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冶金 : 飲食 > 豪雨
目錄
No. 1
  大雨:一夜~。
No. 2
  暴雨。 元 楊維楨 《送理問王叔明》詩:“雄風豪雨將春去,剩水殘山送客歸。” 茅盾 《子夜》七:“奔馬一樣的豪雨也跟着就來。”
No. 3
  豪雨的研究
  豪雨,大雨的定義:
  當有連續降雨,而且一日雨量纍積到130 公釐時, 會發佈「豪雨特報」;
  如果降雨量不到130 公釐,卻在50公釐以上, 且有可能造成災害時,便發佈「大雨特報」.
  這雨種災變天氣最常在 5,6月的梅雨季節時發生;或者在春秋雨季的鋒面及夏季偏南氣流強盛時,産生對流性大雨或豪雨.臺風來襲,引進強勁的西南
  氣流,也 是大雨或豪雨的成因之一.
  臺灣的豪雨:
  臺灣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及地形地勢所形成的自然環境本多豪雨洪水,滾滾黃流中的泥土砂石淤積形成臺北盆地,以及蘭陽,臺中,彰雲,嘉南,高雄,屏東等各平原.豐沛雨水所形成的這些無垠沃野,正是原住民賴以獵食維生的大地,更是渡海拓荒墾殖的先祖們所面對的自然環境.先人歷經三,四百年的艱辛努力,纔建立起今日的臺灣!因此也可以說,沒有豪雨洪水,就沒有富庶繁榮的臺灣.
  雖然豪雨洪水促成臺灣的文明,但發生豪雨洪水時,水勢湍急,波濤洶涌,山崩土埋,溢流漫淹,均可造成生命財産的重大損失.
  根據統計,民國五十年至八十年的30年間,臺灣平均每年因水災造成的直接損失達一百四十二億元(以民國八十年幣值計算),約為國民生産毛額的0.68%.為了能防洪避洪以減災安民,進而蓄洪用洪以興利裕民,就應研究臺灣的豪雨洪水現象,才能規劃適當有效的對策.
  遠在明天啓四年(一六二四年)荷蘭人占據臺灣之前,已有我國人民移居臺灣,但直至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臺灣歸清,文獻上有關臺風豪雨的紀錄不多.
  清代雖然還沒有近代的水文儀器測量豪雨洪水的大小,但由各種歷史文獻及奏章等,可以找到發生重大豪雨洪水的日期及災情,有些也記載淹水的深度.如果衹計算臺灣屬於清代的時間,即從清康熙二十二年至光緒二十一年(一六八三年至一八九五年),在此213年間,共計有220次風災及水災,平均每年發生1.03次.
  日本治理臺灣後,開始引入近代的氣象及水文觀測儀器,設立氣象觀測所,雨量站(雨量觀測所),水位站,水文站等,而有了比較可靠的量化紀錄.根據統計,從民國前十五年至民國三十四年(一八九七年至一九四五年)的49年間,共有178次臺風侵襲臺灣,平均每年有3.63次.但並非每次臺風均會發生災害,根據資料,民國元年至三十年發生水災的頻率最高,平均每年2.2次,約與清朝末年相當.而在日本治理臺灣的50年中,衹有八年沒有水災紀載.
  臺灣光復後,不僅持續進行各項觀測,更推動水文觀測現代化,廣設雨量站及水文站,並購置先進水文儀器,以提升水文資料品質.根據氣象局統計,由民國三十四年至九十年的57年間,侵襲臺灣的臺風共有243場,平均每年4.26場.其中以民國八十年及九十年各有八場為最多,有七場臺風的有三年,有六場臺風的也有三年.
  根據消防署統計,由民國四十七年至八十九年,臺灣共有1463.39次;另有37次是因豪雨成災,例如民國四十八年的八七水災,合計共有183次水災,平均每年有4.25次.發生水災次數最多的是民國八十九年的九次,民國七十九年及八十三年各有八次,而每年發生七次的則有五年,都在民國七十年以後.
  次因臺風豪雨而成災,平均每年由於人口與開發利用面積的增加,因而豪雨造成水災的次數也增加.而民國七十年以後,十項建設次第完成,經濟發展快速,土地利用密集,且沿海平原有日益嚴重的地層下陷現象,都可能與平均每年發生水災次數的增加有關,而且也增加災害損失.
  豪雨的成因:
  破壞森林會使下雨時流出森林集水區的水量增加,因而加大洪水量.不過基本上,森林衹明顯減少較小的豪雨的流出水量,但對會造成重大災害的大豪雨,並不能明顯地減少流出水量.
  也有認為聖嬰現象及聖女現象的出現,可能引起氣象異常而導致集中發生豪雨.聖嬰洋流是在耶誕節之後,沿南美洲秘魯海岸發生的由北嚮南的暖洋流.一般而言,會使平時雨量少的熱帶東太平洋地區可能出現豪雨,而原本多雨的熱帶西太平洋地區雨量減少,甚至可能發生乾旱.聖女現象則為熱帶太平洋東部及中部海面溫度不尋常降低,且信風變強的現象.
  全球氣候溫暖化的影響,是比較受重視的豪雨發生原因.已有研究指出,因全球氣候暖化,造成地球的平均水蒸氣量增加,強烈降雨現象及熱帶性低氣壓的降雨量也會增加,河流的流量也增加7%以上.
  結論
  雖然有上述各種說法解釋近年發生異常豪雨洪水的原因,但事實上歷史上也曾發生很大的豪雨.例如一九一○年,法國巴黎發生的豪雨洪水,使整個巴黎盆地與臺北在九一七水災中一樣,變成汪洋澤國,也使一九○○年纔通車的巴黎第一條地下鐵全浸泡在水中,經七個多月纔修復通車.因此,豪雨洪水基本上應是一自然現象,其出現的時,地,及大小迄今仍難正確預測,而有較科學紀錄的時間也僅一,二百年.很大的豪雨本不常發生,打破紀錄的也僅是這一,二百年間記錄到的豪雨.而一,二百年以前可能也發生過更大的豪雨,衹是沒有科學紀錄而難以比較.當然,未來仍可能發生更大的豪雨,衹是不能確定何時發生而已.也因此臺北九一七水災未必真的是空前大水災,更未必會是絶後的大水災.因而我們應認真思考的是,如何面對任何可能發生的豪雨洪水.
  感受:
  雨下得很快,披天蓋地的。
  已經沒有選擇地去接受了什麽時刻都會有一場突發,也強弱不定的豪雨。不論僅是淅瀝,或者磅礴,浸在雨水中,任一半的身體被淋瀝,兩種溫度的一種比拼……我顯然開始對頻繁的夏雨找不出推搪的理由,索性接受吧,何況每次的雨都是那麽暢快淋漓?
  原本應該有暑氣的季節,原本應該是將身體浸沒在泳池裏,讓身體透着濕氣去曝曬炙熱的時間,我卻開始轉變成穿着沙灘拖鞋踏水淋雨,或者冒着雨霧騎着單車濺着一身泥水,在涼風下歡愉。
  這是一種很奇特的感覺。每每洗完了澡,就喜歡靠在窗前,去回味之前在雨裏的奔馳感受;或者眺望遠方,試圖可以探得出濃雲之後,淡淡絲絲的陽光氣候。此時,人就會平靜和清澈,呼着從窗外飄進來的豪雨的氣息,這是一種夏天也有的涼爽寄托。
  或許,改變態度顯得比改變氣候容易得多;或許,換一種視覺的角度,事物的顯現也會在眼界裏清晰很多……雖然現在在長大的日子裏已經沒有很多時間等待日出日落,但是,即使是這樣或許飄雨的清晨,或許依然濃雲瀝雨的夜裏,心境卻也可以很明淨。
  豪雨已經在衝刷,流走了,或是流過了,時間原來一直都很平靜;豪雨或許在人醒着時不曾停,但澆下的雨水,淌入的雨滴,它不會在人睡去時就沒有了痕跡;豪雨應該是一份預示,或許不知或許無意,但,人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不應該對着衹會學着唉聲嘆氣。
  豪雨不是季節的權利,終將過去。清洗還是一種浸透的心,不用說,你我都會看得清!
  豪雨
  詞義:大雨。
  詞語:一夜豪雨
英文解釋
  1. :  heavy rain
  2. n.:  cloudburst,  delu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