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閱讀書刊文章的人。 |
|
∶閱讀書報的人 |
|
供讀者使用的房間 |
|
∶指書籍、報紙、雜志或其他類似的宣傳工具所能影響到的公衆 |
|
指閱讀書、刊、文章的人。 漢 桓譚 《新論·補遺》:“其言惻愴,讀者嘆息。” 唐 劉知幾 《史通·本紀》:“世之讀者,幸為詳焉。” 魯迅 《花邊文學·看書瑣記》:“文學雖然有普遍性,但因讀者的體驗的不同而有變化。” |
廣義的“讀者” Generalized "reader" |
讀者是指具有一定閱讀需要和閱讀能力的社會群體,是出版物的閱讀者和消費者,一般也用於稱謂讀書的人。他們通過購買、閱讀書籍成為出版社的讀者,或者通過訂閱報刊、雜志成為報社、雜志社的讀者。從編輯學的角度來看,讀者既是出版物的閱讀者,又是出版物的購買者。書籍與讀者之間存在着辯證關係:書籍數量的不斷增加,書籍的讀者群不斷擴大,並不斷産生新的讀者群;讀者群的擴大,又進一步推動書籍刊物出版事業的發展,産生更多的書籍。周而復始,循序漸進。
書籍的讀者是由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地區的讀者所構成的。編輯衹有真正地瞭解讀者,才能生産出滿足他們的書籍。
按不同的標準劃分,讀者可分為以下幾種:
1.按年齡差異:分為兒童讀者、少年讀者、青年讀者、中年讀者和老年讀者等。
2.按職業不同:分為幹部讀者、教師讀者、工人讀者、農民讀者、戰士讀者、科研人員和其他專業人員等。
3.按地域不同:分為城市讀者、農村讀者、沿海讀者、內地讀者、國內讀者和國外讀者等。
4.按文化層次:分為專傢學者讀者、高層次讀者、中等層次讀者和低層次讀者等。
5.按購買、閱讀行為角度:分為潛在讀者和現實讀者、基本讀者與隨機讀者、計劃讀者和市場讀者等。 |
|
《讀者》雜志創刊於1981年3月,是甘肅人民出版社主辦的一份綜合類文摘雜志。原名《讀者文摘》,1981年創刊時的《讀者文摘》衹有48頁,而且是雙月刊,新聞紙黑白印刷,售價三角。雜志創刊一年,發行量達到16萬,1982年底,發行量達到42萬,1983年,發行量突破136萬。然而《讀者文摘》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1982年初,美國《讀者文摘》來函指出:甘肅人民出版社使用《讀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當的,不符合國際版權協定。中美兩傢《讀者文摘》長達數年的版權之爭從此開始。從1990年開始,中美兩傢《讀者文摘》的版權之爭再次升級。1992年美國《讀者文摘》委托律師行緻函中國《讀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標《讀者文摘》。 後為化解與美國《讀者文摘》發生的版權糾紛,1993年3月號《讀者文摘》刊登徵名啓示,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共收到應徵信十萬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讀者、讀友、讀者之傢、談天說地、共享等等。最後使用了《讀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讀者文摘》正式改名為《讀者》。
《讀者》的辦刊宗旨
《讀者》雜志多年以來,始終以弘揚人類優秀文化為己任,堅持“博採中外、薈萃精華、啓迪思想、開闊眼界”的辦刊宗旨,遵循“選擇《讀者》,就是選擇了優秀的文化”這一辦刊理念,發掘人性中的真善美,體現人文關懷。在刊物內容及形式方面與時俱進,追求高品位、高質量,力求精品,並以其形式和內容的豐富性及多樣性,贏得了各個年齡段和不同階層讀者的喜愛與擁護。
《讀者》的版本
創刊以來,《讀者》正像她的刊標小蜜蜂一樣,辛勤耕耘,不斷的將最精彩內容奉獻給讀者。封面設計精美,排版簡約大方,內容傳遞出濃濃的人文關懷,深受國人喜愛,最近月發行量已經突破1000萬册。經過20多年的發展,《讀者》係雜志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傢族,包括:
《讀者》 從創刊以來就有的版本,最常見,每月分上下兩本,全年24期,國內定價4元(從2009年第一期開始定價4元,2009年以前定價3元)
《讀者》(大字版) 月刊 定價:8元 全年96元 郵發代號:54-18
《讀者》(繁體字版)內容與《讀者》相同,主要發行受衆為港澳臺地區讀者,每本售價10元港幣
《讀者》(原創版)創刊於2006年,開始為雙月刊,後改為為月刊,定價5元
《讀者》(鄉土人文版),月刊
《讀者欣賞》:讀者第一本子雜志,是一本定位與高端讀者的雜志。
《讀者》(維文版),內容與讀者相同,語言為維吾爾語,半月刊。
《讀者》(海外版)
《讀者》的欄目
《讀者》 文苑:捲首語、文苑、書林一葉、幽默小品、原創精品;
人物:人物、名人軼事;
社會:雜談隨感、話題;
人生:人世間、人生之旅、婚姻家庭、青年一代、兩代之間;
生活:心理人生、經營之道、理財;
文明:在海外、他山石、歷史一葉、文化茶座、人與自然、影像;
傢園:人與自然、生物世界;
點滴:言論、漫畫與幽默、意林、點滴;
互動:智趣、讀者·作者·編者;
藝術:封面、美術插頁、歌麯。
《讀者》的發行
《讀者》雜志社與中國郵政及發行商緊密合作,通過遍布全國的發行網絡發行。 1995年《讀者》月發行量突破400萬册。2001年以來,讀者雜志社積極調整辦刊思路,適時整合刊物內容,在市場營銷和品牌經營方面加大力度,不斷創新,策劃推出了一係列大的改革舉措。在國內期刊種數快速增長,但期刊總印數並未同步增長,許多大衆刊物發行量下滑,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讀者》雜志一枝獨秀,發行量持續攀升。2002年10月月發行量突破600萬册大關,創歷史新高。2003年10月突破800萬册大關,11月達到創紀錄的806萬册,同比增長近200萬册,創造了中國期刊發展史上的奇跡。《讀者》雜志近年的廣告經營額也穩步上升,2002年廣告經營額達2800餘萬元。與此同時,《讀者》雜志年利稅也達到3000餘萬元,增長40.9%,創造了突出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讀者》已經成為甘肅乃至全國的一個著名品牌。據目前數據統計,《讀者》雜志2000——2007年已連續七年穩居全國期刊月發行量首位。
2009年7月,讀者出版集團與學友園教育傳媒集團舉行《讀者》雜志合作發行簽約儀式。這是我國國營出版業在體製改革過程中與民營企業探索合作的重要事件。
《讀者》的影響和榮譽
在廣大讀者和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幫助下,迄今已走過了二十多年的風雨歷程。20多年來,讀者走嚮了成熟,《讀者》走嚮了成熟,讀者、作者和編者正齊心協力打造中國期刊第一品牌,編寫着一本中國人自己的心靈讀本。從創刊時月發行量3萬册,到2005年4月份月發行量已達910萬册,居中國第一,世界綜合類期刊第四位,在海內外億萬讀者中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譽度,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中國期刊第一品牌”。這種高速增長、經久不衰的“《讀者》現象”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各界人士的極大關註。
《讀者》在海外華文期刊市場中也占有很大份額,行銷世界90多個國傢和地區,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 新加坡、香港等國傢和地區擁有衆多讀者,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讀者》,具有廣泛的影響力。2003年起在美國、加拿大同步印製。
《讀者》雜志的成功得到了政府、社會各界及廣大讀者的認可和贊譽。1998年至2001年連續獲國傢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第一、第二屆百種全國重點社科期刊奬,2000年獲首屆國傢期刊奬(中國期刊業最高奬),2001年被國傢新聞出版總署認定為“雙高” (高知名度、高學術水平)期刊。2002年底,再獲第二屆國傢期刊奬。
《讀者》的高速成長同樣也得到了衆多跨國及國內知名企業的認同,十多年來,《讀者》已經富有成效的為杜邦、摩托羅拉、索尼、寶潔、中國聯通、平安保險、步步高、紅河等諸多國內外客戶提供了廣告服務,其成績得到了一致首肯。 《讀者》的發展離不開他們的支持與信賴。
《讀者》刊頭題字的由來
《讀者》封面的“讀者”二字是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所寫。《讀者》原來是四個字---《讀者文摘》,因和美國的《讀者文摘》弄出了版權官司,所以雜志改名為《讀者》,之後就把後面兩個字去掉了。趙樸初先生於1984年為此刊題字。
品牌對於《讀者》雜志來說,1993年前幾乎從來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鬍亞權承認,一個雜志的品牌在他們那一代人眼裏,僅僅衹是刊名而已,從來不曾意識到雜志的品牌竟然與一本雜志的整體形象、標識相關,更不知道雜志的刊名、形象都是應當受到保護的資産。
《讀者》LOGO:緑蜜蜂
1995年,《讀者》雜志社刊發了一則徵集啓事,有償徵集刊徽。消息發佈後僅三個多月,就收到了寄自全國各地的三萬多件作品。在衆多應徵者的想象中,《讀者》就像一本打開的書,或者一隻觀察世界的眼睛。更有讀者將雜志比喻為玫瑰,是情愛的象徵。還有相當多的人把《讀者》雜志設計成一幅太極圖,寓意中國文化的象徵;但大部分作品卻是以昆蟲與植物為主的形象畫意。
三萬多件來稿,使編輯部感到了一種深情的壓力。關註一本雜志刊標的大多是些普通的讀者,專業人士的比例少得可憐。此時,高海軍已另任甘肅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美術編輯由從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畢業的任偉繼任,他負責處理作品的初選。他們從來稿中初選出了三十多件作品,從全國請來許多專傢進行內部評選。鬍亞權欣賞其中的一幅中華竜的圖案,竜飛鳳舞極有意味。但鬍的提議並沒有得到評委們的認同,他們認為這幅畫缺少一種與《讀者》雜志整體相一致的意味,與他們所倡導的書捲氣不太適合。
刊徽的評選暫時“擱淺”,甘肅人民出版社專門開會進行了討論,認為應嚮專業層面進行徵集。他們决定以內部的形式,進行第二次徵稿。這一次縮小到了專傢層面,任偉代表雜志社去北京,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專門開了一次《讀者》的徽標設計座談會,並把入圍的十幾幅作品都帶到了北京,大傢與在蘭州時研討時的看法一致。竜的氣質與《讀者》不相符合。用竜作為一傢雜志的刊標“帽子太大”。
當時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係主任陳漢民教授提出一個觀點:作為《讀者》雜志來說,徵集刊徽就是要找到“一頂帽子”,這頂帽子不一定好看,但別人一看,一定要認為,你戴上這頂帽子是最合適的。他建議:《讀者》是一本文摘性雜志,就像一隻蜜蜂一樣,為讀者在采蜜。能否用一隻蜜蜂來作為刊標?可他的意見並沒有得到大傢的認同,不少人認為用一隻蜜蜂來表達一本雜志,有點俗。最後討論的結果是,大傢每人畫一幅,作品出來後,再進行評定。
陳漢民教授曾經參與設計中國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人民銀行、農業銀行等四大行與世界婦女大會、'97香港回歸祖國、五個一工程等標志,是中國標志業界有影響的專傢。他對自己的判斷力表現出驚人的自信。他還是堅持畫了自己想象中的小蜜蜂。
設計好的幾件作品帶回蘭州後,被隱去作者名字,請專傢們品評。鬍亞權與任偉的意見傾嚮於小蜜蜂,認為以一隻小蜜蜂比喻《讀者》,象徵着雜志從各種報刊中採集稿件,準確地表達了《讀者》的形象與社會功能,且這衹緑色的小蜜蜂,學名叫做中華蜂。
最後,這衹緑色的小蜜蜂被選為了《讀者》雜志的刊徽。
小蜜蜂的底色是蘋果緑,這種緑色充滿了強烈的生命張力,它的象徵意味事實上已與雜志的整體氣質融為一體。這衹“小蜜蜂”以及刊名組合的CI的標志色有大紅、黑、灰、白四種基本色調,是《讀者》雜志的基本標志色。
《讀者》雜志還將入選的十幾種圖標作為欄目的標志,在欄目上也實現了圖標化的設計,這些標志也成為《讀者》雜志整體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1995年7月份,《讀者》雜志社正式宣佈“小蜜蜂”作為刊徽。
為使此標志不再被人侵權,他們以“READERS”與漢語拼音“DUZHE”,及趙樸初書寫的書法“讀者”,作為一組完整的形象進行註册,最後全部註册成功。這是《讀者》首次對自己的形象進行全方位的商標註册與保護。這個小蜜蜂商標他們當時付出的稿酬是三萬元,現在這個形象的價值是多少呢?
《讀者》雜志發展歷程
由讀者雜志社編輯出版、甘肅人民出版社主辦的《讀者》(半月刊)雜志是我國享有良好聲譽的綜合類期刊。自1981年創刊迄今,《讀者》雜志沐浴着改革開放的春風,凝聚着幾代出版人的心血和智慧,歷經25年的發展,月發行量由最初的3萬册,達到2006年月平均發行量898萬册,居中國期刊排名第一,亞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綜合性期刊排名第四,取得了突出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走出了一條中國期刊發展的成功之路。
多年來,《讀者》雜志以弘揚優秀文化為己任,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嚮,始終不渝地堅持“博採中外、薈萃精華、啓迪思想、開闊眼界”的辦刊宗旨,遵循“選擇《讀者》,就是選擇了優秀的文化”這一辦刊理念,發掘人性中的真善美,體現深刻的人文關懷;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在刊物內容及形式方面以漸變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與時俱進;追求高品位、高質量,贏得了海內外各個年齡段和不同階層讀者的喜愛,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為不斷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十五年來,《讀者》雜志不斷創新,開拓進取,發展壯大。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雜志社積極調整辦刊思路,適時整合刊物內容,在市場營銷和品牌經營方面加大力度,改革創新,在國內期刊種數快速增長而期刊總印數並未同步增長、許多大衆刊物發行量下滑、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讀者》雜志一枝獨秀,發行量穩步攀升,2006年4月達到創記錄的1003萬册,已連續6年穩居全國期刊月發行量首位,占有國內期刊市場1/30的份額。目前,《讀者》行銷全球80多個國傢和地區,纍计發行近百萬册。從創刊到現在,《讀者》在國內纍计發行11億册,品牌影響力大大增強。
新世紀以來,讀者雜志社陸續創辦了三種新的期刊,目前編輯出版有《讀者》(半月刊)、《讀者》(鄉土人文版)、《讀者欣賞》、《讀者》(原創版)、《讀者》(繁體字版)、《讀者》(盲文版)(與盲文出版社合作)、《讀者》(維文版)(與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等係列雜志及《讀者(精華本)》、《讀者(合訂本)》、《讀者叢書》及多媒體光盤、明信片等相關文化産品。讀者雜志社正在努力不斷挖掘開發《讀者》這一品牌的價值鏈。
《讀者》雜志的成功得到了政府、社會各界及廣大讀者的認可和贊譽。1998~2001年連續獲國傢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第一、第二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奬,1999年獲首屆“國傢期刊奬”(中國期刊界最高奬),2001年被國傢新聞出版總署認定為“雙高”(高知名度、高學術水平)期刊,2003年再獲第二屆“國傢期刊奬”,2005年又獲第三屆“國傢期刊奬”。
2004年 8月 27日,中央宣傳部出版局、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中國期刊協會在北京召開“品位•質量•效益——《讀者》之路研討會”,李東升、石峰等領導同志和部分專傢、讀者代表共80餘人出席了會議;2005年8月,李長春同志視察讀者雜志社,稱贊《讀者》是“大漠瑰寶”;2006年8月,在國傢商務部組織開展的“商務新長徵,品牌萬裏行”活動中,《讀者》被列為知名品牌,成為“多彩甘肅、精品隴原”的重要標志。
2006年1月18日,以甘肅人民出版社為基礎、以《讀者》為核心的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標志着《讀者》正在嚮做強做大的目標堅實邁進。
2006年4月,《讀者》月發行量突破1000萬册。中共甘肅省委、省政府,新聞出版總署,中宣部出版局,中國期刊協會嚮《讀者》雜志社發來賀信。熱烈祝賀《讀者》月發行量突破1000萬册。
《讀者》願與各界朋友攜手合作,共創輝煌。
《讀者》2003年言論
1、我已經演完了我的角色,現在衹求默默無聞地生活。我想回到故鄉的村寨,在童年時嬉戲玩耍的山坡上漫步。
——退休後的曼德拉甘願做一個平民
2、別擔心,放輕鬆,要快樂!
——有過30年牢獄之苦的曼德拉,仍然精神矍鑠地生活到85歲,這是他的生活秘訣
3、請不要在床上吸煙,否則落地的灰燼可能就是你自己。
——美國一旅館客房告示。妻子們也可以用這句警告自己的煙鬼丈夫
4、殷勤善意在社交中是必需的,但也應有限度,一旦過分,殷勤就變成了卑下……在尊重朋友的感情的同時也要讓朋友們相信,我們尊重的也是我們自己的感情。
——法國著名倫理作傢拉羅什福科在《處世書》中說
5、奬金和精神哪一個重要?奬金是必要的,然而一旦變為家庭開支的一部分時,就被忘卻了,惟有精神支柱是力量永不衰竭的源泉。
——美國企業傢瑪麗•凱認為精神的力量遠遠超出高額奬金
6、學習是一個人的真正看傢本領,是人的第一特點,第一長處,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學習的結果,學習的恩澤。
——著名作傢王蒙論學習
7、感謝上帝沒有把我造成一個靈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發現是受到慘痛的失敗後獲得的。
——英國科學家戴維說
8、人如果衹靠吃飯活着,那飯就不叫飯,叫飼料。
——某香港電影人、作傢、電視節目主持人的人生感悟
9、一個富裕人傢打算請個廚師,來了廚師就要開工資,於是請來了出納;人多了、菜多了,於是請來了採購員、司機;開支大了,現金多了,請來了警衛……一個家庭膨脹起來了。
——一個行政體製的形成,
10、不與富交,我不貧;不與貴交,我不賤。自感不貧不賤,就能常處樂境,於身心有益。
——作傢鄭逸梅如是說
11、所謂花心,就是有了愛情和面包,還想吃蛋糕的心情;所謂外遇,就是潛出了圍城,跌入陷阱;所謂浪漫,就是幫老婆買包捲心菜時,還會順手帶回一朵玫瑰花;所謂廚房,就是結婚時紅地毯通嚮的正前方。
——所謂種種
12、工作使人免除三大流弊:生活乏味、鬍作非為、一貧如洗。
——伏爾泰
13、愛情不是一本書,你可以放到書櫃裏保存五十年不變質。愛情是一種植物,需要澆水照料。讓一個人每天給同一種植物澆水,需要很大的耐心。
——愛情需要用心經營
14、司機掙錢見人就拉,會計用錢筆下生花,領導用錢簽字畫押,“大師”掙錢臺上比劃,娃娃用錢就喊爹媽,女人用錢男人身上颳,醫生掙錢在病人肚皮上劃。
——各種人的掙錢之道
15、幸福越與人共享,它的價值越增加。
——森村誠一語
16、有時幾根麵條就能撐起一段日子;有時,一堆黃金反而把日子折騰得東倒西歪。
——財富不等於幸福
17、把箭射中的所有地方畫撐靶心,然後說這就是射箭人的目的。
——許多歷史結論給人的印象
18、除了人類和蝗蟲,很少有一種動物能在觀光一個地區時把它弄得亂七八糟。
——馬長山著《思路花語》
19、文化似乎不直接關係國計民生,但卻是直接關係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識、思想、言語和氣質。抽出文化這根神經,一個民族將成為植物人。
——馮驥纔
20、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
——諾貝爾和平奬獲得者特蕾莎修女如是說
21、衹用色情眼光看女人,近於無恥。但身為男人,看女人的眼光就不可能完全不含色情。我想不出在濾盡色情的中性男人眼裏女人該是什麽樣子。
——周國平談論看女人的男人觀
22、互相吹捧的是做官的人;互相看不起的是搞藝術的人;見面不說實話的是做生意的人。
——對話裏泄露職業身份
23、你覺得保守一個秘密比傳播一個秘密更有價值時,你就成熟了。
一—位父親這樣對兒子解釋成熟
24、女人沒本事卻會要求男人有本事;男人自己沒本事卻會埋怨女人妨礙了運氣。
——總之,男人就是不能沒有本事
25、中國道路的交通狀況再清楚不過地顯示:中國人內心中簡直是無政府主義者。
——《新蘇黎世報》對中國混亂的交通表示吃驚,他們認為,如果換做瑞士人來中國開車,起碼能減少一半交通事故 |
|
logo
讀者文學網站成立於2005年8月2日,專註打造純真、寧靜風格的文學網站。
讀者文學在大千網絡中開闢一片淨土,為您在疲於工作、憊於生活、心情煩惱、迷茫不前之時,在這裏小憩一下。靜下心來,泡懷咖啡亦或一杯清茶,打開讀者文學,輕輕的滾動鼠標,瀏覽着一篇篇清新的文字,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讀者文學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編輯精挑細選出來的,最主要的是文章符合我們網站的風格,讓讀者的得到心靈淨化。每篇文章都能給讀者帶來心靈的碰撞,在平淡中明白生活的真諦,在不經意間流露出真情。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讓我們為美好生活的早日到來而努力,不虛度年華,不因往事而後悔。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讓我們不時的到讀者文學來沉澱自己的心靈。輕輕撣去外界帶來的那些灰塵,給自己一份真誠,給身邊的人一份關愛,給社會放一點自己的光芒。讓生命在平淡中變的不平常!讀者文學始終嚮你敞開心扉!
讀者文學—純淨讀者心靈的空間! |
|
基本信息
作 者: 梁文道 著
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0-1 字 數: 203000 版 次: 1 頁 數: 278 印刷時間: 2009-10-1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3698965 包 裝: 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中,梁先生談論書緣,讀書的方法,對閱讀的看法;談因書而結交的朋友的聚散離合;談政治書籍中的政治花邊;談論作者心中的經典書籍,以及談論散發着文藝味道的書籍或相關作者的故事。 |
|
- n.: admass, audience, constituency, reader, the reading public, person who reads, esp one who is fond of reading
|
|
- n. lecteur
|
|
報刊 | 報紙 | 媒體 | 央視 | 宣傳 | 電子報紙 | 詞語 | 格言 | 萌芽 | 學者 | 歷史人物 | 十六國 | 文摘 | 文學 | 讀物 | 期刊 | 期刊雜志 | 期刊網站 | 文學網 | 書籍 | 專傢 | 閱讀 | 人物 | 前秦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