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名】:𠔌堆白蟻傘
【拉丁學名】:termitomyces heimii natarajan
【中文別名】:白蟻𠔌堆雞[土+從](音右,四聲)、螞蟻𠔌堆菌
【同物異名】:termitomyces albigenosus (berk.) heim
【分類地位】:傘菌目、白蘑科、白蟻傘屬
【形態特徵】: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直徑5-12cm,初期呈鐘形至鬥笠形,後稍平展,中部突起頂端鈍圓,亦有菌蓋兩側偏壓,灰白色,淡褐灰色,嚮邊緣色淺變淡,表面光滑,濕時稍粘。菌肉白色,中部厚。菌褶初期白色,後期變淡粉紅色,不等長,離生、稍密,邊緣粗糙有顆粒。菌柄紡錐形至鬆軟。基部以下色變暗,延長成根狀並伸入地下蟻巢上。菌環常存在於柄基部膨大處,為一圈較窄的薄膜。孢子印帶粉紅色。孢子橢圓形,無色,光滑,7-8.5(9.5)μm×4.5-6.5μm。褶側囊體棒狀或倒梨形,稀少,壁稍厚,30-50μm×18-25μm。
生態習性:夏季由白蟻巢上生出。
【分佈地區】:雲南(西雙版納孟力侖、大理等)。
【經濟用途】:據記載此種在西雙版納當地推為雞[土+從]之佳品,一般見於白蟻巢上之土堆上,又名“螞蟻𠔌堆菌”産季多見於當地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