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 : 中國 >貴州 >貴陽 >貴陽市區 > 貴州民族學院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貴州民族學院投訴電話貴陽市旅遊投訴電話:0851-6515376
  貴州省旅遊投訴電話:0851-6818436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貴州民族學院成立於1951年,1959年並入貴州大學。1974年國務院批準恢復,1977年開始招生。從創辦至今已有53年的歷史。
  學校座落在山清水秀、被譽為“高原明珠”的貴州風景名勝區貴陽市花溪河畔。校園占地面積830畝。校捨建築面積209999平方米(在建10萬平方米),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67868平方米,行政辦公用房8250平方米,學生宿舍81102平方米,教職工宿舍35002平方米,學生食堂6805平方米,學生浴室1720平方米,圖書館8000平方米。建有計算機網絡中心和現代技術教育中心。直接用於教學的計算機1300臺。閉路教學電視臺1個,外語調頻臺1個。有藏書69.7萬册。
  貴州民族學院是貴州省民族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基地,也是培養民族幹部的搖籃。學校現設有18個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社會發展學院、民族文化學院、外國語言學院、公共管理學院係、美術學院、音與舞蹈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科學學院、化學與環境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旅遊學院、人文科技學院、預科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商學院(籌建中)。1個係:建工係。1個公共課教學部門:馬列教學部。有普通本科專業33個:漢語言文學、廣告學、法學、民族學、歷史學、廣播電視新聞學、行政管理、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新聞學、社會學、英語、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應用物理、電子信息技術與科學、體育學、應用化學、美術學、藝術設計、音樂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旅遊管理、環境科學、統計學、社會工作、勞動與社會保障、建築學、市場營銷、電子商務、日語、廣播電視編導、舞蹈等。民族師範本科班6個:數學、物理、中文、政史、美術、音樂。專科專業3個:體育、應用化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雙語班。學科專業覆蓋了文學、史學、法學、管理學、理學、教育學、工學七大學科門類。其中省級重點學科4個:民族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法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校級重點學科8個:物理學、社會學、旅遊學、“兩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行政管理學、漢語言文學、美術學。成人教育中心在全省各地設有22個函授站和教學點。
  學校設有貴州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下設貴州民族民間工藝研究所、貴州造型藝術研究所、貴州民族音樂舞蹈研究所、貴州文化傳播研究所)、貴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貴州民族經濟研究院、貴州民族科學研究院、西南儺文化研究中心、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民族研究所、民族法學研究所、房地産法研究所、教育法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所、民族文化與旅遊研究所、廣告科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
  學校面嚮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製在校生9944人,加上成教學生7531人,各類學生已達1.7萬人。少數民族學生占學生總數的80%左右。已形成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培養多種規格人才的辦學體係。建校以來已為全國各地輸送了20000多名各方面的人才,很多畢業生現在已成為少數民族地區各條戰綫中懂省情、熟民情、素質好、留得住的骨幹。
  全校現有教職工1182人,其中在職932人,離退休250人,教學科研人員747人,正高職稱64名、副高職稱197名、中級職稱244名、初級職稱及一般教師242名。聘用兼職(客座)教授96人(其中院士3人)。具有研究生學歷人員117人,其中,博士7人(其中博士後2人),在讀博士19人,在讀碩士26人,在讀以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人員21人,在職教師中有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73人。有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1人、教育部2002年全國優秀教師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9人、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傢4人、省管專傢5人、貴州省十大優秀科技人才1人、校學科帶頭人20人、中青年學術骨幹22人、教育部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國傢哲學社會科學評審委員會委員1人、貴州省教學名師1人。
  學校在抓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十分重視抓科研工作。“九五”以來,科研工作取得了比效明顯的成績,在各級刊物上共發表論文、畫稿4,000多篇。不少論文發表在權威刊物和核心期刊上,有的被sci等收錄。出版專著、論著250餘部,編寫教材70餘部。科研成果獲省部級奬勵180項。獲省部級以上項目130項,其中國傢級項目14項。2002年3月5日《光明日報》載: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2001年度《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量我校名列第19位(社會科學總論),貴州高校唯此一傢。我校的一些學科在國內有一定的影響。
  學校重視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先後接待了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挪威、新加坡等國的學者來校講學及學術交流。還派學者到美、日、澳、新、挪、芬蘭、韓國等國進行學術交流及進修。先後共接納外國留學生50名。我校分別與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分校、韓國祥明大學、韓東大學、善鄰大學等國外大學蒂結了姊妹學校關係,根據協議,今後兩校之間互派學者、留學生等,為建立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邁出了新的步伐。
  學校歷來得到黨和國傢領導人的高度重視與親切關懷,1991年12月25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傢主席的江澤民同志來我校視察,作了“發展民族教育、加強民族團结”的題詞,並為我校題寫校名,對貴州民族學院寄予厚望。1994年10月13日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來校視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總書記、時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的鬍錦濤同志,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原國傢民委主任楊靜仁、國務委員司馬儀?艾買提等同志都曾先後來校視察。歷屆省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都十分重視和關心貴州民族學院的發展。2001年5月,中共貴州省委書記錢運錄、貴州省人民政府省長石秀詩明確提出:要努力把貴州民族學院辦成國內一流的民族大學。這是省委、省政府給貴州民族學院發展目標作出的定位。學校力爭在2005年建設成為具有萬人以上規模、學歷結構較為合理、專業門類較為齊全、具有較強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的地方性民族綜合大學,並爭取在2010年左右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民族大學。
  學校先後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民族團结進步模範單位、全國“三五”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單位、貴州省民族團结進步先進集體、貴陽市文明單位,連續8年被中宣部、團中央和國傢教育部評為“全國大學生優秀志願者服務隊”和“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2002年、2003年連續兩年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一等奬,首創貴州此類比賽最高紀錄,等等。
  1999年10月底,學校通過了國傢教育部本科教學的合格評估。
No. 2
  貴州民族學院校徽 【學校簡介】
  貴州民族學院創建於1951年5月17日,是新中國創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隸屬貴州省人民政府,是貴州省重點建設的高校,是貴州省人民政府和國傢民委共建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
  學校坐落在山清水秀、被譽為“高原明珠”的貴州風景名勝區——貴陽市花溪區,校園占地面積88.31萬平方米,有校捨面積39.54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18.23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總藏書量162.8萬册,其中紙質圖書118.8萬册,電子圖書44萬册。
  民族特色【師資隊伍】
  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發展趨勢好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037人, 其中專任教師655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316人,占專任教師數的48.2%;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336人,占專任教師數的51.4%,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多集中在青年教師中。教師中先後有10人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有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人,貴州省人大常委1,貴州省政協常委1人;有1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傢級人選”;有6人入選貴州省學術學科帶頭人;有6人獲貴州省政府津貼;有省管專傢13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教育部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國傢哲學社會科學評審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奬1人,貴州省十大優秀科技人才1人,有4人獲貴州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稱號。
  現任領導 :
  高萬能 貴州民族學院黨委書記
  吳大華 貴州民族學院院長 黨委副書記
  劉黔生 貴州民族學院黨委副書記
  唐建榮 貴州民族學院黨委副書記
  劉 雷 貴州民族學院黨委副書記
  劉勝康 貴州民族學院副院長
  鬱鐘銘 貴州民族學院副院長
  楊昌儒 貴州民族學院副院長
  吳曉萍 貴州民族學院副院長
  【學科專業】
  經過56年的發展建設,學校已經發展成為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體,民族類學科為特色,文、史、法、管、理、經、工、教育等學科交叉滲透、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校現設18個學院,1個係,3個公共課教學部門,有普通本科專業43個,碩士研究生專業6個;其中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法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社會學、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省級重點學科;應用物理學、漢語言文學、旅遊管理、美術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有機化學、民族傳統體育學、音樂學等為校級重點學科。
  學校面嚮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招生,現有各類學生12000多人,其中全日製在校生9528人,包括普通本專科生8733人,研究生153人,留學生7人,預科生212人,高等職業教育學生358人。另有函授生、業餘生3916人。學生的民族成分涵蓋31個民族,少數民族和來自民族地區、西部地區的學生占80%以上。學校自建校以來,已經為社會輸送50000多名各類高級應用型人才,分佈在民族地區和全國各地,有不少人已成為民族地區各條戰綫和各自學科專業領域的骨幹。
  學校十分重視科研工作。先後成立了貴州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貴州民族科學研究院、貴州民族經濟研究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西南儺文化研究院、水書文化研究院6個研究院。另外,貴州省民族文化學會、貴州省苗學會、貴州省布依學會、貴州省侗學會、貴州省土傢學會、貴州省彝學會、貴州省仡佬學會、貴州省水學會等8個省級民族學會及其研究中心均挂靠我校,形成了強大的民族文化研究陣容。
  【現今概況】
  學校一直重視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先後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挪威、新加坡、英國、荷蘭、韓國等國傢的一些高校開展了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分校、威斯康星州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瑞典斯德哥爾
  摩大學、韓國祥明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商學院、法國波爾多第三大學、臺灣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國外及港、臺地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開展互派留學生、學術交流、教師培訓和科研合作。
  學校三次被國務院評為 “全國民族團结進步模範單位”,並獲 “全國 ‘三五’法製宣傳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四五’法製宣傳教育先進單位”、“教育部‘四五’普法示範學校”、貴州省“民族團结進步先進集體”、貴州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貴陽市“紅旗文明單位”,先後十二年被中宣部、團中央和國傢教育部評為“全國大學生優秀志願者服務隊”和“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等等。
  學校歷來得到黨和國傢領導人的高度重視與親切關懷,鬍錦濤同志、鬍耀邦同志、江澤民同志、溫傢寶同志、李瑞環同志,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同志、楊靜仁同志,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司馬儀•艾買提同志等都曾先後到校視察。1991年12月25日,時任中央中共總書記、國傢主席的江澤民同志來我校視察,作了“發展民族教育、加強民族團结”的題詞,並為我校題寫校名。2001年5月17日我校50華誕,江澤民同志又為我校作了“努力發展民族教育,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題詞。貴州省歷屆省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都十分重視和關心貴州民族學院的發展, 2007年4月,將貴州民族學院列為貴州省重點建設大學。
  目前,全校師生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秉承和發揚“自強不息,全面發展”的校訓和“奮發蹈厲,莊敬自強”的校園精神,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辦學水平為中心,努力促進學校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為將學校建成學科優勢明顯的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
藝術畫傢人物民間美術法學院張艾青本科本科院校
國內大學國內高校教育
包含詞
貴州民族學院藝術團貴州民族學院攝影協會貴州民族學院笛簫協會
貴州民族學院青年法學會貴州民族學院春暉行動協會貴州民族學院科學研究所
貴州民族學院校學生會貴州民族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貴州民族學院人文科技學院
貴州民族學院外國語言學院貴州民族學院民族法學研究所貴州民族學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
貴州民族學院西南儺文化研究院貴州民族學院馬列主義教學部貴州民族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
貴州民族學院大學生社團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