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目錄 詩人: 曾鞏 Zeng Gong 一派遙從玉水分,暗來都灑歷山塵。 滋榮鼕茹濕常早,澗澤春茶味更真。 已覺路傍行似鑒,最憐少際涌如輪。 曾成齊魯封疆會,況托娥英詫世人。 在山東濟南市西門外。是濼水源頭。被譽為濟南第一泉。泉池略呈方形,池內清泉噴涌。建有趵突泉 公園,為濟南名勝。 泉名。在 山東省 濟南市 西門外 趵突泉 公園 內。是 濼水 源頭。泉水噴涌,高數十釐米。其北有 呂祖廟 ,其西為 觀瀾亭 ,東有 漱玉泉 。 宋 曾鞏 《齊州二堂記》:“自崖以北,至於 歷城 之西,蓋五十裏,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數尺,其旁之人名之曰 趵突之泉 。” 清 錢泳 《履園叢話·古跡·趵突泉 》:“ 趵突泉 在 山東 濟南府 西門外 呂祖廟 前,三窟突起,聲如殷雷。相傳此泉自 王屋山 來,為 濼水 之源也。”《老殘遊記》第三回:“這 趵突泉 乃 濟南府 七十二泉中的第一個泉,在大池之中,有四五畝地寬闊,兩頭均通谿河。” 趵突泉 聯繫方式地址:濟南市中心,趵突泉 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
電話:0531-6920439
郵編:250000趵突泉 投訴電話濟南市旅遊投訴電話:0531-87937762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趵突泉 景區榮譽全國優秀公園、“十佳”公園、國傢4a級旅遊景區、趵突泉 門票價格15元趵突泉 節慶活動燈會
趵突泉 燈會由來已久。自唐玄宗定農歷十五為元宵節以來,濟南此日夜間便有放燈習俗,自1965年重新舉辦第一次燈會之後便形成傳統,是江北較大燈會之一。趵突泉 燈會主題鮮明,特點突出,集彩燈藝術與民俗文化為一體。每年於農歷正月初一舉辦,持續一個月,已成為泉城濟南一大文化品牌和鼕季旅遊主打項目,有“不到趵突泉 觀燈不算過年”之說。
菊展
趵突泉 賞菊由來已久。早在宋代便有一代詞人李清照賞菊的記載。從20世紀70年代末,趵突泉 便開始舉辦菊花展覽和菊文化活動,此後便形成傳統,每年自10月底至11月底舉辦。初寒乍暖,泉城最好的菊花匯集到風光秀美的趵突泉 。萬菊盛開,奼紫嫣紅,各種菊花造型無不顯示着時代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一座座菊展棚內,菊花和山石、書畫相映成趣,如同一座座藝術精品展,令人嘆為觀止。
泉水文化節
每年在衆泉齊涌、泉水旺盛的九月下旬舉辦趵突泉 水文化節。一般持續十天左右。泉水文化節內容豐富,活動精彩。諸如戲麯演唱、民俗活動、書畫展覽、趵突泉 行為戲、雜技等文化藝術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參觀。
燈謎
自1994年首屆“趵突之春”全國燈謎展猜,此後便延續至今。每年春節期間,李清照紀念堂遊廊內懸挂着全國20餘個省、市、自治區、港臺及泰國、新加坡等海內外燈謎大師和愛好者創作的燈謎佳品。活動一般從農歷正月初五開始持續到農歷正月十三,有時則根據情況持續到農歷正月十三,有時則根據情況適當提前或延長。“趵突之春”全國燈謎展猜活動在海內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省內外燈謎愛好者經常前來賞迷猜射,參與人數達10萬之衆。
聽麯觀戲
趵突泉 麯山藝海始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汲取京劇、呂劇、柳子戲等多種劇種,在趵突泉 邊集伶納優,樂奏蕭韻。白雪樓大戲臺天天京韻陣陣,麯弦悠悠。每當雙休日、節假日,白雪戲臺、趵突泉 邊、萬竹廊內、藤蘿架下,多戲麯、多場景,專業、業餘劇團齊上,京劇、呂劇、麯藝、柳子戲等戲劇各展異彩。
品茗
品茗論道的趵突泉 茶文化歷史悠遠。趵突泉 水清冽甘美,用此水煮茶,色澤純正,醇甘可口,且茶水凸出碗邊而不溢,堪稱“趵突一絶”。北宋著名文學家曾鞏有“滋榮鼕茹溫常早,潤澤春茶味更真”的贊美詩句。三十年代,趵突泉 的蓬萊茶社、榭園茶館以及泉四周擺滿的茶攤,頗具風味。目前趵突泉 品茗分別集中在望鶴亭茶社、通樂園茶社、萬竹園茶社北門茶樓及晚間的“觀泉品茗”夜廣場。
趵突泉 開放時間8:00——17:00趵突泉 最佳旅遊時間春季、鼕季、趵突泉 特別提醒最好在春季與鼕季去遊園,帶上像機。趵突泉 美食濟南以清香、鮮嫩、味純著稱,一菜一味,百菜不重。用高湯調製是濟南菜的一大特色。糖醋鯉魚、宮爆雞丁、九轉大腸、湯爆雙脆、奶湯蒲菜、南腸、玉記扒雞、濟南烤鴨等都是傢喻戶曉的濟南名菜。濟南著名的風味小吃有:鍋貼、灌湯包、盤絲餅、糖穌煎餅、羅汗餅、金錢酥、清蒸蜜三刀、水餃等。
推薦餐廳:
1、魯菜經典:
舜耕山莊
招牌菜:大舜宴(菜品源自“舜帝耕於歷山”之典故,由果品、冷葷、熱菜、面點四個部分構成)
特色:山莊鄰近千佛山景區,環境優雅,服務上乘,是泉城的著名餐廳之一。
地址:濟南舜耕路28號電話:0531-2951818
東方大廈
招牌菜:金牌化皮乳豬(菜品口感爽脆,入口即化)
地址:濟南經七路223號,可乘坐6、13、49、102、103路公交車到達
金三杯酒傢
招牌菜:北菇扣鵝掌(選用法國鵝掌和長白山野山菇製成,菜品色澤明亮,鮮香醇厚,回味無窮)
地址:濟南玉函路4號電話:0531-2950890
白鶴樓大酒店
招牌菜:白鶴一品鮮、白鶴茶藝、山東大菜、啞巴辣椒、粉皮魚頭湯
特色:精心選擇上等茶葉,汲取九百米深玄武岩下之白鶴泉水,配以高級茶具,提供茶湯鮮醇、原汁原味的香茶,還有免費的正宗茶藝講座。
地址:北園大街346號電話:0531-8966196
濟南趵突泉 賓館
招牌菜:金錢沙竜(由煙臺活海腸和日本豆腐製成,脆爽鮮嫩,口感極佳)、香酥雞、鬆鼠魚、幹燒鯽魚、九轉大腸
地址:濟南經六路119號電話:0531-6051198
濟南微山湖魚館
招牌菜:芝麻魚筒、三吃墨魚、孜然魚串、微山湖荷香鴨、微山湖香辣小竜蝦
特色:首創微山湖魚宴係列,是品嚐海鮮魚蝦的最佳選擇。
地址:濟南濟南大學路18號電話:0531-2988989
2、異國風味:
湖畔飯店
風味:意大利餐
特色:飯店位於大明湖南岸,供應比薩餅、意式菜湯、燴小牛骨等口味純正的意大利餐。
地址:明湖路271號電話:0531-6091166
鬆川日本料理
風味:日本料理
特色:泉城最大的日本料理店,提供壽司、天婦羅、生魚片、牛肉火鍋等日本傳統名菜。
地址:濟南市文化西路10號電話:0531-2616047
金三杯酒傢千佛山分部
風味:韓國料理
特色:毗鄰千佛山景區,提供以烤肉為主的韓國美食。
地址:千佛山路5號電話:0531-2961446
3、特色小吃:
泉城大酒店
特色招牌:泉城大包,選料精細、做工考究、配料豐富有特色,味道醇厚、花色品種多樣,是濟南的傳統名小吃。
地址:濟南南門大街2號電話:0531-6921911-3300
名士多烤全羊
特色招牌:烤全羊,選用梁山青山羔羊,以祖傳秘方烤製,保持原汁原味,色香味俱佳。是泉城十大名小吃之一,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地址:濟南經三緯九路26號電話:0531-7931027
草包飯店
特色招牌:草包包子,濟南名吃,精緻皮薄,味美多汁,始創於20世紀30年代,因創始人張文漢先生憨厚淳樸的綽號“草包”而得名。
地址:濟南普利街15號,乘1路公交車到普利街下車前行10米即到
便宜坊飯店
特色招牌:便宜坊鍋貼,皮薄餡多,底面深黃酥脆,色澤誘人,美味可口。這裏是濟南最有名的老字號飯店。
地址:緯四路93號
亮亮拉麵
特色招牌:豬肉肘湯拉麵
地址:(總店)經四緯十二路西商業街(分店)濟微路38號電話:0531-7106042
天天炸雞
特色招牌:炸雞,工藝精湛、風味獨特,是泉城十大名小吃之一。
地址:天橋醫院東鄰電話:0531-5959187
4、美食街:
濟南美食街(原經十一路小吃街,近省體育中心):雲集了數十傢風味小吃店,可提供上千種全國各地的特色名優小吃。
濟南緯九路一條街——燒烤一條街
濟南泉城路——西餐一條街
趵突泉 住宿在濟南旅遊,您總可輕而易舉找到滿意的住宿。濟南有各類賓館、飯店、旅館不計其數,僅星級賓館就有近五十傢,另有數十傢國內旅遊定點飯店,可滿足衆多遊客不同層次需求。
位於濟南市商業中心北園路的竜都國際大酒店(五星級標準,豪華涉外),升平街的山東貴都大酒店(三星級),均享有盛名,可優先考慮餐宿。
濟南星級賓館標準間的房價,經打折後實際成交的,四星級一般不低於320元,三星級一般不低於220元,二星級一般不低於160元,相當於一星級飯店的標準間價格在百元左右。趵突泉 購物濟南著名的工藝品有:磁銹、黑陶、木魚石、面塑、羽毛畫、絹花等;土特産有:明湖蓮藕、平陰阿膠、北園蒲菜、大貨山查、核桃、泰山小白梨等。其中,平陰阿膠是一種名貴的中藥,價格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以質量的好壞而論。
濟南最繁華的商業街是泉城路,大觀園附近、人民商場附近和南門附近也是較熱鬧的商業街區。趵突泉 交通5、41、49、k54、k96、遊66、85、102、103、104路可達。
趵突泉 玩法觀賞、攝影、遊玩、
位於濟南市中心,趵突泉 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是千佛山,東邊泉城廣場,北邊則是大明湖,在這四面夾擊之下的就是趵突泉 公園,面積158畝,是以泉為主的特色園林。
趵突泉 又叫檻泉,是濼水的源頭,如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趵突泉 ,三窟並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涌若輪”。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嚴鼕,水面上水氣裊裊,薄霧冥冥,一邊泉池波光粼粼,一邊是亭臺樓閣,金壁煌煌,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諸如曾鞏、蘇軾、張養浩、王守仁、蒲鬆齡等都有吟泉都忍不住在此留下美文以志之。
泉池西側的“觀瀾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亭內石桌、石凳,可供遊人休息賞泉之用。西墻上嵌刻的“觀瀾”為明代書法傢的所書,“第一泉”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書法傢王鐘霖的墨跡,亭西“趵突泉 ”石碑,是明代山東巡府鬍纘宗手筆。泉東池的北岸,水邊窗明幾淨的建築就是素有勝名的蓬萊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想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這裏臨水靜坐,品茗賞泉。當品嚐到趵突泉 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的北京玉泉水全部換成趵突泉 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遊”之說。
有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群在趵突泉 北岸,通稱三大殿。最南“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建於北宋年間,挹廈柱上,刻有元代文學家、書法傢趙孟兆的著名詩句:“雲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字體雄渾有力,詩句傳神,與波光水影交相輝映更為之添彩。殿後面又有兩殿,原為“娥薑祠”,現改寫為“娥英祠”,世人為贊頌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祠,以志紀念。在三大殿院內的花格透墻上,鑲嵌着30餘方石刻,都是歷代名人的詩篇。特別珍貴而又不同凡響的是院內的那尊的“雙禦碑”,記載着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 的題詞詩文,標示着趵突泉 的非凡地位。
在趵突泉 以南石灣泉處的白雪樓,是為紀念明朝文學家、後七子領袖李攀竜所建,原樓已不存,九六年在原址上重建了與白雪樓連為一體的戲劇大舞臺,於同年建成。這裏常年舉辦以京劇為主的各種戲劇演出,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演出活動中心。趵突泉 東南處的滄園據說是李攀竜曾讀書的地方,院內三廳兩院,外廊環繞,麯廊相圍,院中奇花異木,蒼鬆滴翠,當代著名小花鳥畫傢王雪濤紀念館1987年建於此處,200餘件繪畫常年陳列展出。
位於公園西鄰,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萬竹園是趵突泉 公園的園中園,占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有望水、白雲、東高等名泉,是一處獨具風格的私人庭園,始建於元朝,明代宰相殷士儋、清朝詩人王蘋都曾是此園主人,後軍閥張懷芝占據該園,歷經數年修建方成今日規模。八四年正式對外開放。八六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在園內。十八個展室中共陳列字畫、文物200餘件,是迄今為止,全國最大的書畫紀念館。園內還長年陳列着200餘件明清古傢具和文物。萬竹園是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麯廊環繞,院院相通,樓、堂、亭、廡參差錯落,園內木雕、石雕、磚雕堪稱三絶,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圖集》,無論從園林藝術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說都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産。
趵突泉 特色文化活動
燈會
趵突泉 燈會由來已久。自唐玄宗定農歷十五為元宵節以來,濟南此日夜間便有放燈習俗,自1965年重新舉辦第一次燈會之後便形成傳統,是江北較大燈會之一。趵突泉 燈會主題鮮明,特點突出,集彩燈藝術與民俗文化為一體。每年於農歷正月初一舉辦,持續一個月,已成為泉城濟南一大文化品牌和鼕季旅遊主打項目,有“不到趵突泉 觀燈不算過年”之說。
菊展
趵突泉 賞菊由來已久。早在宋代便有一代詞人李清照賞菊的記載。從20世紀70年代末,趵突泉 便開始舉辦菊花展覽和菊文化活動,此後便形成傳統,每年自10月底至11月底舉辦。初寒乍暖,泉城最好的菊花匯集到風光秀美的趵突泉 。萬菊盛開,奼紫嫣紅,各種菊花造型無不顯示着時代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一座座菊展棚內,菊花和山石、書畫相映成趣,如同一座座藝術精品展,令人嘆為觀止。
泉水文化節
每年在衆泉齊涌、泉水旺盛的九月下旬舉辦趵突泉 水文化節。一般持續十天左右。泉水文化節內容豐富,活動精彩。諸如戲麯演唱、民俗活動、書畫展覽、趵突泉 行為戲、雜技等文化藝術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參觀。
燈謎
自1994年首屆“趵突之春”全國燈謎展猜,此後便延續至今。每年春節期間,李清照紀念堂遊廊內懸挂着全國20餘個省、市、自治區、港臺及泰國、新加坡等海內外燈謎大師和愛好者創作的燈謎佳品。活動一般從農歷正月初五開始持續到農歷正月十三,有時則根據情況持續到農歷正月十三,有時則根據情況適當提前或延長。“趵突之春”全國燈謎展猜活動在海內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省內外燈謎愛好者經常前來賞迷猜射,參與人數達10萬之衆。
聽麯觀戲
趵突泉 麯山藝海始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汲取京劇、呂劇、柳子戲等多種劇種,在趵突泉 邊集伶納優,樂奏蕭韻。白雪樓大戲臺天天京韻陣陣,麯弦悠悠。每當雙休日、節假日,白雪戲臺、趵突泉 邊、萬竹廊內、藤蘿架下,多戲麯、多場景,專業、業餘劇團齊上,京劇、呂劇、麯藝、柳子戲等戲劇各展異彩。
品茗
品茗論道的趵突泉 茶文化歷史悠遠。趵突泉 水清冽甘美,用此水煮茶,色澤純正,醇甘可口,且茶水凸出碗邊而不溢,堪稱“趵突一絶”。北宋著名文學家曾鞏有“滋榮鼕茹溫常早,潤澤春茶味更真”的贊美詩句。三十年代,趵突泉 的蓬萊茶社、榭園茶館以及泉四周擺滿的茶攤,頗具風味。目前趵突泉 品茗分別集中在望鶴亭茶社、通樂園茶社、萬竹園茶社北門茶樓及晚間的“觀泉品茗”夜廣場。 趵突泉 位於濟南市中心區,趵突泉 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158畝,是以泉為主的特色園林。今日之趵突泉 正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便有了“遊濟南不遊趵突,不成遊也”之盛譽。該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趵突泉 是泉城濟南的象徵與標志,與千佛山、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
趵突泉 曾被評為全國十大優秀園林、“十佳”公園和國傢4A級景區。首批國傢重點公園。 2002年,有專傢根據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考證,趵突泉 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至我國的商代,長達3543年。趵突泉 是古濼水之源,古時稱“濼”,早在2600年前的編年史《春秋》上就有“魯桓公會齊侯於濼”的記載。宋代曾鞏任齊州知州時,在泉邊建“濼源堂”,並寫了一篇《齊州二堂記》,正式賦予濼水以“趵突泉 ”的名稱。該泉亦有“檻泉”、“娥英水”、“溫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趵突泉 水分三股,晝夜噴涌,水盛時高達數尺。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 三窟迸發,噴涌不息的特點。“趵突”不僅字面古雅,而且音義兼顧。不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躍”之狀、噴騰不息之勢;同時又以“趵突”摹擬泉水噴涌時“卜嘟”、“卜嘟”之聲,可謂絶妙絶佳。北魏酈道元《水經註》載:“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涌若輪,觱涌三窟,突出雪濤數尺,聲如隱雷。”金代詩人元好問描繪為“且嚮波間看玉塔”,元代著名畫傢、詩人趙孟頫在《趵突泉 》詩中贊道:“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清代詩人何紹基喻之為“萬斛珠璣盡倒飛”,清朝劉鶚《老殘遊記》載:“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歷城縣志》中對趵突泉 的描繪最為詳盡:“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濤數尺,聲如隱雷,鼕夏如一”。著名文學家蒲鬆齡則認為趵突泉 是“海內之名泉第一,齊門之勝地無雙”。清代康熙皇帝南遊時,曾觀賞了趵突泉 ,興奮之餘題了“激湍”兩個大字,並封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 名列濟南衆泉之冠,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位於濟南市中心區趵突泉 公園內,趵突泉 公園始建於1956年,其名勝古跡,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是具有南北方園林藝術特點的最有代表性的山水園林。
趵突泉 是公園內的主景,泉池東西長30公尺,南北寬20公尺,泉分三股涌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泉的四周有大塊砌石,環以扶欄,可憑欄俯視池內三泉噴涌的奇景。在趵突泉 附近,散布着金綫泉、漱玉泉、洗鉢泉、柳絮泉、皇華泉、杜康泉、白竜泉等三十多個名泉,構成了趵突泉 泉群。其中漱玉泉與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有關,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邊,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現在泉北的李清照紀念堂正是為紀念這位著名的詞人而修建的。值得一提的是趵突泉 公園的南大門,佈置得富麗堂皇、雍容華貴,大門上的橫匾“趵突泉 ”藍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筆,有人譽為中國園林“第一門”,一點也不為過。趵突泉 邊立有石碑一塊,上題“第一泉”,其色為墨緑色,為清同治年間歷城王鐘霖所題。
如今趵突泉 泉北有宋代建築“濼源堂”(現為清代重建),堂廳兩旁楹柱上懸挂有“雲霧潤蒸華不註,波濤聲震大明湖”的對聯;西南有明代建築“觀瀾亭”,亭前水中矗立的石碑,上書“趵突泉 ”三字,為明代書法傢鬍纘宗所寫,池東為“來鶴橋”,橋南端聳立一古色古香的木牌樓,橫額上有“洞天福地”、“蓬山舊跡”字樣。
趵突泉 水從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達到24萬立方米/日,出露標高可達26.49米。水清澈見底,水質清醇甘洌,含菌量極低,經化驗,符合國傢飲用水標準,是理想的天然飲用水,可以直接飲用。"趵突騰空"為明清時濟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嚴鼕,水面上水氣裊裊,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 ,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當地人稱之為“雲蒸霧潤”。趵突泉 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飲用水。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時帶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濟南品嚐了趵突泉 水後 ,便立即改帶趵突泉 水,並封趵突泉 為“天下第一泉”。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臨濼源堂,西傍觀瀾亭,東架來鶴橋,南有長廊圍合,景緻極佳。泉池中放養金魚,大者長逾三尺。泉東側隔來鶴橋有望鶴亭茶社,專為遊人提供用趵突泉 水沏的香茶。 濟南以“泉城”而聞名,泉水之多可算是全國之最了。平均每秒就有4立方米的泉水涌出來。比較著名的泉就有四個:珍珠泉、黑虎泉、金綫泉、趵突泉 等,僅趵突泉 每天就涌出7萬立方米的泉水。
為什麽濟南的泉水這麽多呢?這主要與濟南的地形結構有關係。它的南面是一片山區,是山東有名的千佛山;北面是平原,濟南位於山區和平原的交界綫上。
這裏的山區是由石灰岩組成的,而平原的泥土底下也隱藏着岩漿岩。山區的石灰岩大約是在4億年前形成的,其質地比較純,它以大約30 ℃的斜度由南嚮北傾斜。石灰岩本身不很緊密,有空隙、裂隙和洞穴,能儲存和輸送地下水。地下水順着石灰岩層的傾斜,大量地流嚮濟南。成了濟南泉水的水源。在平原下的岩漿岩,它的組織很緊密。所以地下水流到這裏後碰到岩漿岩的阻擋就流不過去了。岩漿岩上又覆蓋着一層不透水的粘土層,地下水就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面。這些被攔阻的大量地下水憑着強大的壓力,從地下的裂隙中涌上地面,就形成了這些著名的泉水,趵突泉 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 趵突泉 周邊的名勝古跡枚不勝數,尤以濼源堂、娥英祠、望鶴亭、觀瀾亭、尚志堂、李清照紀念堂、滄園、白雪樓、萬竹園、李苦禪紀念館、王雪濤紀念館等景點最為人稱道。歷代文化名人諸如曾鞏、蘇軾、元好問、趙孟頫、張養浩、王守仁、王士禎、蒲鬆齡、何紹基、郭沫若等,均對趵突泉 及其周邊的名勝古跡有所題詠,使趵突泉 的文化底藴更加深厚,成為海內著名的旅 遊勝地。
【觀瀾亭】
在趵突泉 西側。原為北宋熙寧年間史學家劉詔(官至寺丞)庭院內的建築物,名"檻泉亭"。明天順五年(1641年),欽差內監韋、吳二人來濟,乃於泉旁構亭(另說為巡撫鬍纘宗建),名為"觀瀾",取《孟子。盡心上》"觀水有術,必觀其瀾"之意。該亭原為四面長亭,半封閉式,形製考究,為歷代文人稱頌。宋代大文學家蘇轍於熙寧六年(1073年)任齊洲掌書記,對濟南名勝古跡詠吟甚多,其中詠《檻泉亭》一詩猶為著稱。
檻泉亭和孔教授武仲韻
[宋]蘇轍
連山帶郭走平川,伏澗潛流發涌泉。洶洶秋聲明月夜,蓬蓬曉氣欲晴天。
誰傢鵝鴨橫波去,日暮牛羊飲道邊。滓穢未能妨潔淨,孤高每到一依然。
(《欒城集》)
【柳絮泉】
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所著錄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於趵突泉 公園內李清照紀念堂之南,漱玉泉東側,屬於“趵突泉 泉群”。據《歷城縣志》捲八“山水考·三”轉引舊《志》記載,曰:“柳絮泉,在今綫泉東南角,泉沫紛繁,如絮飛舞”,故名“柳絮”。往昔,泉四周垂柳成蔭。春日,岸上柳絮揚揚飛舞,水中泉沫翻動如絮,泉水與垂柳相映成趣,令人陶醉。明晏璧曾賦詩曰:"金綫池邊楊柳青,泉分石竇曉冷冷。東風三月飄香絮,一夜隨波化緑萍。"詩中正是對此景色的贊詠。該泉現泉池係於1956年新砌而成。泉池呈長方形,長3.5m,寬2.3米,深1.5米,池於1980年題寫。泉邊柳樹成蔭,池水清澈見底,長流不竭。水中遊魚可數。夏日乘涼觀景,可謂佳境。
【金綫泉】
老金綫泉,即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所著錄的濟南“七十二泉”之一的“金綫泉”。它位於趵突泉 東北側,尚志堂與魚展館之間。泉池呈長方形,原長4丈,寬2丈。由於水面有一條遊移飄動的水綫波紋,映日凝望,宛如一條金光閃閃的金綫浮於水面,故而得名。宋人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作了極為生動的描述:“石甃方池,廣袤丈餘,泉亂發其下,東註城濠中。澄澈見底,池心南北有金綫一道隱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則綫紋遠去。或以杖亂之,則綫輒不見,水止如故,天陰亦不見。”明清時期,金綫尚能清晰地見到,後因改建泉池,基底遭到破壞,水面亦隨之縮小,水勢減弱,金綫則從此消失。1956年,趵突泉 公園擴建時,在原金綫泉東約20米處一所石砌雕刻的小池中,也出現了金綫。於是人們便將這泉稱為“金綫泉”,並將清同治九年(1870)江蘇吳興丁彥臣題寫的“金綫泉”三字石刻移嵌在這泉的東壁上。而將原金綫泉改稱“老金綫泉”,由濟南書法傢李仲餘新題“老金綫泉”(隸書)四字嵌刻於池壁。
金綫泉,泉池東西長2米,南北寬1米,池深1.2米,池壁及池周圍欄桿均用精細的大理石砌成。
【漱玉泉】
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記》所著錄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於趵突泉 公園李清照紀念堂南側,屬趵突泉 泉群。“漱玉”一詞源於《世說新語·排調》中的“漱石枕流”。漱玉泉泉池呈長方形,池長 4.8米,寬3.1米,深2米。四周圍以漢白玉欄桿。泉水自南面的溢水口汩汩流出,層疊而下,漫石穿隙,淙淙有聲,註入蠃絲泉池中。明代詩人晏璧曾有“泉流此間瀑飛經瓊,靜日如聞漱玉聲”的贊語。相傳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傳世之作《漱玉集》就此泉命名。
【趵突勝景坊】
位於趵突泉 公園東門口,其高7·5米,,柱間總寬9·2米,兩側懸挑各1·5米,造型為"四柱三間衝天挑擔式"。顔額磨光花崗石上刻有"趵突勝景"、"觀瀾知源"八個凹形鎏金大字,有著名書法傢武中奇、蔣維崧題書。
【龜石】
離開馬跑泉及其附近的淺井泉,南嚮徐行,便看到有一座玲瓏剔透的太湖石迎面矗立。這座太湖石,名叫龜石,這是元代散麯傢張養浩在北園的別墅---雲莊的遺物。拒考,當時雲莊中有秀石10塊,稱為"十友",其中,竜、風、龜、麟四大靈石尤為著名。到了明代以後分移到濟南城中的皇亭、孔廟及趵突泉 等地。趵突泉 原來還有一座麟石,"七七事變"時被日本帝國主義的飛機炸毀了。四座靈石現在僅存的衹有這一龜石。它是一座玲瓏剔透、栩栩如生的太湖石,高近4米,重約8噸。該石挺拔露骨,多空竅,筋絡明顯,多凹凸,具有石品中的"鄒、瘦、透、漏"的特點。
【尚志堂】
在趵突泉 東北,為原尚志書院的一個院落。尚志書院,係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山東巡撫丁寶楨創辦,就學者除學習儒學外,還學習天文、地輿、算數。該堂曾刊刻《十三經註疏》、《石徂徠來先生集》、王漁洋詩文著作等書籍,稱尚志堂版,在國內享有盛譽。
【來鶴橋】
位於風景秀麗的萬竹園白雲泉畔,石因泉而命名。該石高4.2米,寬1.8米,厚1.5米。蓋石體態高大渾厚,石身紋理交錯,竅孔通透,與泉溪、亭橋、翠竹、叢林渾然相融。
【濼源堂】
此堂在趵突泉 北岸,最早為娥英祠。這一組三進的建築群,原是古代娥薑祠的舊址,原來奉祀的是大舜的妻子唐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大約在金元以後改為呂祖廟,曾供奉着宋代以後逐漸流行的道教新神呂洞賓。著名文學家曾鞏在北宋熙寧年間(1072━1073),在濼水建二堂,南堂臨濼水之源,故稱"濼源堂"。北堂南對歷山,曰“歷山堂”。後來,金代元好問把“濼源”、“歷山”二堂改成“呂公祠”。明朝,????運使司張奎光、濟南知府樊時英、歷城縣令呂黃鐘又改祠為閣。此後,恢復原名“濼源堂”,至今。濼源堂,三間兩層,坐北朝南,建在同一中軸綫上,是一組較大的明清建築。1979年公佈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堂前懸楹聯,是選取趙孟頫詠趵突泉 七律中的頸聯:
雲霧潤蒸華不住,
波濤聲震大明湖。
這當然是從杜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的名句中脫化而來,但由於趙孟頫是人們喜愛的傑出的畫傢和書法傢,濟南人還是很珍重他這首詩的。此聯為濟南回族書法傢金棻近年所寫。
在濼源堂三進院落的墻壁上嵌着明清以來的文人的石刻,其中有理學大師、陽明學派的開創者王守仁的手跡。摩挲欣賞,也可以增加遊興。
【三聖殿】
位於娥英祠後殿,因紀念堯舜禹三聖帝而稱三聖殿,是明代建築。
【來鶴橋】
此橋原為木橋,南北縱嚮,在趵突泉 池東岸,望鶴亭西南側。係由明萬歷年間歷城知府張鶴鳴始建,天啓年間濟南知府樊時英重修,清順治年間監察史程公再次重修。均為木質,後改為平板石橋。1964年擴建趵突泉 公園時,更換了石板。1975年,在橋體兩側設置雕花石欄。
【蓬山舊跡坊】
也稱“來鶴坊”。在趵突泉 東側來鶴橋南端。為明天啓年間濟南知府樊時英所建。是兩柱一樓式,丹柱青瓦,鬥拱承托,上飾吻獸。南北各懸“洞天福地”、“蓬萊舊跡”匾額。
【觀瀾橋】
在趵突泉 西側,位於娥英祠、通濼園之間。橋寬3米,長5米,呈弓型,係按民族風格建造,東西構架。因在橋上能觀賞趵突泉 水,故稱觀瀾橋。
【廣會橋】
在觀瀾橋北面約30米處,此橋在明劉敕《歷乘》、《(崇禎)歷城縣志》均有記載。橋南墻壁上嵌同治四年的《重修廣會橋碑記》,文中有“濟南一名大板橋,橋南數千米為趵突泉 。清山之泉均與北水會,每值夏秋之交,山水漲發,奔騰澎湃”的記載。
【勝概樓】
據元代於欽《齊乘》記載:“概勝樓在趵突泉 西。金人建樓,亦壯麗。近亦為水所壞。”
勝概摟詩
[元]趙夢頫
樓下寒泉雪浪驚,樓前山色翠屏橫。登臨何必非吾土,嘯傲聊因得此生。
檐外白雲來託寄,梁間紫燕語關情。濟南勝概天下少,試倚闌幹眼自明。
《鬆雪集》
【檻泉坊】
在趵突泉 西側。原為北宋熙寧年間史學家劉詔(官至寺丞)庭院內的建築物,名“檻泉亭” 。明天順五年(1641年)欽差內監韋、吳二人來濟,乃於泉旁構亭(另說為巡撫鬍纘宗建),名為“觀瀾”取《孟子·盡心上》“觀水有術,必觀其瀾”之意。
【呂祖廟】
在趵突泉 北岸。金代元好問把“濼源”、“歷山”二堂改為“呂公祠”。清順治觀察何啓圖改歷山堂為閣,上層祀文昌,下層祀鐘離,同時將閣後李公祠改祀鬥母,稱“鬥母宮”。後來三殿統稱呂祖廟。
呂公祠
[明]王象春
回老猶能戀此鄉,遠時相約近時忘,
黃梁未熟人生醒,可是泉香是米香。
金元遺山在太原,有道人嘗邀同食。且曰:“吾傢在濟南趵突泉 上,甚可樂也。子能從吾遊乎?”元曰:“有待。”數年後,遺山過濟,已忘前約矣。遊泉上,倦臥濼源堂,忽夢前道人揖之曰:“久約不相憶耶?何咫尺不相顧?”醒而始悟,因起過北岸入祠中,儼然座上矣。因重建此祠 。
(《齊音》)
【白雪樓】
位於趵突泉 的東南側,為紀念明代著名文學家李攀竜所建。 李攀竜(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居士,歷城人,明代文學後七子領袖。倡導文學復古運動,並寫了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詩和絶句,世人稱為“三百年絶調”。著有《滄溟先生文集》。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攀竜辭去陝西按察副使職東歸,在歷城王捨人莊之東鮑山下建樓,曰“白雪樓”。李攀竜晚年,在大明湖畔白花洲又建一樓,亦曰“白雪樓”。明萬歷年間,山東右布政使葉夢熊因敬仰李攀竜,出資在趵突泉 畔,建了第三座白雪樓。1956年趵突泉 擴建公園時,該樓因破爛不堪被拆除。1996年予以重建。
濼源白雪樓
白雪樓舊有二處,今皆凋落。士人不忍,因於第一泉畔另起傑閣。要之,非實。(《齊音》)
趵突泉 白雪樓
[明]光廬
人去樓空濟水頭,欄桿倚遍憶風流。白雲黃鶴杳何處,山色溪聲共一樓。
長夜漫漫知古恨,知音落落到今愁。嶺南大雅關同調,春鳥喂喂自可來。 1趵突泉 早年名號繁雜,有人以其為濼水的源頭,便稱其為“濼”,元代的趙孟頫曾在他的《趵突泉 》一詩中寫道:濼水發源 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
2百姓看三道泉噴發的壯盛景觀,又稱之為“三股水”或“瀑流”
3北魏時期人們對三股泉水威猛噴發的氣勢生發了猛虎出閘、壯士出擊的聯想,於是“檻泉”之名廣為流傳
4直至北宋,曾鞏以其卓異才思為這泓名泉起了日後四海傳揚的名字——趵突泉 。“趵”是跳躍的 意思,“突”是突出的樣 子,“趵突’二字傳神地表達了泉水日夜噴涌跳躍而出的景象。 近年來由於濟南市的水文情況,最近十年來趵突泉 經常陷入季節性停噴的窘境,2001年時更是創下了停噴890天的歷史紀錄。泉水停噴從一個方面說明了當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采取加大地下水的保護和放水保泉等措施後,自2003年9月以來,趵突泉 已經基本上恢復了四季泉水不斷的景象。後來,在2007年5至6月有一次斷涌,不過,在濟南7·18暴雨事件後,趵突泉 再次恢復了四季泉水不斷的景象。 Baotu spring
Centering around springs, Baotu Spring Park is a natural rock and spring garden unique in ethnic style. Baotu Spring, the best one among the famous 72 springs in Jinan, is hailed as "the first spring under the heaven", the spring water spurts out in three prongs, with water droplets falling around, just like three piles of snow, which is very spectacular. The spring water is very sweet, optimum for making tea, which is limpid in color, rich in aroma, good in taste. Sitting under the "Watching Crane Pavilion" in the east side of the spring with a cup of tea in hand, one's mind will fly faraway and hates to leave.
Throughout history, Baotu Spring Park is the performing place for talk-show and local opera. During the weekend, some classical pieces of Peking Opera, such as "seeking a rich son-in-law" and "watch-Yangzi River pavilion", will be performed under the "White Snow Building". Tourists can also enjoy some local special opera here, like Lü Ju and Liuzi Opera.
"Bamboo Woods Garden" takes a land of 18 Mu and the garden got its name in the Yuan Dynasty, when the garden was very large and full of bamboo. In the garden lie some famous springs, including Wangshui Spring, Donggao Spring and Baiyun Spring, four pavilions, five bridges and one flower garden. In 1985, the Memorial Hall of Li Kuchan was established here and now the "Bamboo Grove Garden" is attached to the Baotu Spring Park.
趵突泉 的相關信息
門票:80元
交通:
乘坐1、3、5、41、49、K50、K51、K52、K54、K59、63、66、72、82、85、K91、K95、K96、K100、101、102、106、128、高峰跨綫車路可達。
住宿:
在濟南旅遊,您總可輕而易舉找到滿意的住宿。濟南有各類賓館、飯店、旅館不計其數,僅星級賓館就有近五十傢,另有數十傢國內旅遊定點飯店,可滿足衆多遊客不同層次需求。
購物:
平陰阿膠:阿膠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藥“三寶”,因産在平陰縣東阿鎮而得名。中國現存最早藥物專著《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本草綱目》稱之為“聖藥”。阿膠是一種動物膠質,成品以呈琥珀色、半透明、味甘鹹、氣清香為優,既能治病,又能強身。阿膠內含有18種氨基酸和鐵、銅、鈣、錳等20餘種微量元素,被視為高級營養滋補品、名揚中外。
北園蒲菜:蒲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於水邊或池沼內,蒲菜可做食用,濟南北園蒲菜質細嫩、纖維質少。用蒲菜製作的菜品。如“奶湯蒲菜”、“鍋塌蒲菜”、“蒲菜燙面餃”等,都是濟南名吃名菜,食之清香鮮嫩,每年五月——七月是産蒲菜之時令。
明水香稻:明水香稻産於濟南東郊章丘市的明水鎮,是弛譽全國的名稻。香稻粒微黃,呈半透明體,油潤光亮。在做飯蒸製時,有一傢做飯十傢香之稱,吃起來嚼之爽口清香。
章丘大蔥:章丘大蔥主要産於章丘市綉惠鎮、刁鎮一帶。號稱“蔥王”,植株一般高達一米五十釐米,蔥白長50至60釐米,莖粗三至五釐米,重有一斤多。章丘大蔥具鬍莖長面粗,蔥白肥大且脆嫩,其辣味淡,稍有清甜等特點,成為山東人之嗜好食品,尤喜以大蔥切段,蘸甜面醬就面餅。又是配各種山東名菜的主要佐餐食品。
刺綉:濟南刺綉,亦稱魯綉,是山東著名的傳統刺綉,也是我國刺綉工藝史上記載最早的綉種之一。
濟南刺綉,素以絲綉、發綉著稱。特別是發綉,是以人的頭髮作綉綫,工藝細膩,綉出的中國山水墨畫,風格秀雅,栩栩如生。
黑陶:黑陶是源於我國古代的陶器,它流行於4000年前原始社會的父權制度階段,是劃分新石器時代前後期的重要標志。濟南黑陶全部采用手工製作,融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於一爐,燒製出的黑陶器形秀雅、質地堅固。
木魚石:木魚石又稱木紋石,經地質專傢考察,該石屬海相沉積,距今約5.5億年,呈赤褐色,表面光滑,質地細膩、紋理清晰,是製作工藝品的優質天然材料。同時,用木魚石工藝保健茶具泡茶可以延緩茶水腐敗變質,並能析出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具有促進人體發育,抗衰老、防止高血壓,動脈硬化的功能。遠銷臺灣及東南亞等世界各國和地區。
小貼士:
氣候:濟南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年平均降水量650—700毫米。1月最冷,平均氣溫—0.2℃;7月最熱,平均氣溫30.4℃。最佳旅遊時間:秋天。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 ,是濟南的三大名勝,現在單講趵突泉 。
在西門外的橋上,便看見一溪活水 ,清淺,鮮潔,由南嚮北流着。這就是由趵突泉 流出來的。設若沒有這泉,濟南定會失去了一半的美。……
泉太好了。泉池是差不多見方的,三個泉口偏西,北邊便是條小溪,流嚮西門去。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麽翻滾。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鐘,你便覺出自然的偉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遠那麽純潔,永遠那麽活潑,永遠那麽鮮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縮,衹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鼕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熱氣,白而輕軟在深緑的長的水藻上飄蕩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種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邊還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魚吐水,極輕快地上來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裏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水泡,大、扁一點,慢慢的,有姿態的,搖動上來,碎了;看,又來了一個!有的好幾串小碎珠一齊擠上來,象一朵攢得很整齊的珠花,雪白。有的……這比那大泉還更有味。新近為增加河水的水量,又下了六根鐵管,作成六個泉眼,水也流得很旺,但是我是愛原來的那三個。
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經過一些貨攤,便出了北門。 各位遊客,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趵突泉 遊園賞泉:
我們公園始建於一九五六年,因內有趵突泉 而得名。現居市中心,位於濼源大街西首。趵突泉 周圍泉池衆多,形成了趵突泉 群。著名的金綫泉、漱玉泉、馬跑泉、臥牛泉、皇華泉、柳絮泉、老金綫泉、洗鉢泉、尚志泉、蠃絲泉、滿井泉、無憂泉、白雲泉、望水泉、東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竜池泉、白竜灣等,構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為衆泉之冠趵突泉 成了泉城的獨特象徵。
我們趵突泉 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劃為十個景區,這就是趵突泉 景區、三大殿景區、尚志堂景區、漱玉泉景區、東門入口區、楓溪景區、滄園景區、白雪樓區、南門入口區、萬竹園景區,總面積近百畝。
趵突泉 景區在我們公園內西側,是全園構圖中心,由亭、堂、廊、榭組成了一個封閉空間,高低錯落的建築像衆星捧月一樣,簇擁着噴突騰涌的趵突泉 ,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泉景,被譽為濼水之源,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是<<春秋>>上關於魯桓公和濟襄公談判兩國邊界一事的記載。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發生戰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於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 。所以趵突泉 為人所知已經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當然那時濼水之源,名字並不叫趵突泉 ,北魏時,因泉上建有娥薑(英)廟,𠔌稱娥薑(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傢之一的北宋文學家曾鞏始稱為趵突泉 ,並流傳至今。不過,宋朝.金代曾有人稱叫“溫泉”、“檻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 這個名字精當傳神。
趵突泉 ,三窟並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是趵突泉 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鼕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多有贊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鬆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 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贊頌的美文。
趵突泉 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嚮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為木橋,明代萬歷初所建,天啓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後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為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來的樣子,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說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 為何稱“蓬山舊跡”?意為東海神山不過傳說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 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為“蓬山舊跡”。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亭西墻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為明代書法傢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鐘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鎸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 ,為明代山東巡撫鬍纘宗所寫,細心的遊客有的可能會發現突變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說勁挺柱涌的三股水把“蓋子”頂掉了,纔使“突”字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當然這衹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後所建,近年來成了“閑時墨客會名優”京劇名流演出的舞臺。趵突泉 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幾淨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瀎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說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絶妙境地。據說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這裏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 的萬般風韻。當品嚐到趵突泉 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為趵突泉 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 的水,空負濟南遊之說。趵突泉 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趵突泉 旅遊小貼士
最佳出遊時間
濟南七、八兩月,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其他月份降水不多。對於這個以以泉水衆多、風光明秀而著稱於世的美麗城市,最佳旅遊時間是秋季。
市內交通:乘1、3、5路公共汽車到西門車站,換乘11路公共汽車可達。41、49、K54、K96、遊66、85、102、103、104路可達。普通公交車票價1元,空調車票價2元。
推薦自助遊路綫
大明湖公園-趵突泉 公園-泉城廣場-千佛山公園 趵突泉 街道趵突泉涌 趵突泉茶 趵突泉食 趵突泉泉群 趵突泉公園 趵突泉啤酒 趵突泉街道 趵突泉食府 趵突泉社區 趵突泉辦事處 趵突泉茶藝館 濟南趵突泉公園 山東濟南的趵突泉 名雅會館趵突泉店 濟南市趵突泉 玩具廠招待所 濟南趵突泉 名雅會館商務酒店 濟南名雅會館商務酒店趵突泉 店 濟南如傢快捷酒店(趵突泉 店) 濟南趵突泉 釀酒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