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廣東 >肇慶 > 西江風景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西江風景區投訴電話肇慶市旅遊投訴電話:0758-2262296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西江由西往東流經肇慶全境,然後從新會市的崖門流入南海。西江流經肇慶的這一段,風光秀麗,勝跡衆多,如若乘船遊覽西江景色,別有風味。若乘船從東往西而來,遠遠映入眼簾的便是"浮"於西江中央的狀如端硯的硯洲島。傳說,在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被譽為"包青天"的包拯任端州知郡事三年期滿離肇慶時,船出羚羊峽,突然波浪翻騰,狂風驟起。包公事感蹺蹊,立即查問手下人。原來是端州硯工為了表達他們對包公體恤民情的敬仰,托人送來了一方用黃布裹着的端硯。手下人見是一方石硯,並非金銀珠寶,於是便收下了。包公立即取來端硯拋到江中。剎時,風平浪靜。後來,在包公擲硯處便隆起了一塊陸洲,這就是硯洲島。包硯的那塊黃布,順流而下,在不遠處的西江邊形成了一片黃色的沙灘,這就是現在"黃布沙"。當地人根據此傳說,在硯洲島上建起了一座包公祠,至今猶存,且香火不斷。這就是西江二十景之"硯渚清風"。過得硯洲,便來到了中國地理書上稱之為"西江三峽"的羚羊峽。西江三峽由羚羊峽、三榕峽、大鼎峽組成。西江的風光,也因有三峽而聞名。西江三峽景色怡人,風光秀麗,從東嚮西有二十處景點:硯渚清風、羚峽歸帆、羅隱下院、桃溪夕照、望夫歸石、出入山虎、清風仙閣、歸猿古洞、景福花塚、古塔倒影、江樓晚眺、寶塔雨雲、白沙夜月、五顯漁燈、五馬歸槽、龜蛇鎖江、鎮水大鼎、鵝窟濤聲、竜舌王侯、榕峽釣臺。羚羊峽北側的"羅隱下院",原是鼎湖山派出的在渡口專門接應上山進香客人的機構,又稱"憩庵"。據史書記載,743年,日本入唐留學僧榮睿拜請鑒真大師東渡日本弘法,第五次東渡中,在舟山遇颶風飄流海上,歷經艱辛,纔在海南島登陸,後經梧州東到端州(今肇慶市),就在此登上鼎湖山竜興寺(宋改白雲寺),因積勞病重圓寂,後葬於鼎湖山蓮花峰南麓。西出羚羊峽,江面豁然開闊。來到城區江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西江兩岸四塔擎天的奇特景觀,四座古塔,夾江對峙。詩人郭沫若1961年暢遊西江時,留下了"四塔擎天天宇穩,七星伴月月宮閑"的名句。西江兩岸,高樓林立,車水馬竜,好不熱鬧。北岸是肇慶市區,南岸是高要城區。兩個現代化的都市隔江相映,繁華競逐。溯江而上,西江大橋"一橋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再往前便是大鼎峽和三榕峽。溯江進入德慶地域,從船上就可以看到四海朝宗的竜母祖廟、歷久如新的三元塔等古跡。再往西前行,便來到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錦石山下。錦石山高375米,分兩層,上層200米的圓柱石山直插雲霄,下層175米的土山相輔。錦石山從三個不同的方向遠遠看去,有不同的景象:有如天然華表,故有人稱之為華表石;有如老人,故有人稱之為老君石;有如和尚之頭,故有人稱之為和尚石。其實,錦石山的得名,與史傳有關。相傳,劉邦得天下,建立了漢朝,但南越王趙佗仍然盤據嶺南,劉邦便派中大夫陸賈勸說趙佗歸漢。陸賈日夜兼程,沿水路而下,船到德慶地帶,突然電閃雷鳴,風雨大作。船在江心打轉,無法前行。陸賈想到這次出使,能不能說服趙佗本難預料。面對眼前險境,他越想越焦慮,便立即步出船艙,衹見岸邊屹立着一座巨石,氣勢雄偉。他心想此石必有神靈,於是便冒着風雨登岸,在巨石下焚香祈求神靈保佑,並許願:若能說服趙佗歸漢,回來時一定讓你披上錦緞,以酬謝神恩。祭畢,風雨頓止。後來,陸賈果真說服了趙佗,回程時,便以錦緞披石,無奈山石巨大,十船錦緞衹能輔裹山頭。趙佗便建議以花代錦,於是命人把整個山頭種上各種花卉。以錦裹石,以花點綴,望若霞絢,因名"錦石山"。後人為了紀念陸賈的功績,在此地建起了"陸大夫祠",立起了"功高錦石"的碑。西江是國內大江河中水質最好的河流,江水青碧。這裏盛産肥美河鮮,遠近聞名。到肇慶旅遊,春天可以嘗到鮮甜的西江河蝦;夏天可以吃到甘香的三犁魚;秋天可以品嚐到肥美的錦鯉;鼕天可以飽餐大海鯇。
簡介
  西江由西往東流經肇慶全境,然後從新會市的崖門流入南海。西江流經肇慶的這一段,風光秀麗,勝跡衆多,如若乘
  船遊覽西江景色,別有風味。
歷史背景
  若乘船從東往西而來,遠遠映入眼簾的便是"浮"於西江中央的狀如端硯的硯洲島。傳說,在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被譽為"包青天"的包拯任端州知郡事三年期滿離肇慶時,船出羚羊峽,突然波浪翻騰,狂風驟起。包公事感蹺蹊,立即查問手下人。原來是端州硯工為了表達他們對包公體恤民情的敬仰,托人送來了一方用黃布裹着的端硯。手下人見是一方石硯,並非金銀珠寶,於是便收下了。包公立即取來端硯拋到江中。剎時,風平浪靜。後來,在包公擲硯處便隆起了一塊陸洲,這就是硯洲島。包硯的那塊黃布,順流而下,在不遠處的西江邊形成了一片黃色的沙灘,這就是現在"黃布沙"。當地人根據此傳說,在硯洲島上建起了一座包公祠,至今猶存,且香火不斷。這就是西江二十景之"硯渚清風"。