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製組織的協調的活動
註:在質量方面的指揮和控製活動,通常包括製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以及質量策劃、質量控製、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 管理的發展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
① 質量檢驗階段。20世紀前,産品質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藝水平和經驗來保證,屬於“操作者的質量管理 ”。20世紀初,以F.W.泰勒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理論的産生,促使産品的質量檢驗從加工製造中分離出來,質量管理 的職能由操作者轉移給工長,是“工長的質量管理 ”。隨着企業生産規模的擴大和産品復雜程度的提高,産品有了技術標準(技術條件),公差制度(見公差製)也日趨完善,各種檢驗工具和檢驗技術也隨之發展,大多數企業開始設置檢驗部門,有的直屬於廠長領導,這時是“檢驗員的質量管理 ”。上述幾種做法都屬於事後檢驗的質量管理 方式。
② 統計質量控製階段。1924年,美國數理統計學家W.A.休哈特提出控製和預防缺陷的概念。他運用數理統計的原理提出在生産過程中控製産品質量的“6σ”法,繪製出第一張控製圖並建立了一套統計卡片。與此同時,美國貝爾研究所提出關於抽樣檢驗的概念及其實施方案,成為運用數理統計理論解决質量問題的先驅,但當時並未被普遍接受。以數理統計理論為基礎的統計質量控製的推廣應用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事後檢驗無法控製武器彈藥的質量,美國國防部决定把數理統計法用於質量管理 ,並由標準協會製定有關數理統計方法應用於質量管理 方面的規劃,成立了專門委員會,並於1941~1942年先後公佈一批美國戰時的質量管理 標準。
③ 全面質量管理 階段。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着生産力的迅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對産品的質量從註重産品的一般性能發展為註重産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維修性和經濟性等。在生産技術和企業管理中要求運用係統的觀點來研究質量問題。在管理理論上也有新的發展,突出重視人的因素,強調依靠企業全體人員的努力來保證質量此外,還有“保護消費者利益”運動的興起,企業之間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種情況下,美國A.V.費根鮑姆於60年代初提出全面質量管理 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質量管理 是“為了能夠在最經濟的水平上、並考慮到充分滿足顧客要求的條件下進行生産和提供服務,並把企業各部門在研製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方面的活動構成為一體的一種有效體係”。
中國自1978年開始推行全面質量管理 ,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管理的發展與工業生産技術和管理科學的發展密切相關。現代關於質量的概念包括對社會性、經濟性和係統性三方面的認識。①質量的社會性:質量的好壞不僅從直接的用戶,而是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評價,尤其關係到生産安全、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等問題時更是如此。②質量的經濟性:質量不僅從某些技術指標來考慮,還從製造成本、價格、使用價值和消耗等幾方面來綜合評價。在確定質量水平或目標時,不能脫離社會的條件和需要,不能單純追求技術上的先進性,還應考慮使用上的經濟合理性,使質量和價格達到合理的平衡。③質量的係統性:質量是一個受到設計、製造、使用等因素影響的復雜係統。例如,汽車是一個復雜的機械係統,同時又是涉及道路、司機、乘客、貨物、交通制度等特點的使用係統。産品的質量應該達到多維評價的目標。費根堡姆認為,質量係統是指具有確定質量標準的産品和為交付使用所必須的管理上和技術上的步驟的網絡。
質量管理 發展到全面質量管理 ,是質量管理 工作的又一個大的進步,烽火獵聘總經理說。統計質量管理 着重於應用統計方法控製生産過程質量,發陣預防性管理作用,從而保證産品質量。然而,産品質量的形成過程不僅與生産過程有關,還與其他許多過程、許多環節和因素相關聯,這不是單純依靠統計質量管理 所能解决的。全面質量管理 相對更加適應現代化大生産對質量管理 整體性、綜合性的客觀要求,從過去限於局部性的管理進一步走嚮全面性、係統性的管理。 統計質量管理 嚮全面質量管理 過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它是生産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産物。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着社會生産力的迅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工業生産技術手段越來越現代化,工業産品更新換代日益頻繁,出現了許多大型産品和復雜的係統工程,如美國曼哈頓計劃研製的原子彈(早在40年代就已開始),海軍研製的“北極星導彈潛艇”,火箭發射,人造衛星,以至網波羅宇宙飛船等。對這些大型産品和係統工程的質量要求大大提高了,特別對安全性、可靠性提出的要求是空前的。安全性、可靠性奉産品質量概念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如,宇航工業産品的可靠性和完善率要求達到99,9999%,即這項極為復雜的係統工程在100萬次動作中,衹允許有一次失靈。它們所用的電子元件、器件、機械零件等,持續安全運轉工作時間要在1億小時以至10億小時。以“阿波羅”飛船和“水星五號”運載火箭為例,它共有零件560萬個,它們的完善率假如衹在99.9%,則飛行中就將有5600個機件要發生故障,後果不堪設想。又如美國某項航天工程,僅僅由於高頻電壓測量不準,一連發射四次都沒有成功。對於産品質量如此高標準、高精度的要求,單純依靠統計質量控製顯然已越來越不適應,無法滿足要求。因為,即使製造過程的質量控製得再好,每道工序都符合工藝要求,而試驗研究、産品設計、試製鑒定、準備過程、輔助過程、使用過程等方面工作不納人質量管理 軌道,不很好銜接配合、協調無序,則仍然無法確保産品質量,也不能有效地降低質量成本,提高産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這就從客觀上提出了嚮全面質量管理 發展的新的要求。而電子計算機這個管理現代化工具的出現及其在管理中的廣泛應用,又為綜合係統地研究質量管理 提供了有效的物質技術基礎,進一步促進了它的實現。
第二,隨着資本主義固有矛盾的加深與發展,隨着工人文化知識和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工會運動的興起等等,為了緩和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資本傢對工人的態度和管理辦法也有新的變化,資産階級管理理論又有了新的發展,在管理科學中引進了行為科學的概念和理論,進入了“現代管理”階段。“現代管理”的主要特點就是為了實現更巧妙的剝削,必須首先要管好人,必須更加註意人的因素和發揮人的作用。認為過去的“科學管理”理論是把人作為機器的一個環節發揮作用,把工人衹看成一個有意識的器官,如同機器附件一樣,放在某個位置上來研究管理,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現在則要把人作為一個獨立的能動者在生産中發揮作用,要求從人的行為的本質中激發出動力,從人的本性出發來研究如何調動人的積極性。而人是受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會環境等方面影響的,因而必須從社會學、心理學的角度研究社會環境、人的相互關係以及個人利益對提高工效和産品質量的影響,盡量采取能夠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管理辦法。在這個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所謂“工業民主”、“參與管理”、“刺激規劃”、“共伺决策”、“目標管理”等新辦法。這種管理理論的發展對企業各方面管理工作都帶來了重大影響,在質量管理 中相應出現了組織工人“自我控製”的無缺陷運動,質量管理 小組活動,質量提案制度,“自主管理活動”的質量管理 運動等等,使質量管理 從過去限於技術、檢驗等少數人的管理逐步走嚮多數人參加的管理活動。
第三,在資本主義市場激烈競爭下,廣大消費者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買到質量可靠、價廉物美的産品,抵製資本傢不負責任的廣告戰和推銷的滑頭貨,成立了各種消費者組織,出現了“保護消費者利益”的運動,迫使政府製定法律,製止企業生産和銷售質量低劣、影響安全、危害健康等劣等品,要企業對提供的産品質量承擔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製造者提供的産品不僅要求性能符合質量標準規定,而且要保證在産品售後的正常使用期限中,使用效果良好,可靠、安全、經濟,不出質量問題。這就是在質量管理 中提出了質量保證和質量責任的問題,要求製造廠建立貫穿全過程的質量保證體係,把質量管理 工作轉到質量保證的目標上來。 質量保證和質量控製兩方面的內容。
①質量保證:質量保證活動涉及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和各個環節。從産品設計開始到銷售服務後的質量信息反饋為止,企業內形成一個以保證産品質量為目標的職責和方法的管理體係,稱為質量保證體係,是現代質量管理 的一個發展。建立這種體係的目的在於確保用戶對質量的要求和消費者的利益,保證産品本身性能的可靠性、耐用性、可維修性和外觀式樣等。
“質量保證”一詞在GB/T19000-2008/ISO9000:2005已經定義為“質量管理 ”的一部分,其定義為:“質量管理 (3.2.8)的一部分,致力於提供質量要求會得到滿足的信任”。因此,質量保證的活動,更應該是以3.5.3可信性為核心。可信性的定義為:“用於表述可用性及其影響因素(可靠性、維修性和保障性)的集合術語。註解:可信性僅用於非定量術語的總體表述。所以,質量保證,更多的應該模擬最終顧客使用的環境、壽命以及産品的相關標準要求進行嚴格的試驗來滿足顧客信任。
②質量控製:為保證産品的生産過程和出廠質量達到質量標準而采取的一係列作業技術檢查和有關活動,是質量保證的基礎。美國J.M.朱蘭認為,質量控製是將測量的實際質量結果與標準進行對比,並對其差異采取措施的調節管理過程。這個調節管理過程由以下一係列步驟組成:選擇控製對象;選擇計量單位;確定評定標準;創造一種能用度量單位來測量質量特性的儀器儀表;進行實際的測量;分析並說明實際與標準差異的原因;根據這種差異作出改進的决定並加以落實。
質量控製更應該對活動過程加以控製。 管理已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用性。它應用了管理學、技術、數學等各門學科的成就和方法。質量管理 學的內容包括:質量和質量管理 的基本概念、指導思想和原理;質量管理 工作的常用方法和工具;有關驗收抽樣和工序控製的理論;有關質量設計的方法和技術。質量管理 學還建立了由內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預防成本和鑒定成本組成的質量成本的概念以及計算方法和評價方法。 (1)與滿足顧客需要和使顧客滿意有關的項目:①將材料、産品和過程的技術規範與産品規範中表達的顧客需要進行對比;②將材料、産品和過程的技術規範與産品規範中表達的顧客需要進行對比;③産品在預定的使用和環境條件下的工作能力;④濫用和誤用;⑤安全性和環境相容性;⑥是否符合法規要求、國傢和國際標準以及組織慣例;⑦與有競爭性的設計進行對比;⑧與同類設計進行對比,對企業內外過去發生的問題進行分析,防止問題再次發生。
(2)産品規範有關的項目:①可信性、耐用性要求;②允許公差以及與過程能力的比較;③産品接收準則;④安裝性、易裝配性、貯存需要、保管期限和可處置性;⑤良性失效和自我保護特性;⑥外現要求和接收準則;⑦失效模式和影響分析以及故障樹分析;⑧判斷和糾正問題的能力;⑨標簽、註意事項、標識、可追溯性要求和使用說明書;⑩標準件的評審和使用。
(3)與工藝規範有關的項目:①生産符合設計的産品的能力,包括特殊工序要求、機械化、自動化、部件的裝配和安裝;②檢驗、試驗設計的能力,包括特殊檢驗和試驗要求;③材料、零部件和組件的規範,包括已被批準的供方和分承包方及其供應情況;④包裝、搬運貯存和保管要求,特別是與進廠和出廠産品有關的安全因素。 應對所有設計進行驗證,以確保達到産品規範要求。除設計評審外,設計驗證可包括下列一種或多種方法:
(1)采用其他的計算方法以驗證原來的計算結果和分析的正確性;
(2)進行試驗和證實(如模型或樣機試驗),若采用這種方法,就應明確製定試驗大綱,並將試驗結果形成文件;
(3)進行獨立驗證,以驗證原來的計算結果或其他設計活動的正確性。 調整型抽樣方案的特點是使用者可以根據過去檢查的歷電資料調整檢查方案的寬嚴程度。經過初次檢查認為生産者提供的批量質量較好時,可采用放寬檢查以資鼓勵;反之,如認為批質量較差。則可采用嚴加檢查的方法促使生産者迅速提高産品質量。總之,充分利用“調整”這一特點使抽查特性麯綫盡量接近於理想的OC麯綫。
具有代表性的計數調整型抽樣檢查方案是美國軍工標準MIL—STD—105D。1973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此方案的基礎上製訂了“計數調整型抽樣檢查國際標準”。1974年正式頒布這個標準,代號是“IS02859”。
“IS02859”抽樣標準適用於成品、在製品、工序管理、原材料、維修操作和庫存品等方面的檢查。它原則上適用於連續批的檢查,但是也可以用於孤立批的檢查。對於後一種情況,使用者應仔細分析抽查特性麯綫,找出具有要求的保證質量能力的抽樣方案。 一、設計抽檢表的目的及其適用拾圍設計抽檢表的目的是:
1.通過調整檢查的嚴格程度促使生産者提高産品質量。
2.使用者可按質量的好壞選擇供應者。根據ISO2859,對於質量優秀的供應者可以轉用放寬檢查,而對於質量低劣的供應者可以轉用加嚴檢查。換句話說,檢查的寬嚴程度反映了供應者的質量水平,相當於對供應者按其供應産品的質量優劣分了等級,從而使用者可以擇優選取供應者。這樣不僅提高了進貨的平均質量,而且有利—F供應者之間的競爭,並通過競爭提高産品質量。
這種抽檢方案用於下列情況較為有利:
1.從多方供應者那裏連續大量購進産品
由於要根據過去的檢查結果調整檢查的寬嚴程度,區分優質供應者與劣質供應者,因此産品的供應者越多越好,而且是連續大量購入産品纔有效果。否則,僅從指定供應者那裏購進産品將失去選擇供應者的機會,降低抽檢的效果。
2.供應者對批的合格與否非常關心
應用調整型方案時,不合格批將按原樣退給供應者,致使供應者受到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不合格品率即便稍有增加,也會促使供應者改善産品質量。另外,當供應者在市場上競爭激烈時,采用此種檢查也有助於供應者保持和不斷提高自己的産品質量,以便盡可能少出現不合格批。 工業革命前 産品質量由各個工匠或手藝人自己控製
1875年 泰勒製誕生——科學管理的開端
最初的質量管理 ——檢驗活動與其他職能分離,出現了專職的檢驗員和獨立的檢驗部門。
1925年 休哈特提出統計過程控製(SPC)理論——應用統計技術對生産過程進行監控,以減少對檢驗的依賴。
1930年 道奇和羅明提出統計抽樣檢驗方法。
1940年代 美國貝爾電話公司應用統計質量控製技術取得成效;
美國軍方資供應商在軍需物中推進統計質量控製技術的應用;
美國軍方製定了戰時標準Z1.1、Z1.2、Z1.3——最初的質量管理 標準。三個標準以休哈特、道奇、羅明的理論為基礎。
1950年代 戴明提出質量改進的觀點——在休哈特之後係統和科學地提出用統計學的方法進行質量和生産力的持續改進;強調大多數質量問題是生産和經營係統的問題;強調最高管理層對質量管理 的責任。此後,戴明不斷完善他的理論,最終形成了對質量管理 産生重大影響的“戴明十四法”。
開始開發提高可靠性的專門方法——可靠性工程開始形成
1958年 美國軍方製定了MIL-Q-8958A等係列軍用質量管理 標準——在MIL-Q-9858A中提出了“質量保證”的概念,並在西方工業社會産生影響。
1960年代初 朱蘭、費根堡姆提出全面質量管理 的概念——他們提出,為了生産具有合理成本和較高質量的産品,以適應市場的要求,衹註意個別部門的活動是不夠的,需要對覆蓋所有職能部門的質量活動策劃。
戴明、朱蘭、費根堡姆的全面質量管理 理論在日本被普遍接受。日本 企業創造了全面質量控製(TQC)的質量管理 方法。統計技術,特別是“因果圖”、“流程圖”、“直方圖”、“檢查單”、“散點圖”、“排列圖”、“控製圖”等被稱為“老七種”工具的方法,被普遍用於質量改進。
1960年代中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製定了AQAP質量管理 係列標準——AQAP標準以MIL-Q-9858A等質量管理 標準為藍本。所不同的是,AQAP引入了設計質量控製的要求。
1970年代 TQC使日本企業的競爭力極大地提高,其中,轎車、傢用電器、手錶、電子産品等占領了大批國際市場。因此促進了日本經濟的極大發展。日本企業的成功,使全面質量管理 的理論在世界範圍內産生巨大影響。
日本質量管理 學家對質量管理 的理論和方法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一時期産生了石川馨、田口玄一等世界著名質量管理 專傢。
這一時期産生的管理方法和技術包括:
JIT—準時化生産
Kanben—看板生産
Kaizen—質量改進
QFD—質量功能展開
田口方法
新七種工具
由於田口博士的努力和貢獻,質量工程學開始形成並得到巨大發展。
1979年 英國製定了國傢質量管理 標準BS5750——將軍方合同環境下使用的質量保證方法引入市場環境。這標志着質量保證標準不僅對軍用物資裝備的生産,而且對整個工業界産生影響。
1980年代 菲利浦.剋勞士比提出“零缺陷”的概念。他指出,“質量是免費的”。突破了傳統上認為高質量是以低成本為代價的觀念。他提出高質量將給企業帶來高的經濟回報。
質量運動在許多國傢展開。包括中國、美國、歐洲等許多國傢設立了國傢質量管理 奬,以激勵企業通過質量管理 提高生産力和競爭力。質量管理 不僅被引入生産企業,而且被引入服務業,甚至醫院、機關和學校。 許多企業的高層領導開始關註質量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 作為一種戰略管理模式進入企業。
1987年 ISO9000係列國際質量管理 標準問世——質量管理 和質量保證對全世界1987年版的ISO9000標準很大程度上基於BS5750。質量管理 與質量保證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對經濟和貿易活動産生影響。
1994年 ISO9000係列標準改版——新的ISO9000標準更加完善,為世界絶大多數國傢所采用。第三方質量認證普遍開展,有力地促進了質量管理 的普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朱蘭博士提出:“即將到來的世紀是質量的世紀”
1990年代末 全面質量管理 (TQM)成為許多“世界級”企業的成功經驗證明是一種使企業獲得核心競爭力的管理戰略。質量的概念也從狹義的符合規範發展到以“顧客滿意”為目標。全面質量管理 不僅提高了産品與服務的質量,而且在企業文化改造與重組的層面上,對企業産生深刻的影響,使企業獲得持久的競爭能力。
在圍繞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縮短開發和生産周期方面,新的管理方法層出不窮。其中包括:並行工程(CE)、企業流程再造(BPR)等。 書 名: 質量管理
作 者:馬風纔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4-1
ISBN: 9787111268796
開本: 16開
定價: 28.00元 本書在總結以往質量管理 實踐及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係統介紹了質量管理 的理論和方法,共分9章。本書不但涵蓋了質量管理 的經典內容,如全面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 常用方法和工具、可靠性設計、統計過程控製、抽樣檢驗、質量成本、質量管理 體係,而且探討了當今質量管理 的一些熱點問題並融入了質量管理 的新成果,如顧客需求管理、卡諾模型.服務質量管理 、質量控製點的識別與監控、精益6Q等。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管理類本科生、MBA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質量管理 培訓教材和實際工作者的參考用書。 前言
教學建議
第1章 質量管理 概論
1.1 質量管理 基本慨念
1.2 質量管理 基本原理
1.3 質量管理 發展歷程與新發展
習題
第2章 全面質量管理
2.1 概述
2.2 質量管理 基本工具
2.3 茛他質量管理 方法
案例分析:不斷提高罰球水平
習題
第3章 顧客需求管理
3.1 顧客需求調查
3.2 顧客關係管碑
3.3 顧客滿意度及其測評方法
案例分析:新欣傢園有限公司
習題
第4章 設計過程質量管理
4.1 面嚮質量的産品設計
4.2 質量功能展開
4 3 可靠性上程
4.4 脹務設計與質量控製
案例分析:預定噩夢
習題
第5章 統計過程控製
5 1 統計過稃控製的基本原理
5.2 質量控製圖
5.3 工序能力測定與分析
案例分析:潤通管件有限公司走上質量管理 的快車道
習題
第6章 抽樣檢驗
6.1 抽樣檢驗的基本原理
6.2 計數抽樣方案
6.3 計量抽樣方案
習題
第7章 質量經濟分析
7.1 質量經濟管琿概述
7.2 質量成本管理
7.3 質量成本統計核算
7.4 質量成本分析與報告
7.5 質量損失函數
7.6 提高質量經濟性的途徑
案例分析:民康醫藥集團搭上質量成纔管理的未班車
習題
第8章 質量管理 體係
第9章 6Q管理
附錄 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zhiliang guanli
質量管理
quality control
在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保證為用戶提供所要求的産品質量而進行的一係列經營管理活動,英文縮寫是QC。它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質量管理 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①質量檢驗階段。這種管理方法不能控製産品質量,而僅限於産品事後檢驗。30年代後又出現了控製圖和抽樣檢驗。從20世紀初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都是采用這種檢驗方法。②統計質量控製階段。在質量管理 中引進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在生産過程中控製産品質量,使質量管理 從事後把關發展到預防出現廢次品。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直到50年代都是采用這種質量管理 方法。③全面質量管理 階段。這是60年代初提出的一種係統管理活動。中國從1978年起開始推廣這種質量管理 方法。(見全面質量管理 )
(陶謙坎)
n.: quality control 質量認證 質量 管理 職業 縮寫 汽車 QS9000 TS16949 百科辭典 組織行為學 管理學 百科大全 數碼相機 數碼 産品 企業管理 競爭力 ISO9000 定義 物流 法律 iso 文化 名詞解釋 建築 奬項 ISO9001 品質管理 更多結果...
質量管理師 質量管理學 質量管理點 空氣質量管理 宏觀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咨詢 商品質量管理 食品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手册3 質量管理手册 質量管理刊物 質量管理經理 質量管理專員 搬運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基礎 實效質量管理 包裝質量管理 採購質量管理 服務質量管理 銷售質量管理 項目質量管理 統計質量管理 動態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階段 工程質量管理 教學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標準 質量管理體係 全面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原則 質量管理小組 軍工質量管理 軟件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術語 質量管理方法 質量管理學家 現場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檢驗 質量管理係統 質量管理程序 質量管理入門 質量管理工程師 質量管理檢查員 日本式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第五版) 現代質量管理學 過程質量管理法 質量管理與工程 全國質量管理奬 質量管理與控製 日本的質量管理 第四章質量管理 嚴謹的質量管理 生産過程質量管理 農業全面質量管理 安裝過程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體係文件 日本質量管理大會 質量管理與可靠性 質量管理學(第二版) 物流企業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學(第3版) 藥品生産質量管理 醫院質量管理程序 報紙質量管理標準 軟件質量管理指南 軟件過程質量管理 現代質量管理實務 通信工程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實務教程 藥品經營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統計技術 中國質量管理協會 政府全面質量管理 圖書質量管理規定 質量管理八項原則 血站質量管理規範 質量管理小組活動 標準化與質量管理 蚌埠質量管理學校 質量管理體係認證 質量管理體係審核 醫療服務質量管理 工業生産質量管理 歐洲質量管理組織 學校教學質量管理 概論 獸藥經營質量管理 規範 醫藥行業質量管理 若幹規定 質量管理 實用統計技術物業管理企業質量管理 水泥企業質量管理 規程 景區升級與服務質量管理 單采血漿站質量管理 規範 質量管理理論與方法 質量管理 與控製技術常識質量安全與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咨詢工具箱 手機研發流程與質量管理 現代電子裝聯質量管理 水利工程質量管理 規定 質量管理 職位工作手册測繪生産質量管理 規定 開關、插座安裝質量管理 技術與質量管理 (修訂版) 旅行社服務質量管理 新論 藥品生産和質量管理 規範 施工企業全面質量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 基礎工作 勘測設計全面質量管理 工程勘察全面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 體係審核員教師企業質量管理 良好行為規範 燈具、吊扇安裝質量管理 全過程倒逼質量管理 法 天津市耕地質量管理 辦法 藥品包裝質量管理 技術 焊接質量管理與檢驗 中國品牌質量管理 評價中心 軟件質量管理新模式 手術麻醉的安全及質量管理 血站質量管理 培訓教程 單病種質量管理手册 質量管理 體係基礎教程食品安全與質量管理 學 軍工産品質量管理 條例 上海質量管理 科學研究院 酒店餐飲服務質量管理 方法 食品企業質量管理學 獸藥生産質量管理 規範 中藥材生産質量管理 規範 藥用輔料生産質量管理 規範 社會科學期刊質量管理 標準 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 協會 天津市質量管理協會 安徽省質量管理協會 航空業質量管理體係 質量管理 體係的認證機構中國醫藥質量管理 協會 建設工程勘察質量管理 辦法 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 規範 世界級質量管理工具 現代醫院質量管理 流程圖解 發電設備檢修質量管理 ISO9000質量管理 體係標準 電子元器件質量管理 開關插座安裝質量管理 燈具吊扇安裝質量管理 建築工程質量管理 辦法 汽車行業質量管理 體係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 條例 藥品經營質量管理 規範 藥品生産質量管理 規範 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 規範 水産養殖質量管理員 鐵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 規定 商業企業全面質量管理 新編質量管理 的統計方法 什麽是質量管理方法 質量管理和服務模式 第四章 質量管理 施工現場質量管理 檢查記錄 醫療質量管理研究室 甘肅中監質量管理 研究所 藥品零業質量管理 規範 藥品生質量管理規範 建材標準化與質量管理 什麽是6σ質量管理 方法 藥物臨床試驗實施與質量管理 司法鑒定機構質量管理 與認證認可指南 關於發佈農村公路建設質量管理 辦法(試行)的通知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關於加強教學過程質量管理 的實施意見 手機研發流程管理與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 部規範化管理工具箱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靜脈用藥集中調配質量管理 規範》的通知 全國質量管理 奬評審管理辦法 ISO/TS16949:2002汽車行業質量管理 體係 汽車行業質量管理 體係核心工具應用指南 汽車行業質量管理 體係標準理解及過程方法實施指南 質量管理 部崗位績效考核與實施細則教育部辦公廳國傢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中西部農村初中校捨改造工程質量管理 的通知 質量管理 體係GB/T19001在教育組織中的應用指南决勝大未來——質量管理 的理念與方法 質量管理 顧客滿意組織行為規範指南質量管理 顧客滿意組織外部爭議解决指南核電廠建造階段的質量管理 實施手册 産品研發與質量管理 工作執行流程 企業質量管理 體係認證有效性的實證 現代製造企業質量管理 與實務 質量管理 體係認證審核員培訓課程批準質量管理 體係審核員培訓評價質量管理 體係認證審核員培訓課程提供者國際先進質量管理 技術與方法 文化全面質量管理 (從機械人到生態和諧人) 現代質量管理 (高等學校教材) 網絡教育服務質量管理 體係規範研究 肉類製品精深加工實用技術與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 體係認證審核員培訓課程管理質量管理 體係審核員資格保持軟件質量管理 實踐:軟件缺陷預防、清除、管理實用方法 機械工業質量管理 教程(第五版)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