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miù zhǒng liú chuán
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分句;含貶義
解釋: 泛指荒謬的東西一代代地傳下去。
資料來源: 明·湯顯祖《答門人鄧君遷書》:“第時課穿雜,謬種流傳,縱瀎發於慧心,或取驚於拙目。”
例子: 然有可解者,~已數十年。(清·惲敬《與饒陶南》)
| 荒謬錯誤的東西輾轉相傳 Recycled ridiculous things wrong | 荒謬錯誤的東西輾轉相傳。 明 湯顯祖 《答門人鄧君遷書》:“第時課穿雜,謬種流傳,縱瀎發於慧心,或取驚於拙目。” 清 惲敬 《與饒陶南書》:“吾弟就試至十三科而不與解額,此天下不可解之事。然有可解者,謬種流傳已數十年。” 毛澤東 《改造我們的學習》二:“其結果,謬種流傳,誤人不淺。” | | 詞目 謬種流傳
發音 miù zhǒng liú chuán
釋義 泛指荒謬的東西一代代地傳下去。
出處 《宋史·選舉志二》:“所取之士既不精,數年之後,復俾之主文,是非顛倒愈甚,時謂之繆種流傳。”
示例 然有可解者,~已數十年。(清·惲敬《與饒陶南》)
用法 作賓語、分句;指謊言、謬論等
故事 宋朝時期,何澹見當時科舉考試制度不嚴,考場上賄賂成風,致使沒有真纔實學的人投機取得功名,他嚮朝廷上奏摺,指出先科考試的種種弊端與危害。如果考試不嚴,所選人才質量就不高,隔幾年由他們主持考試,那麽就會讓謬誤的根子代代相傳。 | | 道聽途說, 訛以滋訛, 以訛傳訛, 三人成虎, 衆口鑠金, 積毀銷骨, 人言可畏, 繆種流傳, 人言藉藉, 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衆口銷金, 衆鑠, 群口鑠金, 流言蜚語 | | 口傳心授, 口耳相傳, 不立文字, 一脈相傳, 一脈相承, 交口稱贊, 眼見為實, 百聞不如一見, 衣鉢相傳, 都中紙貴, 耳聽為虛, 耳聞不如眼見, 耳聞不如目見, 洛陽紙貴, 有目共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