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子蟾科pipidae
負子蟾科pipidae:無尾目的一科。原始的無尾目,負子蟾科共有4屬27種,包括南美洲的負子蟾和非洲的3屬爪蟾。負子蟾科的成員均完全水生性,後肢強勁而有發達的蹼,前肢纖細而無蹼,沒有舌頭。負子蟾將卵放在背部的小囊中孵化,完成變態或接近完成變態時離開母體。3屬爪蟾趾端有似爪的角質結構,有時被單列為爪蟾科。
負子蟾科簡介
負子蟾科 pipidae
27種,分佈於南美及非洲,水棲性,無舌,脊椎骨後凹型,卵發育成蝌蚪或直接發育,蝌蚪屬於第一型,有兩個出水孔,無角質齒。比較原始的蛙類。
代表化石物種:非洲古蛙,威耶利亞古蛙(衹發現了蝌蚪化石,保存不是很完整但和非洲古蛙很類似,所以歸於這一科)
化石種裏的“蛙”字,不必深追,沒什麽特別含義,就好像明明是兩爪鱉類的鱉,卻叫了個無盾龜一樣。
古生物的命名雖然要求比現代生物更嚴謹,但有時候在字詞上卻不是很註意。
不管什麽,不傷大雅既可。
學名:pipa pipa linnaeus, 1758
外型:體長雄性約10~15公分,雌性約10~17公分,最大可達20公分。頭三角形,嘴巴兩側有觸手狀突起。遊離指,沒有蹼。手指前端有分支成4星狀突起,是感覺器官,用來偵測並協助獵捕小魚小蝦等食物。後趾間的蹼發達,善於遊泳。
分佈:南美洲秘魯、厄瓜多爾、巴西亞馬遜河流域。
生態習性:分佈於森林靜水域中,完全水棲性。雌蛙及雄蛙在水中交配,在雄蛙的協助之下,將受精卵放到雌蛙柔軟的背部,然後一粒粒包埋進皮膚裏,形成一個個小囊,所以稱之為負子蟾。一次産卵約30~80個,卵乳白色,卵屬於大型。卵約12~18周後發育為大小越1.5公分的小蛙,然後離開雌蛙背部。
分類:負子蟾科 pipidae,爪蟾屬xenopus
學名:xenopus laevis daudin, 1802
俗名:光滑爪蟾 、非洲滑蟾、紅眼黃金蛙(多指醫藥實驗室繁殖的,現在市場上出售的多為此類)
外型特徵: 體長6~13公分,身體扁平、流綫型。眼睛小而朝上,有助於偵測天敵。體色可由灰色變成黑色,以配合環境。身體兩側各有一條白色帶狀條紋,屬於感覺係統,可以協助它們偵測水中的情況,以尋找食物或逃避天敵。
生態習性:水棲性,棲息於湖泊及池塘。利用雨季産卵於水域,有強壯、肌肉發達的後腳,後趾間有全蹼,善於遊泳。前肢很小,利用有爪的腳趾將食物撥進嘴裏,非常貪吃。水族館裏常見的蛙類,可以喂食飼料,經常提供作為實驗動物。
分佈:非洲東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