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諾亞規則
目錄
nuò yà guī zé nuò yà guī zé
  【註】2006年5月4—5日第四屆亞歐議會夥伴會議於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與會的亞洲和歐洲29個國傢的議會代表團及歐洲議會代表通過《大會宣言》。會議着重討論了關係到人類福祉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其中,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成為討論的重點之一。來自英國的議員代表特納•德斯蒙德引用《聖經》裏有關諾亞方舟的故事時指出,如果歐亞這兩個大洲能攜起手來,遵循“諾亞規則”,也就是在災害來臨前,做到未雨綢繆,共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抑製全球變暖的趨勢,那麽必將會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
No. 2
  什麽是諾亞規則
  《聖經》中,在人類即將遭受滅頂之災前,上帝曾告訴諾亞修建一艘方舟來躲避這場災難。雖然衹是一個傳說,但對解决當今的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也是一個啓示。為此,諾亞規則應運而生,指的是在災害來臨前,做到未雨綢繆,共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抑製全球變暖趨勢。
  諾亞規則的形成
  2002年西歐的致命炎夏,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2005年的“卡特裏娜”颶風,都讓人聯想到全球氣候變暖的惡果。2006年的第四屆亞歐議會夥伴會議就此進行了深入反思。
  第四屆亞歐議會夥伴會議於2006年5月4日至5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與會的亞洲和歐洲29個國傢的議會代表團及歐洲議會代表通過《大會宣言》。與首腦會議更多關註政治與經濟合作不同,參加本次會議的各國議會代表,着重討論了關係到人類福祉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其中,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成為討論的重點之一。
  會議邀請的世界氣象組織專傢佩特裏·塔拉斯教授指出,全球氣候變暖的形勢已經相當嚴峻。上個世紀,地球表面溫度上升了約0.6攝氏度,預計到2100年,還將比1990年時再升高1.5至5.8攝氏度。與此同時,全球海平面也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上升了18釐米左右,其中僅1992年一年就上升了0.3釐米。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比重急劇增加。
  在談到全球變暖將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時,塔拉斯說,一些島國可能會因海平面的上升而消失,沿海國傢則將遭受更多、更強烈的臺風和風暴襲擊,而內陸國傢卻會面臨幹旱的威脅。另外,一些生物物種將會消失,全球生態平衡也會受到嚴重的破壞。塔拉斯還表示,他的預測絶不是危言聳聽,如果全球變暖的趨勢持續下去,那麽人類終將有一天會受到大自然的嚴厲懲罰。
  人們該怎樣避免這場災難?來自英國的議員代表特納·德斯蒙德對記者說,《聖經》故事裏提到,在人類即將遭受滅頂之災前,上帝曾告訴諾亞修建一艘方舟來躲避這場災難。雖然這衹是一個傳說,但對人們解决當今的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也有很大啓示。德斯蒙德表示,歐洲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發達國傢,而亞洲有着全球最多的人口,如果這兩個大洲能攜起手來,遵循“諾亞規則”,也就是在災害來臨前,做到未雨綢繆,共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抑製全球變暖的趨勢,那麽必將會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
  德斯蒙德提到的“諾亞規則”在與會代表中也引起了廣泛共識。比利時議員保羅·威爾說,氣候變暖是不分國界的,災害一旦來臨,任何國傢都不可能幸免於難。2003年炎熱的夏天,西歐死亡了3萬人;去年的“卡特裏娜”颶風,也給美國帶來嚴重的災害。如果人們不立即采取措施,這樣的悲劇在未來就還會重演。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議員傑哈魯·本·文森特也對記者表示,2004年印度洋海嘯,給受災地區人們最大的教訓,就是要做到防患於未然。他引用中國“亡羊補牢”的典故對記者說,現在全球變暖已成現實,但以人類的智慧和當今的科技發展水平,是可以遏止這一勢頭持續下去的,所以當務之急是各國共同協作,從現在做起,這不僅是亞歐人民的呼聲,更該成為全人類的共識。
  諾亞規則實施的背景: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是指全球氣溫升高。近100多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總的看為上升趨勢。進入八十年代後,全球氣溫明顯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變暖的後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係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
  出現全球變暖趨勢的具體原因是,人們焚燒化石礦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産生的二氧化碳進入了地球的大氣層。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小組根據氣候模型預測,到2100年為止,全球氣溫估計將上升大約1.4-5.8攝氏度(2.5-10.4華氏度)。根據這一預測,全球氣溫將出現過去10,000年中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從而給全球環境帶來潛在的重大影響。
  為了阻止全球變暖趨勢,1992年聯合國專門製訂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該公約於同年在巴西城市裏約熱內盧簽署生效。依據該公約,發達國傢同意在2000年之前將他們釋放到大氣層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時的水平。另外,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計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60%的國傢還同意將相關技術和信息轉讓給發展中國傢。發達國傢轉讓給發展中國傢的這些技術和信息有助於後者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挑戰。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個國傢正式批準了上述公約。
什麽是諾亞規則
  《聖經》中,在人類即將遭受滅頂之災前,上帝曾告訴諾亞修建一艘方舟來躲避這場災難。雖然衹是一個傳說,但對解决當今的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也是一個啓示。為此,諾亞規則應運而生,指的是在災害來臨前,做到未雨綢繆,共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抑製全球變暖趨勢。
諾亞規則的形成
  2002年西歐的致命炎夏,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2005年的“卡特裏娜”颶風,都讓人聯想到全球氣候變暖的惡果。2006年的第四屆亞歐議會夥伴會議就此進行了深入反思。
  第四屆亞歐議會夥伴會議於2006年5月4日至5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與會的亞洲和歐洲29個國傢的議會代表團及歐洲議會代表通過《大會宣言》。與首腦會議更多關註政治與經濟合作不同,參加本次會議的各國議會代表,着重討論了關係到人類福祉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其中,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成為討論的重點之一。
  會議邀請的世界氣象組織專傢佩特裏·塔拉斯教授指出,全球氣候變暖的形勢已經相當嚴峻。上個世紀,地球表面溫度上升了約0.6℃,預計到2100年,還將比1990年時再升高1.5至5.8℃。與此同時,全球海平面也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上升了18釐米左右,其中僅1992年一年就上升了0.3釐米。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比重急劇增加。
  在談到全球變暖將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時,塔拉斯說,一些島國可能會因海平面的上升而消失,沿海國傢則將遭受更多、更強烈的臺風和風暴襲擊,而內陸國傢卻會面臨幹旱的威脅。另外,一些生物物種將會消失,全球生態平衡也會受到嚴重的破壞。塔拉斯還表示,他的預測絶不是危言聳聽,如果全球變暖的趨勢持續下去,那麽人類終將有一天會受到大自然的嚴厲懲罰。
  人們該怎樣避免這場災難?來自英國的議員代表特納·德斯蒙德對記者說,《聖經》故事裏提到,在人類即將遭受滅頂之災前,上帝曾告訴諾亞修建一艘方舟來躲避這場災難。雖然這衹是一個傳說,但對人們解决當今的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也有很大啓示。德斯蒙德表示,歐洲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發達國傢,而亞洲有着全球最多的人口,如果這兩個大洲能攜起手來,遵循“諾亞規則”,也就是在災害來臨前,做到未雨綢繆,共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抑製全球變暖的趨勢,那麽必將會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
  德斯蒙德提到的“諾亞規則”在與會代表中也引起了廣泛共識。比利時議員保羅·威爾說,氣候變暖是不分國界的,災害一旦來臨,任何國傢都不可能幸免於難。2003年炎熱的夏天,西歐死亡了3萬人;去年的“卡特裏娜”颶風,也給美國帶來嚴重的災害。如果人們不立即采取措施,這樣的悲劇在未來就還會重演。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議員傑哈魯·本·文森特也對記者表示,2004年印度洋海嘯,給受災地區人們最大的教訓,就是要做到防患於未然。他引用中國“亡羊補牢”的典故對記者說,現在全球變暖已成現實,但以人類的智慧和當今的科技發展水平,是可以遏止這一勢頭持續下去的,所以當務之急是各國共同協作,從現在做起,這不僅是亞歐人民的呼聲,更該成為全人類的共識。
  諾亞規則實施的背景: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是指全球氣溫升高。近100多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總的看為上升趨勢。進入八十年代後,全球氣溫明顯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變暖的後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係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
  出現全球變暖趨勢的具體原因是,人們焚燒化石礦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産生的二氧化碳進入了地球的大氣層。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小組根據氣候模型預測,到2100年為止,全球氣溫估計將上升大約1.4-5.8℃(2.5-10.4華氏度)。根據這一預測,全球氣溫將出現過去10,000年中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從而給全球環境帶來潛在的重大影響。
  為了阻止全球變暖趨勢,1992年聯合國專門製訂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該公約於同年在巴西城市裏約熱內盧簽署生效。依據該公約,發達國傢同意在2000年之前將他們釋放到大氣層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時的水平。另外,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計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60%的國傢還同意將相關技術和信息轉讓給發展中國傢。發達國傢轉讓給發展中國傢的這些技術和信息有助於後者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挑戰。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個國傢正式批準了上述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