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書名 : 蘇軾 > 辭海
目錄
cí hǎi cí hǎi
辞海 cí hǎi
  大型詞典。中華書局1936年出版。1958年重新修訂,1979年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三捲本。1989年再次修訂出版。詞目包括一般詞語和百科詞語兩部分,共十二萬餘條,一千五百八十八萬字。除三捲本外,另有縮印本一捲以及按學科分類編排的二十六個分册。
辭海簡介 About Ci Hai
辞海简介
  《辭海》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辭典。
  《辭海》各版本《辭海》是以字帶詞,兼有字典、語文詞典和百科詞典功能的大型綜合性辭典。
  辭海二字源於陝西漢中著名的漢代石崖摩刻《石門頌》。
  皇皇巨著《辭海》是一個世紀、幾代學人千錘百煉的結晶。《辭海》最早的策劃、啓動始於1915年。時中華書局創辦人陸費逵先生决心編纂集中國單字、語詞兼百科於一體的綜合性大辭典,其宏博氣勢,令人欽敬。並取“海納百川”之意,將書名定為《辭海》。
  老《辭海》自1915年秋啓動後,至1928年止,時作時輟。1928年起專聘舒新城先生擔任《辭海》主編,終於在1936年正式出版了《辭海》兩巨册,聲動全國,名重一時,成為中國出版史上永久載入的一件大事。 解放後,毛澤東於1957年9月在上海正式决定修訂老《辭海》,《辭海》從此迎來了第二個春天,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1958年5月,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成立,1959年夏辭海編輯委員會成立。1960年3月,《辭海》試寫稿問世,11月,在初稿基礎上,形成《辭海》二稿。1961年10月,按學科分類編排的16分册試行本在內部出版發行。1963年4月《辭海》(未定稿),在內部發行。幾番風雨,幾度春秋,《辭海》在時代嬗變之間進入了全新時期。1979年三捲本的《辭海》正式出版,五千多名專傢用二十餘年完成了夙願,嚮國慶三十周年獻上一份厚禮。以增新、補缺、改錯為總方針,1989年版的《辭海》出版後,江澤民欣然題詞,對辭海精神作了高度概括和總結。在新千年到來之際,作了大量增補修訂的《辭海》1999版問世,並新增彩圖本作為主體版本。
歷任主編 Former Editor
  1.舒新城(1893~1960)
  湖南漵浦人。1917年畢業於嶽麓高師,次年受聘為福湘女子學校教務主任。1920年在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與毛澤東相識。1923年由惲代英等介紹,加入“少年中國會”。後赴滬任中國公學中學部主任及南京東南大學、成都高師教授等職。著有《留學史》、《教育思想史》等。1928年任《辭海》主編。
  2.陳望道(1891~1977)
  浙江義烏人。日本中央大學法法科畢業。1920年翻譯出版《共産黨宣言》,與陳獨秀等發起組織上海共産主義小組,曾任《新青年》編輯。後在上海大學、復旦大學任教。建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會副主任兼文化部長、復旦大學校長、華東行政委員會高教局長、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兼上海市主任委員。著作有《修辭學發凡》、《陳望道義集》等。1961年被任命為《辭海》主編。
  3.夏徵農 (1904.01.31~2008.10.04)
  江西宜春市豐城人。曾參加南昌起義,1928年起曾任復旦大學青年團支部書記,江蘇省團委宣傳部秘書,《海上青年》雜志主編,1933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傢聯盟,歷任新四軍政治部統戰部副部長兼民運部長,蘇中軍區軍政委員會秘書長、一師調查研究室主任,蘇中第四專員公署秘書主任(黨組書記),蘇中公學教育長、政治部主任、校長,華中建設大學副校長,山東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濟南特別市委宣傳部部長、常委及市委副書記,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宣傳部副部長、部長及山東分局委員,中共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書記、書記處書記,中共濟南市委第四書記(主持日常工作),中共華東局宣傳部富部長、部長,復旦大學黨委第一書記,中共上海市委書記,全國第一屆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十二大列席代表,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特邀代表,上海市文聯主席,上海市社聯名譽主席,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副主任,《辭海》主編。1928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徵農文藝創作集》、《徵農文藝散論集》、《徵農詩集》等。2008年10月4日11時16分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5歲。
  4.陳至立
  歷任上海市委宣傳部長、上海市委副書記、國傢教育部長、國務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2009年任《辭海》主編。
最新版本 The latest version
辞海 最新版本
  1999年版(目前為止最新版)較之前的改進:
  新的詞目:六千條新增詞目大部分是近十年新出現的詞語。
  新的解釋:國際形勢變化很大、國內經濟體製轉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行政區劃有所變動,故大量政治、經濟、科技、地名等條目,作了新的解釋。
  新的規範:法律、行政、科技等方面近年都出現了許多新的規範,新版《辭海》都按照新規範行文。
  新的數據:人口數、産量數和各項經濟值以及一切涉及數據的條目,凡有新資料者均予更新。
  新的圖片:隨文附圖共一萬六千餘幅,其中絶大多數是彩色照片,彩圖本《辭海》是我國大型辭典中之首創。
  新的設計:除配置大量的彩色圖片外,並將必須配置的黑白綫條圖和傾瀉結構式加上色塊,全書圖文並茂,色彩繽紛,在形式上更具現代感。
  《辭海》是以字帶詞,兼有字典、語文詞典和百科詞典功能的大型綜合性辭典。1999年版《辭海》是在1989年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所收單字,由16534個增加到19485個,所收詞目,由120000條增加到122835條。全書篇幅比1989年版增加約400萬字。新增詞目大部分是近十年來新出現的詞語,如“因特網”、“多媒體”、“轉基因動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等。
  《辭海》附錄有《中國歷史紀年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表》、《常見組織機構名簡表》、《中國少數民族分佈簡表》、《世界國傢和地區簡表》、《世界貨幣名稱一覽表》等13種。每捲書前有《辭海部首表》。索引包括《筆畫索引》、《漢語拼音索引》、《四角號碼索引》、《詞目外文索引》。
新版簡介 About new versions
辞海 新版简介
  辭海凡例
  單字和詞目
  一、本書共收單字字頭17523個,附繁體字和異體字6129個。字頭及其下所列詞目,包括普通詞語和百科詞語,共105400餘條。
  字體和字形
  二、本書所用字體,以1986年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佈的《簡化字總表》、1955年文化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聯合發佈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為準,其字形以1988年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新聞出版署聯合發佈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為準。具體處理如下:
  1.《簡化字總表》中的簡化字和《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選用字作為正條,相應的繁體字和異體字用小號黑體加註於單字之後。
  2.偏旁類推簡化字的範圍,以《簡化字總表》中的一百三十二個“可作簡化偏旁用的簡化字”和十四個“簡化偏旁”為準。
  3.字頭後所附繁體字和異體字,收入本書《筆畫索引》、《四角號碼索引》備查。
  三、人名、地名等,一般用簡化字或選用字。簡化字或選用字,意義不明確的,適當保留原來的繁體或異體,如“王濬”(人名)的“濬”不作“瀎”,“扶餘(地名)的“餘”不作“餘”。簡化字或選用字可能引起誤解的,酌註相應的繁體或異體,如【嶽雲(雲)】(人名)、【升(升)州】(地名)等。
  註 音
  四、單字用漢語拼音字母註音,標明聲調(輕聲不標)。同義異讀的,原則上根據1985年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傢教育委員會和廣播電視部聯合發佈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註音。少數流行較廣的異讀酌予保留,如【餳】(xíng,又讀táng)。現代讀音與傳統讀音不同的,酌註舊讀,如【庸】(yōng,舊讀yóng)。口語音與讀書音不同的,加註讀音,如【摘】(zhāi,讀音zhé)。
  五、同形異音詞目第一字讀音不同不註音,分別隸屬於該字的不同讀音下:第二字讀音不同加註拼音,如【長弟】(~dì)、【長弟】(~tì)。
  編排和檢索
  六、本書原則上按漢語拼音音序排列:
  1.字頭和詞目凡同形異音者皆分立。
  2.字頭按漢語拼音次序排列。同音字按筆畫排列,筆畫少的在前,筆畫多的在後。筆畫相同的,按起筆筆形橫、竪、撇、點、折次序排列。
  3.詞日隸屬於首字讀音之下。同一字頭下所列詞目不止一條的,按第二字的漢語拼音次序排列,第二字讀音相同的,按筆畫次序排列。第二字相同的,按第三字排列,排列次序同第二字,以下類推。
  4.外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開頭的詞目排在正文最後。
  七、一個簡化字或選用字對應幾個繁體字或異體字的,按字義不同用一二三分行排列。如【幹】一(幹字本義):二【乾、乹 、乾】。多義的單字或復詞用①②③分項,一義中需要分述的再用(1)(2)(3)分項,一律接排。
  八、本書前有《漢語拼音音節表》。另有《筆畫索引》、《四角號碼索引》、《詞日外文索引》和附錄歸併為末捲。
  其 他
  九、紀年:中國古代史部分一般用舊紀年,夾註公元紀年:近現代史(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部分用公元紀年,必要時加註舊紀年;外國史部分一律用公元紀年。年代以0—9作為起訖。
  十、詞目中,外國(朝鮮、韓國、日本、越南等除外)的國名、人名、地名(包括山脈、河流、島嶼、港灣等)、新聞媒體名以及國際組織名、動植物名、藥品名,一般直接括註外文;音譯詞和必須說明語源的詞語,在釋文中說明其米源;對應的外文縮略形式已相當流行的,作為“簡稱”在釋文中介紹;一般名詞術語不註外文。國名、人名、地名一般註各該國原文,希臘、古印度、阿拉伯國傢等的註拉丁字母對音:國際組織名註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通用文字;動植物名註拉丁文學名;藥名註英文。上述各類詞語在釋文中提及時,未收專條的國名、人名、地名等一般加註外文,其他詞語一般不註。
  十一、人名、國名、地名、朝代、年號等標專名號,但專名同普通名詞結合成另一個詞語的不標;民族、宗教、組織機構、會議、建築物等名稱不標專名號,但中國古代民族、部落如“女真”、“靺鞨”等習慣上無“族”、“部落”等字樣的酌標。
  十二、釋文中除涉及歷史、文學等內容者外,一般使用我國法定計量單位。
  十三、本書引用的《馬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全集》、《列寧選集》、《毛澤東選集》,均用最新版本;引用的《馬剋思恩格斯全集》,因第二版尚未出全,仍用第一版。
  十四、引文中補出詞語用【 】,夾註姓筆等用()標明。
  十五、釋文中詞語前面有*的,表示另有專條,可供參閱。
  十六、本書收入圖照16 000餘幅,其中地圖380幅。地圖中中國國界綫係按照中國地圖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1:40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形圖》繪製。
  十七、附錄有:《中國歷史紀年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表》、《常見組織機構名簡稱表》、《中國少數民族分佈簡表》、《世界國傢和地區簡表》、《世界貨幣名稱一覽表》、《計量單位表》、《基本常數表》、《天文數據表》、《國際原子量表(1997年)》、《元素周期表》、《漢語拼音方案》、《國際音標表》。
  十八、本書於1997年12月底截稿。截稿後所有變動,衹在時間和技術容許的條件下酌量增補或修改,一般不作補正。
新版序言 New preamble
  《辭海》(1999年版)在建國五十周年之際如期問世。封面上“辭海”二字,是江澤民同志1998年12月7日親筆所書。
  《辭海》是以字帶詞,兼有字典、語文詞典和百科詞典功能的大型綜合性辭典。1936年由中華書局初版於上海。1957年秋,毛澤東同志接受《辭海》主編人之一舒新城的倡議,决定修訂《辭海》,並把這項任務交給上海。當時中華書局已經迂往北京,因此1958年春在上海另行成立獨立的編輯出版機構——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1978年改名為上海辭書出版社)。1959年夏成立辭海編輯委員會,先後由舒新城、陳望道任主編。1965年4月由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出版了《辭海(未定稿)。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78年12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恢復和充實辭海編輯委員會,由夏徵農任主編。經過修訂,在建國三十周年、四十周年之際,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分別出版了《辭海》1979年版和1989年版。這兩版《辭海》各有三捲本、縮印本、增補本和按學科編印的分册。其中,三捲本和縮印本纍计發行五百餘萬部。1992年,上海辭書出版社與東華書局合作,在臺灣地區出版《辭海》(1989年版)。1993年,《辭海》獲首屆國傢圖書奬的最高奬——榮譽奬。
  為祝賀《辭海》(1989年版)問世,江澤民同志題詞:“發揚一絲不苟、字斟句酌、作風嚴謹的‘辭海’精神,為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而努力。”
  《辭海》(1999年版)在內容上和形式上都以新面貌出現在讀者面前。本版篇幅較1989年版略增,條目有大量修訂,主要是反映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彌補缺漏,糾正差錯,精簡少量詞目和釋文。本版新增彩圖本,配置一萬六千餘幅圖片,版式也有革新,分為四捲,另加附錄、索引一捲。同時,繼續出版普及本(三捲),並在此基礎上出版縮印本,另外出版分册和光盤。
  自1957年以來,《辭海》修訂工作得到了中國共産黨三代領導人的關心和支持,得到了全國學術界的精誠合作。全體編纂人員本着實事求是的精神,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經過不斷修訂的《辭海》,在我國兩個文明的建設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並將繼續作出自己的貢獻。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知識創新速度大大辦快,《辭海》涉及的學科和內容極為廣泛,雖經反復修訂,不足或錯誤之處仍屬難免,熱切希望讀者批評指正。
歷次版本 Previous versions
  《辭海》1936年版兩捲本(甲種、乙種、丙種、丁種) 1937年9月出版
  《辭海》1936年版兩捲本 (戊種)1938年6月出版
  《辭海》1936年版合訂本 1947年5月出版
  《辭海》試寫稿(供作者編纂參考)1960年3月印
  《辭海》二稿樣稿本 (供作者編纂參考) 1960年11月印
  《辭海》試行本(16分册,另有總詞目表1册,內部發行,供徵求意見)1961年10月發行
  《辭海》送審本1册 1963年10月印
  《辭海》試排本(供內部修改使用,60册) 1963年4月出版
  《辭海》未定稿兩捲本(內部發行,供繼續徵求意見) 1965年4月出版
  《辭海》分册(修訂本,即新一版,28分册)1975年12月~1983年2月出版
  《辭海》1979年版 三捲本 1979年9月出版
  《辭海》1979年版 縮印本 1980年8月出版
  《辭海》語詞增補本(與《辭海》語詞分册修訂本配套)1982年12月出版
  《辭海》百科增補本(與《辭海》百科分册修訂本配套)1982年12月出版
  《辭海》四角號碼查字索引本 (供檢索《辭海》1979年版用) 1982年8月出版
  《辭海》增補本(由《辭海·語詞增補本》和《辭海·百科增補本》合併出版,與 《辭海》1979年版三捲本、縮印本配套)1983年12月出版
  《辭海》百科詞目分類索引 1986年10月出版
  《辭海》分册新二版(26分册) 1986年8月~1989年10月出版
  《辭海》1989年版 三捲本1989年出版
  《辭海》1989年版 縮印本1991年1月出版
  《辭海》1989年版 簡體字版,三捲本(與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合作出版,在香港地區發行) 1989年9月出版
  《辭海》1989年版 簡體字版,縮印本(與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合作出版,在香港地區發行) 1989年9月出版
  《辭海》1989年版 繁體字版,三捲本(與臺灣東華書局合作出版,在臺灣地區發行) 1993年7月出版
  《辭海》1989年版 繁體字版,10部分捲本(與臺灣東華書局合作出版,在臺灣地區發行) 1993年7月出版
  《辭海》1989年版增補本 1995年12月出版
  《辭海》1999年版 彩圖本(部首,五捲本) 1999年9月出版
  《辭海》1999年版 彩圖珍藏本(部首,九捲本) 1999年9月出版
  《辭海》1999年版 普及本(部首,三捲本)1999年9月出版
  《辭海》1999年版 縮印本(部首,一捲本)2000年1月出版
  《辭海》1999年版 彩圖縮印本(音序,五捲本)2001年8月出版
  《辭海》1999年版 普及本(音序,三捲本)2002年8月出版
  《辭海》1999年版 縮印本(音序,一捲本)2002年1月出版
辭海》第六版(2009年版) "Ci Hai" sixth edition (2009)
《辞海》第六版(2009年版)
  第六版《辭海》於2009年9月21日起面嚮讀者發行。
  本次修訂的《辭海(第六版)》總詞條數近13萬條,比1999年的第五版增加了8%,總字數約2200萬字,比第五版增加約10%。新增條目12300餘條,詞條改動幅度超過1/3;刪去條目約7000條。
  其中,增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及相關係列條目,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條目係列化;首次增收現代漢語,突破歷版《辭海》衹收古漢語的慣例,增收五千餘條、兩萬個義項的現代漢語。同時,增收了“互聯網”、“網址”、“網蟲”、“BBS”、“閃客”、“博客”、“下載”、“閃存”、“虛擬局域網”、“電子商務”等有關網絡的詞語,使之更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而“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奧林匹剋運動會”等詞條是首次入選。
  修訂、新增詞條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科學技術條目。如,“神舟”號宇宙飛船,反映了從1999年11月到2008年9月,“神舟”1號至7號的發射歷程;又如“北斗導航定位衛星係統”是中國自主建立的第一代區域性有源三維衛星的導航定位和通信係統。
  在地理方面,如重慶改為直轄市,韓國首都“漢城”改為“首爾”,在文學方面,增收了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文學作品,包括《白鹿原》、《紅岩》、《於無聲處》等,填補了老版中國當代文學缺失的遺憾。
  另外,《辭海(第六版)》新增國內外一些知名人物,如裏根、葉利欽、阿拉法特、習仲勳、薄一波、華國鋒、張學良、宋美齡、巴金、冰心、費孝通、蘇步青、談傢楨、謝晉等。中國知名學者季羨林、任繼愈於2009年7月去世,因《辭海》彩圖本已經製版,無法增收。為了彌補這一遺憾,《辭海》編輯部决定,擬在第六版普及本、縮印本和豪華本中予以增收。
  由於“《辭海》是具有權威性、科學性的工具書”。它對詞的收錄原則作了這樣的規定:“凡是正在發展或經常變動的詞目,暫不收入。收詞需經一定時間的沉澱,真正做到大浪淘金”,“《辭海》不像維基百科,任何人都有權利註釋,發明詞彙,《辭海》的現代性不是體現在見新詞就錄,更重要的是在對所收錄的詞條做出準確而科學的闡釋上。”故本版《辭海》未收錄“超女”“囧”“PK”等一些在網絡上名噪一時的字詞。
  作為嚮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的重大文化工程,《辭海(第六版)》由夏徵農、陳至立主編先後主持編纂工作, 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辭海(第六版)》將在持續推出四捲本普及本、一捲本縮印本以及多捲本豪華本的同時,首次推出具有無綫上網功能的辭海手持閱讀器和網絡版。
相關詞
音樂詞語物理貨幣佛教百科生物動物漢字
詞源語言漢語生活筆記本電腦詞彙語文
成語遊戲接竜新華字典法律勞動法行政公務員法
主義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