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gya diaoke
象牙雕刻
ivory carving
在象牙上雕刻出各種圖案和形象,通常也指用象牙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藝品。簡稱牙雕。
沿革 牙雕歷史悠久。中國象牙雕刻的發展經歷了4個時期。
①原始社會時期(公元前5000~前2000)。最早的牙雕工藝品是公元前4800多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小盅、匕等。其中牙雕小盅外表陰刻席紋等圖案;匕的柄首似鳥形,並陰刻幾何圖案。這些牙雕已運用掏膛、淺刻、磨光等工藝。在公元前4300~前2500年的山東寧陽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了象牙鏤雕筒、象牙梳以及牙珠、牙管等。其中象牙鏤雕筒以整段象牙掏空、鏤雕而成;象牙梳有16齒,齒較短,把長而厚,以鑽圓孔、陰刻、鏤雕等技法製成。大汶口牙雕比河姆渡牙雕在工藝上又進了一步。
②商周時期 (公元前16世紀~前256年)。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了象牙的梳、筒、杯、碟、碗、鶚尊、飾片等,其中婦好墓出土的兩件象牙杯最為珍貴,體現出高度的藝術水平。其中一件夔□杯的形狀似觚,通體以雙綫陰刻繁縟精細的饕餮、夔竜、鳥等圖案,其口、眼、眉、鼻以及身部鑲嵌緑鬆石,圖案周圍刻以細纖的“回”紋作為襯托。杯的一側安以鳥、夔竜圖案的□(提梁),其目、喙、羽、爪、眉及身部也都鑲嵌緑鬆石。另一件象牙帶流虎□杯,高42cm,直徑10.6~11.2cm,壁厚 0.9cm,是現存歷史上最高的象牙杯。
西周史籍記載的牙雕工藝品有尊、觚、笏,以及象牙裝飾的床、象輅等。春秋初期的劍柄鞘牙雕工藝品,是以整根象牙雕刻而成,鞘中掏空,以納劍,外表淺刻精細的蟠夔紋。
③秦、漢至宋時期 (公元前221~公元1279)。這一時期由於象牙數量不多,所以極為珍貴,由宮廷控製,禁止民間使用。宮廷使用的牙雕工藝品有印、笏、牌、束帶、尺、刀柄、劍鞘、發簪、球等,但傳世和出土文物很少。象牙製成的雙印,上刻書文66字,佩戴於腰間以闢邪。象牙笏為五品以上官員所用。唐代出現染色、傅彩的牙雕工藝品,即將象牙雕成器具,磨光後染成紅、藍、緑等色,再在其上鏤刻圖案,有的又在鏤刻圖案上施以彩繪。這一技法對後世的象牙雕刻産生深遠的影響。日本奈良市正倉院至今還珍藏唐代彩色牙雕,有的完好無損。宋代出現象牙球,即以一塊完整的象牙,巧妙地從內至外,逐層雕鏤成一層套一層的同心圓的薄殼牙球。當時已有3層,各層可自由轉動,稱為鬼工□。金代女真族的牙雕腰帶稱為吐鶻,大多以狩獵為題材,為中、下級官吏所佩戴。此外,金代宮廷還明文禁止民間以象牙製作器皿,或裝飾刀柄、床榻等。
④元、明、清時期(1279~1911)。這一時期的牙雕工藝有較大的發展。元代官府設有牙雕作坊。帝王禮儀繼承古製,出行乘象輅,車輛和坐椅上裝飾象牙雕刻的竜、螭等圖案,並飾以描金。在社稷祭祀禮儀場合,官員都使用牙笏。御用監負責造辦御前所用的牙雕工藝品。
清代象牙進口增多,為牙雕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在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設有牙雕作坊,專為宮廷雕刻象牙器具,並從江蘇、廣州召募優秀匠師施天章、陳祖章、黃振效等進宮。他們留下的傳世作品有“漁傢樂筆筒”(典型的宮廷牙雕工藝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乾隆年間的(1736~1795)的牙雕珍品“月曼清遊圖册頁”,此作品是在宮廷畫傢陳枚的“百美圖”的基礎上,由廣州匠師陳祖章在其他廣州、蘇州匠師配合下,根據牙雕技藝特點,並采用染色和鑲嵌技法創作而成。清代,除宮廷外,廣州、蘇州民間牙雕也很興盛。廣州牙雕的品種很多,有席、梳、扇、筆筒、鼻煙壺、瓶、煙嘴、燈具、插屏、牙球、竜舟等。其中以鏤雕的象牙球、竜舟最為突出,並銷往歐洲。乾隆年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