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絲 : 交通運輸 : 橡膠及製品 : 五金工具 : 水力 > 輪胎
目錄
No. 1
  汽車(拖拉機、飛機等)車輪與地面接觸的彈性部件。用橡膠或橡膠織物製成,裝在輪輞上,用以支承車輛重量,緩和外界衝擊,提高與路面間的附着係數。有實心輪胎和充氣輪胎兩種。前者僅應用於高負荷、低速、短距離運輸車輛上;後者應用廣泛,一般由外胎、內胎和墊帶組成。
lún tāi lún tāi
  環繞並裝配到胎環上的連續的實心、半實心或充氣的橡膠墊
No. 3
  汽車、拖拉機、自行車等交通運輸工具的輪子外圍安裝的環形橡膠製品。一般分內胎外胎兩層。內胎較薄,可以充氣;外胎厚,耐磨,可以保護內胎。輪胎中充滿壓縮空氣以後,可以減弱沿地面行駛時産生的震動。通稱車胎或輪帶。 雁翼 《白楊頌·工程汽車隊》:“不知道磨破了多少輪胎,不知道將多少塊頑石軋爛。”
No. 4
  在各種車輛或機械上裝配的接地滾動的圓環形彈性橡膠製品。
  通常安裝在金屬輪輞上,能支承車身,緩衝外界衝擊,實現與路面的接觸並保證車輛的行駛性能。輪胎常在復雜和苛刻的條件下使用,它在行駛時承受着各種變形、負荷、力以及高低溫作用,因此必須具有較高的承載性能、牽引性能、緩衝性能。同時,還要求具備高耐磨性和耐屈撓性,以及低的滾動阻力與生熱性。世界耗用橡膠量的一半用於輪胎生産。
輪胎的組成
  輪胎通常由外胎、內胎、墊帶3部分組成。也有不需要內胎的,其胎體內層有氣密性好的橡膠層,且需配專用的輪輞。世界各國輪胎的結構,都嚮無內胎、子午綫結構、扁平(輪胎斷面高與寬的比值小)和輕量化的方向發展。外胎由胎面、胎側、緩衝層(或帶束層)、簾布層及胎圈組成。用於承受各種作用力。胎側是輪胎側部簾布層外層的膠層,用於保護胎體。簾布層是胎體中由並列挂膠簾子綫組成的布層,是輪胎的受力骨架層,用以保證輪胎具有必要的強度及尺寸穩定性。緩衝層(或帶束層)為斜交輪胎胎面與胎體之間的膠布層或膠層,用於緩衝外部衝擊力,保護胎體,增進胎面與簾布層之間的粘合。胎圈是輪胎安裝在輪輞上的部分,由胎圈芯和胎圈包布組成,起固定輪胎作用。輪胎的規格以外胎外徑d、胎圈內徑或輪輞直徑d、斷面寬b及扁平比(輪胎斷面高h/輪胎斷面寬b)等尺寸加以表示,單位一般為英寸(in)(1in=2.54cm)。汽車輪胎是橡膠與纖維材料及金屬材料的復合製品,製造工藝是機械加工和化學反應的綜合過程。橡膠與配合劑混煉後經壓出製成胎面;簾布經壓延、裁斷、貼合製成簾布筒或簾布捲;鋼絲經合股、包膠後成型為胎圈;然後將所有半成品在成型機上組合成胎坯,在硫化機的金屬模型中,經硫化而製成輪胎成品。
輪胎的分類
  輪胎常見的分類方式是按照結構劃分為斜交綫輪胎、子午綫輪胎。子午綫胎與斜交綫胎的根本區別在於胎體。斜交綫胎的胎體是斜綫交叉的簾布層;而子午綫胎的胎體是聚合物多層交叉材質,其頂層是數層由鋼絲編成的鋼帶簾布,可減少輪胎被異物刺破的幾率。
   從設計上講,斜交綫輪胎有很多局限性,如由於交叉的簾綫強烈摩擦,使胎體易生熱,因此加速了胎紋的磨損,且其簾綫佈局也不能很好地提供優良的操控性和舒適性;而子午綫輪胎中的鋼絲帶則具有較好的柔韌性以適應路面的不規則衝擊,又經久耐用,它的簾布結構還意味着在汽車行駛中有比斜交綫小得多的摩擦,從而獲得了較長的胎紋使用壽命和較好的燃油經濟性。同時子午綫輪胎本身具有的特點使輪胎無內胎成為可能。無內胎輪胎有一個公認優點,即當輪胎被紮破後,不像有內胎的斜交綫輪胎那樣爆裂(這是非常危險的),而是使輪胎能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氣壓,提高了汽車的行駛安全性。另外,和斜交綫輪胎比,子午綫輪胎還有更好的抓地性。
   下面我們所談的輪胎僅指目前轎車所普遍使用的子午綫胎,俗稱真空胎或原子胎。
如何識別輪胎標記
  輪胎是汽車的重要部件,在汽車輪胎上的標記有10餘種,正確識別這些標記對輪胎的選配、使用、保養十分重要,對於保障行車安全和延長輪胎使用壽命具有重要意義。
  輪胎規格:規格是輪胎幾何參數與物理性能的標志數據。輪胎規格常用一組數字表示,前一個數字表示輪胎斷面寬度,後一個數字表示輪輞直徑,均以英寸為單位。中間的字母或符號有特殊含義:“x”表示高壓胎;“r”、“z”表示子午胎;“一”表示低壓胎。
  層級:層級是指輪胎橡膠層內簾布的公稱層數,與實際簾布層數不完全一致,是輪胎強度的重要指標。層級用中文標志,如12層級;用英文標志,如″14p.r″即14層極。
  簾綫材料:有的輪胎單獨標示,如“尼竜”(nylon),一般標在層級之後;世有的輪胎廠傢標註在規格之後,用漢語拼音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如9.00-20n、7.50-20g等,n表示尼竜、g表示鋼絲、m表示棉綫、r表示人造絲。
  負荷及氣壓:一般標示最大負荷及相應氣壓,負荷以“公斤”為單位,氣壓即輪胎胎壓,單位為“千帕”。
  輪輞規格:表示與輪胎相配用的輪輞規格。便於實際使用,如“標準輪輞5.00f”。
  平衡標志:用彩色橡膠製成標記形狀,印在胎側,表示輪胎此處最輕,組裝時應正對氣門嘴,以保證整個輪胎的平衡性。
  滾動方向:輪胎上的花紋對行駛中的排水防滑特別關鍵,所以花紋不對稱的越野車輪胎常用箭頭標志裝配滾動方向,以保證設計的附着力、防滑等性能。如果裝錯,則適得其反。
  磨損極限標志:輪胎一側用橡膠條、塊標示輪胎的磨損極限,一旦輪胎磨損達到這一標志位置應及時更換,否則會因強度不夠中途爆胎。
  生産批號:用一組數字及字母標志,表示輪胎的製造年月及數量。如“98n08b5820”表示1998年8月b組生産的第5820衹輪胎。生産批號用於識別輪胎的新舊程度及存放時間。
  商標:商標是輪胎生産廠傢的標志,包括商標文字及圖案,一般比較突出和醒目,易於識別。大多與生産企業廠名相連標示。
  其它標記:如産品等級、生産許可證號及其它附屬標志。可作為選用時參考資料和信息。
  輪胎標記一般都標志得比較規範,識別清楚後就可放心選購和使用了。
  以下是一個常見的輪胎規格表示方法:
  例:185/70r1486h
  185:胎面寬(毫米)
  70:扁平比(胎高÷胎寬)
  r:子午綫結構
  14:鋼圈直徑(寸)
  86:載重指數(表示對應的最大載荷為530公斤)
  h:速度代號(表示最高安全極速是210公裏/小時)
如何選購輪胎
  瞭解了輪胎的基本知識,還衹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考慮如何買適合自己轎車的輪胎了,在選擇時,除了要瞭解自己轎車需要的輪胎規格外,還要註意下面幾個方面。
  首先優先考慮原廠輪胎,原廠輪胎是最能配合汽車速度及汽車的最大載重的,因此從理論上說,在更換輪胎時應優先考慮。
  其次留意輪胎花紋,汽車輪胎上的花紋,除了起到美觀的效果之外,對輪胎的性能也有極大的影響。經常在深圳行駛的汽車,應該選擇那些排水性比較好的花紋輪胎,比如有規則的小塊狀的花紋;而需要越野和跑長途的汽車,則可以選擇大塊狀的花紋。
  最後如果你對車輛原來的操控性不滿意,可以考慮更換扁平比更低的輪胎,對很多車型來說,改善車輛外觀及操縱性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便是更換低扁平比的輪胎。每一種款式的輪胎都有它們特定的功能,因此在選擇輪胎時,應該問清楚什麽款式的輪胎適合怎麽樣的駕駛習慣,這樣車子行駛時纔更安全,花在輪胎上的錢也更為值得。
  在購買輪胎的時候,不要衹看價格,應該嚮專業人士請教,他們會幫你準確地配好適當的輪胎
  在選擇輪胎的時候,還要註意,千萬不要把不同類型的輪胎混合使用,比如說把比較適合越野車使用的輪胎,和一般汽車的輪胎放在一起,或者把定嚮的跑車輪胎和一般的胎輪混合使用。
  當然在選購中還要盡量避免翻新胎,目前深圳特別是一些街邊小店經常會將一些翻新胎以次充好銷售,消費者在選購中一定要留意。鑒別翻新胎的方法很簡單:最常見的就是觀察輪胎的色彩和光澤,翻新後的輪胎顔色和光澤都比較黯淡,因此碰上這樣的輪胎千萬不要盲目購買。
  專業的師傅則是通過輪胎上的那些標志來鑒別輪胎,汽車輪胎上都有一些突起的標志,標明輪胎的型號和性能,這些就是鑒別翻新輪胎的突破點。翻新過的輪胎的標志都是翻新後重新貼上去的,而嶄新輪胎的這些標志則是和輪胎一體的,鑒別方法就是用手指甲抓撓這些標志,一般翻新胎的這些標志貼得都不是很緊,能抓掉的必是翻新胎無疑。
  近幾年來,國外轎車輪胎的發展潮流是越來越多地使用大寬度、大內徑和低扁平比的輪胎。而目前國産轎車采用較多的還是小寬度、小內徑和高扁平比的輪胎。高扁平比的輪胎由於胎壁長,緩衝能力強,相對來說舒適性較高,但對路面的感覺較差,轉彎時的側嚮抵抗力弱。反之,低扁平比、大內徑的輪胎,因胎壁較短,胎面寬闊。因此接地面積大,輪胎可承受的壓力亦大,對路面反應非常靈敏,轉彎時的側嚮抵抗能力強,使車輛的操控性大大加強。目前國內批量生産的轎車中使用的扁平比最大的輪胎是225/55r16,而許多進口的豪華轎車或運動型轎跑車的輪胎則達到了225/45r17,甚至有的達到245/40r18。車輛裝配大寬度、大內徑、低扁平比的輪胎後,除了操縱性強,外觀視覺效果也給人很威猛的感覺。一般說來,車輛出廠時所配備的輪胎都是廠傢經過反復測試後選擇的最佳規格。如果有車主想要更換輪胎尺寸,必須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不能隨意而為,因為這涉及到很多問題,稍有疏忽就可能對行車安全造成危害。另外,低扁平比輪胎會顯得更“嬌貴”一些,在使用過程中應更註意和愛護。
相關問題
  輪胎的速度等級指的是什麽?
  答: 正式來說,速度等級表明輪胎在規定條件下承載規定負荷的最高速度。字母a至z代表輪胎從4.8公裏/小時到300公裏/小時的認證速度等級。常用的速度等級有:
  q 160公裏/小時 v 240公裏/小時
  r 170公裏/小時 w 270公裏/小時
  s 180公裏/小時 y 300公裏/小時
  t 190公裏/小時 z zr速度高於240公裏/小時
  h 210公裏/小時 zr 如果使用說明中輪胎的規格標示出現zr。如p275/40zr17 93w, 那麽最高速度等級("93w"中的 "w")為270公裏/小時。
  在最近為輪胎標識標準化所做的規定中,除無極變速z速度等級外的所有等級的使用說明中,都包括了速度符號和負載係數。例如:p225/60r15 95h是輪胎的使用說明,表明輪胎的最大負載能力為690公斤,最高速度等級為210km/h。
  問: 我打算買兩衹新輪胎,應裝在前輪還是後輪?
  答: 後輪。在濕路面急轉彎操作時,如果您的前輪首先打滑,您的車即使在轉彎時仍會繼續沿直綫走。這相當於轉嚮不足,可以通過減速然後沿彎道轉嚮。這樣可以讓車子回到車道上。
  但是如果是後輪首先打滑,車子可能會甩尾,這相當於轉嚮過度,衹會更難控製。這需要您沿彎道反方向作出迅速準確的轉嚮糾正,這不是一種自然的反應。控製轉嚮不足比控製轉嚮過度要容易。
  為保持記錄,最佳選擇是更換輪胎時一次購買四衹同一品牌、規格、型號的新輪胎
  問: 如果我衹想買一隻輪胎,我買何種産品,應當安裝在什麽位置?
  答: 衹購買一隻輪胎的唯一恰當的理由是,更換因事故或路面危害而損傷的輪胎,否則全套四衹輪胎都是好的。購買時,應認準與更換輪胎相同的規格、型號、品牌和胎面花紋設計。應用四季輪胎更換四季輪胎。用雪地輪胎更換雪地輪胎。用h速度級的輪胎更換h速度級的輪胎。這樣,您就會享受到更為安全愜意的駕乘體驗。
  問:輪胎使用技巧
  ① 普通汽車輪胎沒有方向性,原則上可以左右互換(不象f1賽車輪胎有嚴格的方向性);
  ② 捷達車建議一般每20,000km前後輪胎互換使用(飛仙:我看的文獻上是說可以後輪平行移至前面,前輪交叉換至後面。原因是由於總的來說汽車輪胎的磨損是前面大於後面,因為前面有轉嚮動作;右面大於左面,因為路有弧度,右面的輪胎行程會更長些。);
  ③ 輪胎的時間性老化不明顯,是否老化、磨損還是行駛里程和路面狀況占了絶大部分的原因;即不能以行駛年限作為判斷是否更換輪胎的標準,而應以行駛公裏數作為主要參數,最關鍵是以輪胎的磨損程度為準(飛仙:可惜現在找不到一個圖,可以明確指示,哪一條花紋磨損至什麽情況就必須盡快更換,請諸位dx尋找);
  ④ 盲目加大輪轂也不好,製動效果會變差。因為製動機構的製動力可能不足;
  ⑤ 使用太寬的輪胎,舒適性、穩定性加強了,但是油耗上升了,製動也會有問題;
  ⑥ 輪胎應盡量成對使用和更換,通過保持一對輪胎有相仿的磨損和工作狀況,來保證車輛的左右平衡(飛仙:應該詳細記錄每個輪胎是何時換上,公裏數如何以及是否補過,以便安排掉換和更換。自己也心裏有底,哪個輪胎是什麽工作狀況);
  ⑦ 一般汽車(豪華車除外)備胎的參數和指標,與正在使用的四條輪胎一模一樣,可以在輪胎出現問題時任意互換使用。但是強烈建議在把破輪胎補好後,換回。備胎仍作為備胎,保持這個輪胎的長期完好,以備不時之需。如果把補好的輪胎作為備胎,可能會發生因為慢撒氣,而發生當你想用備胎時,發現胎是癟的的情況。再有,備胎較新,與舊胎配對使用,也破壞了上述成對使用的原則。
輪胎的簡史
  最早的輪胎是由木頭製造的,這從我國古代的戰車上和國外的紳士馬車上都能看出。後來,當探險傢哥倫布在1493-1496年第二次探索新大陸到達西印度群島中的海地島時,發現了當地小孩所玩的橡膠硬塊,這使他大吃一驚。後來他把這個奇妙的東西帶回了祖國,若幹年以後,橡膠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車輪也逐漸由木製變成了硬橡膠製造。但這時的橡膠輪胎卻還是實心的,走起來還很不舒服,而且噪聲也很大。直到1845年,出生於蘇格蘭的土木技師R·w·湯姆生發明了世界上第二條充氣輪胎,並以《馬車和其他車輛的車輪改良》為題,獲得了英國政府的專利。同年12月10日第一條充氣輪胎誕生。第一個買充氣輪胎的人叫羅列,是個貴族,四個輪胎的價錢合計為四十四磅二先令。1847年《科學·美國》雜志介紹了湯姆生的充氣輪胎,稱其為劃時代的改良。但是,當時的英國,過於註重傳統的紳士化,為了保護馬車,限製蒸汽車的發展,汽車的速度在市區被限定為時速2mile(約3.2km),郊區為4mile(約6.4km)。這樣,湯姆生的發明便沒有了市場,因此,慢慢地也就被人們遺忘了。也就是說,湯姆生的第一次輪胎革命,並未給人類帶來太陽一樣的光明,因為人類所應經受的黑暗似乎還沒有到頭。但是太陽總是要出來的,因為人類以及萬物都需要它,40多年以後的1888年,在愛爾蘭當獸醫的醫格蘭人J·B·鄧祿普先生取得了充氣輪胎的專利。當時,J·B·鄧祿普先生10歲的兒子強尼買了一輛三輪自行車,但是因為當時的輪胎還都是用硬橡膠做的實心輪胎,因此,在滿是石頭的路上行走時很不舒服,兒子的抱怨激發了鄧祿普先生的靈感,因此,被遺忘了四十多年的充氣輪胎再次問世。隨着時代的進步,鄧祿普先生發明的充氣輪胎很快在自行車上得到了應用,並迅速邁嚮了汽車領域,為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初期的充氣輪胎,使用的是用塗有橡膠的帆布當胎體,因為帆布的縱綫和橫綫互相交叉,行走時由於輪胎的變形,導致綫的互相摩擦,這樣,綫就很容易被磨斷,這時的輪胎衹能跑200-300km。1903年,J·F·帕瑪先生發明了斜紋紡織品,這種斜紋紡織品的發明促成了交叉層輪胎的發展,使輪胎的壽命嚮前跨了一大步。因為斜叉的胎體不會再因輪胎的行走而引起摩擦,簾綫不容易被磨斷,所以壽命大大加長。1930年米其林製造了第一個無內胎輪胎;1946年又發明了舉世聞名的子午綫輪胎。因此,輪胎的發展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程,在這漫漫長夜裏,不知有多少代人為之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和高超的智慧。
汽車輪胎花紋的學問
  汽車依靠輪胎支承在路面上,而直接與路面接觸的卻是輪胎花紋。輪胎不僅承載、滾動,而且通過其花紋塊與路面産生的磨擦力,成為汽車驅動、製動和轉嚮的動力之源。
  下面就輪胎花紋的作用以及影響花紋作用的因素等做一分析。
  一、輪胎花紋的作用.
  簡言之,輪胎花紋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加胎面與路面間的磨擦力,以防止車輪打滑,這與鞋底花紋的作用如出一轍。輪胎花紋提高了胎面接地彈性,在胎面和路面間切嚮力(如驅動力、製動力和橫嚮力)的作用下,花紋塊能産生較大的切嚮彈性變形。切嚮力增加,切嚮變形隨之增大,接觸面的“磨擦作用”也就隨之增強,進而抑製了胎面與路面打滑或打滑趨勢。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無花紋(光胎面)輪胎易打滑的弊病,使得與輪胎和路面間磨擦性能有關的汽車性能——動力性、製動性、轉嚮操縱性和行駛安全性的正常發揮有了可靠的保障。有研究表明,産生胎面和路面間磨擦力的因素還包括有這兩面間的粘着作用,分子引力作用以及路面小尺雨微凸體對胎面貌一新微切削作用等,但是,起主要作用的仍是花紋塊的彈性變形。
  二、影響花紋作用的因素影響花紋作用的因素較多,但起主要作用並與汽車使用有關的因素是花紋型式和花紋深度。
  1.花紋型式的影響.
  輪胎花紋型式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主要有3種:普通花紋、越野花紋和混合花紋。
  (1)普通花紋.
  普通花紋適合於在硬路面上使用。它分為縱嚮花紋、橫嚮花紋和縱橫兼有花紋。
  a)縱嚮花紋.
  縱嚮花紋的共同特點是胎面縱嚮連續,橫嚮斷開(圖1a),因而胎面縱嚮剛度大,而橫嚮剛度小,輪胎抗滑能力葉現出橫強而縱弱。這種花紋輪胎的滾動阻力較小,散熱性能好,但花紋溝槽易嵌入碎石子兒。綜合起來看,這種型式花紋適合在比較清潔、良好的硬路面上行駛。例如,轎車、輕型和微型貨車等多選擇這種花紋。
  b)橫嚮花紋橫嚮花紋共同特點是胎面橫嚮連續,縱嚮斷開(圖1b),因而胎面橫嚮剛度大,而縱嚮剛度小。故輪胎抗滑能力呈現出縱強而橫弱,汽車以較高速度轉嚮時,容易側滑;輪胎滾動阻力也比較大,胎面磨損比較嚴重。這種型式花紋適合於在一般硬路面上、牽引力比較大的中型或重型貨車使用。
  c)縱橫兼有花紋.
  這種花紋介於縱嚮花紋和橫嚮花紋之間(圖1c)。在胎面中部一般具有麯折形的縱嚮花紋,而在接近胎肩的兩邊則製有橫嚮花紋。這樣一來,臺面的縱橫抗滑能力比較好。因此這種型式花紋的輪胎適應能力強,應用範圍廣泛,它既適用於不同的硬路面,也適宜和於轎車和貨車。
  (2)越野花紋.
  越野花紋的共同特點是花紋溝槽寬而深,花紋塊接地面積比較小(約40%~60%)。在鬆軟路面上行駛時,一部分土壤將嵌入花紋溝槽之中,必須將嵌入花紋溝槽的這一部分土壤剪切之後,輪胎纔有可能出現打滑,因此,越進駐花紋的抓着力大。根測試,在泥濘路上,同一車型的車輛使用越野花紋輪腫的牽引力可達普通花紋的1.5倍。
  越野花紋分為無嚮和有嚮花紋兩種(如圖2)。有嚮花紋使用時具有方向性。越野花紋輪胎適合於在崎嶇不平的道路、鬆軟土路和無路地區使用。由於花紋塊的接觸壓力大,滾動阻力大,故不適合在良好硬路面上長時間行駛。否則,將加重輪胎磨損,增加燃油消耗,汽車行駛振動也比較厲害。
  (3)混合花紋.
  混合花紋是普通花紋和越野花紋之間的一種過渡性花紋。其特點是胎面中部具有方向各異或以縱嚮為主的窄花紋溝槽,而在兩側則以方向各異或以橫嚮為主的寬花紋溝槽。這樣的花紋搭配使混合花紋的綜合性能好,適應能力強。它既適應於良好的硬路面,也適應於碎石路面、雪泥路面和鬆軟路面,附着性能優於普通花紋,但耐磨性能稍遜。目前,一些貨車和四輪驅動的乘用車多使用這種型式的花紋輪胎
  2.花紋深度的影響.
  花紋愈深,則花紋塊接地彈性變形量愈大,由輪胎彈性遲滯損失形成的滾動阻力也將隨之增加。較深的花紋不利於輪胎散熱,使胎溫上升加快,花紋根部因受力嚴懲而易撕裂、脫落等。花紋過淺不僅影響其貯水、排水能力,容易産生有害的“滑水現象”,而且使光胎面輪胎易打滑的弊端凸現出來,從而使前面提及的汽車性能變壞。
  因此,花紋過深過淺都不好。面客觀規律是使用中花紋將越變越小。為了確保花紋作用的有效性,世界各國都對輪胎花紋磨損極限製定了明確的法規。並在輪胎胎肩沿圓周的若幹等份處模刻輪胎磨耗極限警報標記“”或(和)“TWI”英文標記。當花紋塊凸面磨損距離到花紋溝槽底部約1.6mm(1/16英寸)時,標記處的花紋已被磨平,故顯露出窄橫條狀的光胎面,藉此警示駕駛員,該輪胎已到了必須更換的時候了。
  三、輪胎花紋使用註意事項.
  1.應根據車輛用途經常使用的路況和車速來選擇比較合適的花紋輪胎。對於在一般硬路面上中速行駛的車輛,貨車和客車等宜選用橫嚮花紋或縱橫兼有花紋輪胎;對於經常在高速公路及良好的硬路面上行駛的車輛宜選用散熱性好、橫嚮穩定懷強的縱嚮花紋和縱橫兼有花紋輪胎
  2.隨着車速的提高,胎面與路面間積水來不及排除便會在兩面間形成水膜,將輪胎慢慢托起,在一定條件下甚至完全離開路面,使汽車完全喪失操縱性。這種現象被稱之為輪胎“滑水現象”。影響滑水臨界速度的因素較多,但其中輪胎花紋型式和深信芭為主要因素之一。經常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轎車,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盡量選擇抗滑水輪胎(如圖5)。這種花紋的主要特點是,在胎面中部設計出寬大的排水溝(主溝),在輪胎與路面之間形成較大的排水空間。在主溝兩則有通往胎側的側溝,故排水距離短,排水效率高,從而最大限度地養活了輪胎在濕路面高速行駛可能産生的“滑水現象”,提高了行車的安全性。
  值得註意的是這種花紋具有方向性,安裝時切忌大意.
  3.有嚮花紋輪胎的旋轉方向通常用模壓在胎側的"箭頭",標記表示.如果按照箭頭方向旋轉,即"人字形"花紋尖端先着地,則稱順方向放置反之,則稱反方向旋轉.
  抗滑水輪胎一律按順方向放置提高排水效率,而反嚮放置則排水效率比非滑水輪胎的還要差。
  越野有嚮花紋輪胎,若安裝在驅動橋上,則應順方向旋轉,“人字形”花紋尖端像鏈子嵌入雪泥地,抓着能力強,而且嵌入花紋溝槽中的雪泥可從兩側被擠壓出來,花紋具有自潔性;若安裝在從動橋上的越野有嚮花紋輪胎,由於不輸出牽引力,為減少滾動阻力和磨損起見,故應反方向旋轉。
  綜上所知,輪胎花紋是提高汽車性能,確保行駛安全的重要一環。因此,如何正確選購、安裝和使用輪胎花紋就顯得非常重要。
相關問題
  輪胎的速度等級指的是什麽?
  答: 正式來說,速度等級表明輪胎在規定條件下承載規定負荷的最高速度。字母A至Z代表輪胎從4.8公裏/小時到300公裏/小時的認證速度等級。常用的速度等級有:
  Q 160公裏/小時 V 240公裏/小時
  R 170公裏/小時 W 270公裏/小時
  S 180公裏/小時 Y 300公裏/小時
  T 190公裏/小時 Z ZR速度高於240公裏/小時
  H 210公裏/小時 ZR 如果使用說明中輪胎的規格標示出現ZR。如P275/40ZR17 93W, 那麽最高速度等級("93W"中的 "W")為270公裏/小時。
  在最近為輪胎標識標準化所做的規定中,除無級變速Z速度等級外的所有等級的使用說明中,都包括了速度符號和負載係數。例如:P225/60R15 95H是輪胎的使用說明,表明輪胎的最大負載能力為690公斤,最高速度等級為210km/h。
  問: 我打算買兩衹新輪胎,應裝在前輪還是後輪?
  答: 後輪。在濕路面急轉彎操作時,如果您的前輪首先打滑,您的車即使在轉彎時仍會繼續沿直綫走。這相當於轉嚮不足,可以通過減速然後沿彎道轉嚮。這樣可以讓車子回到車道上。
  但是如果是後輪首先打滑,車子可能會甩尾,這相當於轉嚮過度,衹會更難控製。這需要您沿彎道反方向作出迅速準確的轉嚮糾正,這不是一種自然的反應。控製轉嚮不足比控製轉嚮過度要容易。
  為保持記錄,最佳選擇是更換輪胎時一次購買四衹同一品牌、規格、型號的新輪胎
  問: 如果我衹想買一隻輪胎,我買何種産品,應當安裝在什麽位置?
  答: 衹購買一隻輪胎的唯一恰當的理由是,更換因事故或路面危害而損傷的輪胎,否則全套四衹輪胎都是好的。購買時,應認準與更換輪胎相同的規格、型號、品牌和胎面花紋設計。應用四季輪胎更換四季輪胎。用雪地輪胎更換雪地輪胎。用H速度級的輪胎更換H速度級的輪胎。這樣,您就會享受到更為安全愜意的駕乘體驗。
  問:輪胎使用技巧
  ① 普通汽車輪胎沒有方向性,原則上可以左右互換(不象F1賽車輪胎有嚴格的方向性);
  ② 捷達車建議一般每20,000KM前後輪胎互換使用(飛仙:我看的文獻上是說可以後輪平行移至前面,前輪交叉換至後面。原因是由於總的來說汽車輪胎的磨損是前面大於後面,因為前面有轉嚮動作;右面大於左面,因為路有弧度,右面的輪胎行程會更長些。);
  ③ 輪胎的時間性老化不明顯,是否老化、磨損還是行駛里程和路面狀況占了絶大部分的原因;即不能以行駛年限作為判斷是否更換輪胎的標準,而應以行駛公裏數作為主要參數,最關鍵是以輪胎的磨損程度為準(飛仙:可惜現在找不到一個圖,可以明確指示,哪一條花紋磨損至什麽情況就必須盡快更換,請諸位DX尋找);
  ④ 盲目加大輪轂也不好,製動效果會變差。因為製動機構的製動力可能不足;
  ⑤ 使用太寬的輪胎,舒適性、穩定性加強了,但是油耗上升了,製動也會有問題;
  ⑥ 輪胎應盡量成對使用和更換,通過保持一對輪胎有相仿的磨損和工作狀況,來保證車輛的左右平衡(飛仙:應該詳細記錄每個輪胎是何時換上,公裏數如何以及是否補過,以便安排掉換和更換。自己也心裏有底,哪個輪胎是什麽工作狀況);
  ⑦ 一般汽車(豪華車除外)備胎的參數和指標,與正在使用的四條輪胎一模一樣,可以在輪胎出現問題時任意互換使用。但是強烈建議在把破輪胎補好後,換回。備胎仍作為備胎,保持這個輪胎的長期完好,以備不時之需。如果把補好的輪胎作為備胎,可能會發生因為慢撒氣,而發生當你想用備胎時,發現胎是癟的的情況。再有,備胎較新,與舊胎配對使用,也破壞了上述成對使用的原則。
  檢查汽車的安全性能:汽車安全話輪胎
  檢查汽車的安全性能,不少人衹註意製動係統和轉嚮係統的性能,較少留意輪胎,認為輪胎衹需打足氣就可以了,豈不知在當前的道路條件下,輪胎的技術狀況與製動、轉嚮係統一樣是直接關係到汽車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千裏之行始於足,車主對輪胎應有所瞭解才能安全使用轎車。
  現在的常用輪胎主要有兩種:低壓胎和真空胎。低壓胎含有內胎,多用於普通汽車和摩托車;真空胎沒有內胎,外胎兼起了內胎的作用,多用於轎車和輕型車。真空胎是法國米其林輪胎公司在1959年發明的,都是子午綫輪胎結構,胎內壁緊貼一層內膜令車胎在高速運轉時不易聚熱,內膜有一層密封自粘層,輪胎受到釘子或尖銳物穿破後不易立即泄完氣可使汽車繼續行駛一段距離。
  輪胎的規格由斷面寬度B、斷面高度H和輪輞直徑d表示。低壓胎斷面近似圓形,B~H,因此僅標註B一d就可以了,如常用的7.50—14、9.00—20等,單位是英寸,其中“—”表示低壓輪胎。而真空胎的斷面多是扁形,B>H,兩者的比值反映了輪胎的形狀,為了表述這種關係就以H/B的百分比作為一個參數,稱為扁平率,數字越小輪胎的形狀越扁平。
  轎車真空胎的規格標註除了尺寸參數還有用途參數,用代號規定輪胎的最高安全時速和最大安全負荷量。例如真空胎P165/70R1481T表示是轎車專用輪胎(P),胎寬165毫米,扁平率70,子午綫輪胎(R),輪輞直徑14英寸,輪胎最大負荷462公斤(代號81),最高安全時速190公裏(代號T)。其中負荷代號有六十多個,速度代號有十六個,它們都對應有關限值。
  現代轎車的最高時速一般都達150公裏以上,車速越快或載重越大輪胎變形就越大,變形越大與地面摩擦所産生的溫度就越高,汽車高速運行時輪胎的表面溫度有時可達100攝氏度以上,對輪胎的性能有極大的影響,直接關係到轎車的安全性,因此轎車輪胎都有安全極速代號和最大負荷代號,不同代號的輪胎所采用的混合膠不同,承受高溫和負荷的能力也會不同,因此換胎時要註意這些參數。
  更換輪胎時要記住同一輛汽車上不能混用種類不同,型號不同,胎體結構不同的輪胎,同一軸上的輪胎更要防止混用,如果要更換一邊輪胎,另一邊也要同時更換。輪胎的選用與車輛性能是緊密關聯的,有人用寬闊輪胎更換原車胎以為更安全,但在發動機和汽車重量不變的情況下改用過闊的輪胎會使輪胎的抓地力不夠,在潮濕路面行駛便可能打滑反而不安全。對於跑高速公路的轎車更應對輪胎倍加留意,要時常檢查輪胎有無損傷,氣壓是否合乎標準,因為汽車在公路上高速運行一旦爆胎,整輛汽車就會瞬間産生強大的偏轉力矩,駕駛者是無法控製汽車方向的,極可能會發生車毀人亡的事故,因此對輪胎的質量和選用萬萬不可輕視。
  輪胎安裝
  1、請使用標準輪圈,已變形或損傷之輪圈切勿使用。
  2、輪圈與輪胎組合前,請先清理輪圈與輪胎,不可有雜物留置於內部。
  3、輪圈與輪胎組合前。可使用橡潤滑劑或肥皂水擦拭胎唇輪圈凸緣,請勿使用油性潤滑劑。
  4、輪圈與輪胎組合時應註意嵌合情形,請勿使用超過正常範圍之風壓強行安裝,以免發生危險。
  5、輪圈與輪胎組合需要由輪胎行專門人員來操作,請勿自行組合。
輪胎製造工藝
  1:米其林C3M技術
  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Manufacture,建議譯為:指揮、控製、通訊及製造一體化係統。
  C3M有如下5項技術要點:①連續低溫混煉;②直接壓出橡膠件;③成型鼓上編織/纏繞骨架層;④預硫化環狀胎面;⑤輪胎電熱硫化。
  C3M的關鍵設備是特種編織機和擠出機。C3M技術通過以成型鼓為核心,合理配置特種編織機組和擠出機組而得以實現。特種編織機環繞成型鼓編織無接頭環形胎體簾布層和帶束層,並環繞成型鼓纏繞鋼絲得到鋼絲圈。擠出機組連續低溫(90℃以下)混煉膠料,壓出胎側、三角膠條以及其他橡膠件。
  2:中國MMP技術
  MMP的全稱為:Modular Manufacturing Process;建議譯為:積木式成型法。
  衆所周知,傳統的輪胎生産工藝由四大工序組成:①塑/混煉;②壓延和壓出;③成型;④硫化。現有的輪胎廠,除部分通過購人成品混煉膠而省缺第一道工序外,大多數是上述四道工序全部齊備。
  MMP打破傳統輪胎廠四大工序齊備的模式,將四大工序分割成兩大塊來操作。第一塊包括了傳統工藝的第一道工序(塑/混煉)、第二道工序(壓延和壓出)以及第三道工序的前半部分(胎體成型),第二塊包括了傳統工藝的第三道工序的後半部分(貼帶束層、上胎面)和第四道工序(硫化);執行第一塊生産任務的工廠被稱之為"平臺",執行第二塊生産任務的工廠被稱之為"衛星廠"。平臺負責生産輪胎基本構件並進行預裝配,衛星廠負責整體裝配並完成輪胎製造工藝最後硫化。通常,一個平臺可配置多間衛星廠,構成輻射網絡。
  3:固特異的夏hOPACT技術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Precision Assembly Cellular Technology;建議譯為:集成加工精密成型單元技術。若將縮寫IMPACT看作是單詞Impact,其英文意思為"碰撞、衝擊、影響"。因此,海外業內傳媒有將IMPACT謔稱為Impact的,意喻對傳統製造技術産生衝擊的新技術。
  IMPACT有四大要素(又稱四大單元):①熱成型機(Hot Former);②改進控製技術,提高生産效率;③自動化材料輸送;④單元式製造。上述四要素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合起來使用,而且無論是某個要素還是整個係統與現有的輪胎工藝流程都能夠緊密結合成一體。IMPACT不會像其他新一代輪胎製造係統那樣與現用係統不兼容。
  4:倍耐力MIRS技術
  MIRS的全稱為:Modular Integrated Robotized System;建議譯為:積木式集成自動化係統。
  MIRS的精髓是:以成型鼓為中心,組織生産;多組擠出機配合遙控機械手,實現從膠料擠出到成型鼓直接成型;用胎胚氣密層代替膠囊進行硫化。
  MIRS衹有3道工序:①預製;②成型;③硫化。預製工序有多臺擠出機,每臺擠出機配備規格為1×1.5m的捲取軸架,上挂鋼絲或浸漬簾綫輥筒;架上的多股鋼絲或簾綫進入擠出機的直角機頭,與膠料一同擠出,得到補強膠條,供下遊工序使用。成型工序有3組共8臺擠出機和3對遙控機械手,分成三工位操作。成型鼓為可摺叠式,中空,鼓身由8塊厚20mm鋁板製成,上有小孔使鼓面與鼓腔連通。成型鼓經預熱進人第一工位,並繞軸旋轉;擠出機將膠料擠出到成型鼓上,機械手反復輥壓膠料,擠出空氣,使膠料緊貼鼓面,得到氣密層;由於鼓面是熱的,膠料被預硫化。接着成型鼓進人第二工位,第二對機械手將預製工序生産的各種補強膠條纏繞在成型鼓上,同時第二組擠出機將膠料擠出到成型鼓上,機械手和擠出機交叉操作,逐步形成胎體簾布層、胎圈等。然後成型鼓進入第三工位,第三對機械手貼預製帶束層,擠出機組將隔離膠、胎側膠、胎面膠直接擠出到成型鼓上,經壓實、整形得到完整胎胚。胎胚連同成型鼓一起進人硫化工序,硫化機裝在六工位圓盤運輸帶的立柱上。第一對機械手將未取下成型鼓的胎胚裝入硫化機,合模,往成型鼓腔內通人高壓氮氣,氮氣通過鼓壁的通氣孔逸出到鼓面,使胎胚脹大,從而脫離鼓面並緊貼硫化模內壁,這樣已經預硫化的胎胚氣密層實際上起到膠囊的作用。和普通硫化一樣,模腔內通人蒸氣。經15分硫化後,圓盤運輸帶到達第六工位,第二對機械手開模,將輪胎連同成型鼓一起取出,摺叠成型鼓,得到成品輪胎。成型鼓經拼裝後送回第二道工序循環使用。至此完成一個生産周期。
  【輪胎專業術語】
  氣壓 | Air Pressure 輪胎內部的空氣每平方英寸嚮外的壓力,單位是“磅/平方英寸”(PSI)或者氣壓的公製單位“千帕”(kPa)。 四輪定位 | Alignment 調整車輛上的所有車輪,令其處於相對路面和彼此最佳的方向,四輪定位不良會造成輪胎異常磨損縮短輪胎的使用壽命。 全季候輪胎 | All-season tyres 在雨雪天氣下提供較好的牽引力平衡,並具有良好的胎面花紋壽命、舒適度及寧靜性的輪胎。為了獲得鼕季冰雪路面最大的安全保障,建議使用鼕季輪胎 水飄現象 | Aquaplaning 一種極為危險的狀況,輪胎前方産生的積水令輪胎失去與路面的接觸。這時,車輛將在水面上打滑,完全失去控製。這種現象又稱為“水漂現象”(hydroplaning)。 高寬比 | Aspect Ratio 輪胎的胎側高度與其橫截面寬度之比。 非對稱胎面花紋設計 | Asymmetrical Tread Design (AD) 胎面兩側使用不同的花紋,可以增強和優化幹濕地操控性能。輪胎內側的胎面花紋帶有更多橫嚮溝槽,便於排水;而其外側胎肩則具有比較大的花紋塊,以獲得出色的操控性。
  平衡/不平衡 | Balance/Imbalance 平衡是指輪胎和輪輞的組合在旋轉時,其重量平均分配的狀態。在調整不平衡狀態時,訓練有素的技師將在輪輞的內側或者外側添加一定重量的平衡塊。 米其林BAZ技術? | Banded At Zero Technology? 米其林?BAZ技術是指在鋼絲帶束層的上部胎面區域使用了蠃旋式纏繞的聚酰胺覆蓋條,可以抵禦高速行駛時可能導致輪胎變形的離心力1。BAZ技術優化了車輛的高速操控性和輪胎的耐久性。 斜交簾子布(輪胎) | Bias-Ply 一種使用胎面中心對角斜交簾布層的輪胎。 蠃栓圓周(直徑) | Bolt Circle 通過每個蠃帽孔中心的假想圓周直徑,通過測量圓周上兩個正相對孔洞的距離得出。這個數據可以在選擇正確的替換輪輞時使用。外傾角 | Camber 輪輞嚮內側或者外側傾斜的角度,衡量單位是“度”。在轉嚮時,為了保持外側輪胎與路面的平整接觸,需要調整外傾角。外傾角角度過大或過小會造成輪胎的異常磨損,影響輪胎的使用壽命。 外傾推力 | Camber Thrust 當輪胎帶外傾角旋轉時産生的側嚮力或者橫嚮力,它可以增加或者減少輪胎産生的側嚮力。 碳黑 | Carbon Black 這是一種增強型的添加劑,當被加入橡膠配方時,可以增強輪胎的耐磨損性能。 承載能力 | Carrying Capacity 在特定的胎壓下,每條輪胎的設計可以承載多少重量。每一種輪胎尺寸都有一個負載充氣表格,以確保充氣氣壓足夠承受車軸上的負荷。 後傾角 | Caster 從輪輞中心綫畫出的垂直綫與控製輪輞方向的車軸之間的夾角。可以改進車輛的方向穩定性和中央直行的感受。 中綫 | Centerline 車輛中心嚮下的一條假想綫。定位跟蹤就是用這條綫進行測量。 離心力 | Centrifugal Force 做麯綫運動的物體的側面加速度,單位是g。當汽車以麯綫方式行駛時,就將受到離心力的作用,將其拉嚮外側。為了抵消離心力,輪胎將在路面上産生同等的反嚮作用力。亦稱“橫嚮力”。 冷胎充氣氣壓 | Cold Inflation Pressure 在輪胎由於行駛而産生熱量之前所測量的輪胎氣壓,單位是磅/平方英寸(psi)。 接地面 | Contact Patch 輪胎與路面接觸的區域。亦稱“足印”。 轉嚮力 | Cornering Force 車輛轉嚮時輪胎産生的轉嚮力,能夠保持車輛按照預想的弧綫軌跡行駛。 交叉Z形細小溝槽技術 | Cross Z-Sipes Technology 一種能夠提供胎面花紋內部的橫嚮和縱嚮剛性的細小溝槽花紋。 車輛整備重量 | Curb Weight 帶有裝滿的水槽(包括油箱)和所有正常設備、但不包含駕駛人和乘客的量産車輛重量。
百科大全
  luntai
  輪胎
  tire,tyre
  在各種車輛或機械上裝配的接地滾動的圓環形彈性橡膠製品。它通常安裝在金屬輪輞上,能支承車身,緩衝外界衝擊,實現與路面間的接觸並保證車輛的行駛性能。輪胎常在復雜和苛刻的條件下使用,它在行駛時承受着各種變形、負荷、力以及高低溫作用,它必須具有較高的承載性能、牽引性能、緩衝性能。同時,還要求具備高耐磨性和耐屈撓性,以及低的滾動阻力與生熱性。世界耗用橡膠量的一半用於輪胎生産。1983年世界輪胎總産量為6.65億套,中國1984年輪胎産量為1424萬套。
  沿革 自從1845年R.W.湯姆森首次提出充氣輪胎專利以來,輪胎經歷了很大變化。早期的輪胎是用平紋帆布製得的單管式胎面無花紋輪胎,充氣壓力也較高。20世紀20年代,簾布取代了帆布,不久低壓輪胎問世。30年代起低壓輪胎推廣應用。40年代開發成功鋼絲輪胎及無內胎輪胎。50年代初,子午綫輪胎投入商品化生産。後者由於具有優異的行駛性能、緩衝性能及節油性能,已成為世界輪胎發展的主流。1983年子午綫輪胎已占世界輪胎總産量的63.3%,預計80年代末期,轎車輪胎有可能全部應用子午綫輪胎,載重輪胎也將有60%左右采用子午綫結構。
  結構 輪胎通常由外胎、內胎、墊帶三部分組成,安裝在金屬輪輞上(圖1 輪胎與輪輞裝配斷面圖)。無內胎輪胎不需要內胎,胎體內層有氣密性好的橡膠層,但需配專用的輪輞。世界各種輪胎的結構,都嚮無內胎、子午綫結構、扁平(輪胎斷面高與寬的比值小)和輕量化的方向發展。
  外胎 能承受各種作用力的殼體,由胎面、胎側、緩衝層(或帶束層)、簾布層及胎圈組成。①胎面:緩衝層(或帶束層)或簾布層以上的冠部膠層,是輪胎與路面接觸的部位。②胎側:輪胎側部簾布層外面的膠層,用於保護胎體。③簾布層:胎體中由並列挂膠簾子綫組成的布層,是輪胎的受力骨架層,用以保證輪胎,使其具有必要的強度及尺寸穩定性。④緩衝層(或帶束層):緩衝層為斜交輪胎胎面與胎體之間的膠布層或膠層,用於緩衝外部衝擊力,保護胎體,增進胎面與簾布層之間的粘合;帶束層為子午綫輪胎或帶束斜交輪胎的胎面基部下,沿胎面中心綫圓周方向箍緊胎體的材料層,其主要作用在於保證冠部的周嚮剛性並防止輪胎外徑方向的膨脹與變形。⑤胎圈:輪胎安裝在輪輞上的部分,由胎圈芯和胎圈包布等組成。胎圈朝嚮胎裏的一邊稱胎趾,與輪輞接觸的一邊稱胎踵。胎圈的主要作用在於將輪胎固定於輪輞之上,並在汽車運行時抵抗使外胎脫離輪輞的作用力。
  內胎 帶有氣門嘴的環形膠管,用於保持輪胎的充氣壓力。
  墊帶 用於保護內胎與輪輞的着合面,不受輪輞磨損的環形膠帶。
  分類 輪胎主要可按三種方法分類:
  按用途分類 如轎車輪胎、載重汽車輪胎、農業輪胎、工程機械輪胎、工業車輛輪胎、摩托車輪胎、馬車輪胎、力車輪胎、飛機輪胎、炮用輪胎和坦剋輪胎等。在發達國傢,轎車輪胎占的比例最大。在中國,載重汽車輪胎為主要産品,而力車輪胎的産量居世界首位。
  按胎體結構分類 可分為斜交輪胎、子午綫輪胎、帶束斜交輪胎三大類。斜交輪胎(圖2 斜交輪胎結構)中簾布層和緩衝層各相鄰層的簾綫相互交叉,且與胎面中心綫呈小於90°角排列。子午綫輪胎中胎體簾布層與胎面中心綫呈90°角或接近90°角排列,並以帶束層箍緊胎體(圖3 子午綫輪胎結構)。子午綫輪胎還包括活胎面子午綫輪胎,即胎面與帶束層膠合成一個圓環,再套在胎體上。帶束斜交輪胎為以帶束層箍緊斜交輪胎胎體的充氣輪胎
  此外,按胎面花紋可分為:普通花紋輪胎、混合花紋輪胎和越野花紋輪胎。按簾子綫材料
英文解釋
  1. n.:  blowout,  shoe,  tire,  tyre,  blow out,  tire; tyre,  covering fitted round the rim of a wheel to absorb shocks, usu of reinforced rubber filled with air or covering a pneumatic inner tube
  2. adj.:  flat
  3. vt.:  remold,  retread
法文解釋
  1. n.  pneu, pneumatique
近義詞
車胎
相關詞
汽車品牌運輸公司法國企業美食配方
技術化工百科辭典橡塑百科大全智能汽車配件賽車
F1賽車美國米其林運動鞋汽車運動越野賽車運動更多結果...
包含詞
輪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