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發性腫瘤動物模型
用化學緻癌物、射綫或病毒均可在各類動物中誘發不同類型的腫瘤。強化學緻癌物二甲基苯蒽(dmba)和甲基膽蒽可誘發乳癌,二苯苄芘誘發纖維肉瘤均已列為美國nci第二篩瘤株。現舉dmba誘發大鼠乳腺癌試驗為例,取鼠齡2月的sprague-dawley雄鼠,單次灌喂麻油溶解dmba20mg,腫瘤自60天開始生長,至120天癌發生率達63~100%。此時開始分組給藥,並每周測瘤大小及記錄死亡時間作為療效指標。還可用dmba誘發乳頭狀瘤,實驗用丙酮溶解dmba150ug/小鼠,隔14天二側背部皮膚各塗一處,第3周用巴豆油0.5mg,在同一部位每周塗2次共3~4月。當瘤>4mm開始治療,每天腹註或口服一次,共5次,每周一次共2~6周,用測量瘤大小辦法來觀察抑製率。用二乙基硝胺(den)0.005%摻入飲水中口服8個月誘發大鼠肝癌。此外15ppb黃麯黴素afb,或0.06%奶油黃連續口服4個月均可誘發大鼠肝癌。於誘發期腫瘤形成之前觀察藥物的抗緻癌作用。用於化療研究的還有α-萘腰等誘發田鼠和狗的胱膀癌,n-甲基-n-硝基-n-亞硝基胍(mnng)誘發大鼠胃癌,此外用1%den皮下註射,每天50mg/kg,連續3周再觀察半年內小鼠肺癌發生率也可達94%。食管癌和鼻咽癌等也用緻癌物誘發成功,部分也已用於藥物作用的研究。但緻癌的誘癌過程需時較長,成功率多數達不到100%,腫瘤發生的潛伏期個體變異較大,不易同時獲得病程或癌塊大小較均一的動物供實驗治療之用,再加之腫瘤細胞的形態學特徵常是多種多樣,且緻癌多瘤病毒常誘發多部位腫瘤,故不常用於藥物篩選,但從病因學角度分析,它與人體腫瘤較為近似,故此模型常用於特定的深入研究。由於該類型腫瘤生長較慢,瘤細胞增殖比率低,倍增時間長,更類似於人腫瘤細胞動力學特徵,常用於綜合化療或腫瘤預防方面的研究。
在使用化學緻癌緻癌時,要註意各類化學緻癌劑對動物緻癌的特點,如芳香胺及偶氮染料類緻癌物的特點是①通常需要長期、大量給藥才能緻癌;②腫瘤多發生於遠隔作用部位的器官如膀胱、肝等;③有明顯的種屬差異(見表);④其本身不是直接緻癌物,緻癌是由於其某種代謝産物的作用;⑤其緻癌作用往往受營養或激素的影響,例如,奶黃僅在以缺少蛋白質和核黃素的飼料喂飼大鼠時纔引起肝癌,而且雄性大鼠較敏感,鄰位氨基偶氮甲苯則易起雌性大鼠的肝癌。
亞硝胺類的緻癌特點是:①緻癌性強,小劑量一次給藥即可致癌;②對多種動物(包括猴、豚鼠等不易誘發腫瘤的動物)的許多器官(包括食管、腦、鼻竇等不易引起癌的器官)能緻癌,甚至可以通過胎盤緻癌,如給懷孕大鼠以二乙基亞硝胺(diethy lnitrosamine,den)可比較快地引起仔鼠的神經膠質細胞瘤;③具有不同結構的亞硝胺有明顯的器官親和性,例如二甲基亞硝胺等對稱的衍生物常引起肝癌,不對稱的亞硝胺如甲基苄基亞硝胺常誘發食管癌;在大鼠,二丁基亞硝胺能引起膀胱癌,二戊基亞硝胺能誘發肺癌,而n-甲基-n-硝基-n1-亞硝基胍則能引起胃腸癌。
黃麯黴毒素的毒性很強,很小劑量(1mg/kg體重)即可使狗、幼齡大鼠、火雞或小鴨致死;其緻癌性也極強,最小緻癌劑量比亞硝胺還要小數十倍,是已知化學緻癌物中作用最強者。它能誘發多種動物(從魚到猴)的肝癌,也可引起腎、胃及結腸的腺癌,滴入氣管內可引起肺鱗狀細胞癌;註入皮下可引起局部的肉瘤,還有報告認為,它可引起淚腺、乳腺、卵巢等其它部位的腫瘤。
在動物實驗中早已確定:乙硫氨酸可誘發大鼠肝癌;烏拉坦(氨基甲酸乙酯,c2h5o-conh2)、氨乙胺可引起小鼠的肺癌;一些鹵代烴如四氯化碳、氯仿等可引起大鼠或小鼠的肝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