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對遠東的解釋通常有兩種:
①西方國傢開始嚮東方擴張時對亞洲最東部地區的通稱。通常包括中國東部、朝鮮、韓國、日本、菲律賓和俄羅斯太平洋沿岸地區。
遠東與東亞相關。在不列顛帝國時期這個詞作為不列顛印度以東的統稱而流行於英語中。
在一戰前,近東一般指奧斯曼帝國附近地區,中東指南亞和中亞的西北地區,而遠東則是指環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國傢和地區,包括中國、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在許多歐洲語言包括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德語和荷蘭語中也有類似的稱呼。
在東方學者的用語中,遠東不僅僅是個地理概念同時也是個文化概念。比如它從來不會把從屬於西方文化圈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國傢稱為遠東一部分,即使這些國傢比很多東亞國傢離歐洲更東。在這個意義上遠東是從屬於東方文化圈國傢的統稱。
二戰後,西方國傢對遠東一詞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限製,這是因為它體現了一種歐洲中心主義思想以及它與歐洲國傢在亞洲的侵略殖民活動聯繫在一起。現在在經濟研究中都用更精確的術語比如東亞和東南亞,或者更大範圍的泛太平洋地區代替。近東和中東則合稱中東,通常指以色列以及阿拉伯世界國傢和地區。
②原蘇聯遠東經濟區 的簡稱。北起北冰洋,南同中國、朝鮮相鄰,東臨太平洋。包括哈巴羅夫斯剋(伯力)、濱海邊疆區、雅庫特自治共和國、阿穆爾、馬加丹、堪察加及薩哈林州。面積621.6萬平方公裏。人口753.2萬(1985),有烏剋蘭人、雅庫特人等。境內四分之三面積為山地。平原及低地主要分佈在勒拿河及黑竜江中下遊、北冰洋沿岸。從北到南有苔原帶、森林苔原帶和森林帶。有金、金剛石、煤、鐵、錫、鋅、鉛、鎢、汞、雲母、螢石、石油和天然氣等礦藏。40%的地表覆蓋森林。木材蓄積量和水力藴藏量各約占原蘇聯的30%。工業以采礦為主,金、錫和金剛石産量居原蘇聯首位。其次是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魚類加工、艦船修造及農、畜産品加工等。農業主要集中在南部的結雅-布列亞平原和烏蘇裏-興凱湖平原。主要作物有麥類、水稻和大豆。畜牧業以乳、肉用為主,北部普遍飼養馴鹿。工農業、城市、人口、鐵路和海運主要集中在南部,大部地區人煙稀少,交通不便。主要城市有符拉迪沃斯托剋(海參崴)、哈巴羅夫斯剋(伯力)、共青城、彼得羅巴甫浴夫斯剋(堪察加)、雅庫茨剋和馬加丹等。 |
|
- : orient
- n.: fe, the Far East, Far East
|
|
- n. Extrême-Orient
|
|
中國 | 歷史 | 蒙古族 | 蘇聯 | 太平洋 | 海軍 | 艦隊 | 百科大全 | 國際貿易 | 中央企業 | 遠東貿易 | 亞洲 | 俄羅斯 | 地區 | 中國領土 | 機場 | 香格裏拉 | 飯店 | 濱海邊疆區 | 帕爾季贊斯剋 | 蘇昌河 | 日本 | 哲學 | 耶穌會史 | 旅遊 | 地理 | 大銘裝飾公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