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送友人 A Farewell to a Friend》詩人: 李白 Li Bai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裏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With a blue line of mountains north of the wall,
And east of the city a white curve of water,
Here you must leave me and drift away
Like a loosened water-plant hundreds of miles....
I shall think of you in a floating cloud;
So in the sunset think of me.
...We wave our hands to say good-bye,
And my horse is neighing again and again.
Another version by translated by Stephen Carlson
Seeing a Friend Off
by Li Bai
Green mountains range beyond the northen wall.
White water rushes round the eastern town.
Right here is where, alone and restless, he
Begins 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While travelers' intents are fleeting clouds,
A friend's affection is a setting sun.
He waves good-bye, and as he goes from here,
His dappled horse lets out a lonely neigh. 詩人: 杜牧 Du Mu 十載名兼利,人皆與命爭。 青春留不住,白發自然生。 夜雨滴鄉思,秋風從別情。 都門五十裏,馳馬逐雞聲。 詩人: 薛濤 Xue Tao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裏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詩人: 周賀 Zhou He 彈琴多去情,浮楫背潮行。人望豐壖宿,蟲依蠹木鳴。 檣煙離浦色,蘆雨入船聲。如疾登雲路,憑君寄此生。 請鑒賞: 詩篇名。唐代李白作。寫作者在青山白水之間送別友人,流露出無限深情。全詩色彩絢麗,節奏明快,充滿詩情畫意,是唐代送別詩中的佳作。名句“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常被後世引用。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裏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郭:古代在城外修築的一種外墻。
白水:明淨的水
為別:分別
遊子:離傢遠遊的人
一:助詞,加強語氣。
蓬: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幹枯後根株斷開,遇風飛旋,也稱“飛蓬”。詩人用“孤蓬”喻指遠行的朋友。
徵:徵途,遠行。
茲:此,現在。
蕭蕭:馬鳴聲。
班馬:離群的馬。這裏指載人遠離的馬。(註:不要寫成“斑馬”) 李白(701──762),生日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東),出生於中亞細亞(現在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境內)5歲時隨父遷居錦州彰明(現在四川省江油縣)青蓮鄉,自號青蓮居士。好劍任俠,喜歡交遊。早年在蜀中讀書,25歲時辭親遠遊,31歲時第一次入長安,一事無成。42歲時,經道士吳筠推薦,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後因得罪權貴,被排擠出京,從此長期漫遊。“安史之亂”期間,他參加永主李璘幕府,希望為平叛出力。李璘被肅宗消滅後,李白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次年病死當塗(今安徽省當塗縣)。
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和杜甫齊名的偉大詩人,世稱“李杜”。他的詩反映了唐帝國極盛時期蓬勃嚮上的時代風貌,有對統治者的蔑視和批判, 有對國傢前途命運的關切,有對壯麗山河的禮贊。善於從民歌、神話中吸取營養,風格豪放飄逸,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縱酒、求仙的消極情緒。作品收在《李太白全集》裏。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集詩人、神仙傢、驢友、縱橫傢為一身的偉大天才。
民間流傳,高力士曾為他脫靴,楊貴妃曾為他磨墨。 顧名思義,這是一道送別詩。友人不詳是何人,但從詩中可看出二人感情甚篤。李白生性狂放不羈,有俠肝義膽、仙風道骨。平生浪跡天涯,交遊甚廣,從天子以至於無可考之庶人,皆有知己,有不逆之交,反映在他的詩歌中就有許多送別詩、酬答詩。
李白的送友詩,除絶句《贈汪倫》之外,以這首五言律詩最為有名。 作者送友人 ,送客地點多在城東堯祠一帶,此地是水陸通衢,交通要衝,又多酒肆,便於宴飲餞別,加之景色宜人,易發詩興。《送友人 》亦寫在堯祠前泗水邊的石門路上。北望二十公裏處九仙山嶂列,合“青山橫北郭”。泗水從麯阜嚮西流來,入兗州境即轉嚮南,又朝西南流,是謂“白水繞東城。”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橫:橫陳,橫對。郭:外城。白水:明淨的水,潘嶽詩有“白水過庭激”句。繞:環繞。○首聯用對仗句交待送別的地點及自然環境,充滿着詩情畫意。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裏徵。 一:副詞,表示動作剛一發生,隨即會産生某種結果。為別:分別,送別。孤蓬:孤獨的蓬草,比喻孤身遠征的友人;蓬草易隨風飛轉,脫離根本,古人常以轉蓬喻飄泊流浪。萬裏:極言其遠。徵:遠行。呼應題目中“送”字。依依不捨,對友人前途的孤寂困苦尤為關切、似有千言萬語。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飄浮的雲朵如遊子的心緒,落日的餘輝似故人的戀情。○用一聯名詞語含蓄表達了此時心境,是典型的形象思維。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自:介詞,常與賓語組成介賓短語,表示與動作有關的時間、處所等的起點。茲:代詞,近指,義為“這”“此”。現在。去:離開,離去。蕭蕭:象聲詞,馬鳴聲;《詩·小雅·車攻》有“蕭蕭馬鳴”。班馬:離群的馬。人;《左傳·襄公十八年》“有班馬之聲。”杜預註:“夜遁馬不相見故鳴。班,別也。”○手揮目送,馬亦有情,人何以堪! 青山橫對着北邊外城,
水繞行到東邊的城池。
此地即刻辭別之後,
您就像孤獨的飛蓬一樣踏上了萬裏徵程。
飄浮的雲影好似您此時的意緒,
落日的餘影恰如故人的留戀之情。
揮手之間就從此離開了,
連離別的坐騎也發出了凄涼的鳴叫聲!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
首聯是一工對,“青”“白”是顔色對,“山”“水”是同類對,“橫”“繞”一動一靜為反對,“北”“東”為方位對;“郭”“城”為同類對。其中“城”與“郭”互文見義。此聯不僅描繪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交待了送別時的大場景,而且山靜水動又是詩人與友人生活情景的象徵:一靜一動,我留君去,一北一東,自然的引起下聯。王國維《人間詞話》有“一切景語皆為情語”之說,此聯即情景交融的佳句。
頷聯是應該用對仗的。此聯從語意上看可視為流水對形式,即兩聯語義相承。但純從對的角度看不是工對,甚至可以說不“對”,它恰恰體現了李白“天然去雕飾”的詩風,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縛內容的看法。此聯出句“此地一為別”語意陡轉,將上聯的詩情畫意扯破,有一股悲劇的感人力量。佛教將“愛別離”視為人生八苦之一,是深諳人性的;今人猶視出遠門為畏途,何況交通不便、信息難通的古人呢?
故古有“離愁別苦?之語。離別之苦是雙方的,但詩人在此最為關心的是朋友前途的一路風霜,“孤蓬萬裏徵”一句有不盡的關切殷情。俗雲“在傢千日好,出外當時難”,更何況此行是。“萬裏”長徵呢!古人常以飛蓬、轉蓬、飄蓬喻飄泊生涯,因為二者都有屈從大自然、任它物調戲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徵。所以,此句想到“蓬”的形象時十分沉重,有無限的不忍之情,非道一聲珍重可比。
接下來頸聯則感情平緩,止住了傷痛。離別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讓我們銘記此斷腸時刻,牢記住對方,慢慢的將一種相思化作兩地閑愁吧。太白集王琦註云:“浮雲一往而無定跡,故以比遊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從語法修辭角度看,此聯是名詞語,四個名詞短語之間不用謂語連接,其間留有空隙,可由讀者去填充創造。
浮雲既有飄忽不定的特點,也有相對靜止的特點,當無風之時,雲的凝重常讓人看不出其動態,杜甫有“雲在意俱遲”詩句即是此景。故出句也可理解為遊子將行未行的戀舊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復雜意緒。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為故人的眷戀之情,亦可理解為對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陽無限好”、“落日長河圓”,但願友人前路陽光燦爛,諸事圓滿遂心。如此理解又呼應了“孤蓬萬裏徵”一句。
尾聯瀟灑自然,餘味無窮。再見了,朋友!揮手之餘,友人身影漸漸遠去,不可復識,但那可親的友人坐騎似諳人性,仍從看不到的遠處蕭蕭長鳴,娓娓辭別而又報導平安的信息,將離別的場景及情緒變得很長!很長! 城、郭
城本義為城墻,古時建邑立都先要建城池作防務之事,《說文》“城,以盛民也,從土成,成亦聲。”段玉裁註:“言盛者,如黍稷之在器中也。”古時指墻的同義詞很多,像“墉”“堵”“垣”“墻”等。如仔細考究,現代漢語常用的“墻”字,《說文》日:“垣蔽也”。段玉裁“垣”下註日:垣自其大言之,墻自其高言之。可見,墻字強調的是遮蔽、保護功能,與“城”義最近。現代漢語中“城”的基本義是城市,但一些古詞彙留傳至今,仍保留“墻”義,如萬裏長城的“城”。即是萬裏長墻。.宋周密《齊東野語·避諱》說:“梁太祖父烈祖名‘誠’,遂改城曰‘墻’”。
郭字在《說文》中的本義早已廢而不用,《說文》“郭:齊之郭氏虛。”按照段玉裁註“郭本國名,虛墟古今字”的理解,“郭”應指郭國的廢城垣。因古時建城常有兩重或多重城墻,內城較堅固正規,外城一般衹用泥土堆砌,要求不高,故藉用“郭”字稱之。“城”“郭”二字分言時常有區別,如《孟子·公孫醜下》“三裏之城,.七裏之郭。”有時衹是調換用詞的泛指,如此詩的“北郭”“東城”,郭、“城二字無別,“郭”仄聲不入韻,“城”平聲入韻;也可理解為互文。
郭是外城,城指內城
班馬
《說文》“班:分瑞玉,從珏(jué)刀。”這是個會意字,刀置兩玉之間,故為“分瑞玉”。引申有“分離”“賜予”等義,詩中指“離別”,故《左傳》有“班馬”一詞。’王琦註李白此詩說:“主客之馬將分道,而蕭蕭長鳴,亦若有離群之感。”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此聯是名詞語,在張志和《漁歌子》中對此類型已有接觸。名詞語能産生含蓄的詩歌美學效果,為前人所看重。清人《一瓢詩話》說:“欲知杜詩大義,先準張表臣《讀杜》一則,略有端倪矣。其日:餘讀杜詩云:‘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功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嘆其含蓄如此。”分析可知,杜詩此兩聯都是名詞語。再嚮後,溫庭筠《早行》詩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名句,陸遊《書憤》詩有“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名句,皆為含蓄的名詞語。
李白為一代詩宗,在其前代,名詞語多見於散文,自茲之後群起效尤,足見影響之大。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長相思
長相思,在長安;路緯秋啼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欲絶,捲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緑水之波瀾。
雲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風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春夜洛城聞笛
誰傢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麯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嚮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竜吟殷岩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裂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嚮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麯,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zhuàn)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lè),鬥酒十千恣(zì)歡謔(xuè)。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jìng)須沽(gū)取對君酌(zhuó)。
五花馬,千金裘(qiú),呼兒將(jiāng)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伫立,宿鳥歸飛隱。
何處是回程?長亭更短亭。
清平調詞之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嚮瑤臺月下逢。
清平調詞之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瀋香亭北倚闌幹。
客中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裏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秋浦歌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鐿,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獨坐敬亭山
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衹有敬亭山。
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緑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樹分青靄,飛泉挂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聞王昌齡左遷竜標邀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到竜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及南徵。
秋浦歌
白發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
何處得秋霜。
送別
鬥酒渭城邊,垆頭醉不眠。
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
惜別傾壺醑,臨分贈馬鞭。
看君潁上去,新月到應圓。
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原文
水國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裏自今夕,
離夢杳如關塞長。
賞析
昔人曾稱道這位“萬裏橋邊女校書”“工絶句,無雌聲”。她這首《送友人 》就是嚮來為人傳誦,可與“唐才子”們競雄的名篇。初讀此詩,似清空一氣;諷詠久之,便覺短幅中有無限藴藉,藏無數麯折。
前兩句寫別浦晚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可知是秋季。“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這時節相送,當是格外難堪。詩人登山臨水,一則見“水國蒹葭夜有霜”,一則見月照山前明如霜,這一派蒹葭與山色“共蒼蒼”的景象,令人凜然生寒。
值得註意的是,此處不盡是寫景,句中暗暗兼用了《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兩句以下的詩意:“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回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以表達一種友人遠去、思而不見的懷戀情緒。節用《詩經》而兼包全篇之意,王昌齡“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雲”(《巴陵送李十二》)與此詩機杼相同。運用這種引用的修辭手法,就使詩句的內涵大為深厚了。
人隔千裏,自今夕始。“千裏自今夕”一語,使人聯想到李益“千裏佳期一夕休”的名句,從而體會到詩人無限深情和遺憾。這裏卻加“誰言”二字,似乎要一反那遺憾之意,不欲作“從此無心愛良夜”的苦語。似乎意味着“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可以“隔千裏兮共明月”,是一種慰勉的語調。這與前兩句的隱含離傷構成一個麯折,表現出相思情意的執着。
詩中提到“關塞”,大約友人是赴邊去吧,那再見自然很不易了,除非相遇夢中。不過美夢也不易求得,行人又遠在塞北。“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李白《長相思》)。“關塞長”使夢魂難以度越,已自不堪,更何況“離夢杳如”,連夢也新來不做。一句之中含層層麯折,將難堪之情推嚮高潮。此句的苦語,相對於第三句的慰勉,又是一大麯折。此句音調也很美,“杳如”的“如”不但表狀態,而且兼有語助詞“兮”字的功用,讀來有唱嘆之音,配合麯折的詩情,其味尤長。而全詩的詩情發展,是“先緊後寬”(先作苦語,繼而寬解),寬而復緊,“首尾相銜,開闔盡變”(《藝概。詩概》)。
“絶句於六藝多取風興,故視它體尤以委麯、含蓄、自然為高。”(《藝概。詩概》)此詩化用了前人一些名篇成語,使讀者感受更豐富;詩意又層層推進,處處麯折,愈轉愈深,可謂兼有委麯、含蓄的特點。詩人用語既能翻新又不着痕跡,娓娓道來,不事藻繪,便顯得“清”。又善“短語長事”,得吞吐之法,又顯得“空”。清空與質實相對立,卻與充實無矛盾,故耐人玩味。 送友人別 送友人歸 送友人薛濤 送友人李白 送友人入蜀 江夏送友人 湘口送友人 送友人之峽 送友人出塞 送友人遊邊 山中送友人 送友人歸閩 送友人江行 送友人北遊 送友人遊吳 送友人入塞 送友人赴舉 送友人入關 送友人如邊 送友人遊塞 送友人遊蜀 送友人歸山 送友人東歸 送友人南遊 送友人西上 送友人之京 潤州送友人 峽口送友人 送友人還洛 江上送友人 送友人入湘 送友人南歸 送友人入京 送友人歸越 送友人赴省 折梅送友人 送友人邊遊 送友人南下 送友人入浙 送友人之淮 送友人之鄂 送友人從軍 湖口送友人 雨夜送友人 送友人歸蜀 送友人任括州 送友人之湖上 送友人之南陵 送友人歸荊楚 送友人之括蒼 送友人住海寺 送友人遊金陵 送友人之武林 送友人遊梅湖 送友人牧江州 送友人歸茅山 送友人遊塞北 送友人赴鄉舉 送友人歸宜春 送友人遊太原 送友人及第歸 送友人之嶺外 送友人遊湘中 送友人赴省試 送友人尉蜀中 送友人往振武 送友人歸荊南 送友人使夷陵 送友人遊東川 送友人歸江南 送友人歸袁州 送友人歸漢陽 送友人之新豐 送友人遊嵩山 送友人宰湘陰 送友人遊江東 送友人遊南海 送友人遊江南 送友人往太原 景泰山送友人 送友人喪二絶 送友人遊湖南 送友人歸邛州 送友人歸青社 桃源行送友人 送友人之上都 送友人歸夷門 送友人歸武陵 送友人使河源 送友人之江南 送友人宰潯陽 送友人遊河東 送友人歸宣州 送友人之永嘉 送友人還富沙 送友人補太學 送友人往宜春 送友人之揚州 賦得春鶯送友人 送友人進士許棠 送友人兄弟赴省 送友人建康入道 送友人下第東遊 邊上送友人歸寧 大梁送友人東遊 秋夕送友人歸吳 江上送友人南遊 湖外送友人遊邊 早春滻水送友人 送友人下第東歸 送友人下第歸越 送友人下第歸覲 送友人下第歸寧 送友人鄭州歸覲 鼕日送友人西歸 送友人擢第東歸 送友人下第歸吳 長安送友人東歸 送友人持節嶺南 送友人罷舉歸蜀 送友人下第遊邊 一作送友人南遊 送友人下第歸省 題雲送友人東歸 送友人棄官歸山居 送友人陸肱往太原 送友人下第歸襄陽 長安送友人之黔南 送友人下第歸宛陵 淮南送友人歸滄州 送友人及第歸江南 送友人之辰州覲省 送友人得館遊南康 送友人赴長沙酒官 送友人下第歸感懷 送友人及第歸蘇州 下第後送友人不及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 送友人及第歸江東 鼕晚送友人使西蕃 送友人南中訪舊知 長安送友人遊湖南 江西送友人之羅浮 送友人罷舉歸東海 亂後送友人歸湘中 送友人棄官遊江左 岐下送友人歸襄陽 沁園春送友人歸蜀 送友人歸山歌二首 送友人 下第歸揚州覲省送友人 罷舉赴薊門從事秋夜山中思歸送友人 送友人孔濟之之金華 沁園春(送友人 歸蜀) 送友人 江行之廬山肄業途中秋晚送友人 歸江南 送友人罷舉授南陵令 送友人及第後歸臺州 送友人 上峽赴東川闢命送友人盧處士遊吳越 無錫東郭送友人遊越 送友人 一作送友人 南遊一作送友人浙西任宰 送友人自荊襄歸江東 送友人 往宜春一作江南沁園春送友人補太學 菩薩蠻送友人還富沙 送友人喻坦之歸睦州 送友人 往宜春(一作江南)送盧評事東歸(一作戴叔倫詩,題雲送友人 東歸) 送友人 赴涇州幕(一作送李中丞再赴虔州)送友人 之揚州(一作遊淮南)送友人 喻坦之歸睦州(一作送人歸新定)菩薩蠻(送友人 還富沙) 次韻送友人 過山陰郡時夜別於舟中 追送友人 李季允歸蜀三首並寄所懷 送友人 楊仲能東下以一蹴自造青雲分韻得一字送友人 陳上捨兄弟試太學送友人 江和叔調閩海寂掾二首沁園春(送友人 補太學) 送友人 遊昭州呈陳謙之僉判孫權故城下懷古,兼送友人 歸建業 送友人 自荊襄歸江東(友人新喪偶)送上元王明府赴任(一作送友人 浙西任宰) 賦得春鶯送友人 (又作賀朝詩) 送歸江州友人初下第(一作送友人 下第歸) 送友人 (一作送友人 南遊)送友人 下第歸省(一作劉得仁詩)賦得春鶯送友人 二首(一作劉孝孫詩後四句在前作一首) 送友人 歸山歌二首(離騷題作山中人)盩厔縣鄭礒宅送錢大(一作送別錢起,又作送友人 別) 送友人 東歸(一作方幹詩,題雲送盧評事東歸)送友人 赴涇州幕一作送李中丞再赴虔州送盧評事東歸一作戴叔倫詩題雲送友人 東歸 送友人 之揚州一作遊淮南送友人 喻坦之歸睦州一作送人歸新定孫權故城下懷古兼送友人 歸建業 送友人 東歸一作方幹詩題雲送盧評事東歸送歸江州友人初下第一作送友人 下第歸 盩厔縣鄭礒宅送錢大一作送別錢起又作送友人 別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