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 : 港口 : 西亞 > 黎巴嫩 >貝魯特省 > 貝魯特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黎巴嫩首都。人口約150萬(1987年)。始建於公元前15世紀,曾為羅馬帝國和伊斯蘭教文化中心。現為中東地區商業和金融中心。以紡織、服裝、製革等輕工業為主。重要交通樞紐,鐵路和海上交通發達,有貝魯特國際機場。市內建築多呈白色。
No. 2
  貝魯特(英文:Beirut;阿拉伯語:بيروت;法語:Beyrouth)是黎巴嫩的首都,位於海旁,是一個重要港口城市。
  
  貝魯特現有180萬人口,若包括外圍的大都會地區,則高達210萬人。貝魯特是中東地區的重要商業、銀行及財經中心,有不少跨國企業的中東總部都設於貝魯特貝魯特正在申辦鼕季亞運會和2009年舉辦的法語國傢運動會 。
  
  歷史
  貝魯特古名為Beroth(意即“水井之城”),由腓尼基人所建立。最早有關貝魯特的歷史文獻記載確切的年代為公元前15世紀左右,此時已經有刻上楔形文字的黏土板提及這座城市。最古老的殖民是在河中因日益增加的淤積的一個島上。城市在上古被稱為Berytus,這個名字在1934年被貝魯特美國大學藝術和科學係出版的考古學學報采用。
  
  在公元前140年,貝魯特市被戴奧多特斯與安條剋七世之間的塞琉古帝國王位爭奪中摧毀。貝魯特很快在希臘文化計劃中有條理地重建,並改名Laodicea in Canaan,以紀念塞琉西王朝的一位王後。現在的貝魯特城建築在舊城之上,在1991年黎巴嫩內戰結束之前,衹有少數對貝魯特的考古學能夠完成。現在大量位於市中心的古老遺址開放予考古學的研究。
  
  公元前一世紀中期,Berytus(貝魯特古名)的硬幣印上命運女神Tyche的頭像。硬幣背面則是城市的標志:一隻海豚糾纏船錨。而這個標志則在15世紀的威尼斯被印刷業者Aldus Manutius所占去。
  
  在羅馬的大希律王統治下,貝魯特開始變得富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斯曼帝國崩潰,貝魯特及整個黎巴嫩交給了法國人。但在法國的管理期間,政府過於偏襢基督徒社區,以致貝魯特造成了宗教關係緊張。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黎巴嫩被賦予了獨立,而貝魯特亦成為了首都。貝魯特一直維持着它作為阿拉伯世界的文明都市,重要商業中心以及旅遊中心的地位,直至黎巴嫩在1975年爆發了內戰為止。在這場戰爭之間,這個城市分裂為由大部分穆斯林控製的西部和基督徒掌握的東部。而先前成為很多商業及文化活動焦點的市中心,亦頓時變成一個無人地帶。而很多住在這個城市的主要原居民亦紛紛逃亡至其他國傢。至戰爭結束後,黎巴嫩的人民已經着手重建貝魯特,而這座城市亦恢復它作為中東旅遊、文化中心和主要都市的地位,以及商業、時裝和媒體的中心。
  
  地理
  貝魯特的海濱長廊貝魯特背靠貝魯特山,位於凸出在地中海的狹窄濱海平原的支脈上。
  
  宗教
  貝魯特是地中海沿岸最多樣化的城市,這裏的宗教有基督教(馬竜派、希臘正教、亞美尼亞正教、亞美尼亞天主教、羅馬天主教和新教)和穆斯林(遜尼派、什葉派)以及少數德魯茲派。貝魯特大多數猶太教信徒自1975年戰爭爆發以後起,都永久地移居美國,現在主要居住在布魯剋林、紐約。貝魯特在黎巴嫩內戰中分成幾個部分,主要是穆斯林西貝魯特和基督教派的東貝魯特。現任貝魯特的總主教是蘇法伊爾。
  
  學院和大學
  在貝魯特有21所大學,包括貝魯特美國大學、黎巴嫩美國大學(原為中東第一所女子學院)、聖約瑟夫大學、Hagazian大學、黎巴嫩大學、美國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和貝魯特阿拉伯大學。
  
  交通運輸
  該城有貝魯特-拉菲剋·哈裏裏國際機場。
  
  旅遊
  在戰爭之前,貝魯特是很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有“中東的巴黎”之美譽,有多傢國際大酒店和繁榮的夜生活。在最近幾年裏,這個城市開始重建旅遊業,在毀壞的城市中心開始建設主要建築物和恢復工作,並建了一個新的散步道。在城市的其餘部分還保守時,已經可以穿着西式服飾,包括短褲和短裙了,但在宗教性建築裏仍然是不允許的。
  
  除了城市本身外,附近還有一些考古場所,包括 Baalbek 和Byblos,據說是世界是最古老的連續有人居住的城市。在Faraya Mzaar Kfardebian這樣的勝地,可以在山上進行鼕季滑雪。
No. 3
  貝魯特
  黎巴嫩首都,位於地中海邊狹長的平原上,背依連綿起伏的黎巴嫩山,既是地中海東岸最大的優良海港,又是黎巴嫩共和國的重要門戶和貨物集散地;既是中近東商業、交通、金融和文化中心,又是東西方的連結點和出入中東的大門。貝魯特以它那精美的建築藝術,絢麗的自然風光和聞名的歷史古跡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遊者。
  貝魯特最初的名稱叫阿什特裏特,其意為愛和美的女神,後來改稱為貝魯特。“貝魯特”在古敘利亞語、腓尼基語和希伯萊語中,是“多井之城”的意思,這是因為該城是古代居民在一片不毛之地、水源缺乏的地方建城的。當時為瞭解决飲用和灌溉農田用水問題,人們在沿城墻邊緣地帶挖掘了許多水井,久而久之,人們便習慣稱這個地方為“貝魯特”,最後終於取代了“阿什特裏特”這個名字。直到今天,在貝魯特市內仍可以看見一些古井的遺跡。
  貝魯特被人們稱為西亞、中東的“旅遊中心”。天氣晴朗的日子裏,站在海濱公路上眺望地中海的景色,那茫茫無際的大海籃得像一塊寶石,隨着起伏的波濤閃耀着金色的光芒。
  貝魯特是一座文化古城,不但以它秀麗的景色、溫和的氣候與別緻的建築,而且以它許多著名的歷史古跡吸引着各國的遊客。在貝魯特國傢博物館內,保存着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有世界上最先發明字母文字的腓尼基人的象形文字,還有很多雕像、寶玉等。全國有4所大學,在貝魯特就有3所,其中最著名的是1886年創辦的美國大學,它是美國在國外最大的教育機構。阿拉伯國傢的很多高級官員都畢業於這所學校。此外還有美術學院、國立音樂學院等許多專科院校。貝魯特為世界許多地方輸送了醫生、教授、工程師和實業傢。在貝魯特市內,有羅馬時代的城墻、廟宇、澡堂的殘跡和奧斯曼帝國時期修建的清真寺。貝魯特東80多公裏的巴勒貝剋,是腓尼基時代建立的古城,有著名的希臘和羅馬時代的遺跡,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巴勒貝剋神廟,這是世界上著名的名勝古跡之一。神廟建於公元前2000年,是腓尼基人為祭祀太陽神巴勒而修建的。城北30多公裏處的比布魯,現名朱拜勒,有古腓尼基人的城堡遺跡。城南40多公裏的賽達港有十字軍修築的堅固城堡。在貝魯特以北山區離卡勒卜河不遠的山崖上,不同時代的人們用自己的智慧,刻滿了楔形文字、象形文字、拉丁字和阿拉伯字等近20種文字。這是古時勝利了的軍事統帥在這裏記下的光輝戰績,這就是聞名於世的“留言崖”。這裏最早留下記載的是公元前13世紀埃及法老拉姆仁斯二世戰勝赫梯人的一段碑文。石崖上留下最後記載的是阿拉伯人自己刻下的,上面寫着“1946年12月31日,最後一個法國士兵離開了黎巴嫩領土”。
  海面上,潔白的海鷗在自由地飛翔,小巧玲瓏的遊艇來往行駛着。回首仰望黎巴嫩山,得到的又是一種高峻秀美的感覺。
  黎巴嫩山高達3000多米,山頂上白雪皚皚,而山腳下卻是果樹成林,一片翠緑,與地中海交相輝映,真是五彩繽紛,令人神往。汽車可以沿着寬闊的盤山公路,從山腳一直開到山頂,山坡間建有許多式樣新穎的別墅、旅館和飯店,掩映在蒼鬱的林木叢中。從山腳到山頂,沿途可以觀賞到一種十分有趣的現象:山上人們在開心地滑雪,山下海濱浴場上彩傘簇立,人頭攢動,男男女女遊客或是在海面上嬉戲追逐,或是裸露着身子躺在沙灘上進行日光浴。黎巴嫩出版的一本旅遊册上曾這樣風趣地寫道:“到貝魯特來吧!一天之內您既可以上山滑雪,又可下海遊泳。”由於同一地區內山上山下氣溫差別甚大,纔出現這樣一種離奇的場面。
  貝魯特還以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化著稱於世,它是現代阿拉伯文明復興的搖籃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腓尼基人就已定居在這裏。到公元7世紀初,阿拉伯帝國占領了這塊地方。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法國殖民當局把這個地方變為統治黎巴嫩和敘利亞的中心。黎巴嫩共和國於1943年獨立後,貝魯特成為首都。今天,在貝魯特的國傢博物館裏,人們可以看到歷史上各個時期的文物。
  貝魯特市內保存有羅馬時期的城墻、廟宇、水池的遺址和奧斯曼帝國時期的清真寺。在貝魯特以北30多公裏的比勃洛斯,仍能看到腓尼基人的一個村莊和羅馬時期的城堡、廟宇、房屋、商店、劇場的遺跡。在衆多的古跡中,最吸引遊客的是貝魯特東北80多公裏處稱為巴勒貝剋的神廟,這是世界上著名的古跡之一。公元前2000多年,腓尼基人修建了這座廟,供奉日光之神巴勒,而“貝剋”意為“城”,因此,這個地方被稱為巴勒貝剋。後來羅馬帝國時期,又動用兩萬多奴隸,花了幾十年時間,在原廟的基礎上又修建了好幾座規模宏偉的新廟宇。廟宇四周的城墻高大而堅實,是用一塊塊巨石壘砌而成的。進入城墻,走上石階,便是祭祀神的大廟。
  由於歷經滄桑,遭受了多次地震和戰爭的破壞,廟宇已經殘破不堪,祭神大廟已破損,斷裂的石梁和石柱倒臥地上。但從這些石梁和石柱上,仍能清晰地看到雕刻精細的各種圖案。
  神廟的現狀雖然如此,但在其他任何地方,即使在意大利的羅馬城裏也找不到比這裏保存得更好的羅馬時代的神廟了。
  如今的貝魯特,城市人口達150多萬,市區面積比原來大大擴展。在那些白墻紅瓦的古老房屋中間,現代化摩天大樓鱗次櫛比,馬路上車水馬竜,街面繁華異常。由於地理位置好,交通設施優越,使貝魯特在黎巴嫩獨立後不太長的時間內一躍而成為中東地區規模最大、最興旺發達的商業、金融中心和文化旅遊中心。
  盤竜中的貝魯特
  風係下位主神,本體是第一隻噬神鼠,後代貝貝則是第二衹噬神鼠.地獄位面幽藍府府主.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Beilute
  貝魯特
  Bayrut
    黎巴嫩首都,經濟和文化中心,地中海東岸最大港市。人口約 150萬(1983)。位於海岸中部一個三角形小半島上,傍聖喬治灣,背靠黎巴嫩山,港口可容大型海輪。長期為西亞中部地區的西方門戶。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21℃,年較差小,鼕季多雨。始建於公元前15世紀,是腓尼基的一個重要港口。公元前140年被大火焚毀。公元前64年,羅馬人侵占並重建,改造港口,發展貿易。公元502年和551年城市大部分又遭地震和海嘯破壞,同時受到外來侵略,直到17世紀,海港纔恢復生機。1860年成為黎巴嫩地區行政中心,並為西亞商業和金融中心之一,過境貿易與金融業在中東居突出地位。黎巴嫩的重要交通樞紐,是通往海灣國傢國際公路的起迄點。貝魯特機場是中東有名的國際航空港。鐵路和海上交通發達,港口可同時停靠20多艘船衹,年貨物吞吐量400萬噸。城市交通便利,有環繞和貫穿城市的通衢。經濟居國內主導地位,工業以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印刷為主。商業、旅遊業興旺,兼有傳統的阿拉伯市場和現代化商業等服務行業。城市風貌融古代與近代、阿拉伯與歐洲格調於一體。市內古老的建築和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交錯分佈。城北有腓尼基人城堡遺址。
     貝魯特海濱“白沙灘”
     (瞿寧淑)
    
英文解釋
  1. n.:  Beirut,  Bayrût
法文解釋
  1. n.  Beyrouth (地名)
相關詞
黎巴嫩巴勒斯坦中東大屠殺埃塞俄比亞飛機事故空難
運動會地中海地區貝魯特地中海運動會
包含詞
貝魯特省貝魯特綫突襲貝魯特
貝魯特事件貝魯特變奏貝魯特大屠殺
貝魯特國際機場貝魯特美國大學卡諾恩·席爾貝魯特
貝魯特阿拉伯大學波萊斯瓦夫·貝魯特1959年貝魯特地中海運動會
貝魯特.b貝魯特,B.貝魯特地中海運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