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 : 佛教法咒 : 二人轉 : 圍棋 : 流行歌麯 : 華語mp3 : 歌麯 > 送別
目錄
《送別 AT PARTING》
詩人: 王維 Wang Wei

送别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I dismount from my horse and I offer you wine,
  And I ask you where you are going and why.
  And you answer: "I am discontent
  And would rest at the foot of the southern mountain.
  So give me leave and ask me no questions.
  White clouds pass there without end."
《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詩人: 李白 Li Bai

  尋陽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裏。勝境由來人共傳,
  君到南中自稱美。送君別有八月秋,颯颯蘆花復益愁。
  雲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
《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詩人: 李白 Li Bai

  鬥酒渭城邊,垆頭醉不眠。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
  惜別傾壺醑,臨分贈馬鞭。看君潁上去,新月到應圓。
《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詩人: 駱賓王 Luo Binwang

  寒更承夜永,涼夕嚮秋澄。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
更多詩歌...
請鑒賞:

  高適 Gao Shi: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杜牧 Du Mu: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王昌齡 Wang Changling: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賈島 Jia Dao: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賈島 Jia Dao: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許渾 Xu Hun: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陳子良 Chen Ziliang: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李百藥 Li Baiyao: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郎士元 Lang Shiyuan: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劉方平 Liu Fangping: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王之渙 Wang Zhihuan: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劉商 Liu Shang: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楊憑 Yang Ping: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楊凝 Yang Ning: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楊凝 Yang Ning: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楊凝 Yang Ning: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李鹹用 Li Xianyong: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魚玄機 Yu Xuanji: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魚玄機 Yu Xuanji: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靈一 Ling Yi: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皎然 Seng Jiaoran: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白玉蟾 Bai Yuchan: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陳傑 Chen Jie: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陳虞之 Chen Yuzhi: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陳宗道 Chen Zongdao: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高翥 Gao Zhu: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釋永頤 Shi Yongyi: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蘇軾 Su Shi: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張嵲 Zhang Nie: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張嵲 Zhang Nie:送別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歌麯作者 Ge Quzuozhe:送別
sòng bié sòng bié
  送遠行的人啓程,跟他告別
No. 7
  送別同學
送行;告別 Off; farewell
  送行;告別。 唐 祖詠 《別怨》詩:“送別到中流,秋船倚渡頭。” 元 張昱 《贈沉生還江州》詩:“客裏登臨俱是感,人間送別不宜秋。” 碧野 《蘆溝橋情思》:“據說 蘆溝橋 和 西安 的 灞橋 一樣,古時都在橋邊折柳送別。”
送別
  唐詩 《送別
  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緑,王孫歸不歸?
  【註解】 王孫,指所別之人或遊子。《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1柴扉:柴門。
  2王孫:貴族的子孫,這裏指送別的友人。
  歌麯 《送別
  歌麯介紹
  《送別》麯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麯的美國歌麯《夢見傢和母親》。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傢犬童球溪采用《夢見傢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送別》不涉教化,意藴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麯為單三部麯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這些相近甚至重複的樂句在歌麯中並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首尾呼應,詩人的感悟:看破紅塵。
  這首廣為傳唱的歌麯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李叔同是我國現代歌史的啓蒙先驅。接受了歐洲音樂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歐洲歌麯的現成麯調拿來,由他自己填寫了新詞。這些歌曾在全國範圍內廣為傳播。麯調帶着強烈的外來色彩,歌詞帶着濃重的舊體詩詞的韻調,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的歌。李叔同用這樣的歌完成了啓蒙者的歷史任務。
  李叔同不僅是中國“學堂樂歌”最為傑出的作者,而且較早註意將民族傳統文化遺産作為學堂樂歌的題材。他於1905年編印出版的供學校教學用的《國學唱歌集》,即從《詩經》、《楚辭》和古詩詞中選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麯調,連同兩首昆麯的譯譜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國歌》,還是當時為數較少、以中國民間麯調來填詞的一首學堂樂歌,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不久他東渡日本,學習西方音樂、美術、戲劇理論,主攻鋼琴。曾創辦我國第一部音樂刊物《音樂小雜志》,竭力提倡音樂“琢磨道德,促社會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會教育功能。同時發表了《我的國》、《隋堤柳》等懷國憂民的樂歌。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樂歌作品70餘首。編作的樂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優良傳統,大多為藉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辭依永秀麗,聲轍抑揚頓挫有緻,意境深遠而富於韻味。加上他具有較為全面的中西音樂文化修養,選用的多為歐美各國的通俗名麯,麯調優美動人,清新流暢,詞麯的結合貼切順達,相得益彰,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因此,他的樂歌作品廣為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喜愛,像《送別》、《憶兒時》、《夢》、《西湖》等,特別是《送別》,先後被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成功地選作插麯或主題歌,已成為了一個歷史時期中國青年學生或知識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徵。由他自己寫的詞譜麯的《春遊》,則是我國目前可見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麯。
  一、豐子愷版
  李叔同《送別》手跡似未留存。《送別》最初發表版本見於裘夢痕、豐子愷合編的《中文名歌五十麯》。此書收入李叔同作詞作麯或者填詞的歌麯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開明書店出版。有人說此書在1921年出版,是錯誤的。此書的歌詞字體不是標準印刷體,而是手寫體。書寫之人可能是編者。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豐子愷(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與李叔同關係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傢後,二人來往也十分密切。根據豐子愷年譜,1927年秋李叔同還曾在豐子愷傢中小住。豐子愷曾嚮人推薦,李叔同的“作麯和作歌,讀者可在開明書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麯》中窺見”。因此,這個版本的可靠性無可懷疑,應視為正宗原版。
  豐子愷版在傳播過程中,曾發生個別錯訛。“一觚濁酒”之“觚”,有“瓢”、“壺”、“杯”、“樽”等幾種誤植。“觚”與“瓢”字形相近,可能在傳抄過程中被錯認。但“觚”為古人盛酒的器具,“瓢”為農人從水缸舀水或者從面缸取面的器具,豈能混淆和替代。“壺”與“觚”(音孤)音接近,“觚”變為“壺”,當是傳唱過程中聽差所致。而“杯”、“樽”之訛傳,傳唱者記憶錯誤的可能性比較大。
  二、林海音版
  臺灣女作傢在其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中兩次提到《送別》這首歌。她記錄的《送別》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林海音版和豐子愷版差別較大。有人認為這是林海音記憶錯誤或者對原詞記憶不全,以杜撰填充。對此說法我不以為然。以林海音對童年往事的記憶能力,她斷不會忘記她一生都非常喜愛的《送別》這首歌的歌詞。我以為,林海音版的《送別》在歷史上確實存在過。它曾經作為林海音在北京讀書的那所小學在畢業典禮唱的儀式歌麯。林海音在《城南舊事》中把它稱為“歡送畢業同學離別歌”。我想是這樣的,那所小學采用《送別》作為“歡送畢業同學離別歌”,但鑒於李叔同原詞中“一觚濁酒盡餘歡”等句不適合兒童唱,就加以修改了。我衹對“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中的“來”字有所懷疑,從意思上說此處用“還”似更為貼切,也避免和後面的“來”重複。而網上傳抄本,也確有將“問君此去幾時來”寫為“問君此去幾時還”的。
  三、電影《城南舊事》版
  電影《城南舊事》對《送別》的使用,並沒有被林海音版所限。它實際是把豐子愷版和林海音版合二為一,但又有個別差異。影片在出現《送別》一歌時,沒有字幕,我記錄的兩段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這個版本,文字上的最大特點是把豐子愷版和林海音版中的“地之角”變為“海之角”,不知是否有所依據。另外,“盡餘歡”一句,我反復聽,確定唱的是“瓢 ”。由於電影具有特別的傳播力,特別是在八十年代初的時候,這個版本的《送別》傳播最廣。但不能不說,這個版本並不好。
  三、陳哲甫增續版
  可能是因為《送別》比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後有人續填歌詞。而有的續詞隨原詞一起傳播,時間一長,被人誤當作李叔同《送別》的第二段。最著名者當屬陳哲甫續詞。
  陳哲甫(1867~1948),天津人。1903年留學日本。回國後歷任北京高等師範(北師大前身)教授、燕京大學國文係主任兼教授、北京貧兒院院長等職。1928年後居天津。陳哲甫與李叔同相識,並可能和李叔同有親戚關係。他寫的《送別》續詞收入杜庭修所編《仁聲歌集》中。該歌集1932年12月由仁聲印書局出版。《仁聲歌集》將陳哲甫的續詞和李叔同的原詞同刊在《送別》歌中,形成《送別》的演繹版。全詞為: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曉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曉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孤雲一片雁聲酸,日暮塞煙寒。
  伯勞東,飛燕西,與君長別離。
  把袂牽衣淚如雨,此情誰與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續詞中“此情誰與語”,也有寫為“此情與誰語”的。兩者都通,但孰是孰非,有待見過《仁聲歌集》原書者指正。還有人誤以為是“此情誰與予”。另外,有些文章將“把袂牽衣”寫為“把褲牽衣”、“把袖牽衣”,顯然不對。
  陳哲甫的續詞也不壞,但似乎寫的是男女分別、兒女情腸,不如李叔同原詞意義寬廣。
  四、佚名續增版
  《送別》還有這樣一個版本: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韶光逝,留無計,今日卻分袂。
  驪歌一麯送別離,相顧卻依依。
  聚雖好,別離悲,世事堪玩味。
  來日後會相予期,去去莫遲疑。
  有不少人說第二段也是李叔同所作,但沒有人提供原始證據。我分析,這也是一個續作。這段詞突改第一段詞意象聯想、情景結合的風格,對光陰易逝、悲歡離合發表議論,味同嚼蠟,所作議論實際上是對第一段意思的重複,沒有新意。作為歌詞,它也不上口,幾乎無法歌唱。因而我判斷它不是李叔同手筆。從根本上說,《送別》原詞內容完整,有始有終,根本就不需要第二段歌詞。即使李叔同真的寫了第二段歌詞,那也是續貂之為。
  這個版本的《送別》似乎是從港臺傳來。我在網上看到的一份“臺中市立國中八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成績考查一年級國文科”試卷,將它作為閱讀測驗題。香港也有文章認為它是李叔同《送別》全詞。
  五、豐子愷家庭版
  有人回憶,豐子愷晚年見後輩學唱《送別》,覺得新時代的兒童應當唱朝氣蓬勃的歌麯,於是重填了《送別》歌詞,並改題為《遊春》:
  星期天,天氣晴,大傢去遊春。
  過了一村又一村,到處好風景。
  桃花紅,楊柳青,菜花似黃金。
  唱歌聲裏拍手聲,一陣又一陣。
  這個歌詞衹是在形式上與《送別》相仿,構不成《送別》的演繹版本。這裏僅僅將其作為《送別》傳播史上的一個花絮加以介紹。
  <以上由Van添加>
  六.李叔同的版本(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美麗的,燕子啊,哭泣泥娃娃。
  蜻蜓飛過夾竹桃,神仙不見了(liao)。
  小斑馬,薔薇花,牧羊的原野。
  群鳥翺翔的天際,歲月靜流逝。
  韶光逝,留無計,今日卻分袂。
  驪歌一麯送別離,相顧卻依依。
  聚雖好,別離悲,世事堪玩味。
  來日後會相予期,去去莫遲疑。
  李叔同 的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無名氏的送別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藉問行人歸不歸。
  席慕容的送別
  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
  不是所有的話都來得及告訴你
  內疚和悔恨
  總要深深地種植在離別後的心中
  儘管他們說
  世間種種 最後終必成空
  我並不是立意要錯過
  可是我 一直都在這樣做
  錯過那花滿枝椏的昨日
  又要錯過今朝
  今朝 仍要重複那相同的別離
  餘生將成陌路
  一去千裏 在暮靄裏
  嚮你深深地俯首
  請為我珍重
  儘管他們說 世間種種
  最後終必 終必成空
英文解釋
  1. n.:  see sb. off; give a send-off party,  farewell
法文解釋
  1. v.  dire adieu à qn, faire ses adieux à qn, saluer le départ
  2. v.  dire adieu à qn / faire ses adieux à qn / saluer le départ
近義詞
送行
相關詞
文學王昌齡唐詩七言絶句弘一法師王觀宋詞中國文學
歌麯文化詞語名麯韋應物藉景抒情錢起五言律詩
劉長卿七言律詩詩歌古詩韓琮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