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一級保護動物 : 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貂熊
目錄
獸名
  獸名。又叫狼獾。身體和四肢粗短像熊,尾巴長,尾毛蓬鬆,全身棕黑色。生活在寒帶地區。能爬樹,也能遊泳,性兇猛,力氣大,吃兔﹑鹿﹑旱獺﹑鬆鼠等。
物種名稱 Species name
  中文名稱:貂熊
  中文別名:原飛熊、狼獾、山狗子、月熊
  拉丁學名:gulo gulo(pallas, 1780)
  英文名:wolverine
  分類: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鼬科 (felidae)
  屬:貂熊屬 (gulo)
外形特徵 Shape features
  是現存最大的陸生鼬科動物,貂熊在身體外形上介於貂與熊之間,身體不大,連頭帶尾長約80~100釐米。體重達8-14千克。身體和四肢粗壯象熊,但有一條長尾則象貂,尾長18釐米左右;毛被棕褐色,體側嚮後沿臀周有一淡黃色半環狀寬帶紋,狀似“月牙”,故有“月熊”之稱;尾毛黑褐色,蓬鬆粗大,呈叢穗狀下垂;頭大耳小,背部彎麯,四肢短健,蹠行性,爪長而直,不能伸縮。隨着亞種的不同,一般分佈區越靠近北部的體形越大,分佈區越靠近南部的體形越小。雄性貂熊要比雌性大許多。
  毛色隨着季節的變換,每年要脫換兩次,10月換上的鼕毛顔色較深,4—5月換上的夏毛顔色較淺,無論鼕毛還是夏毛,都與它所棲息的環境一致,形成較好的保護色。
分佈範圍 Distribution
  為環北極型動物,包括兩個亞種。分佈在北半球的廣大地區,包括北極、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西伯利亞、斯堪的納維亞,它們還出現在俄羅斯以及波羅的海各國。過去,貂熊還曾出現在南部地區,例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等地。
  我國僅見於東北大興安嶺北部、內蒙古和新疆北部阿爾泰地區林區。其分佈區範圍現在烏底河保護區(黑竜江)。
生活環境 Environment
  貂熊是典型的棲息於亞寒帶針葉林和凍土草原地帶的動物,從山地凍土區到岩石裸露的山頂,都有它的蹤跡,最喜歡的生境是草類一白樺一落葉鬆林,其次為鑽天楊—甜楊一河岸林,有時也在草類一楊樺闊葉林和跡地灌叢,以及杜鵑一落葉鬆林或杜鵑一樟子鬆林等,鼕季一般多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山腰或山麓林緣中,尤其喜歡在森林中的沼澤地、河𠔌以及溪流的發源地等處活動,特別是森林的邊緣。在大興安嶺北部林區,貂熊主要棲息在落葉鬆林裏。在非繁殖季節無固定的巢穴,棲於岩縫或其他動物遺棄的洞穴中。
  鼕季的平均晝夜活動距離為14.3km;雄性最大領域可達686.5 km2,雌性最小領域為138.8 km2,平均領域面積為200-500 km2。
生活習性 Habits
  貂熊特別貪吃,所以它的拉丁學名的原意就是“貪吃”。包括馴鹿、馬鹿一類大型食草動物的雌獸和幼仔,有時還捕捉狐狸、野貓一類的食肉獸為食。連猞猁都要讓它三分。是小型食肉類動物中最兇悍的一種。它既善於長途奔走,又善於攀緣,有時還采用由樹枝上突然飛降下去捕獵的方式,加上它的爪牙銳利,力氣也大,獵物很難逃脫。
  在西伯利亞和北美,貂熊還常常偷盜人類的食物、偷盜或毀壞人們的器物。獵人安裝好的捕套器,常常被它毀掉。套着的毛皮獸如銀狐、黑貂之類,也被它吃掉或咬得一文不值。它能破壞捕套器而從來不入套,可以說是相當狡猾的一種動物。貂熊毛皮又長又厚,保溫性和耐用性都很強,適於製作衣物。晝伏夜出又非常狡猾,所以極難捕獲。
  貂熊為寒溫帶動物,除繁殖期外,多單獨活動,活動範圍廣,溪流、河𠔌、林帶以上的凍土及裸岩都有它的足跡。無固定巢穴,洞穴多有兩個出口,便於遇險逃遁。繁殖時築巢於樹洞、懸崖、石縫中,或占據其他小動物巢穴。屬夜行性動物。貂熊生性機警,行動隱蔽,善遊泳、攀爬,可在密林中自由跳竄,故又名之為“飛熊”。在自然界中幾乎無天敵,肛門附近有發達的臭腺,具有一定的防禦功能,利用尿液保存食物是其適應環境的獨特方式之一。食勝雜,包括有蹄類、嚙齒類、鳥類及林木漿果等。有半鼕眠的習慣。
  貂熊的視覺很敏銳,但嗅覺稍差一些。
生長繁殖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貂熊的婚配制度為“一夫多妻”製,每年10~11月份發情,以吼聲吸引異性,雌獸一般在秋季交配,妊娠期為121—272天不等,但實際胚胎生長期衹有2個月左右,其餘2—7個多月為受精卵滯育期或遊離期,也就是受精卵長期不能在子宮壁上着床。所以貂熊雖然每年發情一次,但整個發情交配期卻很長,而産仔期又都集中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通常在翌年2—4月。懷孕的雌獸也能自己挖掘寬敞的洞穴做“産房”,洞口寬度為28釐米,洞室呈不規則形,大約為長250釐米,寬180釐米,高80釐米。雌獸每胎産2—5仔,通常為2—3仔。初生的幼仔全身毛色為灰白色,不能睜眼,大約11日齡時才能睜開一個小縫,25日齡時完全睜開,1個月以後,就會變得與成體的毛色一樣了。幼仔由雄獸和雌獸共同撫養和訓練,哺乳期為2—3個月。2—3年達到性成熟。壽命為16年左右。
  動物園飼養的貂熊至1992有5(哈爾濱3衹,北京和成都動物園各1衹)。但皆無繁殖記錄。
種群現狀 Population Status
  歷史上貂熊的分佈區域要比現在的廣大,而且更嚮南部。據化石資料發現,貂熊在更新世晚期的時候還曾經分佈在遼寧省本溪一帶。另外據有關資料記載,清朝末年時還在依蘭縣和寧安縣,以及長白山等地見到過貂熊的足跡,但現在僅剩下大興安嶺地區還有少量殘存的種群,隨着林區的大規模開發,嚴重地侵吞和破壞了貂熊的生境,使它退縮到更靠近西部和北部的森林腹地,處於極度瀕危狀態。
  1989-1992年樸仁珠等調查(1994),大興安嶺林區貂熊的種群數量估計為183±38衹,棲息總面積8萬多km2(平均分佈密度為1/461km2)其中西坡有107±31衹,東坡76±9衹。總的來看,我國貂熊估計僅為200衹左右。
  緻危因素:
  棲息地惡化和消失是致命的威脅;食物來源減少,因大中型食肉類和被捕食動物都已顯著減少,貂熊的數量和遷移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鼕季食物供應的影響。雌性貂熊的妊娠期正好是在鼕季,因而鼕季食物缺乏造成的後果更嚴重;過度捕獵,也導致種群的減少。
保護級別 Level of protection
  保護等級:中國一級保護動物。
  紅皮書瀕危等級:稀有(r)
  iucn等級:易危(vu)
  cites:未列入
宜賓屏山發現現存最大陸生鼬科珍稀動物貂熊 Ping Shan, Yibin found that most mainland students Mustelidae existing rare animals Wolverine
  四川在綫消息 2009年8月19日下午6時許,屏山縣竜溪鄉中心學校教師在校內捉住一隻體型像貂的野生動物,經當地林業工作人員辨認,為現存最大的陸生鼬科動物、國傢一級保護及瀕危動物貂熊。20日上午,這衹貂熊已被放歸大自然。
  據屏山縣竜溪鄉中心學校教師徐光洪介紹,在8月19日下午6時許,他們在校園內逮住一隻體型像貂的野生動物,惹得人們紛紛前來觀看,連六、七十歲的老人也不知其為何物。為切實保護好野生動物,他們立即電話報告了當地林業部門。
  聞訊後,該縣竜華鎮和竜溪鄉兩地的林業工作人員迅速趕到現場。經辨認,該野生動物為貂熊,是現存最大的陸生鼬科動物,屬國傢一級保護及瀕危動物。因其身體外形介於貂與熊之間,故名貂熊。主要捕食馴鹿、馬鹿一類動物的雌獸和幼仔,有時還捕捉狐狸、野貓之類的食肉獸為食。這次發現的貂熊,毛被棕褐色,體長一米有餘。
  據資料顯示,貂熊主要生活在高寒地區,我國僅見於東北大興安嶺北部、內蒙古和新疆北部阿爾泰地區的林區,目前已有南移趨勢。此次現身於屏山縣竜溪鄉,與該縣近十年來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天保工程等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