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頭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 | 感性認識 | | 能夠確定某一人或事物是這個人或事物而不是別的。《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自從咱爺兒倆認識以後,是説你算投奔我來了,你沒受着我一絲一毫好處。” 老捨 《我這一輩子》五:“在前面我已經說過,我認識字,還能抄抄寫寫,很夠當個小差事的。”亦指識別;鑒別。 沙汀 《記賀竜》十六:“他懶懶地告訴我們,當天軍區的一位營長跑來看他,因為知道他愛馬,認識馬,還特別牽來幾匹馬要他品評。” | | 指人的頭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毛澤東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裏來的?》:“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 艾思奇 《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第八章:“認識和照鏡子、攝影有相類似的地方,但又有着根本的不同。” | | ①認得;相識:我認識他|認識的人告訴我說。
②懂得;理解:通過學習,我認識了這個道理。
③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包括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社會實踐是認識發生和發展的基礎,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也是認識的目的。 | | - n.: acquaintanceship, recognizing or being recognized,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take cognizance of, be fully alive to, pick acquaintance with, be [get] acquainted with, recognizance, recognition, perception, noesis, knowledge, kenning, acquaintance, awareness, cognizance, cognition
- v.: know, recognize, be familiar with, know, be acquainted with (a person), apperceive, discern
- vt.: senses, sense, recognize, ken, note
- vi.: converse
| | - v. connaître, savoir
- n. connaissance
| | 認識力, 認知, 獲知, 知覺 承認, 接受, 接收, 驗收, 容納, 進入, 准許, 通過, 采用, 給予, 提供, 允許, 采取, 采納, 批準, 公開宣稱, 讓出, 同意, 展現, 製定, 規定, 演出, 進去, 進來, 創作, 擬定, 用文字, 許可, 引見, 提出, 出席, 顯示, 舉槍致敬, 贈送, 作為條件提出, 認出, 強製性地 | | 科學 | 知識 | 哲學 | 馬剋思主義哲學 | 百科辭典 | 釋義 | 理論 | 工作 | 畢業 | 實習 | 學生 | 文化 | 主體 | 思維 | 行為哲學 | 西方 | 更多結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