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資中文廟: 資中文廟始建於北宋雍熙年間,時位於縣城大東街。因舊廟低濕狹窄當街囂鬧,清道光九年(1829年)州牧貴州石阡張海瀾倡議,士紳集資,將文廟遷北關外邑人趙逵居遊過的洗墨池處(即今址),十五年竣工,費時六年。據《資州移建文廟碑記》載:“工竣計大成殿五楹,東西廡五間,由大成殿左轉是為崇聖祠,祠別一區,戟門五間興大成殿,稱此外為泮池、為靈星門、為宮墻,罔不如法而形勢之尊重,規模之宏大,丹?輝煌視舊廟則倍焉。” 資中文廟總占地面積6787平方米,建築面積2608平方米,坐北朝南,復四合院式佈局,前後四進高低錯落有緻在一中軸綫。現保存完整的建築有:萬仞宮墻、月池、華表、照壁、禮門、義路、靈星門、鄉賢祠、名宦祠、大成門、東廡、西廡、大成殿、崇聖祠、鐘樓、鼓樓以及明成化碑、清康熙碑等。主要建築均覆琉璃瓦,正脊飾寶鼎、蟠竜,翼角飛翹,輕盈飄逸,極具南方古建築俏麗精巧風格。大成殿內藏有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八位皇帝書寫的匾額及民國時蔣介石、林森題寫的匾額,有全國在大成殿內唯一的一尊孔子站像,以及鏤空雕刻九竜二鳳盤繞金底黑字、全國最大的明“至聖先師孔子神位”。明成化年間“御制重修孔子廟碑記”、清康熙皇帝御書“大學碑”尤為珍貴。最具資中地方特色的照壁壁間七孔鏤空壁塑,圖案精美,由雲海波濤、蟹蝦魚竜、坊塔石樹、魚躍竜門等構成故事,寓意古代仕子如江河中之魚,衹有不斷努力進取,經尊孔尊儒的教化,才能最終跳竜門由魚成竜達到人生光輝頂點。 作為四川地區的孔廟建築群,資中文廟以其歷史悠久、佈局嚴謹、造藝精湛、特色顯著、內涵豐富、古樸典雅、保存完整倍受中外人士稱贊。先後收錄於《中國名勝大詞典》、《中國旅遊名勝大詞典》、《四川文物攬勝》等。
2006年05月25日,資中文廟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