煉養一說;服食又一說也;符篆又一說也;經典科教又一說也。”他說黃老列莊之書,所講是清淨無為,而略及煉養;赤鬆子、魏伯陽衹言煉養而不言清淨;盧生、桃少君、欒大言服食而不言煉養;張道陵、冠謙之言符篆而不言煉養、服食;杜光庭以下衹講經典科教。
道教之術繁多,共分五大類,道教五術大概解釋如下:
一、山
所謂“山”就是通過食餌、築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來修煉“肉體”與“精神”,以達充滿身心 的一種學問。
食餌——是利用補藥、酒及日常飲食以加強體力,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築基——是利用導引、導吸、靜坐法以控製精、氣、神,進而增進體力的一種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莊子思想為基礎,進而達到修心養性的一種方式。
拳法——是以習練各種武術以增強體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種通靈、修煉的法術,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鎮煞、趨吉避兇等的一種方術。
總而言之,“山”就是利用打坐、修煉、武學、食療等各種方法以培養完滿人格的一種學問。
二、醫
所謂“醫”,是利用方劑、針灸、靈治等方法,以達保持健康、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方劑——是利用各種藥物製成散劑、丸劑來治療疾病和修煉的一種方術。
針灸——針法和灸法和合稱,是利用人的脈絡、氣血循環的原理,刺激患部,來治療疾病
的方術。
靈治——利用掌握人的心靈(心理狀態),進而以治療人疾病的一種方術。也就是現所稱謂的“心理治療”。
總之,“醫”就是利用方劑、針灸、靈治等方式,以治療人的疾病的一種方法。
三、命
所謂“命”,就是透過推理命運的方式來瞭解人生,以穹達自然法則,進而改善人命的一種學問。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鬥數”、“子平推命”、“星平會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時間和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
總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運,進而達到趨吉避兇的學問,從而改善人類發展的需要。
四、相
所謂“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傢相、墓相(風水)”等五種,以觀察存在於現象界形相的一種方術。
印相——就是觀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運的方法。印在中國,以前是權力的憑證。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鋪的名稱,通過五格剖相,同時運用命理等結合來推斷吉兇發
展的一種方法。
人相——又分為面相與手相兩大類,通過觀察面、手部的紋綫與氣色而了知人吉兇、病理
的一種方法。
傢相——也就是陽宅的風水,以觀察其格局,進行分析來推斷對人類所居住的吉兇的一種
方術。
墓相(風水)——也就是陰宅,以通過選地安葬祖先,而達到對後代子孫蔭庇的一種方術。
總之,“相”是對眼睛所看到的物體作觀察,以達趨吉避兇的一種方法。
五、
所謂“卜”,它包括占卜、選吉、測局三種,其目的在於預測及處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種類又可分 為“易斷”及“六壬神課”。
占卜——所謂占卜,是以《易經》為理論依據,結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製約而推斷吉
兇的方法。
選吉——主要著作以《奇門遁甲》為代表,通過佈局、布鬥、符咒等結合,處理事物發展
不吉的因素, 其主要運用於古代軍事。
測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數》為代表,通過十二運卦象之術,是推算國傢政治命運、
氣數、歷史變化規律的術數學。
(二)外丹、內丹:在戰國時期,陰陽五行學說已流行,東漢桓帝時,魏伯陽假藉“易卦爻象”作《周易參同契》,以論作丹之法,言坎離水火竜虎鉛汞之法象,以配之以陰陽五行昏旦時刻為進退持行之符候。自漢以來,所有內丹、外丹書都是根據這一奧密理論而發揮的。
所謂的外丹,即用鉛汞及其他藥物配製後,放在爐火中燒煉而成的化合物,成品分點化和服食兩種。初步煉成的號做“丹頭”,衹能作為點化之用,是不能服食的。再進一步,便煉成了“服食”的丹藥。即所謂的“仙丹”,道中人相信是可以服食的。《抱樸子.金丹篇》中說:“夫五穀猶能活人,人得之則生,絶之則死,又況於上品之神藥,其益人豈不萬倍於五穀乎?夫金丹者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百煉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藥,煉人身體,故能令人出生不死。此蓋假求於外物以自堅固”,“服此而不仙,則古來無仙矣”,但金屬物質及其他礦物質所含的成份,有些對人有劇毒,不明其法,誤食可致死亡。故又提醒人們不可妄為。如《雲笈七簽》捲六十四《金丹訣》就說:“不悟金丹並諸石藥,各有本性,懷大毒在其中。”服食是十分危險的。在我國,歷代撰述有關的著作數以千計,雖大多散失,但至今仍然保存的尚有近百部。大多載於《正統道藏》中。正是這種煉丹術,乃現代化學的先驅,近代化學就是從煉丹術發展而來的。
什麽是內丹:修煉內丹者,謂人身即丹鼎,以身中之精氣為藥物,以神為運用,在自己身中燒煉,使精、氣、神不散而成“聖胎”,南宗白玉蟾說:“自傢精自交媾,身裏裏夫妻真妙哉”,所謂聖胎,即是內丹。《參同契.養性立命章》形容內丹:“類如雞子,白黑相符,縱廣一寸,以為始初,四肢五髒,筋骨乃俱,彌歷十月,脫出其胞,骨弱可捲,肉滑若飴”。道教中人相信內丹成,可以離人體而出,人體可以分身,可以成仙,道教提倡煉養內丹。大既在隋唐以來。在宋、金時期,興起了以煉養內丹為主的南宗和北宗。其口訣旨圭,不外《參同契》與《悟真篇》。《道藏》中收有論內丹的書一百二、三十種。著名的《人鏡藥》、《靈寶畢法》、《鐘呂傳道集》、《大丹直指》等。內丹用語與外丹雖然相同,但含義迥別。內丹書隱秘難讀,道教中人對煉丹之法,大都師徒相承,解說也不一致。內丹雖與我國古代生理衛生學、醫學有一定關係,但若說此可以長生,則衹能說是信徒的宗教信仰。修持得法,達到健康長壽,卻也是事實。
(三)內觀、守靜、存思、守一諸術:這些術,皆是依據形神相依,形須神立的教義而來,認為人身肢體髒腑器官都有神,神皆有姓字服色。神存於人身,則形體安康,如神不守形,則生命危險。故欲求長生,則必須存神於體內。這些術,便是存神以固形之術。所謂內觀,亦稱內視,《雲笈七簽》捲十七《洞玄靈寶定觀經》註中解釋:“慧心內照,名曰內觀”,即內視己身,澄其心以存其神。所謂守靜:即守靜使神不外遊。《太平經合校》捲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中說:“靜身存神,即病不加也,年壽長矣。神明佑之,故天地立身以靖,以守神,興以道”,。認為守靜不止,長生不死。所謂存思:即思神之形象,使外逸之神返回身中。《雲笈七簽》捲四十三《存思》中說:“修身濟物,要在存思,存思不精,漫瀾無感”。所謂守一:即使意念專註於身中之某一處,守氣守神,靜身存神。《太平經聖君秘旨》中說:“夫守一者,可以度世,可以消災,可以事君,可以不死。”
(四)、服氣、行氣、胎息等諸術
道教內修之術,首重愛氣、尊神、重精,《雲笈七簽》捲五十六《元氣論》中曰:“人與物類,皆稟一元之氣而生成,生成長養,最重貴者莫過於人之氣也。”《太平經合校》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中曰:“精神有氣,如魚有水,氣絶神精散,水絶魚亡。”故保生必須養氣,所謂服氣,亦稱吐納,食氣,即吸收天地間之生氣,《服氣精義論》中曰:“食𠔌者知而夭,食氣者神而壽”,“夫可久於其道者養生也,常可與久遊者,納氣也”。所謂行氣,亦稱煉氣,即以我之心,使我之氣,適我之體,攻我之疾。《抱樸子.至理篇》曰:“服藥雖是長生之本,若能兼行氣者,其益甚速”。所謂胎息,指能不以口鼻噓吸,如在胞胎之中,服自身內氣。《胎息精微論》中曰:“身不衰老,內食太和元氣為首。
(五)、導引:導引是我國古代相傳的一種健身的方法,他是行氣、按摩、漱咽、肢體運動相配合的一種健身術,道教談導引的經書中認為,導引可以調營衛,可以消𠔌水,可以去風邪,可以長血氣,可以卻未生之衆病,可以治已結之篤疾。比如人的經絡如水渠,而氣是風,必須用風去疏通渠道,使其通暢而不堵塞,又說停水則穢臭,委木則蟲馬不行則腳直,車不駕則自朽,所以人體必須如流水、戶樞。經常運動。道教素重養生之道,所以很註重導引。修道者大多做這種功夫。意圖益壽而達到長生。導引秘經中列導引法千有餘條。而且各宗派還自有秘法,總之法勢很多,一般地說,有太清導引養生法,彭祖導引法、王子喬導引法、華佗導引法等等。導引可以療病健身,這是不必懷疑的,道書中保存有大量的這方面的資料,值得我們去探討和研究。道教修煉者多長壽,大多得益於這種方技。
(六)、闢𠔌道教認為人體中有三蟲(又名三屍、三彭):一者上蟲居腦宮,二者中蟲居明堂,三者下蟲居腹胃【見《太清中黃帝篇》】。是欲望産生的根源,是毒害人體的邪魔。它們在人體中是靠𠔌氣而生,如果人不食五穀,斷其𠔌氣,三蟲在人體中就不能生存了,”三蟲即亡,永無思慮【見《太清中黃帝篇》】,人體內部也便沒有毒害身體的邪魔,人就可以長生不死。這種說法當然衹是古代人的一種臆想。闢𠔌衹是說不食五穀肉類,主主張內養形神,行服氣,咽元和之術與服食藥物。
(七)、黃赤之道:即房中術,來源於古代巫覡。《漢書。藝文志》中房中傢著錄百八十捲。晉葛洪在《抱樸子》亦論述和倡導此術。《隨書經籍志》載房中十三部三十八捲。南宋鄭樵《通志.文藝略》載房中九部十八捲,宋以後,論及房中的書便頻於絶跡了。房中傢依托黃帝、玄女.龔子、容成公、三張施行此術,所謂“黃老赤篆,以修長生”。陶洪景《真誥》稱為黃赤之道。房中術本是講房中禁忌及卻病之術,《漢書.藝文志》中說:“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及迷者費顧,以生宗而損性命”。道教重養生之道,也主張廣嗣,所以道教倡導此術。認為可以愛精氣,求得“還精補腦”,至於後來誤解為猥褻之術,乃妖妄欺誑。北魏寇謙之曾反對“男女合氣之術”,他說:“大道清虛,豈有斯事!”晉葛洪也說:“單行房中不能緻神仙,也不能去禍緻福。後世道教信徒中,也沒有房中術的流派,道教全真派係出傢道士,主張禁欲,更是反對此術。
道術繁多,本文僅僅衹分別介紹五術中的一部分。 |
|
【道術】 (術語)道法技術,通於內外世出世之法者。無量壽經上曰:“博綜道術,貫練群籍。”嘉祥疏曰:“五明道術。” |
|
- n.: administer a country means, Taoist magic arts
|
|
宗教 | 人文 | 道教 | 思想 | 教義 | 意念 | 百科辭典 | 武術術語 | 法事 | 法術 | 佛教百科 | 術數 | 符咒 | 心理治療 | 迷信 | 宗教儀式 | 占卜 | 中華民俗 | 民間信仰 | 養生 | 戒律 | 科議 | 學術 | 命理 | 五術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