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軟件外包
目錄
No. 1
  軟件外包就是企業為了專註核心競爭力業務和降低軟件項目成本,將軟件項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發包給提供外包服務的企業完成的軟件需求活動。現在業務流程外包(bpo)已經成為外包服務新的發展趨勢,在未來幾年內將成為外包的主要內容。bpo包括人力資源、採購、財會、客戶中心、後勤、研發、營銷、工廠運作、培訓,這些大類還可以進一步細分。不僅it行業需要bpo,而且bpo的每項業務都離不開it業務的支持,從而産生it外包機會。
  一個軟件開發項目通常要經歷需求分析、設計、編程、測試等幾個大的階段。其中設計又包括整體設計、係統設計(把整體架構變成一塊塊係統)、詳細設計幾個環節。詳細設計之後軟件就變成了一塊塊模塊,這以後纔進入編程。到了編程階段時,最後就剩下軟件藍領為模塊的coding工作,在印度通常由受過一兩年訓練的高職畢業生擔任。
  軟件最後的測試又是一個復雜過程——有單元測試(小模塊測試)、係統測試(塊與塊的聯繫整合)、總體功能測試。期間由測試編程工程師編寫測試工具,製定測試規則,其難度不亞於係統框架的製定。最後纔由測試工程師完成測試的任務。
  外包軟件測試有望成為小作坊軟件業業務增長點
  企業若想把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業務做強做大,必須與國際軟件市場接軌——包括英語的理解與溝通能力,技術接軌、管理接軌、做事方法接軌、知識産權接軌。還有質量保障、信譽度保障、風險控製能力以及知識産權保障等方面。以上條件顯然國內大多數小作坊式軟件企業還做不到。但這也未必表示小作坊軟件企業就沒有機會承接軟件外包服務。因為軟件外包項目中,軟件測試項目最適合中國現階段小作坊軟件企業的行業特色。
  軟件測試是保證軟件質量的最重要的手段
  使用低質量的軟件,在運行過程中可能會産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可能為使用單位帶來造成延誤工作或者造成生命財産的損失。而軟件測試是為保證軟件用戶免於遭受損失的最重要的手段。
  什麽是軟件測試?1983年ieee定義為:使用人工或自動手段來運行或測定某個係統的過程,其目的在於檢驗它是否滿足規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別。
  現代的軟件開發工程是將整個軟件開發過程明確的劃分為幾個階段(參見下圖),將復雜問題具體按階段加以解决。這樣,在軟件的整個開發過程中,可以對每一階段提出若幹明確的監控點,作為各階段目標實現的檢驗標準,從而提高開發過程的可見度和保證開發過程的正確性。
  經驗證明,軟件的質量不僅是體現在程序的正確性上,它和開始編碼以前所做的係統需求分析,軟件設計密切相關。許多軟件使用中出現的錯誤,未必是編程人員在編碼階段造成的,反而在程序設計,甚緻在需求分析時就埋下了禍因。這時,對軟件工程的錯誤糾正,就必須追溯到軟件開發的最初階段。如果是這樣又增大了軟件的開發費用。
  為了保證軟件的質量,專案管理就應該着眼於整個軟件生存期,特別是在開發階段的係統分析。所以軟件測試的概念和實施範圍必須包括在整個開發各階段的復查、評估和檢測。
No. 2
  軟件外包就是企業為了專註核心競爭力業務和降低軟件項目成本,將軟件項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發包給提供外包服務的企業完成的軟件需求活動。現在業務流程外包(BPO)已經成為外包服務新的發展趨勢,在未來幾年內將成為外包的主要內容。BPO包括人力資源、採購、財會、客戶中心、後勤、研發、營銷、工廠運作、培訓,這些大類還可以進一步細分。不僅IT行業需要BPO,而且BPO的每項業務都離不開IT業務的支持,從而産生IT外包機會。
  一個軟件開發項目通常要經歷需求分析、設計、編程、測試等幾個大的階段。其中設計又包括整體設計、係統設計(把整體架構變成一塊塊係統)、詳細設計幾個環節。詳細設計之後軟件就變成了一塊塊模塊,這以後纔進入編程。到了編程階段時,最後就剩下軟件藍領為模塊的Coding工作,在印度通常由受過一兩年訓練的高職畢業生擔任。
  軟件最後的測試又是一個復雜過程——有單元測試(小模塊測試)、係統測試(塊與塊的聯繫整合)、總體功能測試。期間由測試編程工程師編寫測試工具,製定測試規則,其難度不亞於係統框架的製定。最後纔由測試工程師完成測試的任務。
  外包軟件測試有望成為小作坊軟件業業務增長點
  企業若想把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業務做強做大,必須與國際軟件市場接軌——包括英語的理解與溝通能力,技術接軌、管理接軌、做事方法接軌、知識産權接軌。還有質量保障、信譽度保障、風險控製能力以及知識産權保障等方面。以上條件顯然國內大多數小作坊式軟件企業還做不到。但這也未必表示小作坊軟件企業就沒有機會承接軟件外包服務。因為軟件外包項目中,軟件測試項目最適合中國現階段小作坊軟件企業的行業特色。
  軟件測試是保證軟件質量的最重要的手段
  使用低質量的軟件,在運行過程中可能會産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可能為使用單位帶來造成延誤工作或者造成生命財産的損失。而軟件測試是為保證軟件用戶免於遭受損失的最重要的手段。
  什麽是軟件測試?1983年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定義為:使用人工或自動手段來運行或測定某個係統的過程,其目的在於檢驗它是否滿足規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別。
  現代的軟件開發工程是將整個軟件開發過程明確的劃分為幾個階段(參見下圖),將復雜問題具體按階段加以解决。這樣,在軟件的整個開發過程中,可以對每一階段提出若幹明確的監控點,作為各階段目標實現的檢驗標準,從而提高開發過程的可見度和保證開發過程的正確性。
  經驗證明,軟件的質量不僅是體現在程序的正確性上,它和開始編碼以前所做的係統需求分析,軟件設計密切相關。許多軟件使用中出現的錯誤,未必是編程人員在編碼階段造成的,反而在程序設計,甚緻在需求分析時就埋下了禍因。這時,對軟件工程的錯誤糾正,就必須追溯到軟件開發的最初階段。如果是這樣又增大了軟件的開發費用。
  為了保證軟件的質量,專案管理就應該着眼於整個軟件生存期,特別是在開發階段的係統分析。所以軟件測試的概念和實施範圍必須包括在整個開發各階段的復查、評估和檢測。
  中國軟件外包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一、中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發展速度很快,但發展質量還有待提高
  1、從宏觀的産業層面來看,發展速度很快。
  增長速度很快。儘管中國與印度一樣,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開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項目,但印度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經快速發展,而中國直到2003年前後纔開始出現快速發展的局面。根據咨詢機構IDC(國際數據公司)發佈的最新報告《中國軟件外包市場:十大主要軟件外包公司介紹》顯示,在求過於供的市場狀況下,2004年中國軟件外包市場以49.9%的速度增長,達到了5.99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在未來五年內將會保持50.9%的高速增長率,到 2009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6.96億美元。
  軟件出口以日本市場為主。目前中國的軟件外包市場主要集中於亞洲,其中日本市場是中國目前軟件外包服務的主要發包市場,在6.33億美元的外包服務市場總量中,日本市場需求額達到4.02億美元,所占比例為63.5%,美國、中國香港和歐洲市場分別占據了13.7%、10.3%和3.3%。由於日本企業自身管理上的特點,很少有最終項目整體發包到中國,發包的一般都是其作為總承包方進行係統設計、架構分析之後分解出來的子模塊,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加工貿易的性質比較明顯,這也是造成目前國內各界對軟件外包有所詬病的重要原因。但是已經看到的是,最早進入日本市場的骨幹企業已經開始與日本的總承包商一起面對用戶,從需求開始介入項目、參與設計承接詳細設計和開發及測試工作,並承擔後繼服務,對日本市場的基於IT的業務流程外包也已經開始。
  軟件外包企業主要集中於北京、上海、大連、武漢、西安等大城市。這幾個地區的共同特點是擁有良好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産業配套基礎,擁有當地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一大批通曉外語的軟件人才、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軟件企業在此形成了群體優勢,並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軟件産業鏈。近年來國傢在促進軟件出口方面的扶持力度有所增強。經國傢發改委、商務部和信息産業部批準,建立了北京、深圳、上海、天津、大連和西安等國傢軟件出口基地,為其創造良好的政策、人才、技術、資金、市場和出口條件,充分發揮集聚效應和規模優勢,形成了以國傢軟件出口基地中的國際化軟件企業為竜頭,輻射周邊地區,帶動全國軟件出口的産業格局。
  2、從微觀的企業層面來看,發展質量有待提高。
  本土軟件企業規模還比較小。微軟、IBM、Oracle等跨國軟件企業由於資金實力雄厚,發展速度十分迅速,研發人員規模基本都在3000-5000人左右。但是本土的研發型軟件企業一般都衹處於1000人以下,很難開展戰略性的長期基礎研發項目。即便是企業規模發展十分迅猛的純粹軟件外包企業中,出現中訊、文思、博彥等一批員工達到3000人左右、出口超過千萬美元的企業,但是相對印度的TCS、Infosys等員工超過5萬人、經營規模達到5億美元的大型外包企業而言,中國外包企業規模還是比較小,難以承接到大型軟件外包項目。
  CMM、ISO等各類認證沒有達到真正提升企業管理能力的目的。各類認證是企業能夠提供相應産品質量的基礎保證,是軟件企業開拓離岸外包市場的敲門磚。但是目前一方面通過高等級認證的軟件企業比較少,另一方面即便是通過高等級認證的軟件企業,也難以被認為具備管理大型軟件外包項目能力的企業。原因是許多軟件外包企業本末倒置,一昧地參加各類認證,而不是將認證視為提升企業研發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這樣的結果是即便在初期發包企業基於高等級的認證發包一些項目,但在實際合作中會逐漸認識到企業的真正能力而終止長期的合作。
  二、中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主要經營模式分析
  根據對大量從事國際軟件外包企業的調研可以歸納出,目前中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企業經營模式有以下四種,其主要特點如下:
  1、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的軟件研發機構
  (1)成本中心型。看重的是中國優秀的研發人員和低廉的人工成本,可以在實現提高研發效率和産品研發質量的基礎上降低成本。
  (2)主要承接母公司的軟件開發項目,一般不在本土承接業務,業務技術層級比較高。這類企業一種是母公司內部發包的以軟件産品研發為主的項目,按照跨國公司內部水平分工的模式,主要從事公司核心軟件産品的開發和研究工作,其中有許多研究項目關係到未來軟件的發展方向,是提升公司整體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舉措;一種是母公司以總承包商的形式承接海外其它最終客戶的軟件服務訂單,而將訂單中具體研發任務發包到中國,較為典型的有日本軟件巨頭在中國的分支機構,技術示範效應十分明顯。
  (3)結算基本上都是跨國公司內部定價,在稅收等方面的經濟收益不明顯,但是可以通過人才培養、技術示範獲得間接收益。
  (4)就業人數穩定增長,不會像專門從事外包業務的軟件企業增長那麽迅速。
  (5)企業類型比較復雜,其中既有服務業企業,也有製造業企業,更多的是跨國軟件企業。
  由於中國具備大量優秀、成本相對較低的軟件研發人員,這對人才缺乏的發達國傢的跨國公司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一般而言這類企業承接的項目技術含量較高,大多進入到中上流工程,對中國自主軟件研發能力的提升有比較大的幫助,比較吻合中國的資源條件和發展定位。
  2、跨國軟件公司在中國設立的市場開拓機構
  (1)利潤中心型。目的很明確,就是市場驅動,為了開拓中國本土巨大的軟件市場,是純粹的利潤中心。這類企業對國民經濟的稅收貢獻和就業貢獻較大,資源消耗少,有利於中國提升産業結構。
  (2)競爭能力比較強大。一是具備成熟的軟件中間件和高效的軟件研發能力,二是具備對金融、電信、製造、政務等特定行業專業知識的深入理解,通過二者的結合形成核心競爭力來開拓中國本土的軟件開發業務。
  (3)短期內對傳統的中國軟件企業有一定擠出效應,但長期看來競爭效應和示範效應會更為明顯,在這種競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中國軟件企業一定具備比較強大的國際競爭能力。
  (4)軟件的技術含量較高,項目的技術示範效應比較明顯,對軟件應用企業的勞動生産率提高有着明顯效果。如中國建設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通過應用IBM等跨國軟件公司的係統,大大提升了服務效率和水平。
  (5)這類公司基本上在中國同時會設立軟件研發機構和市場開拓機構。大部分情況下,軟件研發機構和市場開拓機構的業務並沒有關聯,一般都同時隸屬於總部管理。市場開拓機構中也會有一定的技術支持人員以方便市場開拓之用,衹有當在中國的業務開拓過程中,確實需要研發機構提供技術支持時,彼此之間纔會有業務上的聯繫。
  3、中國本土純粹的國際軟件外包企業
  (1)是純粹的利潤中心,主要承接來自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傢的軟件外包業務,以此獲得規模經濟上的收益。
  (2)公司創始人一般都與跨國軟件企業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大多數企業的領導人或技術骨幹具有海外留學或軟件開發經歷。往往是這些創始人在跨國公司工作中看到外包業務機會,開始創立這樣的企業。也就是說,外包業務開展之前企業並不存在。
  (3)發包企業看重的主要的人力成本的優勢,承接的項目加工性質比較明顯。從全球分工的角度看,這類業務一般處在軟件研發中垂直分工中産業鏈比較低端的部分,技術含量不高,增值空間較小。
  (4)企業增長速度十分迅速。以承接跨國公司離岸研發中心、跨國軟件企業分包業務為主。對藍領軟件工人有着強大需求,許多企業在幾年內就能達到3000人左右的規模,對於解决大學生就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5)業務再轉移的風險較大。由於這類企業主要依靠成本優勢生存,比較少地擁有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一旦出現新的人力資本較低、合適人才數量充足的新興市場,發包方很容易為了降低成本而將業務轉移出去。
  由於軟件外包首先出現在跨國公司進入較多、本地軟件人才充足的地區,所以這類企業首先在北京、上海得到快速發展。但由於這類模式的成本敏感特性和北京、上海成本較高的影響,已經出現嚮西安、成都等二綫城市轉移的現象。從發展趨勢看,這類企業可能出現企業總部和核心研發團隊在北京和上海、大量低層次的編碼和測試人員在其他城市的局面。
  4、中國本土研發型的軟件外包企業
  (1)擁有較強的軟件研發能力。一般都是依托過去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在承接外包業務以前就已經存在。發包企業看中的不是人力成本的優勢,而主要是開發經驗和開發效率。
  (2)企業可以通過承接外包業務中獲得的經驗為自身的軟件産品開發和本土企業服務,技術效應比較明顯。
  (3)從全球分工角度看,這類企業承接的一般都是水平分工業務,提供的是端到端服務 (end-to-end services),技術含量比較高,增值空間比較大,項目研發性質比較明顯。
  (4)容易成為發包企業的戰略性合作夥伴,長期合作的可能性較大,發包企業將業務再轉移的風險較小。
  (5)服務合同持續時間長。這類合同一般需要進行長期的合作,軟件外包提供商和發包商之間需要經過長期的合作,才能開發出知識含量高、具有前瞻性的軟件産品。
  這類企業是中國實現自主創新能力突破的重要所在,這些企業本身就具備較強的研發能力,現在又可以承接到國際上技術先進的軟件研發項目。政府如果給予相應的資金、人才方面的支持,很容易促使這些企業將在國際軟件外包中學習到的先進技術應用到國內市場,需要政府給予高度關註。
  三、中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貢獻和需求要素分析
  1、直接經濟貢獻。近3年來,軟件的出口增速基本上高於同期貨物出口增速,在服務貿易總量中的比重也在不斷增加,成為外貿出口的新增長點。2004年外資(含港澳臺)軟件企業數量儘管衹占11.9%,但是資産總額占23.1%,就業占25.3%,營業收入占35.1%,這說明外資軟件企業的資本含量和單位人員産出效率都比較高。
  2、創造就業機會。由於跨國公司十分看好中國的軟件人才素質和市場機會,紛紛加大在中國設立研發機構和市場開拓機構的力度。以微軟亞洲工程院為例,從2003年設立之初的20人發展到2006年的400人,間接受益於微軟亞洲工程院項目的國內合作夥伴員工從2004年的300名上升到2006年的2000多人。與此同時,純粹以承接軟件外包的本土企業發展速度更快,以北京文思公司為例,1995年成立時衹有5人,到2006年9月份已經達到2400人。其中本科畢業的占70%,有研究生以及具有海外背景的達到30%,能夠熟練使用英語的技術人員達到90%。
  3、産生技術外溢效應。由於大量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的軟件研發機構承接的研發項目都是全球水平分工上的高技術項目,本土軟件企業隨着自身實力的增強,承接的軟件外包項目層級也在不斷提升。通過這些項目的合作開發、跨國公司的人員回流和企業間的學習模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將國際上先進的軟件研發技術和軟件項目研發管理經驗帶到本土的軟件企業中,促進本土軟件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
  4、形成産業集群。産業集群的形成可以發揮行業的規模效應,有效降低軟件外包企業的外部成本。許多城市在軟件外包發展初期,企業散落在全市各處。自軟件園區開始建設以來,集中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大型軟件外包企業,産業集聚度明顯提高。以中關村軟件園為例,到2004年底,軟件園入區企業217傢,僅占全市軟件企業數5713傢的3.8%;就業1.36萬人,僅占全市軟件産業就業12.79萬人的10.6%;但是營業收入達到91.8億元,占全市325.4億元的28.2%,出口0.35億美元,占全市2.38億美元的14.7%。這充分說明軟件園區的企業在軟件産業的價值鏈上所處的位置較高,人均産值較大,産品國際化程度較高。軟件外包企業在園區內集聚之後,圍繞軟件外包形成了包括咨詢、培訓、咨詢、開發、分包、風險投資為一體的産業鏈,通過園區的基礎設施、品牌效應、風險投資、人才匯集等方面的資源共享,促進企業之間的技術學習交流和市場競爭,使園區的整體效益大於各組成部分的效益總和。
  5、培育國內軟件市場等外部性效應。過去很長時間國內各界衹重視硬件,對軟件的價值認識不足。Oracle、IBM等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初期,不得不將硬件價格提得很高,將軟件價格報低,甚至白送,而從硬件價格中將軟件價值進行回收。在長期的競爭合作中,社會各界尤其是企業對軟件在提升競爭力方面的認識日益加深,這對國內軟件市場的培育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此外,跨國軟件企業的進入還在客觀上促使政府提高知識産權保護水平,改善電信、電力等基礎設施條件和管理服務水平,提高其他行業的生産效率。
  應該註意到的是,由於不同外包模式的目的不同,其對承接國經濟發展的貢獻也有所不同,有的在就業方面貢獻很大,有的在稅收方面貢獻很大,有的在技術引進吸收方面的貢獻很大。具體見下表:
  不同類型外包模式的貢獻效果分析
  外包企業模式 跨國公司設立的軟件研發機構 跨國公司設立的市場開拓機構 本土純粹軟件外包企業 本土研發型軟件外包企業
  典型企業 Microsoft亞洲研究院、Oracle、野村綜研、路透集團 IBM中國公司、SAP、SUN、Unisys、TCS 文思創新;博彥科技;軟通動力 用友軟件工程、方正國際、中科開元
  企業特點 性質 附屬機構 子公司 獨立公司 依托高校、科研機構的獨立公司
  項目來源 母公司 中國市場 國外市場 國外市場
  項目技術含量 高 高 低 高
  合作雙方關係 緊密 緊密 鬆散 戰略性合作夥伴
  轉移風險 小 小 大 小
  增長速度 穩定 快速 快速 穩定
  對國民經濟的貢獻 稅收 很少 很高 一般 高
  出口 很大 少 大 大
  就業 一般 多 大 一般
  技術 可以帶來國際最為先進的軟件技術 行業間的後嚮技術效應明顯 管理示範效應明顯 可以接觸到國際最先進的技術
  環境 産業發展號召力強,對形成良好的軟件發展環境十分重要 培育國內軟件市場;短期有擠出效應,長期有競爭和示範效應 進行産業鏈配套 利於提高中國自主創新能力的聲譽
  所需要素 人才 大量技術素質高、成本低的高端人才 大量行業專業人才;軟件二次開發和技術支持人員 大量軟件藍領工人 大量高素質技術人才
  技術 對技術交流的氛圍要求高 要求有專業知識,並瞭解中國企業的技術特點 對企業管理技術要求高 要求有較強的技術研發能力
  資金 主要依靠母公司劃撥 需要大規模並購時的大量資金
  市場 依賴母公司業務,對市場要求不高 要求有龐大的國內市場 主要面嚮國際市場 面嚮國際市場,提高為國內服務能力
  其他 對人力成本和房租、電信等商務成本比較敏感
  資料來源:根據企業調研分析整理所得。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開展國際軟件外包不僅可以帶來經濟、就業上的貢獻,還會帶來很大的技術外溢。值得註意的是,不同外包模式産生的貢獻和需求的資源條件不一樣,與此同時不同城市的資源稟賦也是不一樣的,二者必須實現良性對接,纔可能促進産業的良性發展。北京、上海有大量總部性公司,高端人力資源較為豐富,但是人力成本和房租、水電、電信等商務成本較高,這樣的資源條件决定這兩個城市可以作為中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竜頭城市,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重心應定位在兩個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産業環節:軟件研發和軟件市場開拓。而西安、大連、成都等城市擁有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商務成本相對較低,人員流動性小,適合開展簡單的、對成本比較敏感的軟件編碼、測試、本地化和BPO業務中的數據處理、文檔管理等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業務。
  四、製約中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因素分析
  企業是市場主體,許多關係到企業競爭力的問題需要企業自身去做,但是一些涉及到外部制度環境的問題需要政府着力加以解决。從調研中發現,中國要大力承接國際軟件外包業務,政府在提供支持、創造環境方面還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1、政府財稅支持政策定位不明確。
  目前中國對軟件産品研發和CMM認證、軟件出口、出國參展、軟件人員的稅收返還等都有一定優惠,但是在承接軟件外包的定位上還不明確,尤其是目前發展較好的幾個主要城市,認為衹要是外包就符閤城市發展特點,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外包企業都給予支持,而沒有看到不同的承接模式要求不同,城市間存在比較明顯的惡性競爭,不利於在國際市場上樹立“中國外包”的良好形象。
  在軟件企業的認定上衹認定軟件産品企業,大量符合國際發展潮流的軟件服務外包企業難以享受到這些政策。
  2、知識産權保護力度還有欠缺。研發型軟件企業對知識産權保護十分重視,尤其是在企業還沒有獲得知識産權之前的商業機密保護,BPO型的軟件企業對商業機密的保護要求很高。儘管國內有完整的法律制度,但是在商業機密和數據信息等方面的保護上衹有當違法造成損失之後才能進行懲罰,而且懲罰力度較小。曾經有一個日本高端研發項目發包到北京,由於接包企業的一個員工對企業管理不滿,聲言要在網上公佈企業的研發進度和成果,引起日本企業高層的高度關註。事後由於制度上的缺失,認為該員工沒有産生實際的損害後果,沒有承擔任何民事和刑事責任,致使日本發包企業不再將項目發包到中國。因為他們認為一旦造成泄漏,將會給自己造成巨大損失,這也是許多高質量的外包項目難以發包到中國的重要原因。
  3、高端人才依然比較緊缺。
  儘管中國的軟件人才較多,但是真正符合産業發展需求的高端人才依然缺乏,尤其是既懂行業專業知識、又懂軟件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嚴重不足。留學歸國人員以及在跨國公司工作的高層人員對母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中國儘管在留學生數量、吸引留學生歸國創業的吸引力方面有很大優勢,但目前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4、行業協會發展服務能力有待提高。儘管目前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但在産業發展趨勢研究、將行業發展睏境與政府溝通、規範和引導人員合理流動、推介中國承接軟件外包的特點環境方面與印度的NASSCOM相比還有很大不足。
  5、融資環境需要改善。軟件外包企業融資睏難。融資問題對於軟件企業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由於中國傳統的銀行貸款需要固定資産抵押,而軟件企業作為一個服務業企業往往衹有比較少的固定資産。
  五、中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政策建議
  1、有針對性地提供財稅支持。
  國傢有關部門應研究中國促進國際軟件外包發展的宏觀政策,加大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對城市的發展定位加以引導。
  改革現行軟件企業認定辦法,將從事軟件服務業務的企業認定為軟件企業,享受軟件企業相關支持政策。
  改革對企業CMM、ISO等認證的支持方法。提供支持的政府部門需要進行考核,企業是否確實通過認證而提高了企業管理能力。促進企業改變觀念,通過認證切實達到提高企業管理能力的目的,而不是為認證而認證。
  政府可以通過完善信用體係,解决銀行貸款的後顧之憂。打通出口信用保險、擔保、風險投資等多種融資渠道,改善軟件外包企業融資環境。
  2、完善知識産權保護體係。盡可能製定法規,降低侵犯知識産權和商業機密的打擊門檻,加大打擊力度,加強知識産權、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保護。
  3、進一步加大人才儲備。主要要解决高端人才的問題。中國有大量高素質人才到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傢學習,有許多直接留在當地跨國公司就職,他們瞭解國際上先進的軟件技術、項目管理經驗和行業專業知識,通過製定一定的政策導嚮(從調研中反映出來,主要是要解决好他們的子女就學),加強宣傳推廣,吸引留學人員回國發展是一個很好的人才儲備途徑。此外,可以建立多層次的軟件人才培訓體係,培養既懂英語、軟件專業知識,還具備行業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4、提高行業協會服務能力。藉鑒印度NASSCOM的發展經驗,維護正當的市場競爭秩序,一方面促進軟件需求方瞭解軟件價值,培育並規範國內軟件市場,另一方面規範軟件外包企業的經營行為,尤其是在國際競爭中避免打價格戰等惡性競爭。聯合大中小型會員,以共同品牌開拓國際市場。推廣中國的軟件發展環境,使全球軟件發包企業瞭解中國的軟件研發實力和不同城市的發展定位。
  5、創造條件協助企業開拓軟件外包市場。國際外包市場開發和國內軟件市場發展並重。從某種意義上講,國內軟件市場是國際軟件市場的重要構成,這從國際軟件企業大量進入中國就可以得到證實。與印度相比中國存在巨大的國內軟件外包市場,這是中國軟件企業開展外包業務的一個重要領域。要在目前日本市場的基礎上,力爭使承接的項目往價值鏈的高端爬升,同時要重視開拓歐美市場。發揮中國製造業發達的優勢,大力開展嵌入式軟件開發,做到單體軟件開發和嵌入式軟件開發並重。簡化出國簽證手續和外籍人員在中國工作簽證的手續,為人才的國際流動創造條件。
  軟件外包的發展趨勢
  BPO成為未來外包發展的趨勢。
  合作關係及無縫集成模式將成為外包的主要方式
  外包市場集中度較高
  外包市場成熟,形成了規範的外包市場
  IT外包在行業中的應用深入
  國內的外包服務市場的發展趨勢為:
  由市場不成熟高度分散走嚮市場逐漸成熟集中
  國內外包市場保持快速增長。
  中國將成為繼印度後新的外包産業中心
  IT外包服務結構轉化,服務嚮高端發展
  中國軟件外包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一、中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發展速度很快,但發展質量還有待提高
  1、從宏觀的産業層面來看,發展速度很快。
  增長速度很快。儘管中國與印度一樣,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開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項目,但印度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經快速發展,而中國直到2003年前後纔開始出現快速發展的局面。根據咨詢機構IDC(國際數據公司)發佈的最新報告《中國軟件外包市場:十大主要軟件外包公司介紹》顯示,在求過於供的市場狀況下,2004年中國軟件外包市場以49.9%的速度增長,達到了5.99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在未來五年內將會保持50.9%的高速增長率,到 2009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6.96億美元。
  軟件出口以日本市場為主。目前中國的軟件外包市場主要集中於亞洲,其中日本市場是中國目前軟件外包服務的主要發包市場,在6.33億美元的外包服務市場總量中,日本市場需求額達到4.02億美元,所占比例為63.5%,美國、中國香港和歐洲市場分別占據了13.7%、10.3%和3.3%。由於日本企業自身管理上的特點,很少有最終項目整體發包到中國,發包的一般都是其作為總承包方進行係統設計、架構分析之後分解出來的子模塊,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加工貿易的性質比較明顯,這也是造成目前國內各界對軟件外包有所詬病的重要原因。但是已經看到的是,最早進入日本市場的骨幹企業已經開始與日本的總承包商一起面對用戶,從需求開始介入項目、參與設計承接詳細設計和開發及測試工作,並承擔後繼服務,對日本市場的基於IT的業務流程外包也已經開始。
  軟件外包企業主要集中於北京、上海、大連、武漢、西安等大城市。這幾個地區的共同特點是擁有良好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産業配套基礎,擁有當地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一大批通曉外語的軟件人才、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軟件企業在此形成了群體優勢,並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軟件産業鏈。近年來國傢在促進軟件出口方面的扶持力度有所增強。經國傢發改委、商務部和信息産業部批準,建立了北京、深圳、上海、天津、大連和西安等國傢軟件出口基地,為其創造良好的政策、人才、技術、資金、市場和出口條件,充分發揮集聚效應和規模優勢,形成了以國傢軟件出口基地中的國際化軟件企業為竜頭,輻射周邊地區,帶動全國軟件出口的産業格局。
  2、從微觀的企業層面來看,發展質量有待提高。
  本土軟件企業規模還比較小。微軟、IBM、Oracle等跨國軟件企業由於資金實力雄厚,發展速度十分迅速,研發人員規模基本都在3000-5000人左右。但是本土的研發型軟件企業一般都衹處於1000人以下,很難開展戰略性的長期基礎研發項目。即便是企業規模發展十分迅猛的純粹軟件外包企業中,出現中訊、文思、博彥等一批員工達到3000人左右、出口超過千萬美元的企業,但是相對印度的TCS、Infosys等員工超過5萬人、經營規模達到5億美元的大型外包企業而言,中國外包企業規模還是比較小,難以承接到大型軟件外包項目。
  CMM、ISO等各類認證沒有達到真正提升企業管理能力的目的。各類認證是企業能夠提供相應産品質量的基礎保證,是軟件企業開拓離岸外包市場的敲門磚。但是目前一方面通過高等級認證的軟件企業比較少,另一方面即便是通過高等級認證的軟件企業,也難以被認為具備管理大型軟件外包項目能力的企業。原因是許多軟件外包企業本末倒置,一昧地參加各類認證,而不是將認證視為提升企業研發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這樣的結果是即便在初期發包企業基於高等級的認證發包一些項目,但在實際合作中會逐漸認識到企業的真正能力而終止長期的合作。
  二、中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主要經營模式分析
  根據對大量從事國際軟件外包企業的調研可以歸納出,目前中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企業經營模式有以下四種,其主要特點如下:
  1、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的軟件研發機構
  (1)成本中心型。看重的是中國優秀的研發人員和低廉的人工成本,可以在實現提高研發效率和産品研發質量的基礎上降低成本。
  (2)主要承接母公司的軟件開發項目,一般不在本土承接業務,業務技術層級比較高。這類企業一種是母公司內部發包的以軟件産品研發為主的項目,按照跨國公司內部水平分工的模式,主要從事公司核心軟件産品的開發和研究工作,其中有許多研究項目關係到未來軟件的發展方向,是提升公司整體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舉措;一種是母公司以總承包商的形式承接海外其它最終客戶的軟件服務訂單,而將訂單中具體研發任務發包到中國,較為典型的有日本軟件巨頭在中國的分支機構,技術示範效應十分明顯。
  (3)結算基本上都是跨國公司內部定價,在稅收等方面的經濟收益不明顯,但是可以通過人才培養、技術示範獲得間接收益。
  (4)就業人數穩定增長,不會像專門從事外包業務的軟件企業增長那麽迅速。
  (5)企業類型比較復雜,其中既有服務業企業,也有製造業企業,更多的是跨國軟件企業。
  由於中國具備大量優秀、成本相對較低的軟件研發人員,這對人才缺乏的發達國傢的跨國公司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一般而言這類企業承接的項目技術含量較高,大多進入到中上流工程,對中國自主軟件研發能力的提升有比較大的幫助,比較吻合中國的資源條件和發展定位。
  2、跨國軟件公司在中國設立的市場開拓機構
  (1)利潤中心型。目的很明確,就是市場驅動,為了開拓中國本土巨大的軟件市場,是純粹的利潤中心。這類企業對國民經濟的稅收貢獻和就業貢獻較大,資源消耗少,有利於中國提升産業結構。
  (2)競爭能力比較強大。一是具備成熟的軟件中間件和高效的軟件研發能力,二是具備對金融、電信、製造、政務等特定行業專業知識的深入理解,通過二者的結合形成核心競爭力來開拓中國本土的軟件開發業務。
  (3)短期內對傳統的中國軟件企業有一定擠出效應,但長期看來競爭效應和示範效應會更為明顯,在這種競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中國軟件企業一定具備比較強大的國際競爭能力。
  (4)軟件的技術含量較高,項目的技術示範效應比較明顯,對軟件應用企業的勞動生産率提高有着明顯效果。如中國建設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通過應用IBM等跨國軟件公司的係統,大大提升了服務效率和水平。
  (5)這類公司基本上在中國同時會設立軟件研發機構和市場開拓機構。大部分情況下,軟件研發機構和市場開拓機構的業務並沒有關聯,一般都同時隸屬於總部管理。市場開拓機構中也會有一定的技術支持人員以方便市場開拓之用,衹有當在中國的業務開拓過程中,確實需要研發機構提供技術支持時,彼此之間纔會有業務上的聯繫。
  3、中國本土純粹的國際軟件外包企業
  (1)是純粹的利潤中心,主要承接來自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傢的軟件外包業務,以此獲得規模經濟上的收益。
  (2)公司創始人一般都與跨國軟件企業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大多數企業的領導人或技術骨幹具有海外留學或軟件開發經歷。往往是這些創始人在跨國公司工作中看到外包業務機會,開始創立這樣的企業。也就是說,外包業務開展之前企業並不存在。
  (3)發包企業看重的主要的人力成本的優勢,承接的項目加工性質比較明顯。從全球分工的角度看,這類業務一般處在軟件研發中垂直分工中産業鏈比較低端的部分,技術含量不高,增值空間較小。
  (4)企業增長速度十分迅速。以承接跨國公司離岸研發中心、跨國軟件企業分包業務為主。對藍領軟件工人有着強大需求,許多企業在幾年內就能達到3000人左右的規模,對於解决大學生就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5)業務再轉移的風險較大。由於這類企業主要依靠成本優勢生存,比較少地擁有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一旦出現新的人力資本較低、合適人才數量充足的新興市場,發包方很容易為了降低成本而將業務轉移出去。
  由於軟件外包首先出現在跨國公司進入較多、本地軟件人才充足的地區,所以這類企業首先在北京、上海得到快速發展。但由於這類模式的成本敏感特性和北京、上海成本較高的影響,已經出現嚮西安、成都等二綫城市轉移的現象。從發展趨勢看,這類企業可能出現企業總部和核心研發團隊在北京和上海、大量低層次的編碼和測試人員在其他城市的局面。
  4、中國本土研發型的軟件外包企業
  (1)擁有較強的軟件研發能力。一般都是依托過去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在承接外包業務以前就已經存在。發包企業看中的不是人力成本的優勢,而主要是開發經驗和開發效率。
  (2)企業可以通過承接外包業務中獲得的經驗為自身的軟件産品開發和本土企業服務,技術效應比較明顯。
  (3)從全球分工角度看,這類企業承接的一般都是水平分工業務,提供的是端到端服務 (end-to-end services),技術含量比較高,增值空間比較大,項目研發性質比較明顯。
  (4)容易成為發包企業的戰略性合作夥伴,長期合作的可能性較大,發包企業將業務再轉移的風險較小。
  (5)服務合同持續時間長。這類合同一般需要進行長期的合作,軟件外包提供商和發包商之間需要經過長期的合作,才能開發出知識含量高、具有前瞻性的軟件産品。
  這類企業是中國實現自主創新能力突破的重要所在,這些企業本身就具備較強的研發能力,現在又可以承接到國際上技術先進的軟件研發項目。政府如果給予相應的資金、人才方面的支持,很容易促使這些企業將在國際軟件外包中學習到的先進技術應用到國內市場,需要政府給予高度關註。
  三、中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貢獻和需求要素分析
  1、直接經濟貢獻。近3年來,軟件的出口增速基本上高於同期貨物出口增速,在服務貿易總量中的比重也在不斷增加,成為外貿出口的新增長點。2004年外資(含港澳臺)軟件企業數量儘管衹占11.9%,但是資産總額占23.1%,就業占25.3%,營業收入占35.1%,這說明外資軟件企業的資本含量和單位人員産出效率都比較高。
  2、創造就業機會。由於跨國公司十分看好中國的軟件人才素質和市場機會,紛紛加大在中國設立研發機構和市場開拓機構的力度。以微軟亞洲工程院為例,從2003年設立之初的20人發展到2006年的400人,間接受益於微軟亞洲工程院項目的國內合作夥伴員工從2004年的300名上升到2006年的2000多人。與此同時,純粹以承接軟件外包的本土企業發展速度更快,以北京文思公司為例,1995年成立時衹有5人,到2006年9月份已經達到2400人。其中本科畢業的占70%,有研究生以及具有海外背景的達到30%,能夠熟練使用英語的技術人員達到90%。
  3、産生技術外溢效應。由於大量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的軟件研發機構承接的研發項目都是全球水平分工上的高技術項目,本土軟件企業隨着自身實力的增強,承接的軟件外包項目層級也在不斷提升。通過這些項目的合作開發、跨國公司的人員回流和企業間的學習模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將國際上先進的軟件研發技術和軟件項目研發管理經驗帶到本土的軟件企業中,促進本土軟件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
  4、形成産業集群。産業集群的形成可以發揮行業的規模效應,有效降低軟件外包企業的外部成本。許多城市在軟件外包發展初期,企業散落在全市各處。自軟件園區開始建設以來,集中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大型軟件外包企業,産業集聚度明顯提高。以中關村軟件園為例,到2004年底,軟件園入區企業217傢,僅占全市軟件企業數5713傢的3.8%;就業1.36萬人,僅占全市軟件産業就業12.79萬人的10.6%;但是營業收入達到91.8億元,占全市325.4億元的28.2%,出口0.35億美元,占全市2.38億美元的14.7%。這充分說明軟件園區的企業在軟件産業的價值鏈上所處的位置較高,人均産值較大,産品國際化程度較高。軟件外包企業在園區內集聚之後,圍繞軟件外包形成了包括咨詢、培訓、咨詢、開發、分包、風險投資為一體的産業鏈,通過園區的基礎設施、品牌效應、風險投資、人才匯集等方面的資源共享,促進企業之間的技術學習交流和市場競爭,使園區的整體效益大於各組成部分的效益總和。
  5、培育國內軟件市場等外部性效應。過去很長時間國內各界衹重視硬件,對軟件的價值認識不足。Oracle、IBM等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初期,不得不將硬件價格提得很高,將軟件價格報低,甚至白送,而從硬件價格中將軟件價值進行回收。在長期的競爭合作中,社會各界尤其是企業對軟件在提升競爭力方面的認識日益加深,這對國內軟件市場的培育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此外,跨國軟件企業的進入還在客觀上促使政府提高知識産權保護水平,改善電信、電力等基礎設施條件和管理服務水平,提高其他行業的生産效率。
  應該註意到的是,由於不同外包模式的目的不同,其對承接國經濟發展的貢獻也有所不同,有的在就業方面貢獻很大,有的在稅收方面貢獻很大,有的在技術引進吸收方面的貢獻很大。具體見下表:
  不同類型外包模式的貢獻效果分析
  外包企業模式 跨國公司設立的軟件研發機構 跨國公司設立的市場開拓機構 本土純粹軟件外包企業 本土研發型軟件外包企業
  典型企業 Microsoft亞洲研究院、Oracle、野村綜研、路透集團 IBM中國公司、SAP、SUN、Unisys、TCS 文思創新;博彥科技;軟通動力 用友軟件工程、方正國際、中科開元
  企業特點 性質 附屬機構 子公司 獨立公司 依托高校、科研機構的獨立公司
  項目來源 母公司 中國市場 國外市場 國外市場
  項目技術含量 高 高 低 高
  合作雙方關係 緊密 緊密 鬆散 戰略性合作夥伴
  轉移風險 小 小 大 小
  增長速度 穩定 快速 快速 穩定
  對國民經濟的貢獻 稅收 很少 很高 一般 高
  出口 很大 少 大 大
  就業 一般 多 大 一般
  技術 可以帶來國際最為先進的軟件技術 行業間的後嚮技術效應明顯 管理示範效應明顯 可以接觸到國際最先進的技術
  環境 産業發展號召力強,對形成良好的軟件發展環境十分重要 培育國內軟件市場;短期有擠出效應,長期有競爭和示範效應 進行産業鏈配套 利於提高中國自主創新能力的聲譽
  所需要素 人才 大量技術素質高、成本低的高端人才 大量行業專業人才;軟件二次開發和技術支持人員 大量軟件藍領工人 大量高素質技術人才
  技術 對技術交流的氛圍要求高 要求有專業知識,並瞭解中國企業的技術特點 對企業管理技術要求高 要求有較強的技術研發能力
  資金 主要依靠母公司劃撥 需要大規模並購時的大量資金
  市場 依賴母公司業務,對市場要求不高 要求有龐大的國內市場 主要面嚮國際市場 面嚮國際市場,提高為國內服務能力
  其他 對人力成本和房租、電信等商務成本比較敏感
  資料來源:根據企業調研分析整理所得。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開展國際軟件外包不僅可以帶來經濟、就業上的貢獻,還會帶來很大的技術外溢。值得註意的是,不同外包模式産生的貢獻和需求的資源條件不一樣,與此同時不同城市的資源稟賦也是不一樣的,二者必須實現良性對接,纔可能促進産業的良性發展。北京、上海有大量總部性公司,高端人力資源較為豐富,但是人力成本和房租、水電、電信等商務成本較高,這樣的資源條件决定這兩個城市可以作為中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竜頭城市,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重心應定位在兩個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産業環節:軟件研發和軟件市場開拓。而西安、大連、成都等城市擁有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商務成本相對較低,人員流動性小,適合開展簡單的、對成本比較敏感的軟件編碼、測試、本地化和BPO業務中的數據處理、文檔管理等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業務。
  四、製約中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因素分析
  企業是市場主體,許多關係到企業競爭力的問題需要企業自身去做,但是一些涉及到外部制度環境的問題需要政府着力加以解决。從調研中發現,中國要大力承接國際軟件外包業務,政府在提供支持、創造環境方面還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1、政府財稅支持政策定位不明確。
  目前中國對軟件産品研發和CMM認證、軟件出口、出國參展、軟件人員的稅收返還等都有一定優惠,但是在承接軟件外包的定位上還不明確,尤其是目前發展較好的幾個主要城市,認為衹要是外包就符閤城市發展特點,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外包企業都給予支持,而沒有看到不同的承接模式要求不同,城市間存在比較明顯的惡性競爭,不利於在國際市場上樹立“中國外包”的良好形象。
  在軟件企業的認定上衹認定軟件産品企業,大量符合國際發展潮流的軟件服務外包企業難以享受到這些政策。
  2、知識産權保護力度還有欠缺。研發型軟件企業對知識産權保護十分重視,尤其是在企業還沒有獲得知識産權之前的商業機密保護,BPO型的軟件企業對商業機密的保護要求很高。儘管國內有完整的法律制度,但是在商業機密和數據信息等方面的保護上衹有當違法造成損失之後才能進行懲罰,而且懲罰力度較小。曾經有一個日本高端研發項目發包到北京,由於接包企業的一個員工對企業管理不滿,聲言要在網上公佈企業的研發進度和成果,引起日本企業高層的高度關註。事後由於制度上的缺失,認為該員工沒有産生實際的損害後果,沒有承擔任何民事和刑事責任,致使日本發包企業不再將項目發包到中國。因為他們認為一旦造成泄漏,將會給自己造成巨大損失,這也是許多高質量的外包項目難以發包到中國的重要原因。
  3、高端人才依然比較緊缺。
  儘管中國的軟件人才較多,但是真正符合産業發展需求的高端人才依然缺乏,尤其是既懂行業專業知識、又懂軟件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嚴重不足。留學歸國人員以及在跨國公司工作的高層人員對母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中國儘管在留學生數量、吸引留學生歸國創業的吸引力方面有很大優勢,但目前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4、行業協會發展服務能力有待提高。儘管目前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但在産業發展趨勢研究、將行業發展睏境與政府溝通、規範和引導人員合理流動、推介中國承接軟件外包的特點環境方面與印度的NASSCOM相比還有很大不足。
  5、融資環境需要改善。軟件外包企業融資睏難。融資問題對於軟件企業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由於中國傳統的銀行貸款需要固定資産抵押,而軟件企業作為一個服務業企業往往衹有比較少的固定資産。
  五、中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政策建議
  1、有針對性地提供財稅支持。
  國傢有關部門應研究中國促進國際軟件外包發展的宏觀政策,加大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對城市的發展定位加以引導。
  改革現行軟件企業認定辦法,將從事軟件服務業務的企業認定為軟件企業,享受軟件企業相關支持政策。
  改革對企業CMM、ISO等認證的支持方法。提供支持的政府部門需要進行考核,企業是否確實通過認證而提高了企業管理能力。促進企業改變觀念,通過認證切實達到提高企業管理能力的目的,而不是為認證而認證。
  政府可以通過完善信用體係,解决銀行貸款的後顧之憂。打通出口信用保險、擔保、風險投資等多種融資渠道,改善軟件外包企業融資環境。
  2、完善知識産權保護體係。盡可能製定法規,降低侵犯知識産權和商業機密的打擊門檻,加大打擊力度,加強知識産權、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保護。
  3、進一步加大人才儲備。主要要解决高端人才的問題。中國有大量高素質人才到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傢學習,有許多直接留在當地跨國公司就職,他們瞭解國際上先進的軟件技術、項目管理經驗和行業專業知識,通過製定一定的政策導嚮(從調研中反映出來,主要是要解决好他們的子女就學),加強宣傳推廣,吸引留學人員回國發展是一個很好的人才儲備途徑。此外,可以建立多層次的軟件人才培訓體係,培養既懂英語、軟件專業知識,還具備行業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4、提高行業協會服務能力。藉鑒印度NASSCOM的發展經驗,維護正當的市場競爭秩序,一方面促進軟件需求方瞭解軟件價值,培育並規範國內軟件市場,另一方面規範軟件外包企業的經營行為,尤其是在國際競爭中避免打價格戰等惡性競爭。聯合大中小型會員,以共同品牌開拓國際市場。推廣中國的軟件發展環境,使全球軟件發包企業瞭解中國的軟件研發實力和不同城市的發展定位。
  5、創造條件協助企業開拓軟件外包市場。國際外包市場開發和國內軟件市場發展並重。從某種意義上講,國內軟件市場是國際軟件市場的重要構成,這從國際軟件企業大量進入中國就可以得到證實。與印度相比中國存在巨大的國內軟件外包市場,這是中國軟件企業開展外包業務的一個重要領域。要在目前日本市場的基礎上,力爭使承接的項目往價值鏈的高端爬升,同時要重視開拓歐美市場。發揮中國製造業發達的優勢,大力開展嵌入式軟件開發,做到單體軟件開發和嵌入式軟件開發並重。簡化出國簽證手續和外籍人員在中國工作簽證的手續,為人才的國際流動創造條件。
  軟件外包的發展趨勢
  BPO成為未來外包發展的趨勢。
  合作關係及無縫集成模式將成為外包的主要方式
  外包市場集中度較高
  外包市場成熟,形成了規範的外包市場
  IT外包在行業中的應用深入
  國內的外包服務市場的發展趨勢為:
  由市場不成熟高度分散走嚮市場逐漸成熟集中
  國內外包市場保持快速增長。
  中國將成為繼印度後新的外包産業中心
  IT外包服務結構轉化,服務嚮高端發展
  當前中國的軟件外包
  這次全球金融海嘯,使美國華爾街的金融行業陷入空前危機,五大投行陸續倒閉,金融業紛紛開始裁員減薪。高度依賴美國和歐洲金融服務需求的全球離岸外包行業,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2009年1月14日,世界知名的咨詢公司麥肯錫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球離岸外包産值於2007年達到了600億美元,而中國衹占整個市場不到10%的份額。
  另外,2008年1月到9月,金融業價值2000萬美元以上的大型外包合同數量從130份減少到了大約100份,合同總金額也從180億美元下降到110億美元。
  作為全球服務外包市場上的參與者,中國軟件服務外包産業也遭遇了嚴重的打擊。據麥肯錫對中國14個城市的75傢軟件和IT服務公司,以及中國政府部門許多官員和中國服務外包園區管理者的訪談顯示,中國服務外包産業的發展速度仍不夠快。
  阻礙中國服務外包産業發展的原因在哪裏?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國內服務外包行業又該如何應對?在實體經濟受到衝擊、IT支出減少、軟件訂單壓縮、人民幣升值、軟件出口面臨壓力的特殊時期,能給睏境中的中國軟件業帶來發展機遇嗎?
  目前,中國服務外包産業載體形成了“三大集群”(環渤海産業集群、長三角産業集群、珠三角産業集群)、“東西映射”(中西部地區與東部三大集群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合作)的格局。作為國傢重點扶持的服務外包基地城市,重慶、成都、西安、武漢擁有強大的政策支持、豐富的信息科技人才和極具競爭力的成本結構,是內陸地區發展服務外包産業最具潛力與優勢的所在。但科爾尼管理顧問全球副總裁張天兵認為,中西部發展軟件外包業務與沿海軟件外包城市相比,內陸城市不具備語言優勢。大連擁有大量精通日語的人才,因此可以着重發展對日軟件外包;深圳因為粵語優勢,可以從港澳地區拿到來自歐美的二次軟件外包轉移訂單,而中西部城市不具備這些優勢。對此,中西部城市一方面要加強對熟練掌握一兩門外語軟件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將外需和內需訂單相結合,形成具有中西部特色的離岸外包與在岸外包齊頭並進的産業結構。
  此外,一係列關鍵問題的存在也在繼續妨礙着行業的更大發展。首先,行業依然呈高度分散格局。中國尚未出現一傢達到相當規模的(服務外包收入超過 10億美元)的企業。行業中缺乏與世界頂尖企業規模相媲美的大型企業,不能有效地獲取價值,特別是在大的外包和集成項目,或需要規模效應的領域,如基礎設施外包。這也正是中國為何在全球服務外包領域內知名度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相對於其他更知名的服務外包目的地,中國依然缺乏明確的價值定位。跨國企業的IT决策者常常提到不瞭解在中國成功實施大型服務外包項目的成功先例,以及始終抱有中國更適合充當全球製造中心(儘管近年來已取得一定改觀),而不是新興的服務外包大國的觀念。同時,對於對華外包的潛在風險也存在相當程度的誤解,譬如中國知識産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第三,國內潛在發包企業並沒有産生足夠的需求來促進國內服務供應商的增長。麥肯錫所調查的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中,有51%指出國內客戶希望將關鍵業務支持部門控製在企業內部的思維習慣,是這些企業沒有外包更多業務的首要原因。結果是,國內市場始終沒有形成國內服務外包企業的強大增長支柱,或是對國際服務供應商的巨大吸引力。
  儘管此次金融危機對服務外包行業可能會有短期的負面影響,但對中國的服務外包企業來說,危機裏藴藏着更多的機遇。據瞭解,美國6大金融機構中的5傢打算繼續保持或擴大今後6-12個月內服務外包和離岸的計劃。
  這次金融危機使發達國傢的許多擁有優質技術和客戶網絡的信息服務企業的資産價格大幅縮水,為擁有充裕資金,同時戰略上可以産生協同效應的中國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潛在並購機會。正如打開全球市場對中國的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而言,是實現增長目標的關鍵,中國市場也會是全球企業拓展和深化業務組合的機會(尤其在目前發達國傢市場疲軟的情況下)。中國的服務供應商可以與國際服務商組成戰略合作聯盟,通過提供國內客戶關係來引進國際合作夥伴新的服務能力。
  而且,隨着全球金融危機的發展,會出現熟悉國際市場客戶、掌握豐富行業經驗的專業人士將要尋找進一步的職業發展的機會,除了為像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大國的優秀企業工作的前景,如果企業能營造適當的工作環境——包括有競爭力的薪酬、能夠升遷至高層職位的職業發展路徑以及包容多樣性的企業文化,則可以吸納更多發達國傢經驗豐富的外包專業人士加盟中國企業。
  中國正處在發展服務外包行業的關鍵十字路口,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但衹要把握機遇,仍然有機會創造輝煌。
  軟件外包英文詞彙軟件外包=software outsourcing
  離岸軟件外包=offshore softwareoutsourcing
  駐點外包=onsite outsourcing
  服務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SO)
  商務外包=bussiness procceing outsourcing (BPO)
相關詞
軟件大連咨詢顧問山西軟件通用電氣企業類日本蘇州
cobolITcmmierpOA定製化開發酒店管理軟件等計算機
it科技公司高科技網站開發軟件公司更多結果...
包含詞
軟件外包裝軟件外包園軟件外包方向
軟件外包服務對日軟件外包軟件外包項目管理
南昌軟件外包公司2030軟件外包軟件外包:技術外溢與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