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trogoderma granarium everts鞘翅目,皮蠢科。異名t.khapra arrow。分佈原産於印度、馬來西亞、斯裏蘭卡,現已傳播到60傢多個國。
寄 主 雜食性。小麥、大麥、燕麥、黑麥、高粱、玉米、稻穀、花生、幹果、堅果等。
為害特點 以幼蟲為害。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8—3.2mm,橢圓形。頭、前胸背板暗褐色或黑色;鞘翅紅褐色,具淺色毛形成的花斑,不清晰,觸角11節;雄蟲觸角棒3—5節,雌3—4節,觸角窩後緣隆綫退化。卵長0.7mm,長筒形略彎。一端鈍圓,另一端較尖,着生很多刺突。末齡幼蟲體長4—6.7mm,紡錘形,背面乳白色至紅褐色,背板側區上着生箭剛毛,尤其在腹末幾節的背板兩側很集中,形成很密的褐色毛簇。 該蟲與黑斑皮蠢近似,但黑斑皮蠢的觸角棒5—7節,雄蟲觸角窩後緣隆綫幾乎無任何部分消失,幼蟲體黑色。第8腹節背板有前脊溝。𠔌斑皮責第8腹節背板無完整的前脊溝或完全消失。
生活習性 幼蟲喜鑽入物品的縫隙內,溫度不適或缺乏食物即進入滯育狀態,滯育期長達13個月。發育適溫32—36℃,最低10℃,最高40—45℃。幼蟲耐熱,耐低溫能力強。一5.5℃,多數幼蟲能存活90天。連續4個月以上,均溫高於20℃,相對濕度50%以下地區,對其生育有利。該蟲生活隱蔽。
防治方法 該蟲幼蟲態較多見,檢查倉庫內墻壁、地面縫隙、農産品中、花生仁、花生餅、棉籽餅及包裝用的麻袋等處有無幼蟲及其蛻皮,若發現有蟲,要盡快進行熏蒸處理。具體方法參見蠶豆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