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一:
明清時期經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生員有增生、附生、廩生、例生等,統稱諸生。
顧炎武《書吳潘二子事》:“當國變後,年皆二十以上,並棄其諸生,以詩文自豪。”
《送東陽馬生序》“今諸生學於太學”,則是指在國子監學習的各類監生。
釋義二:
指儒生。
《史記·曹相國世傢》:“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如齊故(俗)諸儒以百數。”
《漢書·叔孫通傳》:“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願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
釋義三:
也指在學讀書的學生。
韓愈《進學解》:“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
《通俗編·文學·諸生》:“諸生猶諸侯,雖一人亦得雲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