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eperomia tetraphylla
別名:椒草
科屬:鬍椒科草鬍椒屬
形態:多年生草本。株高15-20釐米。無主莖。葉簇生,近肉質較肥厚,倒卵形,灰緑色雜以深緑色脈紋。穗狀花序,灰白色。栽培種有斑葉型,其葉肉質有紅暈;花葉型,其葉中部緑色,邊緣為一闊金黃色鑲邊;亮葉型,葉心形,有金屬光澤。皺葉型,葉脈深深凹陷,形成多皺的葉面,極為有趣。
裝飾應用:小型盆栽。常用白色塑料盆、白瓷盆栽培,置於茶几、裝飾櫃、博古架、辦公桌上,十分美麗。或任枝條蔓延垂下,懸吊於室內窗前或浴室處,也極清新悅目。
水:喜濕潤,5-9月生長期要多澆水,天氣炎熱時應對葉面噴水或淋水,以維持較大的空氣濕度,保持葉片清晰的紋樣和翠緑的葉色。
肥:每月施肥1次,直至越鼕。
土: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可用河砂、泥面料、腐葉土混合配製。
溫:喜溫暖,生長適溫25℃左右,越鼕溫度不應低於10℃。
光:忌直射陽光,宜在半陰處生長。
繁殖:分株和葉插繁殖。春秋分株繁殖。5-6月間葉插繁殖,采用全葉插,插葉帶有葉柄1釐米左右,插至葉片1/3處,基質使用河砂等,在20-25℃條件下15天可生根,註意保持基質濕潤和一定的空氣濕度。
【別名】一柱香、岩豆瓣、豆瓣草、豆瓣如意、四瓣金釵、指甲草、豆瓣打不死
【來源】鬍椒科豆瓣緑屬植物豆瓣緑peperomia reflexa (l. f.) a. dietr.,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幹。
【性味歸經】微苦,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止咳祛痰,活血止痛。用於風濕筋骨疼痛,肺結核,支氣管炎,哮喘,百日咳,肺膿瘍,小兒疳積,痛經;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絞汁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青葉碧玉又叫豆瓣緑、椒草、翡翠椒草,是鬍椒科豆瓣緑屬多年生常緑草本植物。株高20—25cm,莖圓,分枝,淡緑色帶紫紅色斑紋。葉互生,稍肉質,長橢圓形,濃緑色,有光澤,長達15cm,基部楔形,葉柄短。穗狀花序,長2.5—18cm,小花緑白色,總花梗比穗狀花序短,光滑無毛。果實具彎麯銳尖的喙。是直立性豆瓣緑的代表種。
主要園藝品種有(1)花葉豆瓣緑,莖上有紅色斑點,葉片深緑色,緣具黃色斑,後變近白色;(2)緑金,葉具黃斑。
【産地與習性】
原産西印度群島、巴拿馬、南美洲北部。
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境。生長適溫25℃左右,最低不可低於10℃,不耐高溫,要求較高的空氣濕度,忌陽光直射;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濕潤土壤。
【繁殖與栽培】
多用扦插和分株法繁殖。扦插:在4—5月選健壯的頂端枝條,長約5cm為插穗,上部保留1—2枚葉片,待切口晾幹後,插入濕潤的沙床中。也可葉插,用刀切取帶葉柄的葉片,稍晾幹後斜插於沙床上,10-15天生根。在有控溫設備的溫室中,全年都可進行。分株:主要用於彩葉品種的繁殖。盆土可用腐葉土、泥炭土加部分珍珠岩或沙配成,並適量加入基肥。生長期每半月施1次追肥,澆水用已放水池中1—2天的水為好,鼕季節制澆水。溫度變化直接影響葉片的顔色,彩葉類鼕季適溫18-20℃;緑葉種為15℃左右。炎夏怕熱,可放蔭棚下噴水降溫,但應註意,過熱過濕都會引起莖葉變黑腐爛。鼕季置光綫充足處,夏季避免陽光直曬。每2—3年換盆1次。
本種病蟲害較少,土壤過濕常發生葉斑病和莖腐病,偶有介殼蟲和蛞蝓危害,要及時防治。 |
|
豆瓣緑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豆瓣鹿銜草(《植物名實圖考》),岩筋草(《峨嵋藥植》),豆瓣如意草(《昆明藥植調查報告》),瓜子鹿銜、瓜子細辛(《貴州草藥》),石上開花、四塊瓦、客階、岩花、石上瓦漿(《雲南中草藥》),一柱香、三年草(《文山中草藥》)。
【來源】為鬍椒科植物豆瓣緑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態】豆瓣緑
一年生肉質草本,高10~25釐米。莖基部匍匐,下部幾節常生不定根,節間有粗縱條紋,多分枝。葉4或3片輪生,帶肉質,有透明腺點,橢圓形或近圓形,長9~12毫米,寬5~9毫米,兩端鈍圓,無毛或幼葉被疏柔毛,幹後變淡黃色,並顯皺紋;葉柄短,被短柔毛。穗狀花序長2~4.5釐米;總花梗與花序軸均被毛:苞片近圓形,盾狀;雄蕊2,花絲短;子房1室,卵形,頂端尖,柱頭頭狀,被短柔毛。漿果卵狀球形,頂端尖,長近1毫米。花期2~4月及9~10月。
生於岩石上或石隙陰濕處。分佈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
【採集】夏秋采收,曬幹或鮮用。
【性味】淡,微寒。
①《植物名實圖考》:"性寒。"
②《雲南中草藥》:"淡,微寒。"
【功用主治】治勞傷咳嗽,哮喘,風濕痹痛,痢疾,中暑,腹瀉,疳積,跌打損傷。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跌打。"
②《貴州草藥》:"止咳,健脾。"
③《雲南中草藥》:"清熱解毒,舒筋活絡。"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選方】①治水瀉:豆瓣如意草三錢(搗細),鬍椒三分,紅糖一錢。水煨服。(《雲南中醫驗方》)
②治勞傷咳嗽:㈠瓜子鹿銜二兩。泡酒服。㈡瓜子鹿銜,十二槐花各三錢。煎水服。(《貴州草藥》)
③治小兒疳積:瓜子鹿銜三錢。蒸瘦肉吃。(《貴州草藥》)
④治風濕筋骨疼痛:豆瓣如意根五錢。泡酒服。
⑤治跌打損傷:豆瓣如意三錢。水煎服或泡酒服。
⑥治痢疾、中暑、乳腺炎:豆瓣如意三錢。水煎服。
⑦治中耳炎:豆瓣緑鮮草搗汁灕耳。(④方以下出《雲南中草藥》)
⑧治哮喘、百日咳:一柱香幹根三錢。水煎服,日服二次。
⑨治神經衰弱、失眠:一柱香三錢。調雞蛋蒸服,日服二次。
⑩治瞼緣炎:一柱香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患處,每日二至三次。(⑧方以下出《文山中草藥》) |
|
豆瓣緑介紹
豆瓣緑 (Peperomia magnolifolia)
科屬:
鬍椒科
別名:
椒草
形態特徵:
株高25cm以上。 葉互生,圓形至倒卵狀橢圓形,先端圓至微凹,基部楔形或突然變狹。穗狀花序長2.5-8cm.果實具銳尖彎麯的喙。
分佈與習性:
原産西印度群島、巴拿馬、南美北部,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溫暖濕潤環境,忌陽光直射,喜半陰生長適溫25℃,越鼕溫度不得低於10℃。要求疏鬆肥沃中,排水良好的土壤。
繁殖與栽培:
多用扦插法繁殖。於5-6月進行葉插,在20-25℃條件下15天即可生根。也可於春、秋進行分株毓。每2-3年換盆一次。澆水時葉片勿淋水。病害主要有葉斑病、莖腐病、害蟲有薊馬與粉蚧。
應用:
豆瓣緑葉型美觀,極耐蔭蔽,是很好的室內觀葉植物。適合盆栽,佈置客廳、書房和居室。匍匐類型的種類,適於吊於盆栽植。
圖片: |
|
|
|
豆瓣緑屬 | 花葉豆瓣緑 | 海尼豆瓣緑 | 灑金豆瓣緑 | 豆瓣緑腐黴病 | 豆瓣緑絲核菌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