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慶陵投訴電話赤峰市旅遊投訴電話:0476-8380833
內蒙古自治區旅遊投訴電話:0471—628265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慶陵位於內蒙古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蘇木駐地北約十五公裏的瓦林烏拉山地狹𠔌中,當地人稱“王墳溝”。四周大山環繞,瓦林烏拉(遼代稱慶雲山)如一道屏障呈東西嚮橫亙,在山的南坡空兀而起的三個山峰,怪石嶙峋,直插雲天。三座皇陵就位於慶雲山南坡,由東嚮西排列着聖宗永慶陵,興宗永興陵、道宗永福陵組成的陵園建築群。這裏草木茂盛,環境幽雅,野獸衆多,是遼代帝皇遊獵地。這三座帝後合葬的陵墓,按三座陵墓位置人們又稱為東陵、中陵、西陵,陵園規模宏大。陵寢建造豪華,陵葬器物重多。明末清初,後經軍閥和日寇盜掘破壞,陵室殘亂不堪,隨葬文物幾乎被洗劫一空。慶陵哀册,幾經周折,方得以完整保存下來,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聖宗永慶陵位於陵園的最佳位置,在山𠔌三公裏半的山腰中,陵門尚存在,慶雲山下築有通往陵園的神道,山腳築有陵門。從陵門到陵墓,長1300米,寬3米的神道,神道兩側有望仙殿、御容殿等建築遺址。永慶陵有七室,即前、中、後三正室,前室東西側室,中室東西兩側,以後室為主室。前室平面為長方形,券頂,其餘各室均為圓形,穹隆頂。陵寢由三層大青磚壘砌,內抹白灰,地面略嚮南傾,平鋪打磨平整的方磚,下有排水係統。主室內有柏木組建的巨大槨室,各室間有通道相連,安有柏木大門,門樓用雕磚砌成,瓦壟起伏、鴟吻高翹,通體彩繪。現在陵內尚保存有較完好的壁畫、文官武士叉手而立,表情肅穆,色彩凝重。藻井、墓頂描竜畫鳳、牡丹盛開,用色豔麗。中室的四幅巨大的山水畫,清新淡雅,畫技高超,描繪了遼腹地的春、夏、秋、鼕四季風光,構圖嚴謹,鳥獸形象生動,應是描繪契丹皇室四季捺鉢之所在地的景色,這些壁畫是極其罕見的遼代繪畫品,使這座地下宮殿色彩紛顯,更加富麗堂皇。永興陵即中陵,位於永慶陵之西六百多米,陵園的地勢和建築物與東陵相同,現存神道、陵門、祭殿、膳堂等遺址。墓室規模大於東陵,前、中、後三個正室,四個側室,以後室為主室,墓室前為十字形甬道。各室平面是八角形,曾出土過興宗和仁懿恣皇后哀册。永福陵即西陵,位於永興陵之西約一千四百米,陵園建築相同東陵。現存神道、陵門和祭殿遺址,墓室形同中陵。墓室前為十字形通道,各室平面呈八角形,規模大於中陵。墓內有壁畫殘存遺址。曾出土過道宗、宣懿皇后契丹文、漢文哀册。慶陵建築時遼朝處於經濟雄厚,鼎盛時期,建造豪華,陵葬物品極多。墓中墻壁繪有大量繪畫、東陵壁畫尤為壯觀,有契丹人物,契丹建築裝飾紋,契丹族喜愛的四季山水畫,表現出北國景色,與契丹人生活感情密切相關的情景。墓中出土保存完好,分別用契丹文、漢文鎸刻的帝王皇后哀册,為研究契丹文字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遼代墓葬是古代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古代墓葬營建的精華。慶陵對研究遼代墓葬、古建築具有重要價值。慶雲山綺麗的自然風光能迎來四面八方的瀏覽者。臺灣著名學者越振績說“遼慶陵山形水勢異常秀美,文化遺存基本完整,完全有條件修復一處遼代皇傢陵園博物館”。1998年1月慶陵被國務院定為第三批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