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藥名】:角叉菜
【來源】:為藻類植物藥杉藻科植物角叉菜的全草。
【功效】:清熱解毒、和胃通便。
【主治】:用於咽喉腫痛、瘀血腫脹、跌打損傷、筋斷骨折、閃挫扭傷等癥。用治胃脘疼痛、痛發有時、噯氣反酸、納食不香、腸燥便秘等癥。
【性味歸經】:甘,鹹,寒。入心、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一20剋。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別名】:鹿角菜(臺灣)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山東、浙江、福建、臺灣、廣東等,我國東南沿海均有分佈。
【拉丁名】:chondrus ocellatus holmes
【考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中藥化學成分】:含角叉菜膠即卡拉膠及n一(1一羧乙基)一牛磺酸。
【簡介】藻類紅藻門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 aolmes.,以葉狀體入藥。
【功能與主治】提取的卡拉膠(carrageenan)對b型流行性感冒與腮腺炎病毒有一定的幹擾作用,並有抗胃蛋白酶或抗潰瘍病作用。角叉菜膠可作輕緩瀉劑,同時用於骨科,能促進結締組織增生。
紅藻門rhodophyta
杉藻科gigartinaceae
角叉菜屬chondrus stackhouse
角叉菜c. ocellatus holmes
藻體紫紅色,頂端常緑色,扁平革質,叢生,數次叉狀分枝,整體近似扇形,囊果橢圓,一面突起,一面凹陷。青島煙臺有分佈。生於潮帶岩石上。供食用和製膠。 | | 海蘿科植物海蘿、鹿角海蘿的藻體。又稱猴葵、鹿角、赤菜、紅菜、膠菜、石花菜。前者,我國南、北沿海均有分佈;後者,分佈於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夏、秋季采收。曬幹,用時洗淨。
[性能]味甘、鹹,性寒。能清熱,化痰,潤燥,除風濕。
[參考]含牛磺酸、多糖、粘液和碘、鉀、鈉、硅、磷、鐵、鈣、硫、錳、銅等成分。
[用途]用於虛勞或陰虛發熱;熱痰或燥痰咳嗽,痰稠粘;癭瘤、瘰癧;大便燥結,痔瘡;痹證、關節酸痛。
[用法]煎湯,浸酒,或作菜食。
[附方]
1,潤肺化痰湯:鹿角菜15g,沙參、麥門鼕各12g,知母、百部各10g。加水煎服。
本方取鹿角菜清熱潤肺、化痰,以沙參、麥門鼕養陰潤肺,知母清肺熱,百部潤燥、止咳;共奏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效。用於陰虛肺燥,咳嗽痰稠。
2,猴葵酒:鹿角菜60g,黃酒250g。浸泡服,每次飲1小杯。
源於《嶺南採藥錄》。原方謂鹿角菜能“消痰……治一切痰結,……以之作海藻酒(本品屬藻類),治癭氣。”現可用於甲狀腺腫大。 | | - : Chondrus crispus
- n.: carageen, carrageen, carragheen
| | 鹿角菜, 雞腳菜, 麒麟萊, 麒麟菜, 雞膠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