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是指一國銀行體係以外的企業,個人及外國所持有的通貨及其他隨時可自由支用的存款貨幣這兩者的總和.
它包括兩個主要部分:現金和存款貨幣。其中現金是由中央銀行供給的,表現為中央銀行的負債;存款貨幣是金融機構供給的,體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性負債。 |
|
是指一國銀行體係以外的企業,個人及外國所持有的通貨及其他隨時可自由支用的存款貨幣這兩者的總和.
它包括兩個主要部分:現金和存款貨幣。其中現金是由中央銀行供給的,表現為中央銀行的負債;存款貨幣是金融機構供給的,體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性負債。
2007年末中國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0.11萬億元,增15.22%.
中國央行11日晚公佈的數據顯示,2007年12月末,中國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為40.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5.22%。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為38.94萬億元,同比增長16.07%。
全年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加5.39萬億元,同比多增4599億元。其中:居民戶存款增加1.13萬億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3.45萬億元,財政存款增加6633億元。
12月份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加3864億元,同比多增2766億元。
12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各項存款餘額1599億美元,同比下降0.94%。全年外匯各項存款下降15億美元,同比多降107億美元(去年增加92億美元 ),其中,12月份外匯各項存款下降17億美元,同比少降7億美元。
2006年12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33.54萬億元同比增長16.82%
2006年12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為34.80萬億元,同比增長15.94%。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為33.54萬億元,同比增長 16.82%。全年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加4.93萬億元,同比多增5226億元。其中:居民戶存款增加2.09萬億元,同比少增1125億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2.48萬億元,同比多增4756億元,財政存款增加2919億元。12月份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加1073億元,同比少增637億元.
金融機構外匯各項存款餘額1611億美元,同比下降0.28%。全年外匯各項存款增加89億美元,同比多增21億美元,其中,12月份外匯各項存款減少27億美元,同比多減35億美元 (2005年增加8億美元 )。
12月末全部金融機構超額儲備率4.78%,比11月高2個百分點,比2005年末高0.57個百分點。
衹要銀行稍微變一點戲法,從我們這些存款人手上抽1%,那是多麽可觀啊。
當然,戲法這幾年也沒有少出,各種信用卡層出不窮,就是想整大傢一點油水去,還有跨行取款收費、異地取款收費%26hellip;%26hellip;連跨行查詢也收費%26hellip;%26hellip;養肥他們,就不好好辦事%26mdash;%26mdash;真實養了老虎,老虎還是要吃我們啊。
下面,就來看我們是怎麽養他們的:
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努力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采取降低利率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適當增加貨幣供應量,實現了年初確定的金融調控目標,積極支持了國民經濟的發展。貨幣供應量適度增長,貨幣流動性有所增強。根據國內金融機構人民幣口徑統計,年末廣義貨幣(M2)為11989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7%;狹義貨幣( M1)為45837億元,增長17.7%;市場現金流通量(M0)為13456億元,增加2251億元,增長20.1%。存貸款穩定增加。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0877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3162億元,增長13.7%。其中,企業存款餘額37182億元,增長14.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9622億元,增長11.6%,儲蓄分流有所加快。各項貸款餘額9373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2.5%。其中,中長期貸款餘額23968億元,增長15.7%。
1998年貨幣供應量適度增長。年末廣義貨幣(M2)為10449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3%;狹義貨幣(M1)為38954 億元,增長11.9%;市場現金流通量(M0)為11204億元,增長10.1%。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569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3402億元,增長16.1%。其中,企業存款餘額為32487億元,增長13.4%;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為53407億元,增長17.1%。各項貸款餘額為86524 億元,增長15.5%。
2000年貨幣供應量適度增長,貨幣流動性有所增強。中央銀行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當 |
|
貨幣供給量
t貨幣供給t】社會經濟活動中貨幣數量的
總和。在信用貨幣制度條件下,由於貨幣量最
初都是經由銀行供給,是銀行的債務憑證,因
此,所謂貨幣供給量,也就是指被非銀行部門
持有的,由銀行體係供給的債務總量。其中,
現金是中央銀行的債務量,存款是商業銀行的
債務量。
因考察角度不同,貨幣供給量又可劃分為
名義貨幣供給量、實際貨幣供給量、貨幣存
量、貨幣流量等。 |
|
名義貨幣供給量 | 合理貨幣供給量 | 貨幣供給量彈性 | 實際貨幣供給量 | 流通性貨幣供給量彈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