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不良反應 : 物理學類 : 疾病預防 > 貧血
目錄
No. 1
  單位容積血液中紅細胞數和(或)血紅蛋白濃度低於正常值時的病理狀態。主要表現為器官、組織的缺氧癥狀,如頭暈、耳鳴、疲倦乏力,以及活動後心悸、氣短甚至心絞痛等。因失血、紅細胞生成不足、骨髓造血機能障礙、紅細胞破壞過多等引起。
pín xuè pín xuè
  人體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值時,叫做貧血。也指身體局部供血不足
No. 3
  人體血液中紅血球的數量或血紅蛋白的含量低於正常的數值時叫做“貧血”。貧血的人面色蒼白。通常局部血量減少也叫貧血,如腦貧血。 老捨 《四世同堂》十八:“他的薄嘴唇緊緊的閉上,貧血的腦中空了一塊,像個擱久了的雞蛋似的。” 王西彥 《一個小人物的憤怒》:“迎面走來的,就是那有着一張瘦削的貧血臉和一個細小的紅鼻子的女人。”
貧血簡介
  貧血(anaemia)是指全身循環血液中紅細胞總量減少至正常值以下。但由於全身循環血液中紅細胞總量的測定技術比較復雜,所以臨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紅蛋白的濃度低於患者同年齡組、同性別和同地區的正常標準。國內的正常標準比國外的標準略低。沿海和平原地區,成年男子的血紅蛋白如低於12.5g/dl,成年女子的血紅蛋白低於11.0g/dl,可以認為有貧血。12歲以下兒童比成年男子的血紅蛋白正常值約低15%左右,男孩和女孩無明顯差別。海拔高的地區一般要高些。
  貧血患者紅細胞計數的降低與血紅蛋白濃度的降低一般是成比例的,但是小細胞低色素型貧血的紅細胞計數減少比血紅蛋白的減少相對的較少,以致貧血較輕時紅細胞計數可以不低於正常。相反,大紅細胞型貧血時,血紅蛋白濃度相對地偏高,而紅細胞計數偏低。當失水、水滯留或急性大量失血後血液總量尚未恢復到正常時,血紅蛋白的濃度不能準確反映貧血的真實程度,因此臨床上要考慮這些因素對貧血的影響。此外,在急性大量血管內溶血時,血漿內含有較高濃度的遊離血紅蛋白,這時血紅蛋白測定的結果高於貧血的實際程度。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紅細胞壓積和紅細胞計數更能反映貧血的程度。
  “貧血”是指單位容積血液內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正常成人血紅蛋白量男性為12—16剋/100毫升,女性為11—15剋/100毫升;紅細胞數男性為400一550萬/立方毫米,女性為350—500萬/立方毫米。凡低於以上指標的即是貧血。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伴有頭昏、乏力、心悸、氣急等癥狀。
  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多種:缺鐵、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礙等。一般要給與富於營養和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含豐富無機????和飲食,以助於恢復造血功能。 避免過度勞累,保證睡眠時間。
貧血具體分類
  如下:
  1.“缺鐵性貧血”,缺鐵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貧血,見於營養不良、大量成長期小量出血和鈎蟲病;衹要是女性就比較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女性每個月生理期會固定流失血液。所以平均大約有20%的女性、50%的孕婦都會有貧血的情形。如果貧血不十分嚴重,就不必去吃各種補品,衹要調整飲食就可以改變貧血的癥狀。比如首先要註意飲食,要均衡攝取肝髒、蛋黃、𠔌類等富含鐵質的食物。如果飲食中攝取的鐵質不足或是缺鐵嚴重,就要馬上補充鐵劑。維他命c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也能幫助製造血紅素,所以維他命c的攝取量也要充足。其次多吃各種新鮮的蔬菜。許多蔬菜含鐵質很豐富。如黑木耳、紫菜、發菜、薺菜、黑芝麻、蓮藕粉等。
  2.“出血性貧血”;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食管靜脈麯張破裂或外傷等)所引起的
  3.“溶血性貧血”,紅細胞過度破壞所引起的貧血,但較少見;常伴有黃疸,稱為“溶血性黃疸”;
  4.“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乏紅細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貧血,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多見於嬰兒和孕婦長期營養不良;巨幼細胞貧血是指骨髓中出現大量巨幼細胞的一類貧血。實際上巨幼細胞是形態上和功能上都異常的各階段幼稚紅細胞。這種巨幼細胞的形成是dna合成缺陷的結果,核的發育和成熟落後於含血紅蛋白的胞漿。身體多種組織細胞皆受dna合成缺陷的影響,但以造血組織最嚴重,特別是紅係細胞。粒係細胞和巨核細胞也都有形態上的改變和成熟細胞數量的減少。巨幼細胞包括原巨幼細胞、早巨幼細胞、中巨幼細胞和巨幼細胞各不同發育階段的幼稚紅細胞。這些巨幼細胞均比相應的正常幼紅細胞大,漿核比例比正常略高。經wright染色後,原巨幼細胞的胞漿呈深藍色,無顆粒,核周圍有一染色較淺的圈;核圓形,染成紫色,最顯著的特點是染色質呈顆粒狀,彼此隔開,隔開處比較透亮,有時在核的周邊有彼此分開的染色質小塊,形成所謂“鐘面”的狀態;核仁較大,藍色。當細胞逐漸成熟,染色質保持其顆粒狀結構,不易形成深染的固縮塊狀物。有時巨幼細胞貧血較輕,巨幼細胞的形態往往不很典型,稱為類巨幼細胞。絶大多數巨幼細胞貧血是由葉酸、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是例外,如抗代謝藥物引起的巨幼細胞增生、紅白血病和紅血病、鐵粒幼細胞貧血的巨幼細胞增多、遺傳性乳清酸尿等。不管是哪一種原因引起的,巨幼細胞的形態都是相同的。經過適當的治療,這些巨幼細胞都能很快變成正常的幼稚紅細胞。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在療程後期可能出現相對缺鐵現象,要註意及時補充鐵劑。
  5.“惡性貧血”,缺乏內因子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6.“再生障礙性貧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側柱、後柱萎縮,病程緩慢;造血功能障礙引起的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aa,簡稱再障),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幹細胞、造血微環境損傷以及免疫機製改變,導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現以全血細胞(紅細胞、粒細胞、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理變化主要為紅骨髓的脂肪化,也就是說原來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被脂肪所取代,取代的數量越大則貧血越嚴重。根據起病緩急、病情輕重、骨髓破壞程度和轉歸等,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在我國經部分地區調查,每10萬人中有1.87 ~2.1人發病,與日本報道的發病率相近。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但以青壯年多見,男性多於女性。急性型與慢性型病例的比例為1∶4.6。再生障礙性貧血似屬中醫學“虛勞”、 “虛損”及“血證”的範疇。以往認為是不治之癥,經過40多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實踐,對其預後已有改觀。據調查,平均死亡年齡延長,病死率下降,患病率增高。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要註意防止交叉感染,盡量不要去公共場所。住房要通風。忌服合黴素、氯黴素、磺胺類、退熱止痛片等抑製骨髓的藥物。
貧血女人的食療菜單
  衹要是女性就比較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女性每個月生理期會固定流失血液。所以平均大約有20%的女性、50%的孕婦都會有貧血的情形。
  如果貧血不十分嚴重,就不必去吃各種補品,衹要調整飲食就可以改變貧血的癥狀。
  比如首先要註意飲食,要均衡攝取肝髒、蛋黃、𠔌類等富含鐵質的食物。如果飲食中攝取的鐵質不足或是缺鐵嚴重,就要馬上補充鐵劑。維他命c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也能幫助製造血紅素,所以維他命c的攝取量也要充足。其次多吃各種新鮮的蔬菜。許多蔬菜含鐵質很豐富。如黑木耳、紫菜、發菜、薺菜、黑芝麻、蓮藕粉等。
  推薦幾樣傢常的補血食物:
  黑豆:我國古時嚮來認為吃豆有益,多數書上會介紹黑豆可以讓人頭髮變黑,其實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隨各人喜好,如果是在産後,建議用黑豆煮烏骨雞。
  發菜:發菜的顔色很黑,不好看,但發菜內所含的鐵質較高,用發菜煮湯做菜,可以補血。
  鬍蘿蔔:鬍蘿蔔含有很高的維生素b、c,同時又含有一種特別的營養素-鬍蘿蔔素,鬍蘿蔔素對補血極有益,用鬍蘿蔔煮湯,是很好的補血湯飲。不過許多人不愛吃鬍蘿蔔,我個人的做法是把鬍蘿蔔榨汁,加入蜂蜜當飲料喝。
  面筋:這是種民間食品。一般的素食館、鹵味攤都有供應,面筋的鐵質含量相當豐富。而補血必須先補鐵。
  菠菜:這是最常見的蔬菜。也是有名的補血食物,菠菜內含有豐富的鐵質鬍蘿蔔素,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補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如果不愛吃鬍蘿蔔,那就多吃點菠菜吧。
  金針菜:金針菜含鐵數量最大,比大傢熟悉的菠菜高了20倍,鐵質含量豐富,同時金針菜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c、蛋白質、脂肪及秋水仙醉鹼等營養素。
  竜眼肉:竜眼肉就是桂圓肉,任何一傢超市都有售。竜眼肉除了含豐富的鐵質外還含有維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補血的同時還能治療健忘、心悸、神經衰弱和失眠癥。竜眼湯、竜眼膠、竜眼酒之類也是很好的補血食物。
  蘿蔔幹:蘿蔔幹本來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維生素b極為豐富,鐵質含量很高。所以它是最不起眼最便宜但卻是最好的養生食物,它的鐵質含量除了金針菜之外超過一切食物。
  需要註意的是:貧血者最好不要喝茶,多喝茶衹會使貧血癥狀加重。因為食物中的鐵,是以3價膠狀氫氧化鐵形式進入消化道的。經胃液的作用,高價鐵轉變為低價鐵,才能被吸收。可是茶中含有鞣酸,飲後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鐵,從而阻礙了鐵的吸收。其次,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藥物會阻礙鐵質的吸收,所以盡量不要和含鐵的食物一起食用。
貧血及其鑒別診斷
  貧血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指單位容積循環血液中的紅細胞比積、紅細胞數及/或血紅蛋白量低於正常值,以及全血容量減少,並由此而引發的綜合癥狀的總稱。各種動物均常發生。
  貧血的分類方法,比較使用的是按引起貧血的原因,將貧血分為失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營養性貧血及再生障礙性貧血四種類型。
  診斷要領
  臨床上給貧血下一個籠統的診斷並不睏難,但要正確辨別貧血的性質,確定貧血的原因,則比較睏難,診斷時應註意如下三個問題。
  一 診斷貧血的着眼點
  臨床診斷貧血,必須註意以下各點。
  1 病史
  除調查貧血原因外,還要着重瞭解貧血是急速發生還是緩慢發生?病程短急或緩長?群發、散發或個別發生?貧血癥狀是進行性加重還是治療有效?等等。為進一步診斷提供有力依據。
  2 粘膜色彩
  粘膜色彩對反映貧血貧血程度敏感可靠,是認識貧血的窗口。在檢查粘膜時,着重註意有無出血點,必要時可配合血管脆性試驗加以印證。可視粘膜通常檢查眼結膜。
  3 心肺機能障礙
  貧血時,由於供血和血液攜氧功能障礙,必然引起心肺機能不全,伴發心肺功能障礙癥狀,如心率、呼吸增數、呼吸睏難等。對於反映貧血程度也是一個佐證。
  4 貧血程度
  貧血的程度,主要由貧血指標減少的程度和治療效應兩個方面反映出來。而這兩個方面又都由外周血液和骨髓造血功能綜合的反映出來。在數量變化上,僅外周血液成分減少而骨髓造血效應無變化者,貧血比較輕微;反之,外周血液成分顯著減少,骨髓造血功能效應也減退者,貧血則比較重劇。治療效應也是如此,經過治療,外周血液成分尤其是網織紅細胞增多,骨髓造血出現增生效應的,貧血比較輕微;反之,雖經施治,外周血液成分有所回升,而骨髓造血仍無增生效應,則貧血程度重劇,可能屬於在生障礙性貧血
  5 貧血指標的一致性
  反映血液成分的量變(數量差異)和質變(形態差異、比率變異等)的各個指標之間幾乎都有一致性,例如紅細胞數與血紅蛋白量,外周血液紅、粒細胞比率與骨髓紅、粒細胞比率,以及外周血象和骨髓象都有一致性,彼此呼應。如果相應指標之間變化不一致,則應仔細探討其原因,盡力糾正,方可獲得正確的結論。
  二 診斷貧血和鑒別貧血性質的指標及其臨床評價
  診斷貧血的指標,臨床最常用的有紅細胞、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紅細胞象及骨髓細胞象。前三項是辨別貧血與否不可缺少的基礎指標,任何一項或三項都低於正常值,即可認為是貧血。後兩項是用以進一步探討貧血的性質和判定貧血程度的佐證指標,視需要和條件,酌情選用。
  外周血液塗片上的紅細胞形態,對診斷貧血比較有意義的有嗜鹼性彩點與有核紅細胞增多,見於鉛中毒;球形紅細胞,見於免疫介導性溶血性貧血;碎裂紅細胞增多,見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及其他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海因氏小體,見於海因氏小體性貧血;網織紅細胞與有核紅細胞增多,常是血細胞在生旺盛的反映,網織紅細胞數還可衹是在生的程度;小紅細胞占多數者,多為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鑒別貧血性質的指標,經常應用的是由紅細胞數、紅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量計算出來的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mch)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三項指標。
  mcv增大,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減少見於缺鐵性貧血
  增高,是溶血的指徵、降低而伴有小細胞增多癥,為缺鐵性貧血;降低而伴有大細胞增多癥,為再生障礙性貧血
  綜合mcv、mch、mchc三者的變化,可將貧血鑒別為低血素小紅細胞性貧血及高色素大細胞性貧血(mcv增大,mchc高於正常值)三種。
  三 診斷貧血的分析要領
  貧血的完整診斷,應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即探討病因、確定貧血性質和治療效應驗證診斷。為此,在臨床上需從如下三方面去考慮。
  1 探討病因
  貧血尤其是大失血是大失血性貧血,其病勢急劇,甚至幾分鐘、幾小時即可危及動物生命,必須及時查明失血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才能爭取時間,作進一步治療。在探討病因上,必須緊緊圍繞認識貧血的窗口——粘膜色彩變化情況加以分析。
  粘膜急劇蒼白的要考慮兩種情況。一種是失血,檢查體表有無大創傷和大血管破裂,若沒有,則要懷疑有無內出血。立即作胸、腹腔穿刺,若穿刺液呈血樣,即可能是肝、脾或胸、腹腔大血管破裂。條件許可,也可用x綫進行胸、腹腔透視觀察有無內出血,不可絲毫遲疑,貽誤診斷和治療。另一種是粘膜急劇蒼白伴有明顯黃染,可能是溶血,註意有無血紅蛋白血癥、血紅蛋白尿和體溫反應,如出現血紅蛋白血癥並伴高熱的,可能是感染性溶血性貧血,其提問正常或低下的,則可能是溶血毒物或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的溶血性貧血
  若粘膜逐漸蒼白,應從三方面去分析。一是粘膜逐漸蒼白,病程緩長、可能是營養性貧血或慢性失血性貧血。二是粘膜逐漸蒼白伴黃染,可能是慢性溶血性貧血,如銅中毒、鉛中毒。三是粘膜逐漸蒼白伴出血傾嚮和反復感染,則可能是再生障礙性貧血
  確定貧血性質
  宜從紅細胞的大小入手,可先粗略地觀察血片上的紅細胞直徑,若多數小於5um,或紅細胞大小不均,可能是缺鐵性貧血,進一步測定血清鐵盒作骨髓鐵染色檢查。若血清鐵含量降低,骨髓細胞外鐵盒鐵粒幼細胞稀少或缺失,可確定為缺鐵性貧血,再查缺鐵的原因;若血清鐵、骨髓細胞外鐵和鐵粒幼細胞都增多,則可能是維生素b6缺乏所至。如紅細胞直徑以大於5um的居多,則可能是大細胞正色素性或大細胞高色素性貧血,進一步測定血漿維生素b12含量,取得佐證。
  觀察治療效應,驗證診斷
  衹要對貧血的病性判斷準確,原因清除,通過除去病因,對癥施治,多能見到明顯的增生性造血效應。如營養性貧血,在應用鐵、銅、鈷或維生素b6、b12之後5-7天,外周血液顯示網織紅細胞增多,表明效應良好,診斷正確。否則,則當查明其不顯效果的原因。
  鑒別診斷
  一 失血性貧血疾病的鑒別
  急性失血性貧血疾病
  急性失血,尤其是大失血所引起貧血的共同特點,是粘膜速變蒼白,甚至結膜白如瓷,心肺機能障礙重劇,病程短急。出血不止,旋即惡化。血液各種成分呈平行地進行性減少。
  創傷
  有創傷的原因可查,在創傷後突然起病;體表可見創傷,清創後可見到出血部位,切實治學後出血即停止;血漿和血液成分同時減少。非開放性創傷則要註意創傷局部皮下或肌間有無積血,也可局部穿刺以行診斷,或依據血漿和血液成分平行地急速減少作出推斷。
  産後大出血
  多因産仔時産道撕裂等原因引起,在産後出血不止而致貧血,仔細檢查産道可發現出血部位。小血管破裂,多可自然止血。
  慢性失血性貧血疾病
  病程多緩長,病畜銷售,貧血逐漸加重,不同程度地影響動物生長發育和生産性能。血象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變小,大小不均,中央淡染區擴大。血清鐵及骨髓外鐵減少。
  蛔蟲病
  主癥為便秘、腹瀉交替發生,消瘦貧血,粘膜蒼白,被毛粗亂,病程綿長,多衰竭死亡。糞內檢查出蛔蟲卵,有時排出蟲體,驅蛔靈等驅蟲顯效。
  反芻獸肝片形吸蟲病
  反芻獸因感染肝片形吸蟲或大片吸蟲地囊蚴而發病,蟲體主要寄生在肝髒膽管內。病程多緩長,主癥為粘膜逐漸蒼白,長期出現前胃遲緩癥狀,高度消瘦,下頜、胸下及腹下浮腫。糞中檢出蟲卵,病理剖檢在肝內可檢出蟲體。
  二 溶血性貧血疾病的鑒別
  溶血性貧血多病程短急或緩長,起病或快或慢;體溫正常或升高,黃疸指數增高,粘膜蒼白黃染,往往出現血紅蛋白尿;在血液學變化上,血清呈金黃色,黃疸指數增高,間接膽紅素增多,血小板增多,外周血片顯示增生活躍,出現多量網織紅細胞等幼稚性紅細胞。引起溶血的原因很多,較常見有以下四類。
  1 感染性溶血性貧血疾病
  (1)鈎端蠃旋體病 急性型初期體溫升高,結膜紅腫,羞明流淚,以後體溫下降,結膜蒼白黃染,口粘膜及皮膚壞死,尿液減少,粘稠呈黃紅色豆油樣,紅細胞減少。慢性型的逐漸消瘦貧血,尿呈黃褐色,排血紅蛋白尿,紅細胞明顯減少。暗視野活體或鍍銀染色法檢查血液(發熱期)、尿液及腦脊液(無熱期),可檢出鈎端蠃旋體。
  (2)梨形蟲病 可視粘膜蒼白黃染,有時粘膜上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點。血液稀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急劇減少,血片上可見到多量有核紅細胞等幼稚紅細胞,紅細胞內可檢出梨形蟲。
  (3) 附紅細胞體病 本病發生於豬、牛、綿羊、貓等,不常發生。主要癥狀是發熱、黃疸和貧血。多繼發於其他疾病,如豬常與力剋次氏體並發。本病病勢較緩和,無血紅蛋白尿,急性病例在發熱期於血塗片上可查出蟲體,間接血凝試驗有助確診。
  2 溶血毒引起溶血性貧血疾病
  (1)毒蛇咬傷 有毒蛇咬傷史,咬傷後突然起病。常見咬傷局部腫脹劇痛,流血不止,呈紫黑色,極度水腫,往往壞死,毒素吸收後很快出現血尿、血紅蛋白尿,胸腹腔大量出血,最後因心、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2)蓖麻子中毒 有誤食蓖麻子的生活史,多在誤食後數小時發病。主癥為重劇的腹瀉,糞中混血,流涎虛嚼,全身震顫,常伴血紅蛋白尿,多歸死亡。胃內容物中可檢出蓖麻素。
  (3)慢性銅中毒 有長期接觸銅的生活史,銅纍積至一定水平即引起溶血危象。主癥為腹痛腹瀉,嘔吐,糞和嘔吐物呈棕色或藍色,結膜蒼白黃染,胸、腹腔及心包可有大量液體,排血紅蛋白尿。血液和組織中的銅的含量明顯增高,溶血危象時血銅水平為78.5-314umol(正常為4.8ppm),此為銅中毒。
  3 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疾病
  (1)新生畜同種免疫溶血性貧血 又名新生畜同種紅細胞溶解,是新生畜的一種免疫性溶血病,騾駒多見,馬駒、犢牛和仔豬也發生。有於出生吮初乳後8-48h內突然發病的病史。病畜精神極沉鬱,臥底不起,全身肌肉柔軟,心率、呼吸顯著增數,第一心音增強,經常出現收縮期心內雜音,粘膜很快變為藏白色,高度黃染,排血紅蛋白尿,尿呈醬油色或黑色,尿中無紅細胞。血漿呈金黃色,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顯著降低,病程極短,救治失時,數小時內死亡。
  (2)不相合血液輸註 多在不相合血液輸註後突然起病。顯現過敏性休剋及溶血性貧血體徵。
  4 物理因素所致的溶血性疾病
  犢牛陣發性血紅蛋白尿癥,因飲水過多而引起溶血,有大量飲冷水後突然發病的病史。病犢呼吸睏難,尿量增多,排血紅蛋白尿,尿呈暗紅色乃至黑紅色。血液呈稀血癥變化。輕癥的1-2h可自愈,重癥的多繼發肺水腫而死亡。
  三 營養性貧血疾病的鑒別
  這類疾病,主要因造血物質如鐵、銅、鈷等不足;或慢性反復失血,鐵的丟失過多;或幼畜生長發育過快,鐵等造血物質需要量增多而致病。
  1 鐵缺乏 有鐵缺乏的生活史,如補飼鐵不足。幼畜多發,仔豬尤為多見。主癥為仔畜生長緩慢,被毛粗亂,逐漸消瘦,粘膜蒼白。往往繼發大腸桿菌或鏈球菌感染,並發大腸桿菌病或鏈球菌性心包炎。缺鐵性貧血的血液學變化,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減少;紅細胞象為紅細胞直徑偏小,且大小不均,中央淡染區擴大,補鐵一周,外周血液多顯增生性造血效應。
  2 銅缺乏 原發性銅缺乏,在缺銅地區呈地區性發生。主癥為貧血消瘦,結膜蒼白,被毛顔色改變,牛的紅毛和黑毛變為灰毛或褐紅色毛,運動失調,四肢僵硬,關節腫大,容易骨折。血液和肝髒銅含量降低,血液銅低於10.99u mol/l,肝銅低於20ppm(幹重),可診斷為銅缺乏。
  3 鈷缺乏 在海岸、湖岸及亞冰川等貧鈷地區性發生。牛、羊多見,常成群發病。主癥為異嗜,消瘦,結膜蒼白,腹瀉,逐漸衰弱。
  四 再生障礙貧血疾病的鑒別
  這類疾病的共同點是,除急性輻射病外,一般病程緩長,進行性加重,常伴有出血傾嚮和難以控製的感染。血液學變化呈正色素性貧血,全血細胞減少,而外周血液不顯骨髓在生反應,網織紅細胞反而減少。骨髓液脂肪滴增多,骨髓三係細胞均明顯減少,僅淋巴細胞比例增高。
  1 結核除呈現呼吸睏難,咳嗽,支氣管肺炎以及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外,病畜逐漸消瘦,骨髓造血機能受抑製,呈現再生障礙性貧血
  2 鼻疽 病畜逐漸消瘦,骨髓造血功能受抑製,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根據各型鼻疽的特徵性癥狀,鼻疽菌素試驗和補體結合反應陽性等可鑒別。
  3 砷中毒 有傑出含砷農藥(三氯化二砷等)的生活史,常在誤食含砷農藥數小時起病。主徵是重劇的胃腸道癥狀和神經癥狀,如重劇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視力障礙、共濟失調等慢性病例,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血液變化。肝、腎砷含量超過10-15ppm可供確癥參考。
  4 汞中毒 慢性汞中毒,可抑製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有接觸有機汞農藥的生活史。出現持續性腹瀉、共濟失調等胃腸道和神經癥狀。腎汞增高,驅汞治療顯效。
  5 氯黴素中毒 有長時間應用氯黴素尤其是超量應用的病史。首先是抑製紅細胞生成,而後骨髓其他細胞係也受抑製,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
  6 磺胺中毒 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根據長期應用磺胺製劑的病史,可以鑒別。
  a小兒貧血
  單位容積血液內血紅蛋白量或紅細胞數低於正常值稱為貧血貧血是一種常見的癥狀。關於小兒貧血的國內診斷標準是:新生兒小於145/升,1到4個月小於90/升,4到6個月小於100/升,6個月到6歲小於110/升,6歲到12歲小於120/升,12歲到14歲就基本上到成人標準了.如果血液中的血紅蛋白量低於這個標準,就可以視為貧血!
  值得註意的是:高原地區氧氣稀薄,海拔每升高1000米,血紅蛋白要相應增加4%.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由於體內儲存鐵缺乏引起血紅蛋白合成減少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此種貧血遍及全球,以嬰幼兒及青少年發病率最高,為我國重點防治的小兒疾病之一
  【病因】以下原因可單獨或同時存在。
  1.先天性儲鐵不足 早産兒、雙胎、胎兒失血、孕母患缺鐵性貧血可致胎兒儲存鐵減少。
  2.鐵攝入不足 食物鐵供應不足是導致小兒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單純牛乳、人乳、𠔌類等低鐵食品未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喂養嬰兒,和年長兒偏食常緻缺鐵。
  3.生長發育快 嬰兒期、青春期的兒童生長發育快,早産兒生長發育更快,其鐵需量相對增多,易發生缺鐵。
  4.丟失過多和(或)吸收減少 正常嬰兒每日排鐵量比成人多。生後2個月的嬰兒糞便排出鐵比從食物中攝入鐵多。用未經加熱的鮮牛奶喂養嬰兒、腸息肉、膈疝、鈎蟲病常因慢性小量腸出血,緻鐵丟失過多。慢性腹瀉、反復感染可減少鐵的吸收,增加鐵消耗,影響鐵利用。
  【發病機製】 鐵缺乏對造血及多種組織器官的功能均有影響。
  1.對造血的影響 經小腸吸收的食物鐵或衰老紅細胞破壞釋放的鐵經運鐵蛋白轉運至幼紅細胞及儲鐵組織。幼紅細胞攝取的鐵在綫粒體內與原卟琳結合,形成血紅素。後者再與珠蛋白結合形成血紅蛋白。因此,鐵是構成血紅蛋白必需的原料,嚴重鐵缺乏必然引起小細胞低色
  素性貧血。人體血紅蛋白鐵約占機體總鐵量的70%。餘下的30%以鐵蛋白及含鐵血黃素的形式儲存在肝、脾、骨髓等組織稱儲存鐵,當鐵供應不足時,儲存鐵可供造血需要。所以鐵缺乏早期無貧血表現。當鐵缺乏進一步加重,儲存鐵耗竭時,纔有貧血出現。故缺鐵性貧血是缺鐵的晚期表現。
  2.對非造血係統的影響 體內許多含鐵酶和鐵依賴酶,如細胞色素c、過氧化酶、單胺氧化酶、腺苷脫氨酶等。這些酶控製着體內重要代謝過程。其活性依賴鐵的水平。因此,鐵與組織呼吸、氧化磷酸化、膠原合成、卟琳代謝、淋巴細胞及粒細胞功能、神經介質的合成與分解、軀體及神經組織的發育都有關係。鐵缺乏時因酶活性下降(可開始出現於缺鐵的早期),導致一係列非血液學改變。如上皮細胞退變、萎縮、小腸粘膜變薄緻吸收功能減退;大腦皮質層、下丘腦5-羥色胺、多巴胺等介質堆積引起神經功能紊亂;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壞死、t4分泌減低;細胞免疫功能及中性粒細胞功能下降引起抗感染能力減低。
  【臨床表現】 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6個月~2歲最多。緩慢起病。皮膚粘膜逐漸蒼白、以唇、口腔粘膜、甲床最明顯。頭髮枯黃、倦怠乏力、不愛活動或煩躁、註意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成績下降、智能多較同齡兒低。常有食欲不振、少數有異食癖(如喜吃泥土、煤渣)。重者出現口腔炎、舌乳頭萎縮、吸收不良綜合徵、反甲、心髒擴大或心力衰竭等。患兒易患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年長兒童可訴頭昏、耳鳴。實驗室檢查:紅細胞、血紅蛋白低於正常。紅細胞體積小、含色素低。骨髓塗片可
  見幼紅細胞內、外可染鐵明顯減少或消失。血清鐵蛋白減少(<16ug/l)。血清鐵減低
  (<10.7umol/l)。總鐵結合力增高(>62.7umol/l)。運鐵蛋白飽和度減低(<0.15)。紅細胞遊離原卟琳增高(>9umol/l)。
  【治療原則】 根治本病的關鍵是去除病因。治療本病的特效藥是鐵劑。鐵劑多采用口服,如硫酸亞鐵(含元素鐵20%)。有嚴重胃腸反應或吸收不良者,給予右旋糖酐鐵肌內註射,其療效與口服同。嚴重貧血,血紅蛋白低於 70g/l者,可多次少量輸註濃縮紅細胞,以盡快糾貧血癥狀。
  【護理評估】
  1.病史 嚮傢長瞭解患兒的喂養方法及飲食習慣,有無因飲食結構不合理或患兒偏食導致鐵長期攝入不足;小嬰兒貧血詢問母親孕期有否貧血,有無早産、多胎、胎兒失血等引起先天儲鐵不足的因素;還應瞭解有無因生長發育過快造成鐵相對不足及患兒有無慢性疾病,如慢性腹瀉、腸道寄生蟲、反復感染使鐵丟失、消耗過多及吸收減少現象。
  2.身心狀況檢查 患兒貧血程度輕重,有無皮膚粘膜蒼白、頭髮枯黃、乏力、記憶力減退、精神煩躁、頭暈耳鳴等表現,貧血較重者要註意有無心率增快、心髒擴大、心力衰竭體徵,還要瞭解患兒有無精神改變、異食癬等。
  3.輔助檢查瞭解血液檢查結果,有無紅細胞、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下降。
  【常見護理診斷】
  1.活動無耐力 與貧血緻組織缺氧有關。
  2.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 與鐵供應不足、吸收不良、丟失過多或消耗增加有關。
  3.知識缺乏 與傢長及年長患兒的營養知識不足有關。
  改善貧血一方面需要滿足人體製造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紅素鐵,同時也需要加強人體
  自身骨髓的造血能力,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阿膠能有效促進骨髓細胞的增殖,激活機體的造血係統,加快血紅細胞的生成,促進血紅素鐵的吸收利用。血美萊口服液采用純正名牌阿膠,從根本上解决貧血問題,補血持久不反彈。
  同時,葉酸、當歸、黨槮、黃芪、熟地,等生血造血的科學配伍,高科技的組方,是血美萊成為貧血患者補血的新貴.
  再生障礙性貧血
  (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日常註意事項:
  (1) 病情嚴重時,要註意臥床休息,配合治療。
  (2) 緩解階段可以適當參加一些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等,以增強體質。
  (3) 飲食要有規律,主副食應以高蛋白、維生素為主,如:小麥、玉米、小米、糯米、豆類、瘦肉、蛋類等,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如:橘子、紅棗、核桃、紅皮花生、菠菜、白菜。忌食:辛辣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煙、酒等刺激性物品。
  (4) 盡可能避免使用引起血小板減少的藥物,如利福平,阿司匹林、奎寧、頭孢菌素、洋地黃毒甙等。
  (5) 平時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過度緊張,要保持個人衛生,預防各種感染和感冒,防止外傷。
  (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表現:
  本病以皮膚粘膜下及其他部位出血為重要表現,主要有以下兩種表現形式:
  1.急性型:多見於兒童,發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及其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出血嚴重。突發廣泛的皮膚粘膜血點或成片淤斑,甚至皮下血腫,常伴有鼻衄、牙齦出血等。胃腸和泌尿道出血,可見便血及尿血,偶見結膜下,視網膜出血,少數患者同時伴有內臟或顱內出血,而出現嚴重的後果。
  2.慢性型:多見於成人,病程為6個月以上,起病緩出血癥狀輕,一般僅見皮膚淤點和淤斑反復發作性出現或常見鼻衄、牙齦出血,結膜出血等其他出血傾嚮,女性患者可以月經過多和子宮出血為主要表現,長期、反復大量出血而引起貧血者,可以出現低血乏力、頭昏 、失眠、及脾腫大等。
  繼發性的血小板減少,病因錯綜復雜,可以由中毒藥物過敏、自身免役、血脂異常、遺傳基因等臨床表現,出血、多發性淤斑。最常見於小腿、或易受輕微外傷的部位,出現小的散在性的淤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腸道出血、泌尿道出血和陰道出血)和手術後大量出血,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出血可危。
  概述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徵,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
  病因
  病因不清,急性型多發生於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愈之後,提示血小板減少與對原發感染的免疫反應間有關。慢性型患者中約半數可測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體。
  癥狀
  一、急性型
  多為10歲以下兒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風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種後。感染與紫癜間的潛伏期多在1-3周內。
  主要為皮膚、粘膜出血,往往較嚴重,皮膚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點,分佈不均,以四肢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齦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結合膜下出血,少數視網膜出血。脊髓或顱內出血常見,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顱內高壓表現,可危及生命。
  二、慢性型
  多為20-50歲,女性為男性的3-4倍。起病隱襲。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復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嚮,如反復鼻衄或月經過多。瘀點及瘀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膚與粘膜,但以四肢遠端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傷後也可出現深部血腫。
  檢查
  一、血象。
  急性型血小板明顯減少,多在20×10九次方/l以下。出血嚴重時可伴貧血,白細胞可增高。偶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慢性者,血小板多在30-80×10九次方/l,常見巨大畸形的血小板。
  二、骨髓象。
  急性型,巨核細胞數正常或增多,多為幼稚型,細胞邊緣光滑,無突起、胞漿少、顆粒大。慢性型,巨核細胞一般明顯增多,顆粒型巨核細胞增多,但胞漿中顆粒較少,嗜鹼性較強。
  三、免疫學檢查。
  四、其他。
  出血時間延長,束臂試驗陽性,血塊收縮不佳,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減弱,51cr或111in標記血小板測定,其壽命縮短。
  治療
  一、一般治療:急性型及重癥者應住院治療。
  二、腎上腺皮質激素。
  急、慢性型出血較重者,應首選腎上腺皮質激素。
  三、脾切除:脾切除是有效療法之一。
  四、免疫抑製劑。
  五、免疫球蛋白。
  六、達那唑。
  七、輸註血小板。
  八、血漿置換。
  九、促血小板生成藥。
  十、中醫中藥。
  十一、食品保健品
  西醫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優缺點:
  1、嚴重出血,緊急治療輸入新鮮血或血小板。
  因患者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輸入的血可以很快破壞,壽命短暫(幾分鐘至幾小時)費用高。
  2、使用糖皮質激素,降低毛細胞血管道透性,減少出血傾嚮:減低免疫反應,並可減少palgc的産生,及抑製脾髒單核巨噬細胞對附有抗體血小板的巨噬作用。故在itp患者早期應用大量激素後,出血現象可較快的好轉,但副作用很大,用藥一段時間會食欲增強,出現嚮心性肥胖、皮膚變薄、痤瘡。用激素後可誘發和加重感染,還可以引起消化道潰痛和出血、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精神失常等副作用。長期連續食用糖皮質激素的病人,如用藥減量過快或突然停藥,會導致原病復發或加重,還可引起許多不良反應。
  3、大劑量丙種球蛋白,對重度以上出血,靜點精製丙種球蛋白約0.4g/kg•d,連續使用5天約70%—80%的病人血小板數量可提高。精製品費用昂貴,不能解决根本問題。
  4、激素治療無效者,可試用長春新鹼1.5—2mg/m2靜脈註射,每周一次,雖然用藥後血小板明顯上升,但是多數病人停藥後又下降,療效短暫。
  中醫,中醫飲食療法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中醫,中醫飲食療法認為,引起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人體氣血不和、髒腑失調有關。《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天地合氣,命之曰人”,是說人是物質,是靠天地之氣而生養。《素問•六節髒象論》又說:“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及自生”,就更說明了人的生命活動也是以氣為物質基礎。中醫所說的氣,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物物質,如水𠔌之氣、呼吸之氣。二是髒腑組織的生理功能,如髒腑之氣、經脈之氣,兩者相互聯繫,前者是後者的物質基礎,後者為前者的功能係統。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屬於中醫的血癥,血癥是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於口鼻諸竅,或下出於前後二陰,或外滲於肌膚的一類疾患。一般是指非外傷引起的出血,臨床上有時衹見一種出血,也有同時並見幾種出血者,有的出血勢緩量微,也有的勢猛量多,此時可危及生命!
  祖國醫學對學的認識,早在《內經》就有記載,《靈樞•决氣篇》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又曰“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靈樞•本髒篇》曰“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榮陰陽,筋骨,利關節也。”這些記載說明了血為水𠔌精微變化而成,其生化於脾,藏受於肝,總統於心,運行於脈中,環周不息,營養全身皮肉筋骨,髒腑,孔竅,四肢百骸。血的生成是以水𠔌精微,營氣和精髓為物質基礎,通過脾、胃、肺、心脈、腎、肝等髒器功能活動而完成!
  血流的運行是在心、肺、肝、脾等內臟相互配合下進行的,所以其中任何一個功能失調,都可能引起血行失常的病變。引起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大多由氣血不和、髒腑功能失調,和久病肺腎陰虧、虛大妄動、絡傷血溢而形成,所以在治療上,主要以調理氣血、髒腑,補氣補血,兼滋陰瀉火,從而達到標本兼治。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替代“激素”療法的食品保健品製劑。
貧血的原因與防治
  1、 貧血的概念及診斷標準
  血紅蛋白濃度(hb)男性<120g/l,女性<110g/l,或/和紅細胞數(rbc)男性<4.5×1012/l,女性<4.0×1012/l,者,即可診斷為貧血
   2、 貧血的常見原因
  (1) 紅細胞生成減少:如鐵、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營養不良性貧血;造血機能不足或異常引起的再生障礙性貧血、mds、甲狀腺功能低下性貧血、腎性貧血、腫瘤侵襲之骨髓病性貧血等。
  (2) 紅細胞破壞過多的溶血性貧血
  (3) 紅細胞丟失過多的失血性貧血等。
   3、 貧血的防治
  (1) 去除病因
  營養不良性貧血應糾正偏食,進食富含鐵(肝髒、瘦肉、動物血、木耳、海帶、香菇等)及維生素b12素(心、肝、腎、瘦肉、奶、蛋等)食物,加強易患人群防治與保健。
  再生障礙性貧血應避免接觸對造血功能有影響的藥物、放射綫、農藥、化工物質等。
  溶血性貧血應慎重輸血,或輸註洗滌紅細胞懸液,避免感染等。
   (2) 糾正貧血
  按照貧血的原因選擇不同的抗貧血藥,盲目用藥無效。
  (3) 特色治療
  營養不良性貧血:我院研製的“益血寧”具有高效,低費,無毒副反應的純中藥製劑,第一周即可見效,每周可增加血紅蛋白1~2剋,相當於輸血400~800ml效果,即用56元的益血寧,可獲得1000~1500元效果,是貫徹藥物經濟學的又一典範。
  再生障礙性貧血:我院從1968年至今研究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經30多年應用,治愈率可達到95%,居世界先進水平(劉陝西·中西醫結合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22例療效觀察·陝西新醫藥,1972)。
  溶血性貧血:我院采用以“溶貧合劑”為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優於單用西藥的療效(劉陝西·中華腫瘤雜志,1984,6(3):16-17)。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mds):我院采用中西醫結合“雙誘導療法”,優於目前西醫的效果,並可防治mds發展為白血病(劉陝西等·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2,23(4):401-404)。
  (4) 食療
  黑木耳炒豬肝瘦肉對營養不良性貧血有效。
  枸杞黑豆大棗骨頭湯對再障貧血有效。
幾種可遺傳的貧血
  在我國,貧血是一類相當常見的疾病,通常大多數的貧血是營養性(如缺鐵性)貧血。然而經常會碰到補充鐵劑後仍無法糾正的貧血,這類所謂的"不明原因的難治性貧血"中,遺傳性溶血性貧血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
  遺傳性溶血性貧血一般在幼年時就開始發病,通常是漸漸發病,時輕時重,除了面色蒼白,乏力、胃口不好、頭暈等一般貧血常見的癥狀外,皮膚、眼球發黃(如黃疸)是比較特徵性的表現(並非每個病人都存在)。有黃疸時,小便的顔色也常變黃並加深,嚴重時尿色可深如醬油。根據病因的不同一般將遺傳性溶血性貧血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由於血液中紅細胞膜發生了異常的改變而導致的溶血性貧血。正常的紅細胞看上去像個汽車輪子(雙凹碟形),當紅細胞膜發生改變後紅細胞就會變成球形或橢圓形。這種紅細胞在通過很細的毛細血管時就有可能被擠破,過多的紅細胞被破壞,貧血就發生了。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就屬於這一類貧血
  第二類是由於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合成發生了障礙而致的溶血性貧血。華南、西南地區很常見的地中海貧血就是其中的一種,該病在廣東的發生率為5~6%。地中海貧血主要分為兩大類,由血紅蛋白的α鏈合成減少而引起的貧血稱為甲型地中海貧血,由血紅蛋白β鏈合成減少而引起的貧血稱為乙型地中海貧血。根據病情的輕重不同各自又分為輕型和重型。重型甲型地中海貧血患者一般為死胎或出生後即死亡,死胎全身水腫、肚大、胎盤特別大,故又稱為"水腫胎兒綜合徵"。而重型乙型地中海貧血患者在出生時往往看不出異常,數月後則慢慢出現面色蒼白,癡呆型面容,發育不良,並且貧血不斷加重,常需間斷的輸血來維持生命。就目前的醫療水平,即使竭盡全力治療,病孩也難以活到成年,這給家庭和社會都造成了極其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與重型地中海貧血截然不同的是,輕型患者病情很輕,常沒有癥狀或衹有輕度貧血,他們的體力、智力、壽命均不受影響。如果兩個患同類的輕型地中海貧血的青年結婚,則有1/4的機會生出一個重型的患兒,這就是為何廣東這樣的地中海貧血高發區不斷有重型患兒出生的原因。目前對地中海貧血最有效的辦法是進行産前診斷,以防止重癥患兒的出生。
  第三類遺傳性貧血是由於紅細胞中酶的缺乏所引起的。在紅細胞中含有許多酶,這些酶對於維持正常紅細胞的生命活動十分重要。如果紅細胞內缺乏正常量的酶,正常的代謝就會發生障礙,紅細胞也就容易被破壞。在這類酶缺乏所致的貧血中,最常見的是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英文縮寫成G6PD)缺乏癥。廣東省是該病的高發區,約有5~10%的人患有此玻患有這種病的人平時是健康的,但在服用了某些退熱止痛藥、磺胺藥或進食新鮮的蠶豆之後,大量的缺乏G6PD的紅細胞就會被破壞,而出現面色蒼黃、發熱、小便呈醬油色等急性溶血的癥狀。由於吃蠶豆會引起發作,因此又將它稱為蠶豆病。其它還有很多種酶缺乏可引起溶血性貧血,但一般比較少見。
  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的病因錯綜復雜,常規的化驗常不能明確診斷,許多特殊的實驗室檢查,目前僅有一些醫學院校及大醫院才能開展,一時還難以普及到基層醫院。各級臨床醫生應重視這類貧血,對難以診治的"不明原因貧血"應考慮到該類貧血的可能,設法做些特殊檢查以明確診斷,衹有確診之後才能進行正確的預防和治療。
節食減肥易緻貧血
  女孩貧血多因偏食減肥
  女孩貧血的比例要大大高過男孩,除了受青春期月經來潮影響外,更多源於偏食、節食、減肥等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和觀念。
  “洋快餐是很受孩子歡迎的食物,但它的優質蛋白質不足。作為製造血紅蛋白必須的原料,優質蛋白質少就可能導致血紅蛋白減少,自然就會表現為貧血。再者,南方的孩子似乎沒有養成天天喝牛奶的習慣,由此補充優質蛋白質也難以實現。更何況女孩子為了身材苗條,還經常節食減肥,或者衹吃素食不吃肉,以致攝入的蛋白質和鐵元素缺乏,引起貧血。”
  不能靠單純喝含鐵的藥劑改善,還需從糾正飲食習慣着手,平衡膳食,讓孩子攝取各類營養物質。特別是含鐵豐富的食品,如精肉、蛋類、動物血、海産品、豆製品、牛奶、大棗、菠菜、香蕉等,可以適當多吃一些。
  輕度貧血也要查清病因
  正常情況下,男性血紅蛋白大於120/升,女性血紅蛋白大於110/升。如果血紅蛋白低於80/升,則可能存在患地中海貧血、蠶豆病、白血病等嚴重疾病的可能,通常建議立即就醫做進一步診斷。但不少孩子的血紅蛋白都在90-110/升之間,即為輕度貧血,這是不是就不用看病了呢?
  衹要血紅蛋白低於110/升,就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可以隔一兩個月到醫院復查一次,多次檢查後如仍低於正常值,就有必要搞清楚貧血的原因。
  據介紹,月經紊亂、寄生蟲病、胃腸道失血都會引起輕度貧血。如果不明病因就把貧血歸咎於缺鐵而隨便補鐵,很可能一點效果都沒有。即使服用鐵劑使貧血的狀況暫時得到改善,衹要一停藥,三個月到半年之後貧血仍會復發。更麻煩的是,白血病最初也可能表現為輕度貧血,如果不立即做進一步檢查,就會延誤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為什麽化療和放射治療能引起繼發性貧血?
  化療是指用細胞毒性藥物如環磷酰胺、5-氟尿嘧啶、絲裂黴素等抗腫瘤藥物治療惡性腫瘤。由於這些藥物選擇性作用差,對正常的細胞,特別是骨髓的造血細胞,有一定的抑製和殺傷作用,因此在化療中會出現對骨髓的抑製,引起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加之化療反應惡心、嘔吐及食欲減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起貧血。放療是利用放射綫殺傷腫瘤細胞。體內更新增殖快的細胞,如骨髓細胞和胃腸粘膜細胞,對放射綫特別敏感,因此在實施放療時,特別是大面積多部位同時放療,容易造成骨髓損傷、造血抑製,從而誘發貧血
醫學術語
  1簡介:貧血(anaemia)是指全身循環血液中紅細胞總量減少至正常值以下。但由於全身循環血液中紅細胞總量的測定技術比較復雜,所以臨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紅蛋白的濃度低於患者同年齡組、同性別和同地區的正常標準。國內的正常標準比國外的標準略低。沿海和平原地區,成年男子的血紅蛋白如低於12.5g/dl,成年女子的血紅蛋白低於11.0g/dl,可以認為有貧血。12歲以下兒童比成年男子的血紅蛋白正常值約低15%左右,男孩和女孩無明顯差別。海拔高的地區一般要高些。
  貧血患者紅細胞計數的降低與血紅蛋白濃度的降低一般是成比例的,但是小細胞低色素型貧血的紅細胞計數減少比血紅蛋白的減少相對的較少,以致貧血較輕時紅細胞計數可以不低於正常。相反,大紅細胞型貧血時,血紅蛋白濃度相對地偏高,而紅細胞計數偏低。當失水、水滯留或急性大量失血後血液總量尚未恢復到正常時,血紅蛋白的濃度不能準確反映貧血的真實程度,因此臨床上要考慮這些因素對貧血的影響。此外,在急性大量血管內溶血時,血漿內含有較高濃度的遊離血紅蛋白,這時血紅蛋白測定的結果高於貧血的實際程度。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紅細胞壓積和紅細胞計數更能反映貧血的程度。
  “貧血”是指單位容積血液內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正常成人血紅蛋白量男性為12—16剋/100毫升,女性為11—15剋/100毫升;紅細胞數男性為400一550萬/立方毫米,女性為350—500萬/立方毫米。凡低於以上指標的即是貧血。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伴有頭昏、乏力、心悸、氣急等癥狀。
  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多種:缺鐵、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礙等。一般要給與富於營養和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含豐富無機????和飲食,以助於恢復造血功能。 避免過度勞累,保證睡眠時間。
  我國血液病學家認為在我國海平面地區,成年男性 Hb<120 g/L ,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 g/L ,孕婦Hb<100 g/L ,就是貧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0億人不同程度貧血,每年因患貧血引緻各類疾病而死亡的人數上千萬。中國患貧血的人口概率高於西方國傢,在患貧血的人群中,女性明顯高於男性,老人和兒童高於中青年。
  約有 30%-40%的嬰幼兒患有貧血,主要是由於母體貧血造成的連鎖反應,致使新生兒從母體中吸收的生血物質的補給不足,體格及智力發育受到嚴重影響,産生厭食、挑食、對各種感染抵抗力減退等。婦女的貧血發病率為64.4%,女性的例假、懷孕時自身及胎兒對生血物質的雙重需求、分娩出血都是直接原因。過去貧血的主要原因是營養不良,近年來因減肥而造成營養失調,形成了嚴重貧血的又一人群。
孕婦貧血對胎兒的影響
  孕婦貧血是孕婦在懷孕期發生的一種營養缺乏癥,那麽此時孕婦貧血對胎兒有影響嗎?不斷發育的孕寶寶會從媽媽體內奪去大量的營養物質包括血清鐵,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因孕期反應或營養尤其二價鐵元素補充不充足,就會發生貧血的狀況。由於在胎兒與孕婦本身爭奪血清鐵的情況下,孕媽媽往往發揮偉大母愛精神把營養物質優先貢獻給胎兒利用,所以孕婦貧血早期,說明胎兒已經將孕媽媽體內的血清鐵毫不客氣的“奪走”,也就是說此時,孕婦貧血還未對胎兒造成嚴重影響。
  但是孕婦貧血嚴重對胎兒有影響嗎?此時孕婦貧血對胎兒的影響為:長期下去,孕婦貧血必定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比如胎兒生長受限,由於貧血而造成缺氧,胎兒容易發生胎兒窘迫,早産或者死胎。
  孕婦貧血不僅對胎兒的健康有影響,而且孕婦貧血若發生在懷孕期,貧血孕媽媽也比健康媽媽患妊娠中毒癥的風險高,如果孕婦貧血發生孕後期,孕婦生産過程中也容易發生子宮收縮乏力使産程延長的狀況,並且孕婦貧血也會使孕婦産後發生抵抗力下降及産後惡露的情況,使孕婦産後恢復變得緩慢。
  日常生活以及飲食的註意事項
  (1)飲食調攝:飲食營養要合理,食物必須多樣化,食譜要廣,不應偏食,否則會因某種營養素的缺乏而引起貧血。要富有營養及易於消化。飲食應有規律、有節制,嚴禁暴飲暴食。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豬肝、豬血、瘦肉、奶製品、豆類、大米、蘋果、緑葉蔬菜等。多飲茶能補充葉酸,維生素B12,有利於巨細胞性貧血的治療。但缺鐵性貧血則不宜飲茶,因為飲茶不利於人體對鐵劑的吸收。適當補充酸性食物則有利於鐵劑的吸收。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時可配合滋補食療以補養身體。
  (2)勞逸結合,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
  推薦幾樣傢常的補血食物:
  黑豆:我國古時嚮來認為吃豆有益,多數書上會介紹黑豆可以讓人頭髮變黑,其實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隨各人喜好,如果是在産後,建議用黑豆煮烏骨雞。
  發菜:發菜的顔色很黑,不好看,但發菜內所含的鐵質較高,用發菜煮湯做菜,可以補血。
  鬍蘿蔔:鬍蘿蔔含有很高的維生素B、C,同時又含有一種特別的營養素-鬍蘿蔔素,鬍蘿蔔素對補血極有益,用鬍蘿蔔煮湯,是很好的補血湯飲。不過許多人不愛吃鬍蘿蔔,我個人的做法是把鬍蘿蔔榨汁,加入蜂蜜當飲料喝。
  面筋:這是種民間食品。一般的素食館、鹵味攤都有供應,面筋的鐵質含量相當豐富。而補血必須先補鐵。
  菠菜:這是最常見的蔬菜。也是有名的補血食物,菠菜內含有豐富的鐵質鬍蘿蔔素,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補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如果不愛吃鬍蘿蔔,那就多吃點菠菜吧。
  金針菜:金針菜含鐵數量最大,比大傢熟悉的菠菜高了20倍,鐵質含量豐富,同時金針菜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C、蛋白質、脂肪及秋水仙醉鹼等營養素。
  竜眼肉:竜眼肉就是桂圓肉,任何一傢超市都有售。竜眼肉除了含豐富的鐵質外還含有維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補血的同時還能治療健忘、心悸、神經衰弱和失眠癥。竜眼湯、竜眼膠、竜眼酒之類也是很好的補血食物。
  蘿蔔幹:蘿蔔幹本來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維生素B極為豐富,鐵質含量很高。所以它是最不起眼最便宜但卻是最好的養生食物,它的鐵質含量除了金針菜之外超過一切食物。
  需要註意的是:貧血者最好不要喝茶,多喝茶衹會使貧血癥狀加重。因為食物中的鐵,是以3價膠狀氫氧化鐵形式進入消化道的。經胃液的作用,高價鐵轉變為低價鐵,才能被吸收。可是茶中含有鞣酸,飲後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鐵,從而阻礙了鐵的吸收。其次,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藥物會阻礙鐵質的吸收,所以盡量不要和含鐵的食物一起食用。
貧血及其鑒別診斷
  貧血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指單位容積循環血液中的紅細胞比積、紅細胞數及/或血紅蛋白量低於正常值,以及全血容量減少,並由此而引發的綜合癥狀的總稱。各種動物均常發生。
  貧血的分類方法,比較使用的是按引起貧血的原因,將貧血分為失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營養性貧血及再生障礙性貧血四種類型。
   診斷要領
  臨床上給貧血下一個籠統的診斷並不睏難,但要正確辨別貧血的性質,確定貧血的原因,則比較睏難,診斷時應註意如下三個問題。
   一 診斷貧血的着眼點
  臨床診斷貧血,必須註意以下各點。
  1 病史
  除調查貧血原因外,還要着重瞭解貧血是急速發生還是緩慢發生?病程短急或緩長?群發、散發或個別發生?貧血癥狀是進行性加重還是治療有效?等等。為進一步診斷提供有力依據。
  2 粘膜色彩
  粘膜色彩對反映貧血貧血程度敏感可靠,是認識貧血的窗口。在檢查粘膜時,着重註意有無出血點,必要時可配合血管脆性試驗加以印證。可視粘膜通常檢查眼結膜。
  3 心肺機能障礙
  貧血時,由於供血和血液攜氧功能障礙,必然引起心肺機能不全,伴發心肺功能障礙癥狀,如心率、呼吸增數、呼吸睏難等。對於反映貧血程度也是一個佐證。
  4 貧血程度
  貧血的程度,主要由貧血指標減少的程度和治療效應兩個方面反映出來。而這兩個方面又都由外周血液和骨髓造血功能綜合的反映出來。在數量變化上,僅外周血液成分減少而骨髓造血效應無變化者,貧血比較輕微;反之,外周血液成分顯著減少,骨髓造血功能效應也減退者,貧血則比較重劇。治療效應也是如此,經過治療,外周血液成分尤其是網織紅細胞增多,骨髓造血出現增生效應的,貧血比較輕微;反之,雖經施治,外周血液成分有所回升,而骨髓造血仍無增生效應,則貧血程度重劇,可能屬於在生障礙性貧血
  5 貧血指標的一致性
  反映血液成分的量變(數量差異)和質變(形態差異、比率變異等)的各個指標之間幾乎都有一致性,例如紅細胞數與血紅蛋白量,外周血液紅、粒細胞比率與骨髓紅、粒細胞比率,以及外周血象和骨髓象都有一致性,彼此呼應。如果相應指標之間變化不一致,則應仔細探討其原因,盡力糾正,方可獲得正確的結論。
   二 診斷貧血和鑒別貧血性質的指標及其臨床評價
  診斷貧血的指標,臨床最常用的有紅細胞、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紅細胞象及骨髓細胞象。前三項是辨別貧血與否不貧血病理原因分析可缺少的基礎指標,任何一項或三項都低於正常值,即可認為是貧血。後兩項是用以進一步探討貧血的性質和判定貧血程度的佐證指標,視需要和條件,酌情選用。
  外周血液塗片上的紅細胞形態,對診斷貧血比較有意義的有嗜鹼性彩點與有核紅細胞增多,見於鉛中毒;球形紅細胞,見於免疫介導性溶血性貧血;碎裂紅細胞增多,見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及其他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海因氏小體,見於海因氏小體性貧血;網織紅細胞與有核紅細胞增多,常是血細胞在生旺盛的反映,網織紅細胞數還可衹是在生的程度;小紅細胞占多數者,多為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鑒別貧血性質的指標,經常應用的是由紅細胞數、紅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量計算出來的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MCH)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三項指標。
  MCV增大,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減少見於缺鐵性貧血
  增高,是溶血的指徵、降低而伴有小細胞增多癥,為缺鐵性貧血;降低而伴有大細胞增多癥,為再生障礙性貧血
  綜合MCV、MCH、MCHC三者的變化,可將貧血鑒別為低血素小紅細胞性貧血及高色素大細胞性貧血(MCV增大,MCHC高於正常值)三種。
   三 診斷貧血的分析要領
  貧血的完整診斷,應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即探討病因、確定貧血性質和治療效應驗證診斷。為此,在臨床上需從如下三方面去考慮。
  1 探討病因
   貧血尤其是大失血是大失血性貧血,其病勢急劇,甚至幾分鐘、幾小時即可危及動物生命,必須及時查明失血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才能爭取時間,作進一步治療。在探討病因上,必須緊緊圍繞認識貧血的窗口——粘膜色彩變化情況加以分析。
  粘膜急劇蒼白的要考慮兩種情況。一種是失血,檢查體表有無大創傷和大血管破裂,若沒有,則要懷疑有無內出血。立即作胸、腹腔穿刺,若穿刺液呈血樣,即可能是肝、脾或胸、腹腔大血管破裂。條件許可,也可用X綫進行胸、腹腔透視觀察有無內出血,不可絲毫遲疑,貽誤診斷和治療。另一種是粘膜急劇蒼白伴有明顯黃染,可能是溶血,註意有無血紅蛋白血癥、血紅蛋白尿和體溫反應,如出現血紅蛋白血癥並伴高熱的,可能是感染性溶血性貧血,其提問正常或低下的,則可能是溶血毒物或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的溶血性貧血
  若粘膜逐漸蒼白,應從三方面去分析。一是粘膜逐漸蒼白,病程緩長、可能是營養性貧血或慢性失血性貧血。二是粘膜逐漸蒼白伴黃染,可能是慢性溶血性貧血,如銅中毒、鉛中毒。三是粘膜逐漸蒼白伴出血傾嚮和反復感染,則可能是再生障礙性貧血
  確定貧血性質
  宜從紅細胞的大小入手,可先粗略地觀察血片上的紅細胞直徑,若多數小於5um,或紅細胞大小不均,可能是缺鐵性貧血,進一步測定血清鐵盒作骨髓鐵染色檢查。若血清鐵含量降低,骨髓細胞外鐵盒鐵粒幼細胞稀少或缺失,可確定為缺鐵性貧血,再查缺鐵的原因;若血清鐵、骨髓細胞外鐵和鐵粒幼細胞都增多,則可能是維生素B6缺乏所至。如紅細胞直徑以大於5um的居多,則可能是大細胞正色素性或大細胞高色素性貧血,進一步測定血漿維生素B12含量,取得佐證。
  觀察治療效應,驗證診斷
  衹要對貧血的病性判斷準確,原因清除,通過除去病因,對癥施治,多能見到明顯的增生性造血效應。如營養性貧血,在應用鐵、銅、鈷或維生素B6、B12之後5-7天,外周血液顯示網織紅細胞增多,表明效應良好,診斷正確。否則,則當查明其不顯效果的原因。
   鑒別診斷
   一 失血性貧血疾病的鑒別
   急性失血性貧血疾病
  急性失血,尤其是大失血所引起貧血的共同特點,是粘膜速變蒼白,甚至結膜白如瓷,心肺機能障礙重劇,病程短急。出血不止,旋即惡化。血液各種成分呈平行地進行性減少。
  創傷
   有創傷的原因可查,在創傷後突然起病;體表可見創傷,清創後可見到出血部位,切實治學後出血即停止;血漿和血液成分同時減少。非開放性創傷則要註意創傷局部皮下或肌間有無積血,也可局部穿刺以行診斷,或依據血漿和血液成分平行地急速減少作出推斷。
   産後大出血
  多因産仔時産道撕裂等原因引起,在産後出血不止而致貧血,仔細檢查産道可發現出血部位。小血管破裂,多可自然止血。
  慢性失血性貧血疾病
  病程多緩長,病畜銷售,貧血逐漸加重,不同程度地影響動物生長發育和生産性能。血象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變小,大小不均,中央淡染區擴大。血清鐵及骨髓外鐵減少。
  蛔蟲病
  主癥為便秘、腹瀉交替發生,消瘦貧血,粘膜蒼白,被毛粗亂,病程綿長,多衰竭死亡。糞內檢查出蛔蟲卵,有時排出蟲體,驅蛔靈等驅蟲顯效。
   反芻獸肝片形吸蟲病
  反芻獸因感染肝片形吸蟲或大片吸蟲地囊蚴而發病,蟲體主要寄生在肝髒膽管內。病程多緩長,主癥為粘膜逐漸蒼白,長期出現前胃遲緩癥狀,高度消瘦,下頜、胸下及腹下浮腫。糞中檢出蟲卵,病理剖檢在肝內可檢出蟲體。
  二 溶血性貧血疾病的鑒別
  溶血性貧血多病程短急或緩長,起病或快或慢;體溫正常或升高,黃疸指數增高,粘膜蒼白黃染,往往出現血紅蛋白尿;在血液學變化上,血清呈金黃色,黃疸指數增高,間接膽紅素增多,血小板增多,外周血片顯示增生活躍,出現多量網織紅細胞等幼稚性紅細胞。引起溶血的原因很多,較常見有以下四類。
  1 感染性溶血性貧血疾病
  (1)鈎端蠃旋體病 急性型初期體溫升高,結膜紅腫,羞明流淚,以後體溫下降,結膜蒼白黃染,口粘膜及皮膚壞死,尿液減少,粘稠呈黃紅色豆油樣,紅細胞減少。慢性型的逐漸消瘦貧血,尿呈黃褐色,排血紅蛋白尿,紅細胞明顯減少。暗視野活體或鍍銀染色法檢查血液(發熱期)、尿液及腦脊液(無熱期),可檢出鈎端蠃旋體。
  (2)梨形蟲病 可視粘膜蒼白黃染,有時粘膜上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點。血液稀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急劇減少,血片上可見到多量有核紅細胞等幼稚紅細胞,紅細胞內可檢出梨形蟲。
  (3) 附紅細胞體病 本病發生於豬、牛、綿羊、貓等,不常發生。主要癥狀是發熱、黃疸和貧血。多繼發於其他疾病,如豬常與力剋次氏體並發。本病病勢較緩和,無血紅蛋白尿,急性病例在發熱期於血塗片上可查出蟲體,間接血凝試驗有助確診。
  2 溶血毒引起溶血性貧血疾病
  (1)毒蛇咬傷 有毒蛇咬傷史,咬傷後突然起病。常見咬傷局部腫脹劇痛,流血不止,呈紫黑色,極度水腫,往往壞死,毒素吸收後很快出現血尿、血紅蛋白尿,胸腹腔大量出血,最後因心、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2)蓖麻子中毒 有誤食蓖麻子的生活史,多在誤食後數小時發病。主癥為重劇的腹瀉,糞中混血,流涎虛嚼,全身震顫,常伴血紅蛋白尿,多歸死亡。胃內容物中可檢出蓖麻素。
  (3)慢性銅中毒 有長期接觸銅的生活史,銅纍積至一定水平即引起溶血危象。主癥為腹痛腹瀉,嘔吐,糞和嘔吐物呈棕色或藍色,結膜蒼白黃染,胸、腹腔及心包可有大量液體,排血紅蛋白尿。血液和組織中的銅的含量明顯增高,溶血危象時血銅水平為78.5-314umol(正常為4.8ppm),此為銅中毒。
   3 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疾病
  (1)新生畜同種免疫溶血性貧血 又名新生畜同種紅細胞溶解,是新生畜的一種免疫性溶血病,騾駒多見,馬駒、犢牛和仔豬也發生。有於出生吮初乳後8-48h內突然發病的病史。病畜精神極沉鬱,臥底不起,全身肌肉柔軟,心率、呼吸顯著增數,第一心音增強,經常出現收縮期心內雜音,粘膜很快變為藏白色,高度黃染,排血紅蛋白尿,尿呈醬油色或黑色,尿中無紅細胞。血漿呈金黃色,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顯著降低,病程極短,救治失時,數小時內死亡。
  (2)不相合血液輸註 多在不相合血液輸註後突然起病。顯現過敏性休剋及溶血性貧血體徵。
  4 物理因素所致的溶血性疾病
  犢牛陣發性血紅蛋白尿癥,因飲水過多而引起溶血,有大量飲冷水後突然發病的病史。病犢呼吸睏難,尿量增多,排血紅蛋白尿,尿呈暗紅色乃至黑紅色。血液呈稀血癥變化。輕癥的1-2h可自愈,重癥的多繼發肺水腫而死亡。
   三 營養性貧血疾病的鑒別
  這類疾病,主要因造血物質如鐵、銅、鈷等不足;或慢性反復失血,鐵的丟失過多;或幼畜生長發育過快,鐵等造血物質需要量增多而致病。
  1 鐵缺乏 有鐵缺乏的生活史,如補飼鐵不足。幼畜多發,仔豬尤為多見。主癥為仔畜生長緩慢,被毛粗亂,逐漸消瘦,粘膜蒼白。往往繼發大腸桿菌或鏈球菌感染,並發大腸桿菌病或鏈球菌性心包炎。缺鐵性貧血的血液學變化,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減少;紅細胞象為紅細胞直徑偏小,且大小不均,中央淡染區擴大,補鐵一周,外周血液多顯增生性造血效應。
  2 銅缺乏 原發性銅缺乏,在缺銅地區呈地區性發生。主癥為貧血消瘦,結膜蒼白,被毛顔色改變,牛的紅毛和黑毛變為灰毛或褐紅色毛,運動失調,四肢僵硬,關節腫大,容易骨折。血液和肝髒銅含量降低,血液銅低於10.99u mol/L,肝銅低於20ppm(幹重),可診斷為銅缺乏。
  3 鈷缺乏 在海岸、湖岸及亞冰川等貧鈷地區性發生。牛、羊多見,常成群發病。主癥為異嗜,消瘦,結膜蒼白,腹瀉,逐漸衰弱。
   四 再生障礙貧血疾病的鑒別
  這類疾病的共同點是,除急性輻射病外,一般病程緩長,進行性加重,常伴有出血傾嚮和難以控製的感染。血液學變化呈正色素性貧血,全血細胞減少,而外周血液不顯骨髓在生反應,網織紅細胞反而減少。骨髓液脂肪滴增多,骨髓三係細胞均明顯減少,僅淋巴細胞比例增高。
  1 結核 除呈現呼吸睏難,咳嗽,支氣管肺炎以及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外,病畜逐漸消瘦,骨髓造血機能受抑製,呈現再生障礙性貧血
  2 鼻疽 病畜逐漸消瘦,骨髓造血功能受抑製,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根據各型鼻疽的特徵性癥狀,鼻疽菌素試驗和補體結合反應陽性等可鑒別。
  3 砷中毒 有接觸含砷農藥(三氯化二砷等)的生活史,常在誤食含砷農藥數小時起病。主徵是重劇的胃腸道癥狀和神經癥狀,如重劇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視力障礙、共濟失調等慢性病例,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血液變化。肝、腎砷含量超過10-15ppm可供確癥參考。
  4 汞中毒 慢性汞中毒,可抑製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有接觸有機汞農藥的生活史。出現持續性腹瀉、共濟失調等胃腸道和神經癥狀。腎汞增高,驅汞治療顯效。
  5 氯黴素中毒 有長時間應用氯黴素尤其是超量應用的病史。首先是抑製紅細胞生成,而後骨髓其他細胞係也受抑製,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
  6 磺胺中毒 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根據長期應用磺胺製劑的病史,可以鑒別。
   A小兒貧血
  單位容積血液內血紅蛋白量或紅細胞數低於正常值稱為貧血貧血是一種常見的癥狀。關於小兒貧血的國內診斷標準是:新生兒小於145/升,1到4個月小於90/升,4到6個月小於100/升,6個月到6歲小於110/升,6歲到12歲小於120/升,12歲到14歲就基本上到成人標準了.如果血液中的血紅蛋白量低於這個標準,就可以視為貧血!
  值得註意的是:高原地區氧氣稀薄,海拔每升高1000米,血紅蛋白要相應增加4%.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由於體內儲存鐵缺乏引起血紅蛋白合成減少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此種貧血遍及全球,以嬰幼兒及青少年發病率最高,為我國重點防治的小兒疾病之一
   【病因】以下原因可單獨或同時存在。
  1.先天性儲鐵不足 早産兒、雙胎、胎兒失血、孕母患缺鐵性貧血可致胎兒儲存鐵減少。
  2.鐵攝入不足 食物鐵供應不足是導致小兒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單純牛乳、人乳、𠔌類等低鐵食品未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喂養嬰兒,和年長兒偏食常緻缺鐵。
  3.生長發育快 嬰兒期、青春期的兒童生長發育快,早産兒生長發育更快,其鐵需量相對增多,易發生缺鐵。
  4.丟失過多和(或)吸收減少 正常嬰兒每日排鐵量比成人多。生後2個月的嬰兒糞便排出鐵比從食物中攝入鐵多。用未經加熱的鮮牛奶喂養嬰兒、腸息肉、膈疝、鈎蟲病常因慢性小量腸出血,緻鐵丟失過多。慢性腹瀉、反復感染可減少鐵的吸收,增加鐵消耗,影響鐵利用。
  【發病機製】 鐵缺乏對造血及多種組織器官的功能均有影響。
  1.對造血的影響 經小腸吸收的食物鐵或衰老紅細胞破壞釋放的鐵經運鐵蛋白轉運至幼紅細胞及儲鐵組織。幼紅細胞攝取的鐵在綫粒體內與原卟琳結合,形成血紅素。後者再與珠蛋白結合形成血紅蛋白。因此,鐵是構成血紅蛋白必需的原料,嚴重鐵缺乏必然引起小細胞低色
  素性貧血。人體血紅蛋白鐵約占機體總鐵量的70%。餘下的30%以鐵蛋白及含鐵血黃素的形式儲存在肝、脾、骨髓等組織稱儲存鐵,當鐵供應不足時,儲存鐵可供造血需要。所以鐵缺乏早期無貧血表現。當鐵缺乏進一步加重,儲存鐵耗竭時,纔有貧血出現。故缺鐵性貧血是缺鐵的晚期表現。
  2.對非造血係統的影響 體內許多含鐵酶和鐵依賴酶,如細胞色素C、過氧化酶、單胺氧化酶、腺苷脫氨酶等。這些酶控製着體內重要代謝過程。其活性依賴鐵的水平。因此,鐵與組織呼吸、氧化磷酸化、膠原合成、卟琳代謝、淋巴細胞及粒細胞功能、神經介質的合成與分解、軀體及神經組織的發育都有關係。鐵缺乏時因酶活性下降(可開始出現於缺鐵的早期),導致一係列非血液學改變。如上皮細胞退變、萎縮、小腸粘膜變薄緻吸收功能減退;大腦皮質層、下丘腦5-羥色胺、多巴胺等介質堆積引起神經功能紊亂;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壞死、T4分泌減低;細胞免疫功能及中性粒細胞功能下降引起抗感染能力減低。
   【臨床表現】 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6個月~2歲最多。緩慢起病。皮膚粘膜逐漸蒼白、以唇、口腔粘膜、甲床最明顯。頭髮枯黃、倦怠乏力、不愛活動或煩躁、註意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成績下降、智能多較同齡兒低。常有食欲不振、少數有異食癖(如喜吃泥土、煤渣)。重者出現口腔炎、舌乳頭萎縮、吸收不良綜合徵、反甲、心髒擴大或心力衰竭等。患兒易患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年長兒童可訴頭昏、耳鳴。實驗室檢查:紅細胞、血紅蛋白低於正常。紅細胞體積小、含色素低。骨髓塗片可
  見幼紅細胞內、外可染鐵明顯減少或消失。血清鐵蛋白減少(<16ug/L)。血清鐵減低
  (<10.7umol/L)。總鐵結合力增高(>62.7umol/L)。運鐵蛋白飽和度減低(<0.15)。紅細胞遊離原卟琳增高(>9umol/L)。
  【治療原則】 根治本病的關鍵是去除病因。治療本病的特效藥是鐵劑。鐵劑多采用口服,如硫酸亞鐵(含元素鐵20%)。有嚴重胃腸反應或吸收不良者,給予右旋糖酐鐵肌內註射,其療效與口服同。嚴重貧血,血紅蛋白低於 70g/L者,可多次少量輸註濃縮紅細胞,以盡快糾貧血癥狀。
   【護理評估】
  1.病史 嚮傢長瞭解患兒的喂養方法及飲食習慣,有無因飲食結構不合理或患兒偏食導致鐵長期攝入不足;小嬰兒貧血詢問母親孕期有否貧血,有無早産、多胎、胎兒失血等引起先天儲鐵不足的因素;還應瞭解有無因生長發育過快造成鐵相對不足及患兒有無慢性疾病,如慢性腹瀉、腸道寄生蟲、反復感染使鐵丟失、消耗過多及吸收減少現象。
  2.身心狀況檢查 患兒貧血程度輕重,有無皮膚粘膜蒼白、頭髮枯黃、乏力、記憶力減退、精神煩躁、頭暈耳鳴等表現,貧血較重者要註意有無心率增快、心髒擴大、心力衰竭體徵,還要瞭解患兒有無精神改變、異食癬等。
  3.輔助檢查瞭解血液檢查結果,有無紅細胞、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下降。
   【常見護理診斷】
  1.活動無耐力 與貧血緻組織缺氧有關。
  2.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 與鐵供應不足、吸收不良、丟失過多或消耗增加有關。
  3.知識缺乏 與傢長及年長患兒的營養知識不足有關。
  改善貧血一方面需要滿足人體製造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紅素鐵,同時也需要加強人體
  自身骨髓的造血能力,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阿膠能有效促進骨髓細胞的增殖,激活機體的造血係統,加快血紅細胞的生成,促進血紅素鐵的吸收利用。血美萊口服液采用純正名牌阿膠,從根本上解决貧血問題,補血持久不反彈。
  同時,葉酸、當歸、黨槮、黃芪、熟地,等生血造血的科學配伍,高科技的組方,是血美萊成為貧血患者補血的新貴.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日常註意事項:
  (1) 病情嚴重時,要註意臥床休息,配合治療。
  (2) 緩解階段可以適當參加一些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等,以增強體質。
  (3) 飲食要有規律,主副食應以高蛋白、維生素為主,如:小麥、玉米、小米、糯米、豆類、瘦肉、蛋類等,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如:橘子、紅棗、核桃、紅皮花生、菠菜、白菜。忌食:辛辣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煙、酒等刺激性物品。
  (4) 盡可能避免使用引起血小板減少的藥物,如利福平,阿司匹林、奎寧、頭孢菌素、洋地黃毒甙等。
  (5) 平時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過度緊張,要保持個人衛生,預防各種感染和感冒,防止外傷。
  (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表現:
  本病以皮膚粘膜下及其他部位出血為重要表現,主要有以下兩種表現形式:
  1.急性型:多見於兒童,發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及其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出血嚴重。突發廣泛的皮膚粘膜血點或成片淤斑,甚至皮下血腫,常伴有鼻衄、牙齦出血等。胃腸和泌尿道出血,可見便血及尿血,偶見結膜下,視網膜出血,少數患者同時伴有內臟或顱內出血,而出現嚴重的後果。
  2.慢性型:多見於成人,病程為6個月以上,起病緩出血癥狀輕,一般僅見皮膚淤點和淤斑反復發作性出現或常見鼻衄、牙齦出血,結膜出血等其他出血傾嚮,女性患者可以月經過多和子宮出血為主要表現,長期、反復大量出血而引起貧血者,可以出現低血乏力、頭昏 、失眠、及脾腫大等。
  繼發性的血小板減少,病因錯綜復雜,可以由中毒藥物過敏、自身免役、血脂異常、遺傳基因等臨床表現,出血、多發性淤斑。最常見於小腿、或易受輕微外傷的部位,出現小的散在性的淤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腸道出血、泌尿道出血和陰道出血)和手術後大量出血,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出血可危。
中醫對貧血的辨證論治
  中醫學中沒有貧血的名稱,但從患者臨床所呈現的證候,如面色蒼白、身倦無力、心悸、氣短、眩暈、精神不振、脈見細象等,則相似於“血虛”、“陰虛”諸疾。一般可將貧血劃入“血虛”或“虛勞亡血”的範疇,而“虛勞”是髒腑虧損、元氣虛弱所致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中醫認為,“諸血皆屬於心”,“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血之源頭在於腎,……精氣充足,百脈和暢”。由此可見,血的生成來源於水𠔌之精氣,人攝取水𠔌營養物質,由中焦(脾胃)吸收了飲食物的精微,通過氣化作用,變成營氣。脾得心火宣降之助,轉化為精、津液,精之一部分貯於腎中,以待生化之用,另一部分得心火之助轉化為血,以榮膠末五臟六腑。腎中先天之精得後天水𠔌之精氣,吸收命火之蒸騰,轉化為髓。髓得下焦火熱之激,分化為髓之精液,精液再為命火的宣蒸轉化為血,輸之於機體,以為生理之用。
  血的生成和調節與心、肝、脾、腎等髒腑關係密切,故中醫謂“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而這些髒腑功能的充分發揮,又有賴於腎之命火溫照。因此,心、肝、脾、腎功能衰弱,均可導致血虛。而血虛之形成不外乎內外因素。外邪六淫與溫熱侵入機體,潛而不定期出,深入化血之機,導致新血無生,這一致病因素與現代醫學所說的“細菌感染、原蟲、毒素發生溶血為病”不謀而合。在內因上,或為七情失節,或為飲食失宜,或為失血而成,或為先天稟賦不足,或為病後房勞過甚,或為妊娠失調,而引起造血之機受阻;或消化之機紊亂,水𠔌不化,精微不成,發生血虛之疾。可見在內因方面與現代醫學所說的“缺乏造血原料或造血器官功能障礙,或慢性失血而成貧血”基本上是一致的。
  血為有形之物,氣屬無形之用。血之運行有賴於氣,故有“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血為氣之母,血至氣亦至”的理論。血由氣而生,而氣也必須有血為依附,才能發揮其生化、運動的作用。二者互相依賴,又互相促進,保持相對平衡。如果氣血失和,就會致病。《內經》說:“是故氣之所並為血虛,血之所並為氣虛。”因此,血虛患者一般均有氣虛,這在診斷和治療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幾種可遺傳的貧血
  在我國,貧血是一類相當常見的疾病,通常大多數的貧血是營養性(如缺鐵性)貧血。然而經常會碰到補充鐵劑後仍無法糾正的貧血,這類所謂的"不明原因的難治性貧血"中,遺傳性溶血性貧血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
  遺傳性溶血性貧血一般在幼年時就開始發病,通常是漸漸發病,時輕時重,除了面色蒼白,乏力、胃口不好、頭暈等一般貧血常見的癥狀外,皮膚、眼球發黃(如黃疸)是比較特徵性的表現(並非每個病人都存在)。有黃疸時,小便的顔色也常變黃並加深,嚴重時尿色可深如醬油。根據病因的不同一般將遺傳性溶血性貧血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由於血液中紅細胞膜發生了異常的改變而導致的溶血性貧血。正常的紅細胞看上去像個汽車輪子(雙凹碟形),當紅細胞膜發生改變後紅細胞就會變成球形或橢圓形。這種紅細胞在通過很細的毛細血管時就有可能被擠破,過多的紅細胞被破壞,貧血就發生了。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就屬於這一類貧血
  第二類是由於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合成發生了障礙而致的溶血性貧血。華南、西南地區很常見的地中海貧血就是其中的一種,該病在廣東的發生率為5~6%。地中海貧血主要分為兩大類,由血紅蛋白的α鏈合成減少而引起的貧血稱為甲型地中海貧血,由血紅蛋白β鏈合成減少而引起的貧血稱為乙型地中海貧血。根據病情的輕重不同各自又分為輕型和重型。重型甲型地中海貧血患者一般為死胎或出生後即死亡,死胎全身水腫、肚大、胎盤特別大,故又稱為"水腫胎兒綜合徵"。而重型乙型地中海貧血患者在出生時往往看不出異常,數月後則慢慢出現面色蒼白,癡呆型面容,發育不良,並且貧血不斷加重,常需間斷的輸血來維持生命。就目前的醫療水平,即使竭盡全力治療,病孩也難以活到成年,這給家庭和社會都造成了極其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與重型地中海貧血截然不同的是,輕型患者病情很輕,常沒有癥狀或衹有輕度貧血,他們的體力、智力、壽命均不受影響。如果兩個患同類的輕型地中海貧血的青年結婚,則有1/4的機會生出一個重型的患兒,這就是為何廣東這樣的地中海貧血高發區不斷有重型患兒出生的原因。目前對地中海貧血最有效的辦法是進行産前診斷,以防止重癥患兒的出生。
  第三類遺傳性貧血是由於紅細胞中酶的缺乏所引起的。在紅細胞中含有許多酶,這些酶對於維持正常紅細胞的生命活動十分重要。如果紅細胞內缺乏正常量的酶,正常的代謝就會發生障礙,紅細胞也就容易被破壞。在這類酶缺乏所致的貧血中,最常見的是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英文縮寫成G6PD)缺乏癥。廣東省是該病的高發區,約有5~10%的人患有此玻患有這種病的人平時是健康的,但在服用了某些退熱止痛藥、磺胺藥或進食新鮮的蠶豆之後,大量的缺乏G6PD的紅細胞就會被破壞,而出現面色蒼黃、發熱、小便呈醬油色等急性溶血的癥狀。由於吃蠶豆會引起發作,因此又將它稱為蠶豆病。其它還有很多種酶缺乏可引起溶血性貧血,但一般比較少見。
  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的病因錯綜復雜,常規的化驗常不能明確診斷,許多特殊的實驗室檢查,目前僅有一些醫學院校及大醫院才能開展,一時還難以普及到基層醫院。各級臨床醫生應重視這類貧血,對難以診治的"不明原因貧血"應考慮到該類貧血的可能,設法做些特殊檢查以明確診斷,衹有確診之後才能進行正確的預防和治療。
  輕度貧血也要查清病因
  正常情況下,男性血紅蛋白大於120/升,女性血紅蛋白大於110/升。如果血紅蛋白低於80/升,則可能存在患地中海貧血、蠶豆病、白血病等嚴重疾病的可能,通常建議立即就醫做進一步診斷。但不少孩子的血紅蛋白都在90-110/升之間,即為輕度貧血,這是不是就不用看病了呢?
  衹要血紅蛋白低於110/升,就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可以隔一兩個月到醫院復查一次,多次檢查後如仍低於正常值,就有必要搞清楚貧血的原因。
  據介紹,月經紊亂、寄生蟲病、胃腸道失血都會引起輕度貧血。如果不明病因就把貧血歸咎於缺鐵而隨便補鐵,很可能一點效果都沒有。即使服用鐵劑使貧血的狀況暫時得到改善,衹要一停藥,三個月到半年之後貧血仍會復發。更麻煩的是,白血病最初也可能表現為輕度貧血,如果不立即做進一步檢查,就會延誤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為什麽化療和放射治療能引起繼發性貧血?
  化療是指用細胞毒性藥物如環磷酰胺、5-氟尿嘧啶、絲裂黴素等抗腫瘤藥物治療惡性腫瘤。由於這些藥物選擇性作用差,對正常的細胞,特別是骨髓的造血細胞,有一定的抑製和殺傷作用,因此在化療中會出現對骨髓的抑製,引起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加之化療反應惡心、嘔吐及食欲減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起貧血。放療是利用放射綫殺傷腫瘤細胞。體內更新增殖快的細胞,如骨髓細胞和胃腸粘膜細胞,對放射綫特別敏感,因此在實施放療時,特別是大面積多部位同時放療,容易造成骨髓損傷、造血抑製,從而誘發貧血
  飲茶過量易貧血
  鐵在食物中的存在形式有兩種,一種為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的血紅素鐵,吸收率為20%-25%;另一種為存在於植物性食品中的非血紅素鐵,吸收率不到10%。因此,人體要吸收鐵元素,還是以動物性食品為主。
  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大量飲用濃茶後,鞣酸與鐵質結合形成一種不溶性物質,阻礙對鐵的吸收。因此嗜茶者要限製飲茶量,淡品茶水,貧血病人尤其不要飲濃茶。
  常吃萵苣可以防止貧血
  萵苣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較低,而無機????、維生素則含量較豐富,尤其是含有較多的煙酸。煙酸是胰島素的激活劑,糖尿病人經常吃些萵苣,可改善糖的代謝。
  防治缺鐵性貧血
  萵苣中還含有一定的微量
  元素鋅、鐵,萵苣中的鐵元素很容易被人體吸收,經常食用新鮮萵苣,可以防治缺鐵性貧血
  對高血壓、心髒病患者更有益
  萵苣中的鉀離子含量豐富,是鈉????含量的27倍,有利於調節體內????的平衡。對於高血壓、心髒病等患者,具有促進利尿、降低血壓及預防心律紊亂的作用。
  女性貧血食補
  1.生活的調理: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劇烈活動、勞累。體位改變應緩慢進行,以免産生急性腦缺血而暈倒。
  2.飲食的調攝:多吃緑色蔬菜和含鐵量高的食物,如蛋黃、牛肉、肝、腎、海帶、豆類等。不飲茶,茶葉中的鞣酸會阻礙鐵質的吸收。胃酸缺乏(如萎縮性胃炎、胃切除術後)者可適當口服些稀????酸。????酸能將食物中的鐵遊離化,增加鐵????的溶解度,有利吸收。吃一些維生素C,有利食物中鐵的吸收。使用傳統的鐵鍋煎炒食物,鍋與鏟之間的磨擦會産生許多微小的碎屑,在加熱過程中,鐵可溶於食物之中,故鐵鍋是一種很好的補血器皿。
  3.食療補血
  ①蓮子桂圓湯:蓮子、桂圓肉各30剋,紅棗20剋,冰糖適量。將蓮子泡發後去皮、心洗淨,與洗淨的桂圓肉、紅棗一同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煎煮至蓮子酥爛,加冰糖調味。睡前飲湯吃蓮子、紅棗、桂圓肉,每周服用1~2次。此方具有補心血、健脾胃功效,適用於貧血乏力、神經衰弱、心悸、健忘、睡眠不安等。
  ②豬肝粥:豬肝(其它動物肝髒也可)100~150剋,粳米100剋。先將豬肝洗淨切碎,與粳米一同入鍋,加水1000剋及蔥、薑、油、????各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日服1劑,分數次食用。此方具有益血補肝、明目的功效,適用於血虛萎黃、貧血、慢性肝炎、夜盲、青光眼等癥。
  妊娠貧血食補
  1、人參粥
  人參末(或黨參末15剋),冰糖少量,粳米100剋煮粥常食,治療貧血有一定作用。
  2、牛乳粥
  粳米100剋煮粥,將熟時加入鮮牛奶約200剋,食之。可輔助防治妊娠貧血
  3、菠菜粥
  先將菠菜適量放入沸水中燙數分鐘後,切碎,放入煮好的粳米粥內食之,防治貧血有一定效果。
  4、甜漿粥
  用鮮豆漿與粳米100剋煮粥,熟後加冰糖少許。可輔助治療貧血
  5、雞汁粥
  先將母雞一隻煮湯汁,取湯汁適量與粳米100剋煮粥食。孕婦常食,可輔助防治貧血癥。
  6、香菇紅棗
  取水發香菇20剋,紅棗20枚,雞肉(或豬瘦肉)150剋,加薑末、蔥末、細????、料酒、白糖等,隔水蒸熟,每日1次。常食,可輔助治療妊娠貧血
  7、大棗粥
  大棗10枚,粳米100剋,煮粥常食,防治妊娠貧血有一定作用。
  8、芝麻粥
  黑芝麻30剋,炒熟研末,同粳米100剋,煮粥食之。孕婦常食,能輔助治療妊娠貧血
  9、枸杞粥
  枸杞子30剋,梗米100剋,煮粥。孕婦常食,可輔助治療妊娠貧血
  老年人貧血食補
  服用藥物治療老年人貧血同時生活調理也很重要。如何老人沒有貧血,生活調理也可以起着預防的作用。
  1、食物多樣,𠔌類為主。保證足夠的營養,特別是鐵元素及蛋白質的攝入量,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如動物肝髒、黑木耳、芝麻醬、大棗、豆製品、緑葉蔬菜等。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血紅素和球蛋白。老年人在日常飲食中應攝入豐富的優良蛋白質食物,如瘦肉、蛋、乳、魚蝦、動物血、豆製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常吃奶類、等。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食欲。
  3、不要過分節制飲食,及時糾正偏食,要吃平衡膳食。
  4、患有老年人貧血在服用鐵劑期間要忌飲茶水。宜飯後服用,需要用1-2個月,貧血才能得糾正。
  5、每日適當多喝水。少用煎、炸的食物。
  現介紹如下膳食療法,供貧血患者選用。
  豬肝治貧血:豬肝100剋,菠菜200剋,紅蘿蔔100剋,加水燉熟,調味飲服。
  黑豆紅棗糯米粥:黑豆25剋,紅棗15枚,糯米50剋。上述三者用文火煮成粥,另加紅糖20剋,調勻服食。
  緑豆治貧血:緑豆25剋、紅棗10枚,紅糖20剋、緑豆在鍋內煮開花,紅棗煮熟、加糖食用。
  孕婦貧血食補
  孕婦在懷孕期間,多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其發生原因與營養不良有密切關係,其中絶大多數孕婦屬於缺鐵性貧血。現將妊娠貧血的幾種食療介紹如下:
  一、阿膠瘦肉湯:取瘦豬肉100剋,阿膠10剋。先將肉放砂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燉熟加阿膠烊化,調味後飲湯食肉,隔天1次,連用20天。
  二、花生枸杞蛋:取花生仁100剋,雞蛋2個,枸杞子10剋,紅糖50剋,大棗10枚。先將花生仁、枸杞子煮熟,然後放入紅糖、大棗和雞蛋,再煮片刻服食,每天1次,連服10—15天。
  三、當歸生薑羊肉湯:取當歸、生薑各15剋,羊肉250剋,山藥30剋。先將羊肉洗淨切塊,當歸用紗布包好,再將山藥、薑片放砂鍋內,加水適量,共燉湯,爛熟後放調味品,飲湯食肉,每周3—4次,連用20天。
  四、桂圓桑椹汁:取桂圓1份,桑椹2份,加水煮至熟爛,去渣留汁,再加適量冰糖,熬至稍稠食用,每日3次,每次服2—3匙,連服30天。
  五、枸杞大棗粥:取大棗15枚,枸杞10剋,與50剋大米共熬為粥,每天3—4次,連服30天。
  六、首烏芝麻雞:取何首烏150剋,黑芝麻50剋,未下蛋烏骨子雞1衹。先將雞剖洗後,去頭足,將首烏、芝麻置於雞胸,用白絲綫縫合,放砂鍋內煲至雞爛,即可食用,每周1次,連用3周。
  七、海參:海參具有補腎益精、滋陰補血、潤燥調經、養胎利産等作用。下面給大傢推薦一種比較簡單高效的海參食療補血妙方:
  海參冰糖黑木耳治貧血 
  配方:海參(幹鮮品均可)1個,冰糖、黑木耳適量。製法服法:將海參、黑木耳洗淨,然後與冰糖同入鍋中,加適量水,文火燉爛。每日服1次。 
  市場上出售的海參一般為幹海參,家庭簡單水發海參的辦法是: 
  第一步,用暖水瓶裝滿開水,將洗淨的幹海參放入其中(不要裝入太多),蓋嚴蓋子,12小時後即可取出。 
  第二步,順肚開口,取出內臟,洗淨後再放在冷水中浸泡5~6小時,即可烹調。 
  水發時切記,水中不可有油和????。海參遇油易腐爛溶化,遇????則不易發透。
  以上的海參食療秘方,雖然簡單,但是補血效果很好。有貧血癥的朋友們不妨一試。
  八、海參木耳豬肚湯
  【需準備主料】 水發海參300剋、豬大腸500剋、木耳35
  【需準備輔料】 精油20 醬油10
  【詳細做法】
  第一步:海參開肚,清洗內臟幹淨,切成絲狀。
  第二步:用清水浸泡木耳半小時洗淨,清洗豬大腸,切成4cm左右小段。 
  第三步: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旺火煮沸後,文火煮一個半小時,開鍋調味後即可食用。
  【註意問題】
  大傢需要註意的是,感冒發燒、體製虛弱,濕盛、便溏者不宜用本湯。
女性貧血的五大飲食營養誤區
  誤區1
  多吃肉對身體不好?
  一些女性對一般廣告中宣傳的肉食損害健康産生誤導,衹註重植物性食品的保健功效,導致富含鐵元素的動物性食品攝入過少。實際上,動物性食物不僅含鐵豐富,其吸收率也高,達25%。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元素受食物中所含的植酸????、草酸????等的幹擾,吸收率很低,約為3%。因此,忌肉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在平日飲食中,蔬果與肉類的攝取應均衡。
  誤區2
  蛋、奶對貧血者多補益?
  牛奶夠營養,但是含鐵量很低,人體吸收率衹有10%。例如用牛奶喂養的嬰幼兒,如果父母忽視添加輔食,常會引起缺鐵性貧血
  蛋黃補鐵好,蛋黃含鐵量雖較高,但其鐵的吸收率僅為3%,並非補鐵佳品。雞蛋中的某些蛋白質,會抑製身體吸收鐵質。因此,這兩種父母常給孩子吃的食品,雖營養豐富,但要依賴它們來補充鐵質則不足取。然而,動物肝髒不僅含鐵量高、且吸收率達30%以上,適合補鐵用途。
  除了生理特點,女性在飲食方面存在一些認識誤區和行為習慣,都會導致缺鐵性貧血
  誤區3
  蔬菜水果無益補鐵?
  許多人不曉得多吃蔬菜、水果對補鐵也是有好處的。這是因為蔬菜水果中富含維生素C、檸檬酸及蘋果酸,這類有機酸可與鐵形成絡合物,從而增加鐵在腸道內的溶解度,有利於鐵的吸收。
  誤區4
  咖啡與茶多喝無妨?
  對女性來說,過量嗜飲咖啡與茶,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多酚類物質,可與鐵形成難以溶解的????類,抑製鐵質吸收。因此,女性飲用咖啡和茶應該適可而止,一天一兩杯足。
  當然,除了營養因素以外,缺鐵性貧血還可能由疾病引起。例如痔瘡、腫瘤、消化道潰瘍、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所以,發生貧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明確診斷,正確治療。
  誤區5
  貧血好轉得停服鐵劑?
  貧血者根據醫生指示,服用鐵劑,看到貧血情況改善或穩定後,即停止服用,這也是錯誤的做法。這會造成貧血情況再次出現的後果。正確的方法是服用鐵劑治療缺鐵性貧血,直到貧血癥穩定後,再繼續服用鐵劑6至8周,以補充體內的儲存鐵。
孕婦貧血的原因
  許多女性朋友發現自己在孕前並沒有貧血的現象,但懷孕後卻出現了貧血,這是有原因的。
  孕婦貧血的原因一:懷孕時因為孕婦生理上的變化及成長中胎兒的需要,發生貧血的現象較未懷孕者普遍。妊娠中血液總量及紅血球産量都會增加,但血液總量的增加程度(主要是血漿量增加)比紅血球量多,因此血液造成稀釋結果,懷孕後的血紅素會比懷孕前下降,乃所謂生理性的貧血,為一正常的現象。
  孕婦貧血的原因二:妊娠以後,隨着胎兒的生長發育,胎盤與臍帶的生長,需鐵量也大量增加,而從每日膳食中鐵的吸收率僅為10-20%,如果膳食中鐵的供給量少,孕婦又沒有額外補充鐵劑,很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孕婦貧血的原因三:懷孕前體內就缺鐵,而鐵是構成血紅蛋白的主要原料。比如孕婦原來就偏食或者有慢性病如腸道寄生蟲病、月經過多、胃病等,使鐵的攝入不足或排出過多,加上懷孕後早期妊娠反應,影響了食物的攝入(指含鐵食物),加上胃液分泌不足,又影響了鐵的吸收而造成鐵缺乏。
百科辭典
    pinxue
    貧血
    anemia
    指末梢血中單位容積內紅細胞數或血紅蛋白低於正常。嬰兒和兒童的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隨年齡的增長而有差異,因此,在診斷貧血時必須參照各不同齡期的正常值,才能準確地判斷是否貧血。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6個月~6歲血紅蛋白<110g/L;6歲~14歲血紅蛋白<120g/L作為小兒貧血診斷標準,但由於各國和各地的正常值有差異,這一標準僅作參考。
    
英文解釋
  1. :  hypohemia
  2. n.:  anaemia,  anemia
法文解釋
  1. n.  anémie
相關詞
內分泌失調溶血性貧血疾病醫學兒童營養性貧血內科造血係統疾病百科大全
病癥遺傳病血紅蛋白溶血血清蛋紅素疾病大全妊娠期藥品
中國藥典2005版中國藥典2000版更多結果...
包含詞
貧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