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稱小寒豆”。雙子葉植物,豆科。一年生草本。植株光滑無毛。結莢果,種子圓形。中國各地廣為栽培。嫩莢和嫩苗可作蔬菜,種子可食用或製澱粉。 |
|
一年生藤本作物( Pisum sativum ),羽狀復葉,小葉卵形,開白色或淡紫色的花,果實有莢。嫩莢和種子供食用 |
|
豆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結莢果,種子略作球形。嫩莢和種子可食用。 宋 周煇 《清波別志》捲上:“ 蘇文忠公 ,自 定武 赴 嶺 表,過 湯陰 市,亦得豌豆大麥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三·豌豆》:“鬍豆,豌豆也。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 |
|
學名:pisum sativum linn.
英文名:garden pea
別名:上海附近地區稱"小寒豆"
科屬:豆科 leguminosae
一年生纏繞草本,高90—180釐米,全體無毛。小葉長圓形至卵圓形,長3—5釐米,寬1—2釐米,全緣;托葉葉狀,卵形,基部耳狀包圍葉柄。花單生或1—3朵排列成總狀而腋生;花冠白色或紫紅色;花柱扁,內側有須毛。莢果長橢圓形,長5—10釐米,內有堅紙質襯皮;種子圓形,2—10顆,青緑色,幹後變為黃色。花果期4—5月。
全國各地普遍栽培。
種子及嫩莢、嫩苗均可食用;種子含澱粉、油脂,藥用有強壯、利尿、止瀉的功效;莖葉能清涼解暑;並作緑肥和飼料。 豌豆依用途分為兩大類:1.糧用豌豆:花紫也有紅或灰藍色的,托葉、葉腋間、豆桿及葉柄上均帶紫紅色,種子暗灰色或有斑紋所以又稱“麻豌豆”,作為糧食與製澱粉用,常作為大田作物栽培。2.菜用豌豆:花常為白色,托葉、葉腋間無紫紅色,種子為白色、黃色、緑色、粉紅色或其他淡的顔色。果莢有軟莢及硬莢兩種,軟莢種的果實幼嫩時可食用,硬莢種的果皮堅韌,以幼嫩種子供食用,而嫩莢不供食用。作為蔬菜用的品種有“小青莢”、“上海白花豆”等品種。
豌豆的常見病害:
豌豆莖腐病
發病特徵:
危害豌豆莖基部及莖蔓。被害莖部初現橢圓形褐色病斑,繞莖擴展,終緻莖段壞死,呈灰褐色至灰白色枯死,其上部托葉及小葉亦漸枯萎。後期枯死莖段表面散生小黑粒病徵。
發病規律: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菜豆殼球孢菌。病原及發病特點與豇豆莖腐病相同。
防治方法:
(1) 本病可結合防治豌豆炭疽病一道進行,一般無需單獨防治
(2) 。在以本病為主的田塊,還可噴施40%600倍液復活一號或70%代森錳鋅8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10~15天1次,前密後疏,交替噴施。着重噴好莖基部。
豌豆花葉病
發病特徵:
全株發病。病株矮縮,葉片變小,皺縮,葉色濃淡不均,呈鑲嵌斑駁花葉狀,結莢少或不結莢。
發病規律:
病原為病毒。該病由多種病毒單獨或復合侵染所致。病毒在寄主活體上存活越鼕,由汁液傳染,也可由蚜蟲傳染。種子傳毒。一般利於蚜蟲繁殖活動的天氣或生態環境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1)早期發現及時拔除病株。
(2)及時全面噴藥殺蚜。用50%抗蚜威乳油2000倍液、金世紀一包兌水30市斤或用10%吡蟲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殺之,輪用或混用,8~10天1次,連噴2~3次。盡可能大面積聯防,效果明顯。
豌豆屬豆科植物,起源亞洲西部、地中海地區和埃寒俄比亞、小亞細亞西部,因其適應性很強,在全世界的地理分佈很廣。
豌豆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現在各地均有栽培,主要産區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蘇、青海等十多個省區。
豌豆種子的形狀因品種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為圓球形,還有橢圓、扁圓、凹圓、皺縮等形狀。顔色有黃白、緑、紅、玫瑰、褐、黑等顔色。
豌豆可按株形分為軟莢、𠔌實、矮生豌豆3個變種,或按豆莢殼內層革質膜的有無和厚薄分為軟莢和硬莢豌豆,也可按花色分為白色和紫(紅)色豌豆。
豌豆既可作蔬菜炒食,子實成熟後又可磨成豌豆面粉食用。因豌豆豆粒圓潤鮮緑,十分好看,也常被用來作為配菜,以增加菜餚的色彩,促進食欲。
荷蘭豆就是豆莢用豌豆,炒食後顔色翠緑,清脆利口。
豆苗是豌豆萌發出2~4個子葉的幼苗,鮮嫩清香,最適宜做湯。它們的營養價值與豌豆大致相同。
營養分析
在豌豆莢和豆苗的嫩葉中富含維生素c和能分解體內亞硝胺的酶,可以分解亞硝胺,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豌豆與一般蔬菜有所不同,所含的止杈酸、赤黴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質,具有抗菌消炎,增強新陳代謝的功能。在荷蘭豆和豆苗中含有較為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腸作用。
1.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豌豆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尤其是含有優質蛋白質,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
2. 防癌治癌:
豌豆中富含鬍蘿蔔素,食用後可防止人體緻癌物質的合成,從而減少癌細胞的形成,降低人體癌癥的發病率。
3. 通利大腸:
豌豆中富含粗纖維,能促進大腸蠕動,保持大便能暢,起到清潔大腸的作用。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製作指導
1. 豌豆可作主食,豌豆磨成豌豆粉是製作糕點、豆餡、粉絲、涼粉、麵條、風味小吃的原料,豌豆的嫩莢和嫩豆粒可菜用也可製作罐頭。
2. 豌豆粒多食會發生腹脹,故不宜長期大量食用。豌豆適合與富含氨基酸的食物一起烹調,可以明顯提高豌豆的營養價值。
3. 許多優質粉絲是用豌豆等豆類澱粉製成的,在加工時往往會加入明礬,經常大量食用會使體內的鋁增加,影響健康。
4. 炒熟的幹豌豆尤其不易消化,過食可引起消化不良、腹脹等;
5. 應用於消渴:豌豆適量,淡煮常吃;應用於氣血虛弱;豌豆、羊肉各適量,燉吃。
食療作用
豌豆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具有益中氣、止瀉痢、調營衛、利小便、消癰腫、解乳石毒之功效;
主治腳氣、癰腫、乳汁不通、脾胃不適、呃逆嘔吐、心腹脹痛、口渴泄痢等病癥 |
|
豌豆
(《紹興校定證類本草》)
【異名】豍豆(《四民月令》),寒豆(《品匯精要》),畢豆(《唐史》),雪豆(《廣州植物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豌豆的種子。
【植物形態】豌豆
一年生攀援草本,禿淨而有粉霜,高1~2米。羽狀復葉,互生,葉軸末端有羽狀分枝的捲須;托葉卵形,葉狀,常大於小葉,基部耳狀,包圍葉柄或莖,邊緣下部有細牙齒;小葉2~6枚,闊橢圓形或矩形,長25~50毫米,全緣。花柄自葉腋抽出,較葉柄為短:花1~3朵,白色或紫色;萼鐘形,5裂,裂片披針形:花冠蝶形,旗瓣圓形,翼瓣與竜骨瓣貼生;雄蕊10,成9與1兩束;花柱扁平,頂端擴大,內側具髯毛。莢果長橢圓形,長5~10釐米。種子2~10粒,球形。花期4~5月。
全國各地有栽培。
【化學成分】種子含植物凝集素、止杈素及赤黴素A20。未成熟種子含4-氯吲哚基-3-乙酰-L-天門鼕氨酸甲酯。豆莢含赤黴素A20。
【性味】甘,平。
①《飲膳正要》:"味甘,平,無毒。"
②《醫林纂要》:"甘鹹,寒,滑。"
【歸經】《本草經疏》:"入睥、胃。"
【功用主治】和中下氣,利小便,解瘡毒。治霍亂轉筋,腳氣,癰腫。
①《紹興校定證類本草》:"主調顆營衛,益中平氣。"
②《日用本草》:"煮食下乳汁。"
③《綱目》:"研末塗癰腫、痘瘡。"
④《本草從新》:"理脾胃。"
⑤《醫林纂要》:"利小便。"
⑥《隨息居飲食譜》:"煮食,和中生津,止渴下氣,通乳消脹。"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
【選方】①治霍亂,吐利轉筋,心膈煩悶:豌豆三合,香葇三兩。上藥,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為三服,溫溫服之,如人行五裏再服。(《聖惠方》)
②治腳氣擅肩喘:豌豆二升,用水五鬥,蔥白十莖,擗碎,椒三分,煮取湯二鬥,傾入兩瓷甕,以腳各安在一甕中浸,遣人從膝上淋洗百遍。(《聖濟總錄》豌豆湯淋渫方) |
|
學名/拉丁名:Pisum sativum Linn.
英文名: Garden Pea
別名: 各地又名麥豌豆、寒豆、麥豆、畢豆、麻纍、國豆等。軟莢豌豆別名荷蘭豆。
上海附近地區稱"小寒豆" |
|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亞科: 蝶形花亞科 Faboideae
族: 蠶豆族 Vicieae
屬: 豌豆屬 Pisum
種: 豌豆種 P. sativum |
|
一年生纏繞草本,高90—180釐米,全體無毛。小葉長圓形至卵圓形,長3—5釐米,寬1—2釐米,全緣;托葉葉狀,卵形,基部耳狀包圍葉柄。花單生或1—3朵排列成總狀而腋生;花冠白色或紫紅色;花柱扁,內側有須毛。莢果長橢圓形,長5—10釐米,內有堅紙質襯皮;種子圓形,2—10顆,青緑色,幹後變為黃色。花果期4—5月。 |
|
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羽狀復葉,小葉卵形,花白色或淡紫紅色,結莢果,種子略作球形。嫩莢和種子供食用。
2、這種植物的莢果和種子。
豌豆屬豆科植物,起源亞洲西部、地中海地區和埃寒俄比亞、小亞細亞西部,因其適應性很強,在全世界的地理分佈很廣。
豌豆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現在各地均有栽培,主要産區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蘇、青海等十多個省區。
豌豆種子的形狀因品種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為圓球形,還有橢圓、扁圓、凹圓、皺縮等形狀。顔色有黃白、緑、紅、玫瑰、褐、黑等顔色。
豌豆可按株形分為軟莢、𠔌實、矮生豌豆3個變種,或按豆莢殼內層革質膜的有無和厚薄分為軟莢和硬莢豌豆,也可按花色分為白色和紫(紅)色豌豆。
豌豆既可作蔬菜炒食,子實成熟後又可磨成豌豆面粉食用。因豌豆豆粒圓潤鮮緑,十分好看,也常被用來作為配菜,以增加菜餚的色彩,促進食欲。
荷蘭豆就是豆莢用豌豆,炒食後顔色翠緑,清脆利口。
豆苗是豌豆萌發出2~4個子葉的幼苗,鮮嫩清香,最適宜做湯。它們的營養價值與豌豆大致相同。 |
|
(一)播種
播種前用40%????水選種,除去上浮不充實的或遭蟲害的種子。播種前將種子催芽,當種子露芽時,將種子故在0-2 ℃的低溫中處理15天後再播種。
豌豆用根瘤菌拌種,是增産的有敏措施。用根瘤菌拌種後,根瘤增加,莖葉生長旺盛,結莢多,産量高。拌種方法:每畝用根瘤菌10-19g,加水少許與種子拌勻後便可播種。
大田播種前施入充分腐熱的廄肥、堆肥和一定量的磷、鉀肥,尤其是施磷肥增産效果明顯,豌豆采用點播,行距10-20cm,行內株間距5cm,每穴播2-6粒種子,土壤濕潤時覆土5-6cm.土壤乾燥時覆土稍厚些。每畝用種10-15kg。
(二)田間管理
播種後要淺鬆土數次,以提高地溫促進根生長,苗健壯。秋播栽培的,越鼕前進行一次培土,越鼕保溫防凍,開春後及時鬆土除草,提高地溫。
豌豆開花前,澆小水追速效性氮肥,加速植株生長,促進分技,隨後鬆土保墒。莖部開始坐莢時,澆水量稍加大,並追磷、鉀肥。結莢盛期土壤要經常保持潤濕。保證果莢發育所需水分。結莢後期,豆秧封壟,減少澆水。蔓性種植株高30cm時,開始支架。豌豆分批采收,每采收1次遣1次肥。 |
|
1。豌豆莖腐病
發病特徵:
危害豌豆莖基部及莖蔓。被害莖部初現橢圓形褐色病斑,繞莖擴展,終緻莖段壞死,呈灰褐色至灰白色枯死,其上部托葉及小葉亦漸枯萎。後期枯死莖段表面散生小黑粒病徵。
發病規律: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菜豆殼球孢菌。病原及發病特點與豇豆莖腐病相同。
防治方法:
(1) 本病可結合防治豌豆炭疽病一道進行,一般無需單獨防治
(2) 。在以本病為主的田塊,還可噴施40%600倍液復活一號或70%代森錳鋅8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10~15天1次,前密後疏,交替噴施。着重噴好莖基部。
2。豌豆花葉病
發病特徵:
全株發病。病株矮縮,葉片變小,皺縮,葉色濃淡不均,呈鑲嵌斑駁花葉狀,結莢少或不結莢。
發病規律:
病原為病毒。該病由多種病毒單獨或復合侵染所致。病毒在寄主活體上存活越鼕,由汁液傳染,也可由蚜蟲傳染。種子傳毒。一般利於蚜蟲繁殖活動的天氣或生態環境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1)早期發現及時拔除病株。
(2)及時全面噴藥殺蚜。用50%抗蚜威乳油2000倍液、金世紀一包兌水30市斤或用10%吡蟲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殺之,輪用或混用,8~10天1次,連噴2~3次。盡可能大面積聯防,效果明顯。 |
|
在豌豆莢和豆苗的嫩葉中富含維生素C和能分解體內亞硝胺的酶,可以分解亞硝胺,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豌豆與一般蔬菜有所不同,所含的止杈酸、赤黴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質,具有抗菌消炎,增強新陳代謝的功能。在荷蘭豆和豆苗中含有較為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腸作用。
1.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豌豆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尤其是含有優質蛋白質,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
2. 防癌治癌:
豌豆中富含鬍蘿蔔素,食用後可防止人體緻癌物質的合成,從而減少癌細胞的形成,降低人體癌癥的發病率。
3. 通利大腸:
豌豆中富含粗纖維,能促進大腸蠕動,保持大便能暢,起到清潔大腸的作用。 |
|
每100g豌豆含有:能量105千卡、蛋白質7.4剋、脂肪0.3剋、碳水化合物21.2剋、葉酸82.6微剋、膳食纖維3剋、維生素A37微剋、鬍蘿蔔素220微剋、硫胺素0.43毫剋、核黃素0.09毫剋、煙酸2.3毫剋、維生素C14毫剋、維生素E1.21毫剋、鈣21毫剋、磷127毫剋、鉀332毫剋、鈉1.2毫剋、碘0.9微剋、鎂43毫剋、鐵1.7毫剋、鋅1.29毫剋、硒1.74微剋、銅0.22毫剋、錳0.65毫剋。 |
|
1。種子及嫩莢、嫩苗均可食用;種子含澱粉、油脂,藥用有強壯、利尿、止瀉的功效;
2。莖葉能清涼解暑;並作緑肥和飼料。
豌豆依用途分為兩大類
1.糧用豌豆:花紫也有紅或灰藍色的,托葉、葉腋間、豆桿及葉柄上均帶紫紅色,種子暗灰色或有斑紋所以又稱“麻豌豆”,作為糧食與製澱粉用,常作為大田作物栽培。
2.菜用豌豆:花常為白色,托葉、葉腋間無紫紅色,種子為白色、黃色、緑色、粉紅色或其他淡的顔色。果莢有軟莢及硬莢兩種,軟莢種的果實幼嫩時可食用,硬莢種的果皮堅韌,以幼嫩種子供食用,而嫩莢不供食用。作為蔬菜用的品種有“小青莢”、“上海白花豆”等品種。 |
|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
|
1. 豌豆可作主食,豌豆磨成豌豆粉是製作糕點、豆餡、粉絲、涼粉、麵條、風味小吃的原料,豌豆的嫩莢和嫩豆粒可菜用也可製作罐頭。
2. 豌豆粒多食會發生腹脹,故不宜長期大量食用。豌豆適合與富含氨基酸的食物一起烹調,可以明顯提高豌豆的營養價值。
3. 許多優質粉絲是用豌豆等豆類澱粉製成的,在加工時往往會加入明礬,經常大量食用會使體內的鋁增加,影響健康。
4. 炒熟的幹豌豆尤其不易消化,過食可引起消化不良、腹脹等;
5. 應用於消渴:豌豆適量,淡煮常吃;應用於氣血虛弱;豌豆、羊肉各適量,燉吃。 |
|
玉米豌豆羹
1. 將玉米粒洗淨,上鍋蒸1小時取出;
2. 菠蘿切成玉米粒大小的顆粒;
3. 枸杞用水泡發;
4. 燒熱鍋,加水1500剋;
5. 冰糖煮溶後放入玉米、枸杞、菠蘿、豌豆煮熟;
6. 用濕澱粉水勾芡即可。
煮五香豌豆
將豌豆洗淨,放入鍋內,再放入花椒、大料、精????、辣椒、薑、味精等,煮熟裝盤即成。
麻辣脆豌豆
1. 嫩豌豆洗淨,瀝幹,投入六成熱的油鍋內炸熟,撈出待用;
2. 鬆仁入油鍋炸至酥;
3. 甜紅辣椒去籽、蒂,切成米粒狀;
4. 鍋置火上,放植物油50剋,燒至五成熱,倒入豌豆、鬆仁、甜紅椒米煸炒幾下,下????、味精、淋紅油、花椒油簸勻,起鍋入盤即成。 |
|
豌豆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具有益中氣、止瀉痢、調營衛、利小便、消癰腫、解乳石毒之功效;
主治腳氣、癰腫、乳汁不通、脾胃不適、呃逆嘔吐、心腹脹痛、口渴泄痢等病癥 |
|
豆科草本植物豌豆的種子。又稱畢豆、麻纍、寒豆、雪豆、麥豆。有色白粒大和青麻粒小之異,以前者為優。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夏季采收鮮嫩或成熟莢果,除去莢殼,鮮用或曬幹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益脾和胃,生津止渴,利小便。
[參考]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磷、鈣、鐵、鬍蘿蔔素,維生素B1、B2,煙酸等成分。
[用途]用於脾虛氣弱,或吐瀉脾胃不和;産後乳汁不下;煩熱口渴。
[用法]煎湯,或煮食
[註意]豌豆,尤其是煮或炒熟的幹豌豆不易消化,過食可引起消化不良、腹脹。
[附方]
1,煮碗豆:嫩豌豆250g,加水適量,煮熟淡食並飲湯。
源於《隨息居飲食譜》。該方有“和中生津,止渴下氣,通乳消脹”之功。可用於煩熱口渴,或消渴口幹,以及産後乳汁不下,乳房作脹。
2,豌豆芫荽湯:豌豆120g,陳皮10g,芫荽60g。加水煎湯。分2~3次溫服。
本方以豌豆益脾和胃、利濕,陳皮、芫荽健胃化濕。用於濕濁阻滯,脾胃不和,吐瀉轉筋。 |
|
《豌豆笑傳》中的主角,總考0分,喜歡惡作劇。 |
|
豌豆介紹
豌豆 (Pisum sativum Linn)
科屬:
豆科
別名:
形態特徵:
一年生纏繞草本,高90—180釐米,全體無毛。小葉長圓形至卵圓形,長3—5釐米,寬1—2釐米,全緣;托葉葉狀,卵形,基部耳狀包圍葉柄。花單生或1—3朵排列成總狀而腋生;花冠白色或紫紅色;花柱扁,內側有須毛。莢果長橢圓形,長5—10釐米,內有堅紙質襯皮;種子圓形,2—10顆,青緑色,幹後變為黃色。花果期4—5月。
分佈與習性:
全國各地普遍栽培。
繁殖與栽培:
播種
應用:
種子及嫩莢、嫩苗均可食用;種子含澱粉、油脂,藥用有強壯、利尿、止瀉的功效;莖葉能清涼解暑;並作緑肥和飼料。豌豆依用途分為兩大類:1.糧用豌豆:花紫也有紅或灰藍色的,托葉、葉腋間、豆桿及葉柄上均帶紫紅色,種子暗灰色或有斑紋所以又稱“麻豌豆”,作為糧食與製澱粉用,常作為大田作物栽培。2.菜用豌豆:花常為白色,托葉、葉腋間無紫紅色,種子為白色、黃色、緑色、粉紅色或其他淡的顔色。果莢有軟莢及硬莢兩種,軟莢種的果實幼嫩時可食用,硬莢種的果皮堅韌,以幼嫩種子供食用,而嫩莢不供食用。作為蔬菜用的品種有“小青莢”、“上海白花豆”等品種。
圖片: |
|
wandou
豌豆
Pisum sativum
豆科 (Leguminosae)豌豆屬一年生或越年生攀援性草本。又名寒豆、麥豆,古名畢豆、留豆。《本草綱目》稱“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一種糧食、蔬菜、飼料和緑肥兼用作物。栽培的白花豌豆和紫花豌豆屬同一個種,前者係由後者演化而來,染色體數均為2□=14。
起源和分佈 豌豆起源於亞洲西部和地中海地區。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近東和希臘已有考古發現。土耳其的哈什拉等地和瑞士史前遺址中也分別發現了豌豆殘存物。中國豌豆栽培歷史悠久,東漢崔□《四民月令》所稱“□豆”就是指豌豆。自新西蘭到北緯68°均有分佈。1985年世界幹豌豆總收穫面積894.8萬公頃,總産量1164.4萬噸;青豌豆總收穫面積77.8萬公頃,總産量約494.0萬噸。幹豌豆主産國為蘇聯、中國、印度、美國、埃塞俄比亞、匈牙利、法國、英國、捷剋斯洛伐剋、新西蘭等,青豌豆産量則美國、英國、法國等名列前茅。豌豆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以四川最多,其次為河南、湖北、江蘇、雲南、陝西、山西、青海等省。
形態和類型 主根較發達,側根細長。莖蔓柔軟,表面被白色蠟粉,光滑無毛,多為蔓生,長30~300釐米。偶數羽狀復葉,頂端小葉變為捲須,用以攀援;復葉基部有2片大托葉。每一花梗一般着生1~2朵蝶形花,花色白、紫或紅,紫(紅)花豌豆托葉葉腋間有紅色斑點。二體雄蕊(9+1)。莢型有硬莢和軟莢兩種,圓筒形或扁圓筒形,側面呈馬刀形、劍形或念珠形。每莢含種子4~8粒,有圓、皺、凹圓和扁圓等不同形狀,呈黃白、緑、粉紅、褐和黑等色。(見彩圖豌豆)
種以下的分類,可按株形分為軟莢、𠔌實、矮生豌豆3個變種,或按莢殼內層革質膜的有無和厚薄分為軟莢和硬莢豌豆,也可按花色分為白色和紫(紅)色豌豆。
栽培 豌豆為長日照作物。早熟種對光照長短不敏感,適應性強;晚熟種要求長日照。子葉不出土,無休眠期。出苗期適溫為6~12℃,結莢期為16~22℃。自發芽到成熟需積溫 1700~2800℃。自花授粉。上午7時到下午 3時開花最盛。遇26℃以上高溫或幹旱時傳粉不良並偶有異交,常迫使提早成熟,增加硬粒和癟粒,降低蛋白質含量。生長期內需水量較多,發芽時需吸收相當於自身重量的水分。開花期為需水臨界期。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pH為6.5~8.0、富含鈣質的砂壤土和壤土最宜。
豌豆是豆類作物中最忌連作的一種,輪作周期需4~5年。中國豌豆的播種方式分條播、點播或撒播。自關中平原沿北緯35°到連雲港一綫以南,一般秋季播種,翌年3~5月收穫,常為水稻、玉米、甘薯的前後作,也與大麥、小麥間作或混作。該綫以北及西北各省、自治區春季播種,6~8月收穫,常為粟、玉米、甘薯、夏馬鈴薯的前作,或與玉米、棉花、高粱等間作或套作。前期生長較慢,須中耕除草。對莖蔓較長的豌豆搭設支架,可提高産量。每畝播種量 5~12千克。根瘤菌可與豌豆共生,播種時用其拌種,既可增産,又可減少化肥用量。重施磷鉀肥有利於子粒飽滿。收穫期因目的不同而異。作蔬菜的軟莢豌豆在莢果膨大初期采收。硬莢豌豆收青豆,在子粒飽滿或莢果開始變黃時采收。收幹豆,則以大部分莢果成熟時為宜。
豌豆常見病害有銹病、褐斑病、根腐病、病毒病等。主要害蟲有潛葉蠅和豌豆象。防治豌豆象的主要措施是收穫後及時曬幹並用藥劑熏蒸。
用途 幹豌豆子粒含蛋白質約20~25%,主要成分為清蛋白和球蛋白。具有人體必需的 8種氨基酸。可用作主食,豌豆粉可加工為粉絲及其他食品,“豌豆黃”就是中國用豌豆粉製成的一種糕點。軟莢豌豆主要以嫩莢作蔬菜,嫩莢和青豌豆除含蛋白質外,還富含糖分及維生素A、B□、B□和C,豆苗及嫩梢則富含蛋白質、鬍蘿蔔素和維生素C,均是優質蔬菜。青豌豆還可製成罐頭食品。子粒和豆稭為優質飼料,也常專種作緑肥。中國大、中城市郊區種植硬莢豌豆以采收青豌豆作蔬菜為主,也種有軟莢豌豆。其他地方種硬莢豌豆以收幹豌豆為主。歐美各國自20世紀50年代後,收幹豌豆的栽培面積日漸減少,而速凍、脫水或其他加工用的成熟度一致的青豌豆的生産則逐年增加。
(鄭卓傑) |
|
牧草名稱豌豆
牧草學名 Pisum arvense L.
牧草圖片
來源與分佈原産亞洲西部及歐洲南部一帶,是全世界分佈最廣的一種作物。我國各地均有分佈。以四川、河南、陝西、河北、山東、湖北、甘肅、青海等省栽培較多。
牧草形態豌豆為豌豆屬一年生或越年生的草本植物,主根發達,根瘤多着生在側根上。莖圓形中空,大多蔓生,子葉不出土。偶數羽狀復葉,頂部小葉變為捲須,腋生的總狀花序,花紫色,自花授粉,莢果圓筒形,莢內有種子4~8粒,種子球形,千粒重150~300剋。
牧草特性豌豆在熱帶,寒帶均可種植,最適宜於冷涼而濕潤的氣候。種子發芽溫度3~4℃,幼苗可耐-4~-8℃的低溫。一般采用春、秋播種。在生育期中,溫度超過20℃,則産量低。在春末夏初溫度較高的地區要提早播種。豌豆需水較多,尤其在現蕾期到開花期需較多的水和養分,在開花期如遇高溫低濕則大量花蕾脫落,最適宜有機質多,排水良好,富含磷、鉀、鈣肥的土壤,能耐酸性土地,適宜的pH值在5.5~6.7之間。
飼用價值及利用技術豌豆是飼料輪作中一種很有價值的糧、料兼用作物。種子含蛋白質22~24%,草質柔軟,適於青飼,青貯,曬幹草或製幹草粉。豌豆宜與燕麥、大麥等作物混播,能提高産量與飼料品質。在南方豌豆用於鼕閑地種植或與鼕作物進行間作,能在早春提供優質青飼料。
栽培技術豌豆忌連作,為了減少倒伏,常與大麥、小麥、燕麥等進行間、混作,可增加飼料的蛋白質,提高飼料品質。為了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播前曬種子2~3天,或進行溫熱處理,對豌豆應施有機肥,增施磷肥,磷能促進豌豆苗期生長。根瘤多固氮能力強。青刈豌豆在結莢期進行。豌豆籽可作牛、馬的精料。
常見牧草病害-
常見牧草蟲害草原毛蟲類、盲蝽類、蠐螬、苜蓿夜蛾、小麥皮薊馬、葉蟬類 |
|
- n.: pea, pease, pulse, climbing plant with long green pods containing edible green seeds that are eaten as a vegetable
|
|
- n. pois
|
|
健康 | 飲食 | 海鮮 | 蝦仁 | 菜譜 | 牛肉 | 植物 | 花卉 | 生活 | 雞 | 火 | 梔子花 | 燴 | 草菇 | 香菇 | 蛋白粉 | 膨化大豆粉 | 大米蛋白粉 | 玉米蛋白粉 | 本草綱目 | 筆畫 | 蛾眉豆 | 李時珍 | 美容 | 美食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