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資聖寺 Information Holy Temple》 |
詩人: 林夔孫 Lin Kuisun
華峰跨蒼穹,下有雲一壑。 翬飛二百秋,蜂巢幾千落。 靈泉際空留,宿霧臨除薄。 山呈萬古姿,竹隕六月籜。 當年有賢令,神交契冥漠。 懷哉精魄歸,永矣香火托。 至今書壁間,讀者為嗟愕。 好事繼前志,刳岩成此閣。 仰看鬥插椽,俯聽泉入鐸。 晤言千載心,英氣凜欲作。 西崖望蒙頂,躋樊計已昨。 忽聞良友同,共寫襟期樂。 遐登破嶸屼,幽討待綽約。 磅礴當蒸鬱,陰衣茫紛錯。 再拜五華君,許莅他日約。 霜威淨餘氛,晴宇洞寥廓。 |
《資聖寺 Information Holy Temple》 |
詩人: 樓鑰 Lou Yao
野溪清淺度危橋,徑策枯筇上紫霄。 曉霧暗蒸山寺雨,鬆風深隱海門潮。 浮杯水漲人何在,洗鉢池清意已消。 又上樂亭基上望,雲山萬裏更逍遙。 |
《資聖寺 Information Holy Temple》 |
詩人: 周牧 Zhou Mu
點點晴光滴翠嵐,參天鬆幹影毿毿。 穿雲日閱客十數,汲水時聞僧兩三。 俗子繞登山勒馬,禪心常共丹同龕。 烹茶汲取甌雪,一味清霜齒班頰寒。 |
|
資聖寺投訴電話晉城旅遊投訴電話:0356-2057555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在山西高平縣西南20公裏大周纂村。始建年代不詳,至遲來代已有,明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寺內古樸蔥鬱,殿宇巍峨壯麗,饒有古剎風趣。現存山門、南殿、正殿和東西配殿五座主體建築。南殿寬深各三間,屋頂平緩,脊獸、力士等全為三彩琉璃製成,形製色釉皆精。整個結構還是宋代原作,正殿最大,元代重修過。東西配殿較玲瓏,是明代所築。 |
|
資 聖 寺(第二批省保)
時代:宋
地址:高平市城西南20公裏的大周纂村
創建年代不詳,宋代已有。明正德元年(1506年)曾進行過重修。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在神鼎山上建資聖寺。寺前有五山環護,後人稱之為“五竜捧聖”。宋仁宗禦題“資聖禪林”。經元、明至清代,多次修葺擴建,資聖寺愈加宏偉富麗,氣勢磅礴;樓臺亭閣結構精巧,雕刻雅緻;常年梵音不絶,香煙繚繞。寺內藏經書萬卷,住寺100餘僧。自宋代從衡嶽來的第一代洪湮禪師至清末已傳40餘代,其中,宏覺禪師係清世祖敕封。資聖寺佛章嚴謹,是包括長沙開福寺在內的湘北地區僧人集會,誦經的中心。
寺坐北朝南,建於村子中央,古樸蔥鬱,殿宇巍巍壯觀。現存山門、中殿、後殿、東西配殿等建築。中殿為宋代遺構,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鬥栱五鋪作雙下昂,批竹真昂,梁架規整,整個結構仍為宋代原構。正殿面闊五間,為元代時重修。東西配殿為明代建築。
寺內存碑碣7通,其中元代造像碑2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鼎山資聖寺
神鼎山位於湖南省汨羅市東南部黃柏鎮境內,相傳黃帝軒轅氏采首山銅在此鑄鼎而得名。此山東臨107國道,西倚京廣鐵路,汨水流於側,洞庭橫於前。草木深秀,水石清妍,風景幽雅。日前正在申請成為神鼎山國傢級森林公園,必將成為湘楚文化旅遊綫上的一個亮點!資聖寺
資聖寺始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年間,由南嶽首山省念(八世)法嗣洪諲禪師(九世)來此開山,經十年辛苦始建成叢林。我國駐英法首任公使郭嵩燾曾言"吾湘神鼎洪湮禪師,為臨濟五法傳嗣."。古剎坐北朝南,五山環護,後人尊稱“五竜捧聖”。寺中有一古泉,名“觀音泉”,掬飲甘甜清爽,沁人心脾,據稱此泉曾為朝貢皇帝宮廷飲用之水。資聖古剎規模宏大,氣勢磅礴;道場興盛,佛製嚴謹,歷代深受皇室所推崇:宋代(1023-1063)仁宗皇帝曾親筆禦題“資聖禪林”;明嘉靖(1522-1566)年間,世宗嘉靖皇帝禦敕直徑2米特大牛皮鼓,2噸鑄鐵大鐘,每逢春秋法會,盛會迎賓,鐘鼓齊鳴,聲震方圓數十裏;清順治(1661)年間,弘覺國師受清世祖順治皇帝盛邀來此駐錫,千年古剎更是熠熠生輝,聲名遠播;清康熙(1698)年間,聖祖康熙皇帝御賜重約3噸的鑄鐵大鐘;光緒十六(1890)年間,中華佛教總會首任會長釋敬安(號八指頭陀)主持期間,光緒皇帝御賜佛經7240捲,以至資聖古剎藏經達2萬册之巨,始成為江南諸嶽僧人集會、傳戒、誦經的中心。
資聖寺全景明《神鼎山志》記載,寺內原有千人鍋、萬人床、飛來鐘等寺內六觀;還有垛子石、羅漢崖、放下亭(省內重點保護文物)等寺外八景。山中常年花草分豔紅香,林木青蔥翠鬱;𠔌峽溪深,山雄石怪;景色清幽,允為聖境。曾吸引不少遊人香客頂禮膜拜,文人墨客爭相吟詩、屬對、填詞。古寺門楣楷書“資聖寺”係明代董其昌墨跡,兩則門聯為清代何紹基所作。客廳還懸挂着馮玉祥將軍、張治中將軍、於右任將軍、譚文闓將軍、熊西齡總理等民國黨政要員楹聯,中堂等。此外寺中還有歷代名傢,范仲淹、曾國藩、左宗棠等手書匾額。高僧大德,遊化參學者絡繹不絶,其中亦有禪宗(楊岐、黃竜)兩派之祖石霜楚圓禪師、及御賜“明教大師”之稱的契嵩禪師、以及蓮池大師高足行澤(孤峰)禪師等。1958年大躍進時,資聖寺及所有文物古跡徹底被毀,後建成神鼎水庫。
今逢盛世,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釋登本奉命主持神鼎山資聖寺。竭誠呼籲十方善信,同發菩提心,使千年寶剎,殿閣重光;神鼎道場,宗風再振。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登本法師簡歷
釋登本俗姓鄧,出生於湖南湘潭。九四年在湘鄉雲門寺禮上寶下曇大和尚為師,發心皈依三寶,九五年彌陀聖誕日在岐山仁瑞寺禮上大下願大和尚為師,剃度出傢。九七年赴福建莆田廣化寺求學,曾親近當代律宗大德上圓下拙老法師及廣化寺方丈上學下誠大和尚,並有幸依止澳洲悉尼華藏寺住持上藏下慧長老。九九年夏畢業於福建佛學院。二零零零年至今在湖南佛學院任教,多次被評為優秀法師。二零零三年七月擔任湘鄉雲門寺監院,二零零四春任汩羅神鼎山資聖寺住持。二零零七年春,在長沙麓山寺接聖輝大和尚之法,成為曹洞宗第四十九代弟子。現任湖南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嶽陽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汩羅市政協委員、汩羅市佛教協會會長、湘潭市四面佛古觀音寺住持等職。
地址:泊羅市黃柏鎮神鼎山(107國道1558處)
郵編:4144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紹興縣資聖寺
據《康熙會稽志》載:其地名曰“毗墟”,故稱“毗墟寺”。另又有稱“避暑寺”者。初建於五代漢乾祐元年(948),號證福院。宋大宗祥符元年(1008)改賜資聖寺,乾道年(1165)改稱資聖禪院。後毀於戰火,僅存寺基。至清末,有尼妙蓮募金重建,建有前後大殿及右廂,香火一度甚盛。20世紀60年代中期,寺院房屋改作生産隊倉庫。1985年,寺産逐一歸還,當地信衆遂募資重修前後大殿,後又建側屋兩間。1996登記為保留寺院。之後,有雲門寺僧釋覺成主持該寺。覺成十九歲出傢,常年茹素禮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一度還俗,80年代初重新出傢,在普陀寺受具足(即受戒)。初居若耶雲門寺,後應衆信士之請駐錫資聖,徵地6畝,鳩工庀材重興寺院。先後建天王殿、圓通寶殿鐘樓等建築及兩廂。師頗慈愛,出資建鄉間小道及撫恤一智障青年。圓通寶殿動工於1998年,歷時兩年而成。正面塑千手觀音, 背面為南海觀音,兩側為觀音三十二化身,像甚莊嚴,均為木雕。寺現為開放宗教活動場所,有僧4人。現寺總建築面積3625㎡,其中天王殿195㎡,大雄寶殿189㎡,圓通殿340㎡,鐘樓40㎡,齋堂220㎡,住宅為二層樓房764㎡,衛生間97㎡,門衛間49㎡,枉生堂93㎡。
地址:紹興縣陶堰鎮邵傢濩村
郵編:3120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平資聖寺
在山西高平縣西南20公裏大周篡村。始建年不詳,至遲宋代已有,明正德元年(1500年)重修。寺內古樸蔥鬱,殿宇巍峨壯麗,饒有古剎風趣,現存。山門、南殿、正殿和正東西配殿五座主體建築。南殿寬深各三間,平面呈方形,單檐九脊筒坂布瓦頂,出檐深遠,屋頂平緩,脊獸、力士等全為三彩琉璃製成,形製色釉皆精。整個結構還是宋代原作,正殿最大,元代重修過。東西殿較玲瓏,是明代所築。
地址:山西高平縣西南20公裏大周篡村 |
|
資聖寺村 | 桂林資聖寺 | 資聖寺送甘二 | 貿題資聖寺宗己嘉遁居 | 資聖寺賁法師晚春茶會 | 和李潤父資聖寺壁間韻 | 遊長安諸寺聯句·崇仁坊資聖寺·諸畫聯句(柏梁體) | 送深法師遊南嶽(上人本住資聖寺) | 送深法師遊南嶽上人本住資聖寺 | 遊長安諸寺聯句崇仁坊資聖寺諸畫聯句柏梁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