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貴州大紅袍
  【簡介】
  大紅袍是貴州省興義、仁懷、畢節等縣所産的地方優質橘子,興義縣栽培最多,産量大,故以興義大紅袍馳名省內外。
  大紅袍是一個很好的品種,有的果樹一株年産最高可達一千斤。果實餅圓形,果個較大,單個重量一般在一百剋以上。果色橙紅鮮豔,光滑明亮;果皮較薄,每個果九至十瓣,大小整齊,很易分離;瓤瓣皮薄而透明,籽較少。肉胞淺橙黃色,胞嫩多汁,風味濃甜,含糖百分之八點五以上,品質上等。興義大紅袍是貴州省水果傳統的出口品種之一,在國際市場享有一定聲譽。
   【大紅袍樹】
  大紅袍為千年古樹﹐稀世之珍﹐産於福建省武夷山東北部天心岩下永樂禪寺之西的九竜巢﹐現陡峭絶壁上僅存4株﹐壁上有朱德題刻的“大紅袍”三字﹐由岩縫滲出的泉水滋潤﹐不施肥料﹐生長茂盛﹐樹齡已達千年。大紅袍茶樹為灌木型﹐樹冠半展開﹐分支較密集﹐葉梢嚮上斜生﹐葉近橢圓型﹐葉端鈍略下垂﹐葉緣微嚮面翻﹐葉色深緑光澤﹐內貨稍厚面發脆﹐嫩芽略壯﹐顯亮﹐深緑帶紫。
  簡介
  “大紅袍”茶的采製技術與其他岩茶相類似,衹不過更加精細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葉開面新梢,經曬青、涼青、做青、炒青、初揉、復炒、復揉、走水焙、簸揀、攤涼、揀剔、復焙、再簸揀、補火而製成。"大紅袍"的品質特徵是: 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緑褐鮮潤,衝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緑相間,典型的葉片有緑葉紅鑲邊之美感。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鬱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
  大紅袍茶樹被譽為:“茶中之王”的大紅袍茶樹,生長於武夷山九竜窠最後一窠岩腳下。大紅袍茶之所以能獲得“茶中之王”的美稱,是因為它生長的環境得天獨厚。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岩罅,岩頂終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蘚之類的有機物,因而土壤較它處潤澤肥沃。茶樹兩旁岩壁直立,日照短,氣溫變化不大。再加上平時茶農精心管理,采製加工時,一定要調技術最好的茶師來主持,使用的也是特製的器具。因而,大紅袍的成茶具有獨到的品質和特殊的藥效。經茶師評定,大紅袍茶衝至9次,尚不脫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衝至7次,味就極淡。從而奪得了“茶中之王”桂冠。
  大紅袍屬半發酵茶﹐由於茶樹長在岩石間﹐使得它的成份及滋味有別於其它茶種﹐從元明以來為歷代皇室貢品。其單叢加工﹐品質特優的“名叢”﹐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藝特製而成﹐成品茶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有明顯“岩韻”特徵﹐飲後齒頰留香﹐經久不退。
  
  關於大紅袍茶樹名稱由來,民間傳說頗多。傳說中在明朝年間一個趕考舉人路過武夷時﹐突然發病﹐腹痛難忍﹐當時有位來自天心岩天心寺的僧人取出采自寺旁岩石上生長的茶泡給他喝﹐病痛即止﹐不藥而愈﹐舉人後來考取了狀元﹐為了答謝和尚﹐專程前來拜謝﹐並將身穿的狀元袍披在那株茶樹上﹐該茶因而得名“大紅袍”。也有的說某朝一位皇太後患病,終日肚疼鼓脹,臥床不起,遍請天下名醫,用盡靈丹妙藥,均不見效。後天心廟老方丈得知便獻上九竜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後的病。皇帝便命大臣帶上一件大紅袍,代他前往武夷山謝恩。大臣到武夷山後便將大紅袍披在神茶上,並將茶樹取名為“大紅袍”。但更多的人認為大紅袍茶樹是因為早春時節,葉芽勃發,遠望通樹豔紅似火,遠望宛如一件件大紅袍覆蓋樹冠而得名。
  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嚐到岩茶之顛的韻味。
  目前,大紅袍茶樹僅有四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