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言歸於好
目錄
言歸於好 Reconciled
拼音: yán guī yú hǎo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人或組織等之間

解釋: 言句首助詞,無義。指彼此重新和好。

資料來源: 《左傳·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

例子: 奉教撤兵,~。★明·馮夢竜《東周列國志》第五回

謎語: 頌辭

No. 2
  重新和好他們鬧翻過一次,已言歸於好了。
拼 音
  yán guī yú hǎo
出 處
  《左傳·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奉教撤兵,~。(明·馮夢竜《東周列國志》第五回)
解 釋
  言:句首助詞,無義;歸於: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
用 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人或組織等之間
  示 例: 郭沫若《再談鬱達夫》:“我們幾位老朋友,儘管鬧翻過一次,結果還是~了。”
  示 例 : 奉教撤兵,~。 ★明·馮夢竜《東周列國志》第五回
  近義詞: 破鏡重圓、重修盟好
  反義詞:話不投機
  燈 謎: 頌辭
典 故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連年不斷。齊桓公建立霸業後,為了重修諸侯之好,於公元前615年在葵丘召開結盟會議,史稱“葵丘會盟”。
  參與會議的諸侯國有魯、親、衛、鄭、許、曹等。在結盟大會上,諸侯國各抒已見,經過激烈的爭論,最終達成了一决議:第一,不得阻塞水源;第二,不得阻撓糧食的流通;第三,要尊賢育纔,選拔賢士,不得世襲官職。盟會結束時,齊桓公最後要求:“凡是參加同盟的各國,大傢訂立了盟約之後,一定要遵照執行,消除過去的隔閡,重新友好相處。”後來,人們用“言歸於好”來表示重新和好。
成語詞典
  成語名稱 言歸於好 漢語拼音 yán guī yú hǎo 成語釋義 言:句首助詞,無義。指彼此重新和好。 成語出處 《左傳·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 使用例句 奉教撤兵,言歸於好
  ★明·馮夢竜《東周列國志》第五回
英文解釋
  1. :  make up
  2. n.:  kiss and be friends,  make friends again,  bury the hatchet,  square oneself (with),  come together again,  sink a feud,  make it up with sb.,  reconciliation
近義詞
重溫舊夢, 舊夢重溫, 破鏡重圓, 和好如初, 歡聚一堂, 重修盟好, 破鏡重合, 言歸和好
反義詞
反水不收, 已成定局, 一去不返, 樂昌分鏡, 樂昌破鏡, 分釵, 分釵斷帶, 覆水難收, 馬前潑水, , 木已成舟, 既成事實
包含詞
同言歸於好同某人言歸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