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 : 美學 > 象牙雕刻
目錄
象牙雕刻
  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為材料的雕刻工藝及其成品。牙雕是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也是一門民間工藝美術。牙為大象身上最堅固的部分,其光潔如玉、耐用、珍貴勘與寶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機寶石之美譽。而象牙雕刻藝術品,以堅實細密,色澤柔潤光滑的質地,精美的雕刻藝術,倍受收藏傢珍愛,成為古玩中獨具特色的品種之一。
  中國象牙雕刻有着極其悠久的歷史,始於新石器時代。早在舊石器時代,居住周口店的山頂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裝飾品而隨葬。《史記·微子世傢》已記載:"紂始為象簪。"遼、金、元、明、清歷代帝王都把象牙作為皇傢供品,明代的果園廠和清代的造辦處都有為皇宮做象牙製品的作坊,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象牙名作"月曼清遊"。
  一般而言,象牙雕刻藝術分為人物、動物、花卉及風景四個種類。其中牙雕人物題材主要源於古代的神話傳說及歷史名人。從類別上可分仕女、羅漢、佛人、武人及歷史人物等。人物畫稿一般以白描的手法,表現出人物面部的表情、身體的姿態、衣飾的形狀等,有出處的還要着重刻畫人物的身份特徵,以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牙雕花卉一般以花為主,以鳥、蝶、蜻蜓、青蛙等作陪襯,雕刻具象有牡丹、月季、菊花、玉蘭、碧桃、鬆、竹、梅等,托件整體造型上有花籃、花瓶、竹筒、折扇、假山等,起到了主角與陪襯體很好的搭配作用。牙雕動物題材主要有林中虎嘯、深𠔌獅吼、雄雞報曉、魚躍荷池等等,其中十二生肖在牙雕藝術中占有一定位置。牙雕中的風景題材一般表現山水、島嶼及日月風雲。嶙峋的山石、斑駁的海岩、滾動變幻的雲朵是牙雕藝人尤為喜歡的揮刀具象。
  中國象牙雕刻經過數幾千年的發展,清代中期陸續形成了若幹個相對集中的中心生産地,主要以廣州、蘇州、北京為代表。各個中心生産地之間既在題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風格特色,同時又互相滲透,在技術上有交流。20世紀70年代後,隨着交通便捷,訊息技術的發展,各地牙雕藝人頻繁交往,切磋技藝,取長補短,各地區的地方牙雕的色彩,一方面在增加,形成了北京、廣州、上海、南京四個主要地區,其他還有天津、福州、樂清等地,另一方面他們之間的風格也逐漸的淡化,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精細工整,玲瓏剔透的廣州牙雕以廣州為代表,故稱之廣州牙雕,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華貴的宮廷藝術品格。
  象牙雕刻的技法及風格
  清代象牙雕刻鸚鵡.,栩栩如生 清代象牙雕刻技法完備,手法多樣,圓雕、淺浮雕、高浮雕、鏤雕,在象牙雕刻中得以普遍運用。
  圓雕,一般采用整段象牙為雕料,雕刻成立體的造型。這種表現手法要求雕刻者有嫻熟的技藝和豐富的想象及創造能力。一般一些桌案擺件和人物類雕像采用這種表現手法。清代的圓雕人物,風格稍顯繁瑣,已比較註重衣褶的刻劃,更增加質感。牙雕“持經觀音”,手持經捲,閉目而坐,其形容儀範體現出觀音菩薩的清淨端莊、慈悲的道德風範。坐像雖小,但雕像特別註重衣飾的刻劃、綫條明顯增多,刀法流暢但稍欠渾厚,與明代牙雕人物風格迥然不同。
  浮雕,是在平板材上表面立體的層次的雕刻方式,在造型上有明顯的前後層次關係和半立體效果。浮雕是一種應用範圍較廣的造型形式,有淺浮雕與高浮雕之分。淺浮雕是陽紋雕刻低於高浮雕而又高於薄地陽文雕刻法,屬於平面雕刻,但具有明顯的層次感,大多數的象牙雕刻都有運用此法。高浮雕,是介於圓雕和平面雕之間,屬一種半立體的雕刻形式,具有較強的空間感。如牙雕漁樵圖筆筒,用高浮雕法作山水、漁樵、牧童,畫面呈立體形於平面之上,浮雕效果十分突出。
  明清以來,竹刻藝術極其繁榮,竹刻技法被較多地運用於牙雕工藝,再加上部分名竹藝人加入牙雕工藝之中,更加豐富了牙雕工藝的技術。如竹刻的毛雕法被運用到牙雕工藝,朱傢*先生認為明代象牙器物,如文具、酒籌等,畫上雕刻文字,圖畫多用毛雕法。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歲寒三友”紋筆筒就是毛雕法雕竹、梅、蘭、石,陰紋細刻如毫發,畫面緊湊而不擁擠。又刻行楷七言詩一首:“問餘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白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另有天地非人間”,充滿着文人味。而“鬆蔭策杖圖”筆筒則仿竹雕鏟地法,將花紋以外的颳去,使主紋微微高於平面然後在上面作雕飾,這種刻法被稱為薄地陽文、“減底法”。這屬於陽刻但又結合陰刻的技法完成。例如刻人物時,先以此法作出輪廓,再在輪廓面上以陽刻的手法刻出面目等。
  早在元代時,象牙雕刻普遍使用透雕技法。透雕,在平板材料上按設計圖樣進行拉花鏤刻,再結合浮雕手法進行雕刻,形成剔透玲瓏之美。透雕成熟為鏤雕的重現基定了基礎。
  鏤雕一般要綜合運用拔鏤,透雕技法纔可實現。鏤雕的技法宋代已有,適合於象牙球的雕刻,象牙球古稱“鬼工球”,乾隆時期象牙球已發展到鏤雕十三層了。鏤雕工藝極其復雜,需要藝人有着高超的技術與素質才能完成。製作象牙球工序:先經鋸工開料,次由車工車成圓球,再車成裏外自由轉動的若幹層,由雕工在“板面”的牙球最外一層雕刻花紋,鑿工把裏層逐層鑿成精細的各種圖案,最後轉磨光亮,配上牙球座子,成為成品。牙球工藝在清代獲得了大發展,這種技藝發端於廣州,是廣州象牙雕刻中常用的手法。
  至清代,鏤空雕不僅僅用於象牙球的加工與製作,還被廣泛運用於其他牙雕擺件的裝飾。而同時,鏤雕與浮雕結合運用,成為清代小件器物雕刻的特徵。如這件鏤雕方盒,蓋及盒四邊鏤雕透空錦地,中間開光部分,浮雕人物花卉紋飾。底板由極薄的牙片鑲上,四足上飾有獸面紋,既具有富麗華貴的氣質,又體現出雅逸清新的風貌,非名匠數月之功不能完成。
  清代,牙雕工藝水平已十分高超,技法已十分完備,但也造就了清代牙雕逐漸走嚮繁復的趨嚮。製作裝飾精細而略帶瑣碎,這是清代牙雕工藝的總體趨嚮,雖雕工精細華麗,但又略帶繁雜,發展至近代尤為突出。譬如透雕人物塔式瓶,由多層組成寶塔形,頂端為圓鈕形式屋頂,揭蓋為空腔,兩側各附一獸首銜環耳,內凹底,另附加海梅木嵌銀絲底座。瓶圓身透雕六層,除三層為暗八仙花紋外,其餘數層為人物,其中有八仙和十八羅漢等,人物多達百餘人,神情動態,皆不相同,在每層主紋之間,以回紋、菱形紋或蓮瓣紋間隔,使畫面層次逐漸厚重。
  另有一項獨特的技藝——象牙編織,在清代獲得較大的發展,它是將象牙劈絲,磨光後再行編織而成作品。象牙劈絲技藝,在漢代就有,從此一直沒有間斷過。劈絲是編織中最為關鍵的一道工序,它利用象牙細紋的紋理和具有韌性的特點,將象牙浸泡在特製的藥液中,待其軟化後,劈成厚薄寬窄均勻的薄片,牙片薄弱如紙,呈半透明狀,再將牙片打磨光滑呈現出潔白光澤,再行編織,品種有象牙席、宮扇等。由於氣候條件的限製,北方很少采用這項技術,廣州遂成為象牙編織的主要生産地。此項技術耗工費時,製作難度極大製成品價值相當昂貴。至雍正朝,雍正皇帝有感於它的製作勞民傷財,而其功用衹是為了奢侈鬥富,乃下令禁止製作牙絲製品,從此,這項工藝逐步衰落,直到失傳。象牙具有良好的恆溫性能,比起竹,草等材料製成的席小,更為涼爽宜人。象牙編織席,現存世二張,均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象牙雕刻藝術要求
  我們的老師認為:象牙雕刻大多都是以微雕的來體現其價值,而精微藝術又貴在精微,也難在精微,因為它不僅術其微小,還必須在微笑之中再現藝術神采、韻味。每一件象牙精微藝術品,無不是成功於所實的基本功之上,同時,又綴滿了心血和汗水。 在愛傢收藏象牙的同時他也在收藏雕刻者的雕刻藝術。
  他期望我們新一代的微雕藝人能學有所成,卻不奢望藝術上的投機取巧,一蹴而就;他期望我們的作品有朝一日得到社會的承認,他恥於以媚俗之作去欺世盜名。時至今日,他依然故我地在鬥室中埋頭磨礪,不知晨昏,也屋所謂鼕夏;在精微藝術這片充滿生機的田野上耕耘不止,不問收穫,也無所謂個人名利。淡泊寧靜,耐得寂寞;超然物外,求索不己,這就是中國微雕藝人學藝生活的真實寫照。
  象牙雕刻的流傳
  中國的象牙雕刻在數幾千年的發展流傳過程中,陸續形成了若幹個相對集中的中心生産地。清代,主要以廣州、蘇州、北京為代表,各個中心生産地之間在技術上既有交流,在題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風格特色,同時又互相滲入。
  廣州牙雕
  廣州牙雕工藝有着悠久的歷史,富有裝飾性,素以精細工整、玲瓏剔透而聞名於世。清康熙海禁以後,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的唯一港口,這種得天獨厚的地位,使得東南亞等地的象牙大量輸入廣州,為牙雕工藝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從此,廣州牙雕工藝遠遠超過了其他地方,成為全國之冠,同時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有別於蘇州、北京、揚州、杭州等地的藝術格調,並對其他地方的牙雕工藝産生了影響。
  廣東牙雕又稱南派牙雕,製作着重於雕工,並講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裝飾,作品多以玉質瑩潤、精鏤細刻見長,玲瓏精巧、華麗美觀。按工藝技法,廣州牙雕有雕刻、鑲嵌、編織三大類。雕刻多采用陰刻、隱起、起突、鏤雕,最擅鏤雕,主要與廣州獨特的氣候條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廣州氣候溫暖濕潤,象牙不易脆裂,宜於製作鑽鏤、透雕的作品,再加上原先的工藝水平,鏤雕逐漸成為廣州牙雕工藝最具特色的技藝。品種有象牙球、畫舫、人物、筆筒、插屏、鳥獸等欣賞品,筷子、梳子、圖章、鼻煙壺、瓶、煙嘴、燈具、粉盒等日用品。基中以象牙球最有名。象牙雕刻與其他多種材料,如紫檀、犀角、玳瑁、翠羽等巧妙鑲嵌於一器之上,使圖案更富有立體化,增加圖案的層次,是廣州牙雕工藝的顯著特色。
  為了適合外銷的需要,廣州牙雕風格趨嚮寫實,並且吸收了大捲葉、寫實花卉等外國圖案的長處,又以染色、蠃旋狀的連接部件為特色。趨於清代晚期,廣東牙雕風格纖細繁瑣,逐漸走嚮衰落。
  蘇州牙雕
  蘇州牙雕(包括地處江南的南京、嘉興、杭州、揚州等地)歷史悠久,唐宋時期已初步規模,並形成一定風格。蘇州地區的工藝美術歷史悠久,水平很高,技法多樣,在明清時期達到高峰。牙雕工藝與其他雕刻工藝不斷融合滲透,並吸收了其他工藝中的造型圖案、技法,再加上許多其他門類的雕刻傢們也直接參與牙雕工藝,為蘇州牙雕工藝的新發展提供了不可忽視的因素。蘇州有着固有的傳統,以及相對的文化氛圍,蘇州牙雕一直保持着東南地域文化的特色。
  蘇州地區是明清時期的經濟文化中心,傳統文化深厚,特別是吳派、虞山派、婁山派繪畫藝術對牙雕也産生了重要影響,故蘇州牙雕一直充溢濃郁的文化氣息。蘇州牙雕總體風格典雅醇厚。藝人善於用隱起手法,在其隱起適應的面上施展技藝,形象生動,意境幽遠,佈局疏朗得當,給人以適靜之感。其細節的處理非常純熟,刀法一般采用流暢自如的淺浮雕、陰刻、圓雕、高浮雕,用刀有力簡潔,打磨圓滑光亮。題材來源十分廣泛,有人物、花草、鳥獸、山水、神話傳說,追求意境的表現,明顯受明清文人畫的影響。
  蘇州牙雕吸收了竹雕、繪畫等傳統藝術的特色,山水畫題材作品具有國畫風格,婦女和兒童形象仿效工筆畫,而花卉又有清初惲南田流派的氣質,各種圖案古色古香,有清淡明朗、秀美野逸的風格。在雕刻上,蘇州牙雕技法效仿竹刻,山水追求吳門畫派以及四王畫派的佈局和皴法,人物、花草、禽獸則仿效工筆效果,力求重視清初惲派花鳥氣質(惲南田,清初六傢之一),有古雅、野逸、秀麗之風。
  北京牙雕
  北京牙雕的興起,是在清朝早中期。北京作為一國之首部,富官顯貴聚居京城,為牙雕的出現提供了條件,同時外地牙雕工匠的流入,為牙雕工藝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北京的牙雕以刻製人物、花卉、草蟲見長,尤以刻製人物最為聞名,藝人能充分利用象牙質地細膩堅韌的特點,精確地表達人物的動態和感情,比例協調,構圖優美,人物生動,神態逼真,刻工謹嚴精緻。常見局部加彩,和象牙本色形成鮮明對比,使産品更為生動多姿。
  北京牙雕以小件器物居多,一般是文具用品擺件等文玩,清代晚期也曾出現大件作品,多為立體圓雕,刀工精細、刀法圓潤、造型比較生動。北京牙雕主要面嚮官僚,在風格上追求精緻,華麗,可能受宮廷的影響。
  在北京地區,流傳一種被人稱為造辦處風格的牙雕。造辦處牙雕,專指在清宮造辦處牙作製作的牙雕,它源自於民間,但又有別於民間,是一種專門為皇室使用的宮廷製品。實際上,它並不能稱為一種牙雕流派,而是廣州、蘇州、北京等牙雕風格不斷融合的産物。
  清宮中許多牙雕作品,並不能根據匠人自己的特點和風格任意雕琢,而是要符合皇親的喜好。由牙匠出樣稿,經皇帝親自審閱後,方能雕琢,不得擅自修改。在雕刻過程中,牙匠們小心翼翼,一方面發揮自己的特長,爭取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按照皇帝的旨意,收各派之長,以符合皇帝的口味。
  宮廷牙雕總的風格“雅、秀、精、巧”,在造型上要求古樸、典雅,在工藝上要求精細、潤潔、打磨光滑。宮廷牙雕在乾隆時期達到創作高峰。特別到清代後期,宮廷牙雕漸趨衰落。在製作上十分繁厚,風格也顯得瑣碎,也談不上意境,衹在技術上比前代有所進步。至道光、鹹豐以後,由於國勢衰落,宮廷牙雕從此一蹶不振、逐漸走嚮消失。
  廣州象牙雕
  一、 簡介
  廣州牙雕工藝有悠久的歷史,富有裝飾性,素以精細工整、玲瓏剔透而聞名於世。廣州地處南方沿海,氣候溫和濕潤,非常適宜質地細膩的象牙精雕細刻,層層雕鏤,而作品又不易脆裂。
  廣州的牙雕則以精細的象牙球著稱,其傳承方式以師徒傳承、傢族傳承為主,采取手工作坊的生産模式。著名的傳承人有陳祖章、翁昭、翁榮標、馮少俠、李定寧等。
  二、溯源
  廣州牙雕有着悠久的歷史,秦漢時期已有了一定的發展,明清時工藝與生産規模曾達到歷史高峰,民國以來其工藝水平日趨精湛,在全國牙雕行業中獨樹一幟。
  廣州地區的象牙雕刻工藝早在秦代已經開始,至晉代還出現了象牙編織的精湛工藝,"晉書"記載:"車永為廣州刺史,永子溢多,使工作象牙簟"。
  清康熙海禁以後,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的惟一港口,使得東南亞等地的象牙大量輸入廣州,這種得天獨厚的地位,為牙雕工藝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廣東牙雕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其工藝遠遠超過了其他地方,成為全國之冠。正如嶺南畫傢在繪畫史上的地位一樣,粵派牙雕在清代牙雕藝壇上也是別具一格的。"廣州通志"載:"諺曰:蘇州樣,廣州匠。香犀、象、蜃、玳瑁、竹、木、藤、錫諸器俱甲天下。"從傳世廣東牙雕之多,技藝之精,做工之繁,可窺其規模遠遠超過蘇、寧、嘉、杭等地的牙雕行業。
  廣東的象牙雕刻以纖細精美為特徵,故宮博物院所藏象牙燈、象牙席,據載都是廣東製品。象牙燈的構件除框、柱、頂、檠、底托之外,其照明部分是把極薄的象牙片精雕細刻成為小網眼,燈上並有茜色象牙圖案裝飾。象牙席是先用特製工具做出象牙絲,然後編織而成。從這兩件典型廣東象牙製器來看,可以知道故宮博物院所藏象牙鏤雕花籃、象牙鏤雕萬年青香囊、象牙鏤雕大吉葫蘆式花熏、象牙絲編織紈扇一類器物都應屬於廣東派的作品。清代的象牙雕刻和其他工藝美術作品的發展一樣,在雍正、乾隆時期發展到了高峰。
  從"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活計清檔"的記載來看,至遲從雍正年間(1723-1735)起至鹹豐年間(1851-1861)為止,在這百幾十年中,廣東始終為內廷提供牙匠。在造辦處多則六名,少則兩名,留下了陳祖章、李裔唐、蕭漢振、黃振效,楊維占、陳觀泉、司徒勝、黃兆、李爵祿、楊有慶、楊秀、陳琛、莫成紀、楊志、黃慶等十五位牙雕匠師的名字。
  三、工藝特色
  廣州象牙雕重雕工,以鏤空、透深的雕刻技法聞名於世,在長期的工藝實踐中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精湛雕刻工藝。廣州象牙雕纖細精美,玲瓏剔透,講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裝飾,雅俗並舉。作品以牙質瑩潤、精鏤細刻見長,整體佈局繁復熱鬧,不留空白。象牙雕刻與其他多種材料如紫檀、犀角、玳瑁、翠羽等巧妙地鑲嵌於一器之上,使圖案更富於層次,同時刀法見棱見角,華麗而美觀。
  廣州象雕的産品主要分為三類,一是欣賞品,包括象牙球、花舫、蟹籠、花塔、花瓶、鳥獸、人物、石山景等;二是實用品,包括折扇、臺燈、煙盅、煙嘴、筆筒、粉盒、圖章、梳具、筷子、牙簽、書簽、紙刀、象棋等;三是裝飾品,包括手鐲、項鏈、耳環、戒指、別針等。其傳統的名品有:牙球、牙舫、花瓶等,而以牙球最為著名,如一個直徑18釐米的象牙球,竟能雕成30多層,且層層都能轉動自如,每層還都雕有各種人物或花草,令人嘆為觀止。
  廣州象牙雕刻花色品種豐富多彩,雕刻技藝精湛細膩,具有優良的傳統風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無論何種製品,都是縱深透徹,精巧玲瓏,技藝上擅長鏤空、透雕等表現形式,在象牙 雕刻中別具一格。雕刻藝術傢們用一塊完整無缺的象牙料,鏤空成各種規格、層數不等的圓球,象牙球最小的僅二三層,最大的有40多層,每層都刻上竜鳳、花卉等各種圖案,且能靈活轉動。廣州牙雕藝術傢鏤雕的20多層的象牙球早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工藝特種奬。製作一個象牙球要經多重工序,首先要選牙料,經過磨圓,鑽孔,再以鈎刀分層,最後逐層雕花而成。
  在廣州牙雕的鏤空作品中,亭臺大花舫也是著名的廣州牙雕作品。花舫的船身以竜為造型.上有2~7層樓閣,舫上人物多達3000人,還有旌旗、燈飾等,栩栩如生、千姿百態,非常壯觀。此外還有用整支象牙雕成的全牙雕、漁翁撒網、通雕蟹籠、古裝仕女等。
  從雕刻手法上分,廣州牙雕主要分為圓雕和通雕兩大類:圓雕用以製作實心、立體工藝品,如人物、動物、山石風景等;通雕用以製作花舫、花瓶、花塔、蟹籠、牙球等通透玲瓏的品種。大新路廣州象牙工藝廠是馳名中外的象牙雕刻廠傢之一,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四、傳承意義
  到了20世紀80年代由於全球保護野生動物運動風起雲涌,大象作為被保護的野生動物,嚴禁獵殺,國際上規定任何國傢不得銷售象牙及象牙製品,我國政府嚴格遵守這一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廣州的牙雕工藝尤其是象牙雕刻行業遭受嚴重打擊,不得不選用了別的材料代替,勉強使這項傳統工藝得以延續。
  北京象牙雕
  一、簡介
  北京象牙雕刻工藝,指的是在北京地區形成的、歷史悠久的以象牙為雕刻材料的傳統技藝。
  北京牙雕以仕女、人物、花卉等見長,發揮了象牙細膩的質感,使人物造形栩栩如生。
  北京象牙雕刻工藝表現題材廣泛,技藝高難,且因牙材的使用而具有高潔的美感,是中國特種工藝美術的一部分,也是中國雕塑藝術的重要內容。其技藝的傳承都是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教給自己的後代和徒弟,具有歷史綫索清晰,傳承有緒的特點。
  二、溯源
  其可考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在後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華貴的宮廷藝術品格,形成獨特的工藝特點。
  遼、金、元、明、清等朝代都在北京建都,帝王們也都把象牙列為皇傢貢品,明代的果園廠和清代的造辦處都有專門為皇宮製做牙雕製品的機構。明清宮廷的牙雕藝人主要來自江南、廣東和北京當地。從外地來的優秀工匠與北京當地的象牙工匠不斷的切磋,經過不同風格和不同文化趣味幾百年的磨合沉澱,形成了北京牙雕工藝精湛、富麗堂皇、精緻考究的獨特風貌。
  明代,北京牙雕就已經開始製作圓雕人物,遼寧省博物館現藏一對牙雕老人像既可作為證明。當時的牙雕藝人大多不僅精通象牙製品的製作,同時也對於犀角、竹器、木器、玉雕等工藝門類十分精通。象牙雕刻工藝也和玉石雕刻、金屬工藝、髹漆工藝相結合,産生了一些精緻典雅、富麗堂皇的産品。例如,清代乾隆年間的牙雕名作《月曼清遊》就是一例。這件傑出的作品是乾隆年間牙雕藝人陳祖章等人根據畫傢陳政的畫稿,用了幾年的工夫雕刻而成的。畫稿共12幅,反映了一年12個月裏自然景色的變化和宮闈中的嬪妃、宮女們的生活情景。作品以象牙為主,輔之以玉等珍貴石料,構思巧妙,技藝純熟,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景色斑斕協調,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平。這一時期的作品還有竜舟、樓閣、蟠佛、《西廂記》册頁等。
  到了清末,隨着國力的衰微,北京的象牙雕刻也受到了財力、人力和原材料等方方面面的限製,停滯不前。以前為宮廷製作奢侈品的牙雕匠人紛紛轉嚮了民間,開辦作坊,廖以自補。到了光緒年間,北京的象牙作坊甚至曾一度面臨絶跡的危險。其後有一些象牙雕刻藝人和一些專門為房屋建築雕花裝飾的藝人為古玩鋪修補殘舊的象牙雕刻工藝品。在清末民初,北京已有十幾傢這樣的象牙作坊,主要分佈在花市大街以南上、下堂子鬍同,上、下唐刀鬍同及珠市口一帶。
  新中國成立後,也創造了"毛主席故鄉"、"成昆鐵路"等大型牙雕作品,於細膩之中透着靈秀之氣。在某些大型作品中,藝匠們采用"拼嵌法",以擴大體積,但拼嵌得渾然一體,毫無斧鑿痕跡。
  三、 工藝特色
  北京象雕自明朝以來特別盛行,到了清代,象牙雕刻多是內廷御用作坊生産,藝人大多來自揚州、廣州。他們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把圓雕、浮雕和鏤空雕等技法結合運用,融為一體,並從古代繪畫、石雕、泥塑等藝術形式中吸取豐富的營養,逐漸形成了北京象牙雕刻
  北京牙雕的品種:北京的牙雕花卉,可分為浮雕花卉和圓雕花卉兩種;浮雕花卉作品主要有洗子、盤子、臂擱等;圓雕花卉作品主要有花瓶、花籃、盆景、蟈蟈白菜等。
  北京牙雕的特點:象牙雕刻嚮以仙姿媚態的古裝仕女和秀麗動人的圓雕花卉見長。它以高雅、古樸、精細、 遒勁的獨特藝術風格。
  北京牙雕的工藝:牙雕製作要經過鑿、鏟、開臉、磨、彩熏等五道工序。鑿,就是開坯成形;鏟,即精細加工;開臉,是做人物面部細緻表情;磨,作精細的拋光;彩熏,根據不同的要求,對作品進行染色處理,或熏製成仿古産品。雕刻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運用深淺浮雕、鏤空雕和立體圓雕。
  四、 傳承意義
  北京牙雕工藝曾多次代表中國在國際上參加各種重要的展覽,並被國傢領導人作為國禮饋贈國際友人。她不僅增進了世界人民對於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瞭解,也促進了我國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於保護大象種群的考慮,包括中國在內,國際上曾經一度禁止了象牙貿易。這使得完全依賴進口象牙原料的北京象牙雕刻工藝陷入了無米之炊的境地。北京象牙雕刻工藝面臨着一無原材料,二無年輕傳承人的睏境。近年來,在拯救瀕危物種的問題上,國際上又開始摒棄死板的貿易禁令方式,允許庫存象牙的貿易。這樣,象牙原料的供給又出現了一綫生機。然而,無論是從人力還是從財力上看,北京象牙雕刻工藝都已經進入了瀕臨滅絶的境地。在我國1990年6月1日停止從非洲直接進口象牙、1991年全面禁止了象牙及其製品的國際貿易後,任何商業性的進口象牙一律不獲批。在象牙原料禁止的情況下帶動了象牙收藏的高漲,象牙雕刻更是在禁止絶唱中不斷升值。象牙雕刻與竹雕、木雕並稱傳統雕刻工藝中的三大門類。象牙以堅實細密、色澤柔潤光滑的質地,嚮來被視同白色的金子而備受鑒賞傢珍愛。
  明清時期,隨着竹、木雕刻藝術的高度發展,以象牙為材料的牙雕工藝也普遍發展起來,雕刻藝人在融入竹木角雕的風格時,保留了象牙的自身特點,以其潔白玲瓏、溫潤典雅的風貌取勝。當時在宮廷內專設工場,雕刻工藝細膩繁復,人物、花鳥紋飾多仿照繪畫筆意,着色填彩均有一定章法,以典雅高貴風格稱雄。
  有專傢指出,象牙雕刻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指的是北京牙雕,主要是宮廷製品。當時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都非常愛好藝術,在宮中就有專製象牙製品的作坊。宮廷雕刻藝匠做工細膩,人物、花鳥紋飾多仿照繪畫筆意,着色填彩均有一定章法,逐漸形成了華麗、莊嚴、纖細、富貴、典雅的風格。南派指廣州牙雕。由於廣州是一個沿海口岸,外來的象牙首先抵達廣州,廣州逐漸開始象牙雕刻藝術。廣州象牙製作側重雕工,講究雕刻和漂白色彩的裝飾,多以質白瑩潤、精鏤細刻、玲瓏剔透見長。
  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象牙藝術品,由於它精緻的藝術雕刻以及象牙本身的價值,曾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風光多年,上世紀90年代後歐美國傢將象牙列入禁售項目,一時間,牙雕品衹是偶爾出現於東南亞藝術品市場,但是價格仍居高不下。1993年香港蘇富比公司舉辦的藝術品拍賣會上,一對清代宮廷內擺設的象牙嵌翡翠珊瑚宮燈,奢華奪目。經衆多買傢競爭,最後以420萬港元的天價拍出。1995年北京翰海春拍的一方明代象牙觀音成交價為55萬元。
  如今,對象牙貿易的禁令,加上象牙製品的原材料告急,牙雕工藝品的數量也賣少見少,隨着市場的消耗,存世的牙雕精品將越來越難得。故此,一段時間以來,象牙工藝品的價格已狂升了100%,牙雕藝術品受到藏傢們的熱烈追捧。
百科大全
  xiangya diaoke
  象牙雕刻
  ivory carving
  在象牙上雕刻出各種圖案和形象,通常也指用象牙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藝品。簡稱牙雕。
  沿革 牙雕歷史悠久。中國象牙雕刻的發展經歷了4個時期。
  ①原始社會時期(公元前5000~前2000)。最早的牙雕工藝品是公元前4800多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小盅、匕等。其中牙雕小盅外表陰刻席紋等圖案;匕的柄首似鳥形,並陰刻幾何圖案。這些牙雕已運用掏膛、淺刻、磨光等工藝。在公元前4300~前2500年的山東寧陽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了象牙鏤雕筒、象牙梳以及牙珠、牙管等。其中象牙鏤雕筒以整段象牙掏空、鏤雕而成;象牙梳有16齒,齒較短,把長而厚,以鑽圓孔、陰刻、鏤雕等技法製成。大汶口牙雕比河姆渡牙雕在工藝上又進了一步。
  ②商周時期 (公元前16世紀~前256年)。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了象牙的梳、筒、杯、碟、碗、鶚尊、飾片等,其中婦好墓出土的兩件象牙杯最為珍貴,體現出高度的藝術水平。其中一件夔□杯的形狀似觚,通體以雙綫陰刻繁縟精細的饕餮、夔竜、鳥等圖案,其口、眼、眉、鼻以及身部鑲嵌緑鬆石,圖案周圍刻以細纖的“回”紋作為襯托。杯的一側安以鳥、夔竜圖案的□(提梁),其目、喙、羽、爪、眉及身部也都鑲嵌緑鬆石。另一件象牙帶流虎□杯,高42cm,直徑10.6~11.2cm,壁厚 0.9cm,是現存歷史上最高的象牙杯。
  西周史籍記載的牙雕工藝品有尊、觚、笏,以及象牙裝飾的床、象輅等。春秋初期的劍柄鞘牙雕工藝品,是以整根象牙雕刻而成,鞘中掏空,以納劍,外表淺刻精細的蟠夔紋。
  ③秦、漢至宋時期 (公元前221~公元1279)。這一時期由於象牙數量不多,所以極為珍貴,由宮廷控製,禁止民間使用。宮廷使用的牙雕工藝品有印、笏、牌、束帶、尺、刀柄、劍鞘、發簪、球等,但傳世和出土文物很少。象牙製成的雙印,上刻書文66字,佩戴於腰間以闢邪。象牙笏為五品以上官員所用。唐代出現染色、傅彩的牙雕工藝品,即將象牙雕成器具,磨光後染成紅、藍、緑等色,再在其上鏤刻圖案,有的又在鏤刻圖案上施以彩繪。這一技法對後世的象牙雕刻産生深遠的影響。日本奈良市正倉院至今還珍藏唐代彩色牙雕,有的完好無損。宋代出現象牙球,即以一塊完整的象牙,巧妙地從內至外,逐層雕鏤成一層套一層的同心圓的薄殼牙球。當時已有3層,各層可自由轉動,稱為鬼工□。金代女真族的牙雕腰帶稱為吐鶻,大多以狩獵為題材,為中、下級官吏所佩戴。此外,金代宮廷還明文禁止民間以象牙製作器皿,或裝飾刀柄、床榻等。
  ④元、明、清時期(1279~1911)。這一時期的牙雕工藝有較大的發展。元代官府設有牙雕作坊。帝王禮儀繼承古製,出行乘象輅,車輛和坐椅上裝飾象牙雕刻的竜、螭等圖案,並飾以描金。在社稷祭祀禮儀場合,官員都使用牙笏。御用監負責造辦御前所用的牙雕工藝品。
  清代象牙進口增多,為牙雕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在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設有牙雕作坊,專為宮廷雕刻象牙器具,並從江蘇、廣州召募優秀匠師施天章、陳祖章、黃振效等進宮。他們留下的傳世作品有“漁傢樂筆筒”(典型的宮廷牙雕工藝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乾隆年間的(1736~1795)的牙雕珍品“月曼清遊圖册頁”,此作品是在宮廷畫傢陳枚的“百美圖”的基礎上,由廣州匠師陳祖章在其他廣州、蘇州匠師配合下,根據牙雕技藝特點,並采用染色和鑲嵌技法創作而成。清代,除宮廷外,廣州、蘇州民間牙雕也很興盛。廣州牙雕的品種很多,有席、梳、扇、筆筒、鼻煙壺、瓶、煙嘴、燈具、插屏、牙球、竜舟等。其中以鏤雕的象牙球、竜舟最為突出,並銷往歐洲。乾隆年間
相關詞
雕刻民間藝術核雕蘇州核雕
包含詞
廣州象牙雕刻上海象牙雕刻北京象牙雕刻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