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釁
  亦作“ 觀釁 ”。
  窺伺敵人的間隙。《左傳·宣公十二年》:“ 會 聞用師,觀釁而動。” 陸德明 釋文引 服虔 曰:“釁,間也。” 唐 白居易 《策林·議兵》:“相時觀釁,取亂侮亡,不為禍先,敵至而應,謂之應兵。” 宋 蘇轍 《赤壁懷古》詩:“古來伐國須觀釁,意突成功所未聞。” 清 劉鬆山 《緻梅啓熙書》:“弟現駐 南陽 所屬之 石橋 ,暫行控扼,觀釁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