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象上齶的門牙,質硬,色白,可供雕塑工藝品。 |
|
構成象的獠牙的堅硬、乳白色、不透明、結構緊密、有彈性的牙質 |
|
指象上齶的門牙,以質地細密而有光澤者為佳,多用於雕製飾物及工藝美術品。 漢 王褒 《洞簫賦》:“帶以象牙,掍其會合。”《後漢書·西南夷傳·哀牢》:“ 永初 元年,徼外 僬僥種夷 陸類 等三千餘口舉種內附,獻象牙、水牛、封牛。”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記>序》:“故以該象牙之扇,窮貝葉之圖,鑽研刊削,五載而就。” |
|
一、概念
象牙( xiànɡ yá )
象上齶的門牙,質硬,色白,可供雕塑工藝品。
象牙狹義地說是雄性的象的獠牙,廣義地也可以指其它動物(比如猛獁象、河馬、野豬、海象、鯨等動物)的獠牙或骨頭。象牙往往被加工成藝術品、首飾或珠寶,此外它還被加工為臺球球和鋼琴鍵,是一種非常昂貴的原材料。
二、結構
所有哺乳動物的牙齒或獠牙的化學組成是相同的,因此來自不同動物的“象牙”材料基本上也是相同的。不同動物的象牙的顔色可能稍許有些不同。
牙齒和獠牙本來是同樣的物質。牙齒是特別的、用來咀嚼的結構。獠牙是伸長的,伸出嘴唇的牙齒,它們從牙齒演化出來,一般作為防禦武器。大多數哺乳動物的牙齒由牙根和牙冠組成。
牙齒和獠牙的結構是相同的,從裏嚮外它由牙髓、牙髓腔、牙本質、牙骨質和琺琅質組成。
牙髓腔壁上的牙本質細胞嚮外造成牙本質。象牙雕刻品主要是由牙本質組成的,它是牙齒或獠牙的主要組成部分。牙本質的無機部分主要是碳磷灰石,牙本質內部有非常細小的管道,這些管道從牙髓腔嚮外輻射到牙骨質。不同動物的象牙中的管道結構不同,其直徑從0.8到2.2微米不等。微管的三維結構每個動物都不一樣。
三、貿易
由於出産象牙的動物的數量驟減,許多國傢禁止進口和販賣象牙或至少對象牙貿易施加極大的限製。尤其1980年代的偷獵導致了許多動物的死亡。從1989年開始隨着象的數量的增減象牙貿易數次被禁止,又被容許。許多非洲國傢,包括津巴布韋和南非強調象牙貿易是必要的,首先用來刺激這些國傢的經濟,其次用來控製象的數量,否則的話象的數量泛濫可以對環境造成破壞。2002年聯合國容許部分國傢出口定量的象牙。但1999年牛津大學的一個研究結果說明每年象牙貿易帶來的五億美元中衹有百分之一的錢到達非洲,大多數被中間商收取了,因此象牙貿易對非洲經濟發展的效率很可疑。
猛獁象的象牙的貿易已經有300多年歷史了,這些象牙的貿易沒有被禁止。
四、中藥
【來源】來自象科動物亞洲象elephas maximus l.。
【性味歸經】甘,寒。
【功能主治】清熱定驚,拔毒生肌。用於驚風癲癇;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 1~3錢。
五、國禮
柬埔寨贈送的國禮,通高1.34釐米。
1975年8月,柬埔寨愛國抵抗運動領導人喬森潘、英薩利訪華時贈毛澤東。
由於東南亞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叢林茂密,很適宜大象生存,而且當地人把大象作為一個必備的運輸工具。所以大象在東南亞地區比較多見。這兩顆象牙是成年亞洲象的牙,碩大、光潔、堅硬。它們經過加工處理後,其根部用帶有花紋的銀片包裹,分別嵌入紅木座中,成為一件十分精美的、有氣勢的工藝品。(如右上圖)
真偽鑒別
一、觀察象牙本身的顔色和斷裂紋。象牙雕刻藝術品的表皮都會老化。年代久了,表面就開始泛黃,再由淡黃逐漸變成薑黃、深黃,直至淺棕色。並且,同一件象牙器上,顔色還往往深淺不一。伴隨着色澤的變化,有的器物表面,還會出現一根根短頭髮絲樣的淺紋,我們稱之為“雀絲”。牙器的年份愈久,雀絲就愈多、愈黑、愈深和愈長,進而就會表現出裂紋。作偽者做舊的象牙器物,表皮有色卻無光,無包漿,雀絲的裂痕亦不自然,嗅之,有一種煙嗆味。
二、從雕刻品的藝術風格來判別。如清初雕刻的觀音像,衣紋綫條簡練,有明代牙雕的遺風。由於深淺刀法並用,圓渾而挺拔,衣着綫條下垂而坦然,給人以沉穩的感覺。近代仿製的觀音像,衣紋綫條繁復,立體感不強,刀法也軟弱。
三、註意舊料新雕。所謂“舊料新雕”,就是用舊的牙器,改雕成“古代名品”,或舊的牙器有損壞,取其一部分改頭換面,用來充當古代的牙雕製品。對此,我們可以從材質、工藝兩個方面做出鑒定。
四、款識辨析。關於款識辨析,除了要註意“後加款”的作偽方式,還應該警惕以假冒真,尤其是對有落款的名傢牙雕作品。如清末民初的微雕傢於碩,他的書刻不僅清新秀麗,且氣勢連貫,像是一氣呵成。目前,於碩的作品也有仿冒的,仿冒品的微刻,字形欹斜,運刀偏直,筆畫粗細一致,與真跡有很大區別。
象牙雕常見的作偽方法
我們在市場上,常常會看到一些故意做舊的象牙雕刻品,其材料本身是象牙,但是新象牙,為了冒充舊牙雕,作偽者通過各種手段,使新象牙牙色變得舊黃,以期假冒古董而獲取厚利。常用的作偽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將新象牙沉浸在濃茶水中加熱,或置於咖啡汁中浸泡數周或數月之久。
二、將象牙製品浸泡在鬆節油中,在陽光下曝曬三四天。
三、將新象牙放在烘爐和冷凍櫃裏交互烘烤和凍結,使之熱脹冷縮過度而産生裂痕,冒充古舊象牙的自然裂縫。
四、置於煙中熏烤,使新象牙的顔色與舊象牙的相似。經煙熏後,某些易揮發的類似焦油一樣的物質便均勻地粘附在新象牙的表面。但用這種方法作偽,其色澤可以被沾有汽油或酒精等有機溶劑的布擦掉,假色擦去後,依然保持着新象牙原來的自然色澤。有時,用低劣手法作偽的顔色,還可以被溫水和肥皂水洗去。民國時期,曾流行用染料來染色,以達到做舊的目的。被染色的象牙,整體顔色都均勻一致,然而隨着年代而自然變舊的象牙顔色,其最暴露於外的部分,顯得更暗一些。
所以,在鑒別牙色時,我們可以察看一片牙的底部或內部,觀其色澤老化的變化程度與表面是否一致。經人工染色做舊的象牙,一般在處理過程中無法將器表和內部深處的色澤做成兩樣,而自然老舊變色的象牙卻有此方面的差異,這就為我們鑒別象牙到底是自然泛黃還是人工做出來的,提供了一個標識。
雕刻形式
鬼斧神工的象牙球
因商貿的需求,民間藝人仿自石雕,創造了鏤空雕花、專門用作觀賞的象牙球。這種象牙球交錯重疊,玲瓏精緻,表面刻鏤着各式浮雕花紋。球體從外到裏,由大小數層空心球連續套成,外觀看來衹是一個球體,但層內有層。其中的每個球均能自由轉動,且具同一圓心。並且象牙球裏外每一套球均雕鏤着精美繁復的紋飾,有百花、竜鳳及山水人物等數種。球與球之司相互連接,雕刻外層球體表面較易,但刻鏤內層許多球體時,因施工空間的限製,很難,所以象牙球工藝會讓人感到技巧的奇特和玄妙,這種球被稱為“鬼工球”。到清乾隆時期,有了更大發展。起初廣州牙雕藝人藉鑒石獅口中含珠的鏤雕形式,經過細心的設計與鑽研,並加以大膽的想像和巧妙的手藝,用象牙材料創作了球內套球的新花色。象牙球從開始的1層,至清乾隆時期發展到14層,再到清末已達到25或28層,目前最多能刻至42層,確是我國象牙雕刻中的一種特殊技藝。
象牙微雕與“南於北吳”
象牙微雕藝術在中國由來已久,至遲在宋代已經出現,當時已有高不盈寸的立體微雕。從清代起象牙微型雕刻開始多見,並涌現出許多微雕名傢,其中以被收藏界稱為“南於北吳”的於碩和吳南愚最著名。江南著名象牙微雕傢於碩,擅長用盲刻法,即在肉眼看不清的情況下,全憑手感運刀雕刻而成,入刀有力,意在刀先,輕重緩急,隨心所欲,運刀如運筆,得心應手,字字意氣連貫,流暢自然,其功力之深令人瞠目結舌。與於碩齊名的另一位微雕傢是吳南愚,後人評他“能於五分方圓之象牙面上,刻字千餘,具有帖氣。非用放大之鏡不可辨識,不知其何以為之。是殆所謂鬼斧神工也”(趙汝珍《古玩指南全編》)。近年來,象牙微刻作品的市場價格走勢也逐漸上升,收藏象牙微型雕刻作品已成為一些精明的投資者的目標。
宮廷象牙清玩
從康熙時起,被徵到清宮造辦處的牙雕工匠就不斷地創作製造着。這些身懷絶技的匠師,有的來自廣東,有的來自江蘇。當然,他們能做到讓皇帝真正滿意並不容易。因為在清中前期時,皇帝認為蘇、寧、杭、嘉、粵等地的牙雕都有“外造之氣”,粗糙又笨俗,不符合宮廷的口味。皇帝的藝術標準範疇是既要雅秀,又要精巧。這樣,這些工匠在遵照皇室的要求製作時,就得精心構圖,避免廣東牙刻繁復堆砌、刀鋒畢現的缺陷。他們在牙雕中糅進畫風和竹刻技巧,使作品較之北方渾樸簡練的風格,則顯得雍容精細;較之南派的繁復堆砌的雕刻工法,又顯得清秀典雅、細緻簡潔。有些工匠因為設計、雕刻都得到皇帝的賞識,所以能夠得到皇帝的格外恩準,在作品上刻上他自己的款識。如黃振效刻的“漁傢樂”筆筒和“雲竜紋火鏈套”,李爵祿刻的小方盒,陳祖璋等人刻的“月曼清遊册”等。這些作品以嫻熟的刀法、精細的雕琢,賦予作品以挺秀清新的姿彩,顯示出種種自然清逸的雅韻和技師們敏智的才幹。
中藥
象牙(《藥性論》)
【來源】為象科動物亞洲象的牙齒。
【採集】多以雕刻象牙時剩下的碎料供藥用。
【藥材】多呈碎屑狀,形狀極不規則。表面淺赤或黃色,並有縱行的淺溝紋。內為銀白色。片塊狀者,縱剖面有縱橫交叉的波紋,橫斷面可見同心輪紋。質堅而脆。無臭,無味。以外面淺赤色,內面銀白色、顯油性者為佳。非洲象的牙,亦同等入藥。
【化學成分】含磷酸鈣(57~60%)、牙基質(40~43%)及少量脂肪等。象牙含有機物較多,是其特點。
【性味】甘,寒。
①《海藥本草》:"寒。"
②《日華子本草》:"平。"
③《品匯精要》:"味淡,性平,無毒。"
④《綱目》:"甘,寒,無毒。"
【歸經】《本草再新》:"入心、腎二經。"
【功用主治】清熱鎮驚,解毒生肌。治癇病驚悸,骨蒸痰熱,癰腫瘡毒,痔漏。
①《海藥本草》:"主風癇熱,骨蒸勞,諸瘡等,並皆宜生屑入藥。"
②《日華子本草》:"治小便不通,生煎服之;小便多,燒灰飲下。"
③《開寶本草》:"主諸鐵及雜物入肉,颳取屑,細研和水敷瘡上。"
④《醫學入門》:"生為末,主諸瘡痔瘻,生肌填口最速。"
⑤《本草經疏》:"治惡瘡,拔毒,長肉,生肌,去漏管。"
⑥《本草正》:"能清心腎之火,可療驚悸風狂,骨蒸痰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研末,0.5~1錢;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磨汁塗或研末調敷。
【選方】治楊梅瘡成漏:象牙三錢,鱉甲、蝟皮各一個、為末,棗肉丸櫻桃大,每一丸,空心小便化下,服七日後,仍用三味為末,豬膽汁調敷。(《醫學入門》象牙丸) |
|
象牙
(《藥性論》)
【來源】為象科動物亞洲象的牙齒,動物形態詳"象皮"條。
【採集】多以雕刻象牙時剩下的碎料供藥用。
【藥材】多呈碎屑狀,形狀極不規則。表面淺赤或黃色,並有縱行的淺溝紋。內為銀白色。片塊狀者,縱剖面有縱橫交叉的波紋,橫斷面可見同心輪紋。質堅而脆。無臭,無味。以外面淺赤色,內面銀白色、顯油性者為佳。
非洲象的牙,亦同等入藥。
【化學成分】含磷酸鈣(57~60%)、牙基質(40~43%)及少量脂肪等。象牙含有機物較多,是其特點。
【性味】甘,寒。
①《海藥本草》:"寒。"
②《日華子本草》:"平。"
③《品匯精要》:"味淡,性平,無毒。"
④《綱目》:"甘,寒,無毒。"
【歸經】《本草再新》:"入心、腎二經。"
【功用主治】清熱鎮驚,解毒生肌。治癇病驚悸,骨蒸痰熱,癰腫瘡毒,痔漏。
①《海藥本草》:"主風癇熱,骨蒸勞,諸瘡等,並皆宜生屑入藥。"
②《日華子本草》:"治小便不通,生煎服之;小便多,燒灰飲下。"
③《開寶本草》:"主諸鐵及雜物入肉,颳取屑,細研和水敷瘡上。"
④《醫學入門》:"生為末,主諸瘡痔瘻,生肌填口最速。"
⑤《本草經疏》:"治惡瘡,拔毒,長肉,生肌,去漏管。"
⑥《本草正》:"能清心腎之火,可療驚悸風狂,骨蒸痰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研末,0.5~1錢;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磨汁塗或研末調敷。
【選方】治楊梅瘡成漏:象牙三錢,鱉甲、蝟皮各一個、為末,棗肉丸櫻桃大,每一丸,空心小便化下,服七日後,仍用三味為末,豬膽汁調敷。(《醫學入門》象牙丸) |
|
象牙( xiànɡ yá )
象上齶的門牙,質硬,色白,可供雕塑工藝品。
象牙狹義地說是雄性的象的獠牙,廣義地也可以指其它動物(比如猛獁象、河馬、野豬、海象、鯨等動物)的獠牙或骨頭。象牙往往被加工成藝術品、首飾或珠寶,此外它還被加工為臺球球和鋼琴鍵,是一種非常昂貴的原材料。 |
|
所有哺乳動物的牙齒或獠牙的化學組成是相同的,因此來自不同動物的“象牙”材料基本上也是相同的。不同動物的象牙的顔色可能稍許有些不同。
牙齒和獠牙本來是同樣的物質。牙齒是特別的、用來咀嚼的結構。獠牙是伸長的,伸出嘴唇的牙齒,它們從牙齒演化出來,一般作為防禦武器。大多數哺乳動物的牙齒由牙根和牙冠組成。
牙齒和獠牙的結構是相同的,從裏嚮外它由牙髓、牙髓腔、牙本質、牙骨質和琺琅質組成。
牙髓腔壁上的牙本質細胞嚮外造成牙本質。象牙雕刻品主要是由牙本質組成的,它是牙齒或獠牙的主要組成部分。牙本質的無機部分主要是碳磷灰石,牙本質內部有非常細小的管道,這些管道從牙髓腔嚮外輻射到牙骨質。不同動物的象牙中的管道結構不同,其直徑從0.8到2.2微米不等。微管的三維結構每個動物都不一樣。 |
|
由於出産象牙的動物的數量驟減,許多國傢禁止進口和販賣象牙或至少對象牙貿易施加極大的限製。尤其1980年代的偷獵導致了許多動物的死亡。從1989年開始隨着象的數量的增減象牙貿易數次被禁止,又被容許。許多非洲國傢,包括津巴布韋和南非強調象牙貿易是必要的,首先用來刺激這些國傢的經濟,其次用來控製象的數量,否則的話象的數量泛濫可以對環境造成破壞。2002年聯合國容許部分國傢出口定量的象牙。但1999年牛津大學的一個研究結果說明每年象牙貿易帶來的五億美元中衹有百分之一的錢到達非洲,大多數被中間商收取了,因此象牙貿易對非洲經濟發展的效率很可疑。
猛獁象的象牙的貿易已經有300多年歷史了,這些象牙的貿易沒有被禁止。 |
|
【來源】來自象科動物亞洲象Elephas maximus L.。
【性味歸經】甘,寒。
【功能主治】清熱定驚,拔毒生肌。用於驚風癲癇;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 1~3錢。 |
|
柬埔寨贈送的國禮,通高1.34米。
1975年8月,柬埔寨愛國抵抗運動領導人喬森潘、英薩利訪華時贈毛澤東。
由於東南亞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叢林茂密,很適宜大象生存,而且當地人把大象作為一個必備的運輸工具。所以大象在東南亞地區比較多見。這兩顆象牙是成年亞洲象的牙,碩大、光潔、堅硬。它們經過加工處理後,其根部用帶有花紋的銀片包裹,分別嵌入紅木座中,成為一件十分精美的、有氣勢的工藝品。(如右上圖) |
|
一、觀察象牙本身的顔色和斷裂紋。象牙雕刻藝術品的表皮都會老化。年代久了,表面就開始泛黃,再由淡黃逐漸變成薑黃、深黃,直至淺棕色。並且,同一件象牙器上,顔色還往往深淺不一。伴隨着色澤的變化,有的器物表面,還會出現一根根短頭髮絲樣的淺紋,我們稱之為“雀絲”。牙器的年份愈久,雀絲就愈多、愈黑、愈深和愈長,進而就會表現出裂紋。作偽者做舊的象牙器物,表皮有色卻無光,無包漿,雀絲的裂痕亦不自然,嗅之,有一種煙嗆味。
二、從雕刻品的藝術風格來判別。如清初雕刻的觀音像,衣紋綫條簡練,有明代牙雕的遺風。由於深淺刀法並用,圓渾而挺拔,衣着綫條下垂而坦然,給人以沉穩的感覺。近代仿製的觀音像,衣紋綫條繁復,立體感不強,刀法也軟弱。
三、註意舊料新雕。所謂“舊料新雕”,就是用舊的牙器,改雕成“古代名品”,或舊的牙器有損壞,取其一部分改頭換面,用來充當古代的牙雕製品。對此,我們可以從材質、工藝兩個方面做出鑒定。
四、款識辨析。關於款識辨析,除了要註意“後加款”的作偽方式,還應該警惕以假冒真,尤其是對有落款的名傢牙雕作品。如清末民初的微雕傢於碩,他的書刻不僅清新秀麗,且氣勢連貫,像是一氣呵成。目前,於碩的作品也有仿冒的,仿冒品的微刻,字形欹斜,運刀偏直,筆畫粗細一致,與真跡有很大區別。
象牙雕常見的作偽方法
我們在市場上,常常會看到一些故意做舊的象牙雕刻品,其材料本身是象牙,但是新象牙,為了冒充舊牙雕,作偽者通過各種手段,使新象牙牙色變得舊黃,以期假冒古董而獲取厚利。常用的作偽方法有以下幾種:
清代象牙鸚鵡一、將新象牙沉浸在濃茶水中加熱,或置於咖啡汁中浸泡數周或數月之久。
二、將象牙製品浸泡在鬆節油中,在陽光下曝曬三四天。
三、將新象牙放在烘爐和冷凍櫃裏交互烘烤和凍結,使之熱脹冷縮過度而産生裂痕,冒充古舊象牙的自然裂縫。
四、置於煙中熏烤,使新象牙的顔色與舊象牙的相似。經煙熏後,某些易揮發的類似焦油一樣的物質便均勻地粘附在新象牙的表面。但用這種方法作偽,其色澤可以被沾有汽油或酒精等有機溶劑的布擦掉,假色擦去後,依然保持着新象牙原來的自然色澤。有時,用低劣手法作偽的顔色,還可以被溫水和肥皂水洗去。民國時期,曾流行用染料來染色,以達到做舊的目的。被染色的象牙,整體顔色都均勻一致,然而隨着年代而自然變舊的象牙顔色,其最暴露於外的部分,顯得更暗一些。
所以,在鑒別牙色時,我們可以察看一片牙的底部或內部,觀其色澤老化的變化程度與表面是否一致。經人工染色做舊的象牙,一般在處理過程中無法將器表和內部深處的色澤做成兩樣,而自然老舊變色的象牙卻有此方面的差異,這就為我們鑒別象牙到底是自然泛黃還是人工做出來的,提供了一個標識。 |
|
牙雕工藝
中國的牙雕工藝
•商代牙雕工藝水平已很高。主要作筷、杯。紋飾和青銅器的風格雷同。
•春秋時期象牙除作生活用品外,還作劍鞘等。
•到唐代,象牙的鏤雕工藝達到很高水平。
•元代在皇宮內成立了牙雕加工部門。
•17世紀我國象牙雕刻造詣很深,可雕出幾個層次的雕件。
•19世紀中國牙雕已具工業規模,並大量出口。雕刻內容有民俗、飛禽、走獸、花卉、童趣、神話、景物等等。
•20世紀象牙雕刻已較少,更多的用於製作實用小物,如鏡框、麻將牌、把手、杯托、藥稱……等。
鬼斧神工的象牙球
因商貿的需求,民間藝人仿自石雕,創造了鏤空雕花、專門用作觀賞的象牙球。這種象牙球交錯重疊,玲瓏精緻,表面刻鏤着各式浮雕花紋。球體從外到裏,由大小數層空心球連續套成,外觀看來衹是一個球體,但層內有層。其中的每個球均能自由轉動,且具同一圓心。並且象牙球裏外每一套球均雕鏤着精美繁復的紋飾,有百花、竜鳳及山水人物等數種。球與球之司相互連接,雕刻外層球體表面較易,但刻鏤內層許多球體時,因施工空間的限製,很難,所以象牙球工藝會讓人感到技巧的奇特和玄妙,這種球被稱為“鬼工球”。到清乾隆時期,有了更大發展。起初廣州牙雕藝人藉鑒石獅口中含珠的鏤雕形式,經過細心的設計與鑽研,並加以大膽的想像和巧妙的手藝,用象牙材料創作了球內套球的新花色。象牙球從開始的1層,至清乾隆時期發展到14層,再到清末已達到25或28層,目前最多能刻至42層,確是我國象牙雕刻中的一種特殊技藝。
象牙微雕與“南於北吳”
象牙微雕藝術在中國由來已久,至遲在宋代已經出現,當時已有高不盈寸的立體微雕。從清代起象牙微型雕刻開始多見,並涌現出許多微雕名傢,其中以被收藏界稱為“南於北吳”的於碩和吳南愚最著名。江南著名象牙微雕傢於碩,擅長用盲刻法,即在肉眼看不清的情況下,全憑手感運刀雕刻而成,入刀有力,意在刀先,輕重緩急,隨心所欲,運刀如運筆,得心應手,字字意氣連貫,流暢自然,其功力之深令人瞠目結舌。與於碩齊名的另一位微雕傢是吳南愚,後人評他“能於五分方圓之象牙面上,刻字千餘,具有帖氣。非用放大之鏡不可辨識,不知其何以為之。是殆所謂鬼斧神工也”(趙汝珍《古玩指南全編》)。近年來,象牙微刻作品的市場價格走勢也逐漸上升,收藏象牙微型雕刻作品已成為一些精明的投資者的目標。
宮廷象牙清玩
從康熙時起,被徵到清宮造辦處的牙雕工匠就不斷地創作製造着。這些身懷絶技的匠師,有的來自廣東,有的來自江蘇。當然,他們能做到讓皇帝真正滿意並不容易。因為在清中前期時,皇帝認為蘇、寧、杭、嘉、粵等地的牙雕都有“外造之氣”,粗糙又笨俗,不符合宮廷的口味。皇帝的藝術標準範疇是既要雅秀,又要精巧。這樣,這些工匠在遵照皇室的要求製作時,就得精心構圖,避免廣東牙刻繁復堆砌、刀鋒畢現的缺陷。他們在牙雕中糅進畫風和竹刻技巧,使作品較之北方渾樸簡練的風格,則顯得雍容精細;較之南派的繁復堆砌的雕刻工法,又顯得清秀典雅、細緻簡潔。有些工匠因為設計、雕刻都得到皇帝的賞識,所以能夠得到皇帝的格外恩準,在作品上刻上他自己的款識。如黃振效刻的“漁傢樂”筆筒和“雲竜紋火鏈套”,李爵祿刻的小方盒,陳祖璋等人刻的“月曼清遊册”等。這些作品以嫻熟的刀法、精細的雕琢,賦予作品以挺秀清新的姿彩,顯示出種種自然清逸的雅韻和技師們敏智的才幹。 |
|
象牙是有機物,又是做工比較精巧的雕刻製品,有些品種如花卉、小活(浮雕)在做工上還追求玲瓏剔透,更是嬌氣,怕摔、怕擠壓、怕磕碰、怕火燒、怕水浸(象牙本身不怕水,但彩繪處怕水),在乾燥的氣候條件下怕風吹,也易氧化。所以日常保護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象牙雕刻品應當保存在比較潮濕的環境,在南方比北方易保存。一般溫度在15—25°C,濕度在15%一65%之間比較適宜。
來源:www.artxun.com
象牙雕刻品怕太陽光直接照射,太陽光直接照射會使象牙雕刻品的局部出現變形、斷裂,還會出現變色。另外,新彩象牙是白色的,雖然已經打過石蠟,但仍應當避免太陽光直接照射,以免泛黃。
象牙雕刻品髒了,要區別對待,老彩活不能沾水,衹能用軟布或軟毛筆擦拭;熏黃活可以用濕布擦,衹要頭髮、眼睛等處不濕,用水洗也可。一般來說,老彩活、熏黃活經髒,用不着水洗,重新打一遍石蠟,就很好了。新彩活有半彩、全彩之分。全彩活不能用水洗,半彩活衹要上彩處不着水,可以水洗。一般用細白棉布擦拭即可。如水洗後要在陰涼處自然晾幹,最好蓋上塊白布,不可讓風吹。幹後要重新打一遍石蠟。用棕刷蘸熱石蠟擦拭,最後用細白棉布擦拭多餘的石蠟即可。
來源:www.artxun.com
每一件象牙雕刻擺件在出廠前都要配一個木座和一個外包裝盒。外包裝盒一般用厚紙板做成,外面糊有錦鍛,叫“錦盒”。象牙雕刻擺件就躺放在錦盒內的軟囊上,並有兩三道紙板卡子,一道卡在木座上,另一兩道卡子卡在象牙雕刻擺件粗壯可承受力的部位,這樣就可以確保象牙雕刻擺件在運輸、搬動和存放時的安全。也有的象牙雕刻擺件是竪立放在錦盒中,但都是正面朝外的。每次收放時都要保持原來的存放狀態。每個卡子的插入位置不可以隨意調換。
來源:www.artxun.com
象牙雕刻擺件都有木座,除個別擺件因器形的原因外,一般都會在象牙雕刻擺件的底部打上竹釘與木座相連,故木座與象牙雕刻擺件是連在一起的。
搬動象牙雕刻擺件時,伸手拿捏的部位應當是象牙雕件活的中部(越接近重心位置拿着越穩),並且是較結實的部位(也就是沒有雕工很俏的部位),雙手最好都去拿象牙件,不要去拿木座(大中型象牙雕刻擺件除外)。因為木座不值錢,即使摔了也不算什麽。僅拿木座來搬動象牙擺件是最不好的方法(大中型象牙件除外)。
來源:www.artxun.com
錦盒外面都有兩個骨頭別子,插入布扣中,可以將盒蓋扣緊。每次在錦盒中放好象牙擺件後,應隨手把骨頭別子插好,這樣即使是盒子偶然翻倒,也不會損傷象牙件活。
有時候買象牙件活時,沒有錦盒。用軟紙纏繞多層,便可以安全攜帶了。 |
|
- : ivory
- n.: tessera, creamy-white bone-like substance forming the tusks of elephants, walruses, etc
|
|
- n. défense d'éléphant, ivoire
|
|
象牙社區 象牙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